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春秋反驳道:“我也就只是对孩子他娘不正经,孩子也一定不会反对的!”

    叶春秋的话又惹得王静初笑骂他不正经,夫妻二人边笑边聊,又一起用摆了完善,倒让叶春秋一时间忘记了那些朝堂上的烦心事情。

    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叶春秋叮嘱王静初早些歇息,而自己则去了书房继续忙公务上的事。

    不得不说,卢文杰的出现,令叶春秋生出几分警惕之心,不过他也没有特别在意,倒是镇国府那儿,根据规划,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招募人手开发秦皇岛了,大量的物资开始采购,使这镇国府更加繁荣起来,不少商贾,似乎都看准了有利可图,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便也想在岛上置办土地。

    水师的操练依旧进行,现在所招募的士兵,甚至包括了佛郎机水兵,都已经渐渐开始熟悉了镇国新军的生活。

    他们或许从前热情奔放,有的则是闷骚,可是到了这镇国新军营里,却是将他们所有的性格统统磨平。

    镇国新军大营就如磨刀石,将每一个人打造成叶春秋想要的人,在这大熔炉里,性格和个性只是熔炼之后的残渣罢了。

    人是一种擅长于适应的动物,即便是叶斯,那个葡萄牙的小贵族,而今成为了佛郎机人的营官,现如今若不是因为他特殊的相貌,几乎和其他汉人没什么分别了。

    叶春秋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这些佛郎机,已经开始粗浅的会说汉话,会写汉字,接下来,他们渐渐习惯用筷子吃饭,也习惯了红烧、清蒸,偶尔,也会用一口浓郁的京话骂出一句他娘的。

    可以说,这种日复一日的操练,使他们变得麻木起来,各种不适,渐渐变得适应,刚刚编入镇国新军时,他们颇为怀念自己的故土,却慢慢的,那些亲人也变得模糊起来。

    能出海的佛朗机人,自然都有着各自的故事,除了贵族的军官,只怕绝大多数,都较为凄凉,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怕也大多淡薄,每日在这镇国新军大营里操练,根本不给他们任何的时间去思考,他们每日所思所想,只剩下了如何应对操练和夜课。

    太苦了。

    即便是叶春秋的大跟班,叶斯这个葡奸也有些承受不住,可是等他挺了过来,若是一日不去操练,反而变得不自在起来。他开始站得笔直,开始一举一动都是挺直腰板,连说话都带着镇国新军中发布口令的腔调,若是哨子一响,他和所有人都会一样,条件反射式地会根据哨声判断自己接下来会做什么。

    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161017125234

第一千七十一章:试探(第七更)() 
现在,叶斯成了和所有镇国新军生员们一样的人,连他的贵族出身,那起初的优越感也不见了踪影,因为在这里,似乎没人计较这个,连那王参事,竟也和士卒们一起吃饭。

    据说王参事的父亲,居然是大明的宰相,叶斯突然就觉得没什么可炫耀的了,不过他唯一比别人好的,就是别人是用布条刷自己的靴子,而他却是从外头高价买了个毛刷子,刷靴子的时候,他完全是一丁点脏污都不放过,连靴后根都要擦拭的一尘不染。

    这已是他最后一丁点的骄傲了。

    叶春秋知道,新兵的训练,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无非是培养体力和纪律,将所有人磨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集体。

    水师要形成战斗力,要走的路还很长远。

    可是叶春秋反而不疾不徐,某种程度来说,是因为这些佛郎机水手令叶春秋省了许多的事,至少可以使水师形成战斗力的度增加数倍不止。

    叶春秋现在是两头忙碌,今儿回到家中,感觉气氛有所不同,刚刚到了大门,便见叶松翘以盼地站在那里。

    因为回来得迟,此时已经星月当空,叶松口里带着几分酒意,见叶春秋回来了,便连忙上前道:“今儿我去卢家吃酒了。”

    叶春秋不置可否,却是背着手继续过了中门,一面淡淡地道:“到厅里去说。”

    二人一前一后地到了后园的花厅,叶春秋坐下,叶松则欠身坐在叶春秋的旁侧,随即道:“那卢侍郎再三邀你去,我都挡了驾,后来实在磨不过,便索性代了你去,只是这一去,却是吓了一跳,到了那里,竟是有不少人来陪坐,于是我努力记住他们的官职,各部堂都有,还有几个,在锦衣卫的也受邀了,他们将我待若上宾,说了许多的漂亮话。”

    说着,叶松将一份拟好的花名录给叶春秋看。

    叶春秋只略略一看,竟有数十人。

    此时,叶松继续道:“这些是我记住的,也可能有人没记住的,或者是官职错了,不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叶松深看叶春秋一眼,又道:“春秋,这些是台面上的人,却很骇人,你看这个,翰林侍读杨雄,你认得吧,此人的清名也算是天下皆知的,他连刘瑾也不惧,曾对刘瑾有过弹劾,本来要罢他的官,是内阁死死将他保住的,此人还在四川布政使司做过一任知府,据说官声也是极好的,人人交口称赞,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叶春秋知道叶松是聪明人,他看到名单,就感觉不对劲了,而叶松居然不露声色地把所有人都记了下来,也算是难得。

    叶春秋便道:“而后呢,他们说了什么?”

    叶松道:“要嘛是叙一叙同乡之谊的,要嘛……就是夸奖春秋的,不一而足。”

    “没有提海贸的事吗?”叶春秋似笑非笑地将名录放下。

    叶松摇头道:“这倒没有。”

    这么说来,无非还是在试探,这些人不会开门见山的,肯定是慢慢的来。

    “倒是宁波那儿,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消息。”叶松在这时小心翼翼地看着叶春秋道:“有一个宁波的同乡,是个秀才,家族之中似乎也和他们不清不楚,不过很多时候,不过是负责给他们提供货物罢了,倒是没有真正参与。我隔三差五地请他吃酒,混得熟了,他倒是透露了一些消息,说是这些人不可小视,他们不只是朝中和地方上的人脉,更令人恐怖的是,他们往往和倭寇,甚至是倭国的诸侯,也大多熟稔的,无论是朝鲜、安南、吕宋或是倭国,他们的影响,绝不比他们在朝中的人脉要浅。”

    叶松边看着叶春秋的神色,边道:“春秋你想啊,平时朝廷对诸国,大抵也就是官面上的一些往来,平日是极少接触的。而各国真正长期和大明打交道的,反而是某些走私的商贾,这大批有利可图的货物到了倭国或是吕宋,若是没有人脉,没有交情,你就算运了去,敢卖吗?对于诸国的许多大臣甚至宗室、诸侯来说,与他们狼狈为奸,给他们提供保护,同时挣来大笔的银子,才最是关键。尤其是倭国,据说现在倭国的将军已经势弱,岛内的诸侯征战不休,不少诸侯,都是仰赖这些走私的商贾资助,才得以招兵买马,甚至不少倭寇,都是依附在他们门下,有的走私商,下头蓄养的倭寇就有数百上千人,占据某岛,将那儿当做转运之地,这些,都是长期经营来的,从郑和下西洋之后到而今七八十年积攒来的人脉和规矩,甚至有走私商,便是到了倭国的将军幕府,亦是他们的座上宾……”

    叶松说出这些的时候,叶春秋倒是并不觉得奇怪。

    叶松说的没错,大明的海禁,除了偶尔的官方往来之外,几乎断绝了与各国的关系,对于诸国的态度,也只是你按时遣使来朝就可以了。

    而对于诸国来说,他们所急需的大明特产,单凭朝廷的一点赏赐,是完全不够的,这个时候,那些坚持要海禁的走私商人就等于是取代了朝廷的角色,他们通过贸易结识了不少该国的达官显贵。

    某种程度来说,这个走私的网络,当然不只是大明,一个巴掌拍不响,在大明海禁的国策之下,给予了他们足够挥的空间,这八十多年来,早已经营出了一个跨越国家的集团。

    叶春秋道:“我听说过一个说法,说是倭寇盘踞海外,按理来说,若是无人指引,这些倭寇如何能够屡屡侵犯我大明的海疆,因此甚至有人认为,许多倭寇,根本就是某些人所养的打手而已,本来这些,我是不太信的,想着这世上哪里有人会养着一群强盗来侵扰自己的乡土,可是现在,却现由不得人不信了。”

    叶松面对叶春秋,终于显得轻松了一些,笑道:“这……可说不太准,都是以讹传讹的事,不过这样一来,春秋反而更要小心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七十三章:敲山震虎() 
叶春秋给了朱厚照足够的暗示。

    大致的逻辑就是,走私就坏了贸易特许,贸易特许若是没了,就意味着镇国府会少赚许多的银子。

    这等于是,镇国府的钱被人抢走了。

    一下子,逻辑就清晰起来。

    朱厚照情不自禁地将嘴巴张得有鸡蛋大,然后愤怒道:“此事,朕定会查个明白,你放心即是。”

    查得明白吗?

    叶春秋不太有信心。

    只怕就算是让厂卫去查,也查不出什么结果来,否则这么多年来,历经了数朝数代,为何这些人从未受过打击,反而愈演愈烈?

    叶春秋要的不是让朱厚照真的查出什么来,而是希望借此敲山震虎,让小皇帝来向这些人示威罢了。

    赶紧金盆洗手,还有机会,否则,连小皇帝都站在了镇国府这边,你们可不要不识抬举。

    朱厚照在镇国新军大营里玩了一日,到了傍晚,晚霞洒满大地的时候,方才泱泱地愿意回去。

    朱厚照走到车驾跟前,叶春秋跟着后头相送,朱厚照上了马车,才对着车外头的叶春秋笑道:“朕在宫中等你水师的好消息。”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叶春秋朝朱厚照一礼,朱厚照则是笑开了,朝他眨眨眼道:“你的孩子快要临盆了吧,朕掐着日子呢,大概下月就要生产了,关于这生孩子啊,朕有经验得很哪,有什么不懂的,下次会面的时候,大可以问朕。”

    叶春秋不由失笑道:“臣弟自己处理就好。”

    朱厚照倒是有点恼了,瞪了叶春秋一眼,道:“把朕当外人了,是不是?哼,你可知道什么是羊水吗?”

    “羊水就是羊水,羊水破了,就该生产了。”叶春秋回答道。

    朱厚照愣了一下,不料叶春秋竟还有一点斤两,便讪讪道:“朕倒是忘了你还会医术呢,好了,朕回宫里去了。”

    钱谦在一旁作陪,也和叶春秋道别,接着便步行追上马车,带着数十个禁卫匆匆往紫禁城而去。

    叶春秋看着越走越远的马车,不由无可奈何地一笑,而后目光看向了镇国府的研究院的方向,神情若有所思。

    叶春秋此时想的,正是让研究院试制火炮的事儿。

    事实上,研究院那儿,火炮已经开始试制了,因为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所以这火炮要造起来,反而轻省,毕竟能造复杂的枪械,火炮这种大家伙反而省时省力一些,只是虽然结构容易,可材料和膛线乃至于炮弹的选择方面,却需要反复地实验。

    不过这倒是不急的,叶春秋放任着让他们用各种材料去实验。

    倒是宫中很快就有了旨意出来,催令南京镇守的魏国公严查走私。

    这一旨意出来,却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轻飘飘地将旨意送去了南京,只是谁也料不到,历来朝廷严查走私,往往都是刑部或是备倭都司去办,现在却是下给了南京守备,有点出人意料了。

    变化其实还是有的,至少这旨意出来后,那卢文杰便没有再热情地往叶府跑了,像是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旨意一出,不啻是给了某些人当头一棒,敲山震虎,使他们不但忌惮,而且开始有些失措起来。

    可是京师依旧平静,倒是据闻那南京守备的魏国公,亲自赶去了浙江备倭都司,坐镇严查走私,倒也拿了不少的私船。

    魏国公倒是不怠慢,办事雷厉风行,而且以他的地位,也无人敢报复他。

    叶春秋心知那些被拿的私船不过是小鱼小虾罢了,还没有真正动到沿海那些大族的根本,魏国公的力道可谓是恰到好处,既没有让他们伤筋动骨,使他们不至于反扑的厉害,却又狠狠一通严查,令他们忌惮起来。

    此时此刻,水师终于开始调动到了天津,已经在船上进行操练起来,一千六百人的佛郎机与汉人相杂一起,开始学习起锚、掌舵的技巧。

    京师里风平浪静,叶春秋现在每次回到府上,叶松都会在厅里等他,将他所打探的消息一一向叶春秋汇报。

    而今已到了初秋,万物渐渐萧索,天气也变得凉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