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凉汉骑-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八章 家乡() 
两千余人拉成一条长龙,缓慢地行进在洮水之泮。

    长途跋涉渐渐消磨着所有人的体力和耐心,如果不是张骏有一众部下勉力维持,恐怕西迁的遗民早就坚持不住了。茫茫前路,仿佛没有尽头,越是临近边境,眼前的景象就越是凄惨。

    这里本应是水草丰茂之地,此时却赤地百里、黄沙滚滚。由于地处汉国与凉州交界,战争的长期拉锯致使沿途的城镇村落被夷灭一空,井渠沟洫也因长期无人清理而被堰塞。总之,入目的满是荒芜景象,让人不胜唏嘘。

    “看呐!毛龙峡!”

    就在这时,在前方负责侦查的周同打马返回,高兴地大喊道。只见他遥指前方一条深邃的河谷,洮水带着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红浊如血,与碧绿澄清的黄河水交汇,组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风景线。

    张骏见所有人都神情激动,便心有诧异,忙问毛龙峡有甚典故不成?

    宋沛这时候驱马靠过来解释道:“典故倒算不上的,只是有一神话传说罢了!“

    张骏见宋沛用马鞭遥指毛龙峡道:“传说上古时代,青海神膝下共有二子,一名河水,一名洮水。后二子分家别居,河水向南,洮水向东,约在东海相遇。话说河水遇山劈山,遇沟填满,终有一日到达东海,却不见其兄弟洮水,便溯源回转寻找。突然,只听得群山那边传来隐隐约约的呻吟,正是洮水的声音。河水急忙奔去,却被一条浑身长满黑刺的毛龙挡住了去路。河水无奈,与那毛龙大战,终将其斩杀。这时,只见天摇地动,高耸入云的石山霎时分为两半,被压于底下的洮河终于见到了青天。

    原来,洮河自和黄河分手后,一路平安顺风,眼看就要到达东海,但四处却被高高的群山挡着。他四处兜转,始终没有平坦的路可走,还碰的头破血流,最后,又被穷凶极恶的毛龙缚住。

    从此,河水与洮水便共同奔向东海,再也不分彼此。于是,洮水汇入河水的地方就叫‘毛龙峡’了。”

    这一故事闻所未闻,张骏听得一时入神。

    索三戒也从后面赶来,道:“河水清澈,洮水浑浊,都说只要两人共饮二水,便可以结桃园之义。不过河水俺喝得,洮水却是难以下咽。”

    张骏笑着点头,果然所有人都是奔向河水边饮用嬉戏,洮水岸边却没有人去。他笑道:“这传说倒是十分应景,正合吾等此番作为。”

    众人闻言,面露不解,张骏道:“吾等和那些遗民,便如同分家别居的兄弟,而那条恶龙,便是匈奴胡狗。如今恶龙被吾等斩杀,遗民便可随同吾等返回汉家之地。难道不对么?”

    其他人闻言,恍然大悟,索三戒笑道:“还是主公英明,此番壮举必然能让遗民感念,将来传了出去,天下也会称颂您的仁义。”

    张骏被一通马屁拍的哈哈大笑,心情也变得十分顺畅。

    这时,韩虎策马前来,说道:“主公,这毛龙峡上没桥,得派人去找附近的坞堡主,叫他们拿东西来搭建浮桥,大军才好过河。若是再晚些,恐怕又有追兵。”

    张骏对前面的话以为善,可却对会有追兵之论不甚认同。无论匈奴汉国还是羯石赵国,他们赖以雄霸北方的基础是强盛的军力和超出人性的野蛮,却从来都不是凭借高效的地方行政组织能力。

    陇西之地坞堡遍布,还大多都是汉人,除非是汉国的经制之军追过来,否则谁会吃饱了撑的来触霉头?估计这些地方坞堡和县镇正巴不得他们赶快走远点,免得再招来匈奴人,凭空增加负担。

    不过大军毕竟还在敌境,免得夜长梦多,尽早过河没有任何坏处。此时张骏也觉得不必再隐瞒身份,当下便以大凉少将军的口吻手书数封,加印后遣人携带奔向左近的几个坞堡,命他们遣人帮忙搭桥。

    说起来这个历史时期就是如此的荒谬,张骏是大凉的少将军,却对号令汉国的坞堡主没有任何困难,那些坞堡主们也十分给面子,不到一个时辰就纷纷拉着队伍赶了过来,热火朝天地开始在匠作队的指挥下搭起桥来。

    若说这些坞堡主忠心晋室,那肯定不是,他们还要乖乖地在汉国做匈奴人的顺民;可若说他们是汉奸走狗,那也不是,因为他们十分热衷于帮助汉家军队,只要你敢打过来,人家立刻投降,箪食壶浆地迎接王师。

    说白了,这就是坞堡主们的生存之道……墙头草,顺风倒。只要能保住宗族基业,谁都不会得罪。

    很快,在千余人的努力下,浮桥以肉眼内可见的速度被建造起来。

    张骏再回首时,只见大路上成片的人马正向毛龙峡靠近,眼见的这一片人马便是他麾下的一千将士。当下便有些感叹,回顾众人道:“吾等出广武,入陇西,转战千余里,如今终于又要回到凉州。还记得出发时行军督幢尚有七百弟兄,但咱们能看到的这一千人将士,却大部分不是当初的人了。诸位,兵者,凶器也,当慎之又慎。打仗就要死人,可本将还是心有不忍。俗语说慈不掌兵,但我等责任重大,这乱世非兵戈不能平定。只希望尔等至勇忠诚,爱惜士卒,不做无谓之牺牲,亦不可将兵戈儿戏视之。”

    众将听了张骏一番发自肺腑的言辞,当下也是神情严肃,纷纷抱拳附和。胡硕大声道:“俺愿追随主公麾下,力战图强。”

    张骏道:“想我秦汉荣光、万国来朝,‘中国’一直是四方向往的强盛文明国度,号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今日竟沦落至厮!希望有一天吾辈国能重振旗鼓,恢复往昔的荣光。”

    宋沛和索三戒也回想起当初在主公府上的誓言,顿时大声道:“某等愿随主公驱除胡虏,光复中华!”

    江宛站在不远处,听到张骏的话后也将目光停留在那张英俊的面庞上,只见两个月来的风吹日晒已经让他黑了许多,目光中似乎多了沧桑,但更多的是坚定,仿佛一往无前的力量正在凝聚着。不知不觉间,她竟也有些痴了

    不多时,大军顺利渡过大河,终于踏在了凉州的土地上。多人欢呼雀跃起来,更有甚者直接跪倒在了河岸边,将泥土捧在手心里,大口吃下肚去。

    刘族长也匍匐在张骏的脚边,哭天抢地道:“少将军,您的大恩大德,刘家全宗永世不忘。十年啦,终于能回到汉家之地,老儿就是死也值了。”

    张骏笑着将刘族长搀起,安慰道:“老人家,今后便安心在凉州定居,吾会给没一人都授田按制,您就放心吧。”

    “谢将军!谢将军!”刘族长连连再拜道。

    道谢之声传了出去,许多人也跟着拜谢起来,紧接着,人群仿佛浪花一般涌动伏下,黑压压跪满了河岸。

    “谢将军!”

    “谢将军!”

    “谢将军!”

    感念道谢之声不绝,张骏也眼中含泪,亲自上前一个一个将为首的几个年老者扶起,大声道:“吾承诺你们,每个留着汉家血脉的人,在凉州都将有田可种,有家可住!”

    “从今以后,大凉,就是尔等的家乡!”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九章 再临金城() 
张骏率军过河的地方是凉州晋兴郡治下,凭空出现了两千人,不可能不惊动边防

    很快,晋兴郡的府军便开了过来,双方你来我往互遣使者交涉多次,直到张骏出示了他的官印,晋兴府军才半信半疑的让开道路,一面让张骏就地驻扎修整,另一边则飞马报与郡守。

    少将军身殁匈奴的消息晋兴也略有所闻,当晋兴郡守得知少将军已经过河后,连忙前来参见,一是迎接大驾,二是辨别真伪。

    和御史出身的广武郡守周严不同,晋兴郡守窦涛是个武将出身。他和已经伏诛的前任金城郡守彭元恭相似,都是累战功而官至郡守。如今彭元恭因谋逆而被处死,窦涛心里难免忐忑不安,他心想若来者真的是少将军,便该要努力结交,向大将军表明忠心。

    所以,当张骏见到窦涛时,忽然感受到了和周严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位晋兴郡守毫无架子可言,处处以下官自居,搞得张骏都有些尴尬。

    窦如此行事,张骏不需深思便可洞察其原由,当下便和窦涛熟络起来,言谈之中窦涛表忠之意十分明显,张骏也夸赞其治理有方,于是两人把酒言欢,仿佛忘年之交一般。

    经过交流,张骏发现窦涛此人心中颇有谋略,并非是只知杀伐的粗鄙武人。只是彭元恭之事吓到了他,才不得不急忙向自己表明心迹。当然,张骏也不会傻到真的以为窦涛是在向自己投效,他自问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招揽一郡之守。窦涛所言,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张骏转达给张茂罢了。

    窦涛此次前来自然不会空手,而是转运了大批粮秣肉食犒军。夜里,全军上下举行了热闹非凡的庆祝活动,连带着遗民们也参与进来。军民们无不感念张骏的恩德,凡是张骏所到之处,全都是大礼参拜的呼声。窦涛见张骏极为受将士拥戴,也很是佩服。这小郎君从军不久,又在匈奴境内兜转了两个多月,非但没有把手里的兵将败光,反倒还拉起了千余人的队伍,手段倒是了得。

    既然打定主意交好少将军,窦涛自然就将姑臧内的传闻说与张骏知道。张骏闻言,心里并不意外,他当即修书一封,托付窦涛秘密遣人送予叔父手中。另外,又写了一封给广武郡守周严的信,请窦涛派人护送此信与遗民一道至广武郡。

    窦涛何等精明,也不问缘由,连连答应下来。

    次日,张骏率军一千离开晋兴郡,向金城开拔。金城保卫战的详细始末他已经从窦涛的口中得知了,但身在军伍,就要遵循军法。张骏仍然是韩璞麾下的行军督幢主,只要没有缴令,他就必须要先向韩璞复命。

    至于安排遗民先到广武郡安置,则是张骏的一点小小私心。此乃解民倒悬,救民于水火的大功,如果遗民不跟自己一同返回姑臧,那彰显功绩的影响力就会大大降低。试想一下,当姑臧城内那些居心叵测的人还在竭力污蔑他时,他突然带着拯救的遗民出现在城外,那该是多么有趣的画面。

    一路北进,全军尽皆乘马,速度奇快。两日后,周同所率斥候队就抵达了金城内,并向郡守府递交了张骏的亲笔书信。

    韩璞、陈珍等一众金城将领闻讯后又惊又喜,当下便派出舟师,迎接张骏渡河。

    周同又返回向张骏复命,随行的,还有参军陈珍。

    这时候,陈珍已经被张茂任命为金城郡的治中从事(意谓居中治事、主众曹文书),他亲自前来,一则是关心少将军,二则是要详细了解张骏这两月来的行止和行军督幢的具体情况。

    大河已经完全解冻,滔滔浪花拍打着舟船,大风将风帆鼓得满满。陈珍站立在船头,不久便接近了渡口。他不等跳板搭好,便纵身跳了下来,因为张骏已经率领全军列阵于岸边,大张旗鼓的迎接呢!

    “少将军!”

    陈珍快步上前,鞠手一礼道:“卑职金城郡治中从事陈珍,参见少将军!”

    “哈哈哈哈!”张骏也移步将陈珍虚扶住,打趣道:“骏还不曾恭喜陈从事右迁(汉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

    陈珍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

    他仔细打量了张骏一眼,心中十分感慨,叹道:“少将军,您此番深入匈奴,不知牵动着多少人。幸在天帝垂怜,平安回转。”

    张骏也很有感触,道:“天帝是否垂怜骏不知,骏只知将士用命,奋力杀敌,才有今日。”

    陈珍听罢心中微动,才注意到这少年郎君的气度早非之前初入军中时可比,他目光深如龙渊,星眉剑目之下书生之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血腥暴力的杀伐气息。

    再看张骏身后,一千余甲士身披铁铠,右手执矛,左手按刀。远远望去,其矛如林,其旌如火,一股凶悍气息扑面而来。饶是陈珍久经军伍,也感到汗毛直立。特别是从自己下船寒暄到现在,这些军士竟然纹丝不动,观其阵势,便是和中军相比也不遑多让了!

    其实张骏是耍了一个小把戏,他是故意将老卒全排在了前面,新卒则垫在末尾。若是陈珍绕到后面去看,就会发现这阵列并不严整,许多新卒仍然会忍不住摇晃。

    张骏此举,并非是有意欺瞒,而是如今州内并不平稳,一大群人正等着看自己的笑话,他只能时时刻刻都将最强的一面展现出来,震慑宵小。

    寒暄过后,陈珍相邀道:“还请少将军移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