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据说乃是叶春秋,谢阁老算起来,也是邓健的宗师,当初谢阁老任翰林侍讲学士的时候,曾主持过会试,邓健就是在那一年被录取,而接下来,谢迁却是直接点名道姓,让邓健督办此案。

    邓健惊呆了。

    叶春秋居然成了大功臣。

    他顿时不寒而栗,虽然他平时脾气火爆得很,可是并不代表他脑子里都是浆糊,做御史的翻脸无情这是理所当然,可是居然自己弹劾了平倭的首功,而且弹劾的事,就是叶春秋要干涉海宁卫平倭。

    这下要有麻烦了。

    幸好,大宗师让自己来督办都司冒功的案子,邓健明白了,这是大宗师保护自己呢,这一次平倭的事,肯定有不少人要垮台,也有不少人会成为新贵,而邓健很不巧,他牵涉进了平倭的事来,而且还成了反面的典型,这个时候,若是他什么都不做,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跳出来拿这个来弹劾自己。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将功补过,让自己来查都司冒功,谢阁老就是有这么一层意思在。

    他接到旨意之后,却又收到了那位同年唐大使的书信,唐大使在书信之中提出,原先那封书信不过是玩笑,不可再发了,又大致说了一些宁波的事,邓健一看,便看出了端倪,都司要冒功,当然绝不能让真正得了功劳的叶春秋好受啊,想到此处,他惊出了一身冷汗,那都司想必还不知道他已经东窗事发,真正的小英雄叶春秋只怕要糟糕了,而叶春秋等功臣一旦不明不白的死了,接下来是什么?

    那就是惊天大案啊,在这个案子中,牵涉到了浙江都司,还有浙江都指挥使司的许多属官,甚至还可能因为邓健的弹劾奏疏,让人误以为邓健就是都司衙门的同党,我的娘这是要掉脑袋的啊。

    涉及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邓健早已忘了自己和叶春秋有什么仇什么怨了,谁想干叶春秋,邓健用最实际的行动告诉他们不行。

    他连夜拿着旨意自南京出发,除此之外,还借调了五十个南京五军营的健卒,直奔这都司衙门,二话不说就指使人闯进去搜查。而至于那位曹公公,显然也是得了宫中的书信,司礼监那儿的意思很明白,天子需要问明叶小英雄如何平倭,上达天听了啊,曹公公不敢怠慢,听说提学和举子们在都司府这儿闹事,要都司交出叶春秋,立即便带着造作局的兵卒来了,也是一言不合就翻脸,带着兵就往里头闯。

    一看到叶春秋完好无损,邓健留下了幸福的眼泪,这下好了,自己还能翻身了。

    一把握住叶春秋的手,邓健显得很激动,很欣赏的样子看着叶春秋:“春秋啊,你可吓死本官了。”

    叶春秋看着泪流满面,激动得不能自己的邓健,心里也是有点懵逼,话说自己和邓御史,似是不熟吧。

    那什么都司、大使,还有那高先生,尽皆被官兵押起来,都司赵友静还在摆他的官威:“我乃一省都司,尔等”

    啪,曹公公可不是好惹的,上去就是给他一个耳光,厉声道“狗东西,到了而今,你什么都不是了,瞎了你的眼,钦命御史和咱都出了面要拿你,你还想侥幸吗?来人,连夜拷问,先录了口供再说,哎呀这里臭烘烘的,真是讨厌”说讨厌的时候,不免要翘起兰花指。

    叶春秋看着心里发毛,便晕乎乎的被众人拥簇出去。

    重见天日,见到了外头的阳光,叶春秋深吸一口气,重生的感觉真好。

    不过这儿阵仗有点大。

    到处都是从各个衙里的官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个个如临大敌的样子那曹公公笑吟吟的到了近前,先端详叶春秋,道:“啧啧,叶小英雄果然如传闻一般的年轻,难怪刘公公看重你。”

    刘公公刘瑾

    邓健还是颇有些警觉的,连忙道:“我奉宗师签发的敕命,特来督办都司冒功一案,噢,春秋,你是事主,咱们里头说话。”

    拉着叶春秋,便要甩掉曹公公。

    曹公公的脸皮厚得很,嘻嘻笑道:“呀,且等等咱,咱也有话说呢。”兰花指一翘:“邓御史,你也真是,等一等咱。”提着裙裾,碎步快跑便追上去。

    叶春秋脑子还是有点发懵,不由问:“钱指挥呢?”、

    “那人就是钱指挥?噢,自然是好生命人照料了,不必担心。”邓健笑容可掬,他可是难得跟人露笑脸的,可是今儿不同啊,今时不同往日。

    三人一前一后地到了都司府的一处小厅,叶春秋道:“我爹就在外面,对了,还有我宗师和一些亲友,能否传个话,就说我没有事,请他们放心。”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牛叉的叶小英雄(第九更)() 
叶春秋的话音才落,曹公公连忙抢了邓健的话:“好说,好说,咱这就吩咐人去办。哎呀,这都是小事,小事,眼下眼下最紧要的是春秋小英雄说一说自己的事迹,宫中可是等得急了。”

    宫中叶春秋吓了一跳,好像很牛叉的样子。

    邓健也急得很,觉得这个曹公公很讨人厌,偏偏又不好发作,换做以前的脾气,早就把这曹公公用语言去吊打一通了,今儿他却是耐住性子,等到了小厅,叫人送了茶来,一面呷了口茶,一面道:“春秋,你且少待,我叫书记官来。”

    一个书吏便抱着纸进来,摊开了纸,手提着笔准备记录。

    叶春秋楞楞的看着曹公公和邓健,曹公公迫不及待的问:“先说平倭的事,春秋是如何去平倭,宫中等得急,今儿就得快马发过去。”

    叶春秋虽不明白怎么回事,却也晓得实话实说,先说自己察觉出倭寇的奸计,然后连夜赶去海宁卫,自然钱谦这个人虽然爱财,可是有时候也挺仗义的,自然隐去了钱谦这个臭不要脸的拿东西骗自己钱的事,只说钱谦公忠体国之类,然后和自己一道设伏。

    曹公公对这里似乎不太感兴趣,只让叶春秋捡重要的说。

    邓健也是听得打哈哈,不太愿意理这种琐碎的事。

    只是等到叶春秋说到伏击倭寇的时候,二人俱都打起了精神,都是一脸饥渴的看着叶春秋。

    叶春秋道:“待那火油”

    曹公公皱眉:“还有火油?为何会有火油,陛下不爱听火油的,不好,不好”

    邓健却是兴致勃勃,这他娘的有火油啊,这火油正合了诸葛亮的火烧赤壁,他脑子里立即浮现出叶春秋羽扇纶巾,谈笑之间倭寇灰飞烟灭的景象。

    大宗师已经给他修书了,意思很明确,一方面是告诉自己,自己现在是待罪之身,得将功补过。而另一层意思,却是在暗示,举人灭倭,振奋人心,现在内阁已经打算部署一偏劝学的敕命出去,到时候要用邸报传抄天下各府县,这灭倭的浙江解元叶春秋,就是典型。

    邓健一琢磨,明白了什么意思,内阁的诸公是读书人,自己是读书人,朝中的百官也是读书人现在特么的一群丘八们做不了的事,却被一个读书人轻巧的解决了,这是什么?

    士人嘛,总会有一种情结,虽然平时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可总是不免臆想自己如何治国安邦,治国这是他们的专长,如何安邦呢,当然少不得要动武,偏偏这个不是他们的长处,不过不要紧,他们虽然不能打,却能想象啊。

    你看那读书人写出来的小说里,张飞赵云固然神勇,可特么也只是打下手的啊,谁最牛叉?当然是诸葛孔明,谁其次牛逼,当然是司马懿、周瑜、郭奉孝,这些人,都是躲在帐篷里就能杀戮数千数万人,决定一国兴衰的人物。

    总而言之邓健大抵晓得,既然要劝学,要把叶春秋当做典型,其实一点都不难,只需把叶春秋往诸葛孔明那个方向靠就成了。

    当然孔明叶春秋是高攀不上的,可至少也得是个打下手的马谡一样的人物吧,虽然马谡结局不太好,不过也无妨,现在听说有火油,这特么的就是孔明、周瑜这些人的拿手好戏,是读书人决胜千里的传统项目啊。

    他一拍大腿:“火油好,这是火攻,嗯,先是奇兵计,之后是火攻,很好,好得很哪。”

    他连连说好,气得本想听张飞、关羽那样一言不合先单挑的曹公公吹胡子瞪眼,当然,他没胡子,只好瞪了邓健一眼,显出不满。

    叶春秋继续道:“此时倭人已是折损了不少,只是这倭人倒也是勇不可当,居然不肯退却,于是学生与钱指挥便率军而出,与倭寇鏖战。”

    邓健听着打着节拍,他不太喜欢叶春秋提着一把剑冲出去真刀实枪的跟倭寇厮杀,哎太不斯文,也罢,就权当是尊重事实吧,反正到时候回去还是要润色一些的。

    曹公公却是眼睛一亮,他就喜欢听这个,忙是咿咿呀呀道:“哎呀呀,好紧张,好紧张,要吓死咱了,吓死咱了,接下来呢,接下来如何呢?”

    叶春秋觉得挺逗比的,就好像是在说书一样,他只得道:“噢,接下来接下来我便厮杀进去”

    曹公公这时候打断叶春秋:“太简单了,咱很失望哪,春秋,咱只问你,你有没有怒发冲冠?”

    “这想必是有的吧。”

    曹公公眼眸一亮,朝书记官道:“嗯嗯,记下,记下,这个要着重记下,叶小英雄,眼见倭寇,顿时怒气腾腾,虎目一张,便持剑在手,一跃而出,手中长剑挥舞,便先斩了一个倭人,倭人大恐,不曾料到,世上有如此英雄,心中已是生怯。”

    书记官埋头,唰唰的开始记录,曹公公的语速太快,跟他娘的天桥下说书的一样,有点跟不上节奏。

    邓健有些恼火,羽扇呢,纶巾呢,特么什么都没有,他不好推翻曹公公的话,只是添上一句:“在跃出之前,春秋双目一沉,一眼便看透倭人虚实,心中大定,乃收起羽扇,扶正纶巾。”

    叶春秋惊呆了,嘴巴张得比鸡蛋大,话说这个人是自己吗?

    曹公公舔了舔干瘪的嘴唇,他越来越觉得邓健这厮是来拆台的,便阴阳怪气的道:“邓御史,这都要杀倭寇了,春秋还要插一把羽扇啊?”

    邓健不甘示弱:“天气这样热,怎么就不能带一把,公公不带,那是不怕热,可是春秋是小英雄,带一把羽扇怎么了?”

    曹公公讨了个没趣,便皮笑肉不笑的继续道:“邓御史,刘瑾公公若是听了你的话,只怕要不高兴的。”

    邓健撇撇嘴,一脸不屑:“我不认得什么刘公公,宫里除了天子,其他人也都不认得,只晓得我家大宗师谢阁老。”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三章:热血沸腾(第十更)() 
三言两语之间,各自就自报了家门。

    一个秉笔太监刘瑾,一个是内阁阁老谢迁。

    双方虽然都表示了对对方上头的人不屑,心里却都还挺忌惮的,都很识趣的没有把矛盾升级。

    顿了一下,曹公公便道:“咳咳,要咱说啊”

    懵逼了很久的叶春秋终于忍不住了:“二位,是不是该听我说?”

    这两位确实有点过份了啊,虽然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可我叶春秋才是事主对不对,怎么说着说着,都成了你们说了。

    邓健却是笑容可掬的看向叶春秋道:“春秋啊,你还年轻,这些事,还是本官来说吧。”

    曹公公居然和他立场一致,也是点头:“是啊,春秋,咱和邓御史更熟稔一些,咱没有看你是黄口小儿的意思,只是觉得你说这些,不太合适。”

    叶春秋彻底无语了。

    曹公公继续道:“好吧,邓御史,咱们都是为了朝廷效命,就听你一句,咱们就让春秋腰间别着羽扇。”他显得很大度的对书记官道:“中间得添一把羽扇,莫要忘了。”

    接着他叹口气又道:“接下来,春秋左冲右突,哎呀呀,当真是了不得,便见那沙场之上沙尘滚滚,小英雄仗剑,十步杀一人,那些倭人,莫不敢应其锋芒,个个战栗,只顷刻之间,便斩下三十颗头颅。”

    三十还顷刻叶春秋觉得曹公公有点收不住,自己特么除了宰了鬼岛三雄,满打满算,也没杀超过十个倭人吧。

    他本想善意提醒,邓健不由道:“三十,曹公公,我得提醒一句,这三十太整,听着有些像虚词一样,就好似那飞流直下三千尺,又或者是直上九重天,都是虚夸之词,不足为信,不妨斩下三十四枚头颅,有零有整,说出去也好听。”

    曹公公一听,很有道理啊,果然是御史出身的,他翘起大拇指:“邓御史这一句,咱很服气,好,就三十四。记下来,记下来。”

    邓健又感慨:“这时候该杀那鬼岛三雄了吧,总要用巧计才好,譬如声东击西,又或者”

    曹公公笑容可掬:“哎呀这杀人就像切西瓜一样,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