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一切,史司早就有了准备,自从知道朱明忠就是他与河堤上看到的那个青年将军之后,他就知道,他的梦想将会在这里成为现实。

    不一会,张迪便帮助史司展示了一个木制的帆船模型,正是朱明忠提到的“斯鲁普船”。

    “将军正像您曾提到的,这种“斯鲁普船”虽说只是的小型船只,但是在欧洲却大量用于其与殖民地的近海贸易与巡逻作战,这种船从艏到艉都是为速度与灵活而设计的,其船身长度一般在80英尺左右,通常仅有一根、偶尔有两根后倾安装的桅杆,上挂一到两面横帆和一副大型斜桁主帆,远远看去就像鲨鱼在水面游弋时露出的背鳍。无论侧风还是顺风,这种船都可以实现巨大的帆面积来推动船身前进。它标志性的长艏斜桅仿佛一把利剑直刺前方,其上的大面积艏斜桅帆提供了极佳的转向和逆风航行性能”

    在史司讲述着“斯鲁普船”的优点时,朱明忠只是含笑不语的看着这个模型,相比于装备几十门炮的巡航舰,这种排水量百吨左右的小型军舰,最适合自己,在从水军到海军的变革之中,这种小型军舰的成本低,建造速度快,操作简单,更适合新兵的训练。

    “一艘100吨排水量的大型斯鲁普船可载100名左右全副武装的水兵,最多可装14门大炮。它完美诠释了“跑得过我的打不过我,打得过我的跑不过我”这种交战原则,即可以迅速追上逃跑的商船并迫使其投降,又可以在更强大的敌人刚从地平线上冒出未桅顶时就向远方驶去”

    在史司的解释着这种军舰的优点时,水军的左军提督李成乾以及右军提督潘子钦、中军提督王安民三人看着这小巧的模型,神情显得有的些复杂,对于李成乾、潘子钦来说,他们对于军舰并没有什么要求,而对于曾在南京见过大型海船的王安民来说,他所想的却是像郑家军一样的大型海船。

    “经略,这船未免也太小了,以标下看来,我军不仿建造大福船”

    不等王安民把话说完,史司便立即反驳道。

    “提督阁下,你不明白,从火炮出现在大海上之后,海战的形势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的船型根本就不适合海战!”

    作为一名船舶工程师,史司曾不止一次考察过中国的海船,对于中国海船的优点以及不足自然非常了解。

    “尽管中国的海船建造速度快,成本低廉,但是中国帆船却依然有着自身固有的不足,就像中式硬帆属于纵帆类,受风效率高;可以绕桅杆转动,能迎风,在顺风和侧风的情况下都能使用。硬帆因为有支持骨,所以帆质量要求很低,就算破了很多洞也没有关系。操作比较简便,升降帆的时候不用船员在桅杆上爬上爬下,特别是降帆特别方便,在恶劣海况下的使用非常安全,而且硬帆在单位面积上的吃风能力超过西洋的软帆,但是由于硬帆的材料问题导致帆的面积方面根本无法和西洋帆船相比,从同样重同样面积的帆来说硬帆优势大,成本还低很多。不过软帆的船一般帆面积做得非常大,桅杆又高,抵消了这个优势,但帆大杆高这也带来了桅杆容易折断,因此西式帆船的桅杆上都有加强缆以稳定桅杆,但是这又使得风帆无法绕桅杆转动,所以西洋的横帆在侧风下的效率很低,但是可以用衍帆解决这个问题,总的来说,西洋帆船用帆的总面积战胜了中国帆船的单位面积效率,”

    对于史司提到的风帆的效率时,无论是李成乾也好、潘子钦也罢,包括王安民在内同样也是一头雾水,而朱明忠很清楚,随着船只越来越大,西式软帆的优点就越发的明显起来,而中式的硬帆则越发显现其各种不足。

    “不过,中国帆船最根本的问题是炮位和防御力的问题,不过这2个问题的起因则是1个原因造成的,就是中国帆船所独有的隔水仓设计,因为每个隔水仓都需要开出窗口以供人员、货物进出,所以分割了甲板,使得甲板面积受到限制,而且由于有隔舱的隔板来支撑结构,所以建造的时候要么不使用肋材,要么使用的很少,而欧洲各国的帆船由于没有隔舱来支撑结构,所以需要大量使用肋材,尤其是军舰,几乎1根连着1根,这些厚达20英寸以上的肋材为军舰提供了很好的防御效果,甚至一些军舰会采用30英寸以及更厚的肋材,这使得12磅舰炮的炮弹在300码的距离外甚至不能对船造成决定性损伤,抵近射击也无法贯穿,所以在欧洲的海战中被击沉的军舰的比率是非常小的,往往多数都是俘获。”

    对于史司所说的这一切,朱明忠自然有一定的了解,正因为知道中式帆船的不足,他才会把史司请过来。不过他同样也注意到自己的三个水军提督的脸色变得不怎么好看,似乎对史司这般贬低中国帆船很是不满。

    而站在史司身边的张迪则看着面色不快的三人,在第一次与史司讨论中国船的时候,他的脸色同样也很难看,同样也不愿意相信这一切,但最终的,他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船确实不适合海战,不适合火炮时代的海战。

    也正因如此,张迪才会在史司的身边向其学习西洋船,了解西洋船的建造、使用,尽管他并不认为北伐清虏需要西洋式的军舰,但是从史司的言语中,张迪知道在中国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也许,有一天,中国同样也会向西洋派出自己的军舰,而那种军舰,决不能是那种仅只有四寸“薄板”的中式船,应该是和西洋船一样,船体有着大量的肋材加强的军舰,只有如此,才能够在与西洋人的军舰对抗中,处于不败之地。

    “哼哼,史先生,照你这么说,中国船在你眼里根本就是不值一提了!”

    王安民冷笑道,尽管他并不了解西洋船,但他并不愿意外人这么贬低中国船。对于下属的反驳,朱明忠依然没有说话,他知道,这些人或许一时无法接受这些,但是最终他们会明白,中式船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海战。

    “不,提督阁下!”

    摇着头,史司肯定的说道。

    “不是不值一提,而是中式船并不适合海战的需要!”

第61章 战船(第一更,求月票)() 
中式船并不适合海战的需要!

    这才是史司的观点,已经注意到那三位水军提督的脸色很是难看,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他心知,这三位提督也许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他便连忙挽救道。

    “怎么说呢?应该说中国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商用船型,因为它使用的独特的硬帆使得其操作方便,而且所需要的水手数量比软帆的西洋船少很多,而且在复杂海况下也更加灵活,并且由于使用隔舱设计,抗沉没也比西洋帆船优秀,而且因为肋材较少,所以其建造速度极快,在厦门的时候,我曾看到你们的船匠仅只用20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一艘110英尺大鸟船,这种建造速度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中国船的制造成本非常低,但是由于速度,炮位和防御的原因,不适合用来作为火炮时代的战舰,将军……”

    对中国的帆船进行一番恭维之后,史司又转让向了朱明忠,看着他说道。

    “因为相比之下中国帆船由于比较少使用肋材,所以相对容易被打穿,炮弹造成的伤害会远大于西洋帆船。同时西式舰船的船体结构的增强也有助于在船上装备大量的火炮,而不必担心被密集开火的火炮的后坐力震散架了。而中式帆船的船体结构则无法承受这样的力量,这也就是中式帆船上火炮数量很少的原因,不是因为不愿,而是因为其不能装备那么多的火炮。”

    说起话来,根本就是直来直去的史司,尽管努力弥补着他之前的话语所引起的三位水军提督的不快,但是仍然不加掩饰的又一次强调着中式船的不足,从而“推销”他的设计。

    “所以,如果将军想要建立海军的话,应该彻底抛弃中式船,选择西式船,比如这种斯鲁普船,它可以装备12门…14门12磅炮,请您相信我,在中国,没有任何一种中式军舰可以抵挡他的火炮……”

    当然,他并没有说没有任何军舰可以打穿它的船板,毕竟郑军的大型海军上普通装备有18磅以上舰炮,尽管只有舰艏一门,但却足以给斯鲁普船带来沉重的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斯鲁普船没有取胜的可能,因为相比于中国船它的火力更加强大,而且也更为灵活。

    这一切正是中国船所不具备的,当然,现在史司并不会这么说,毕竟他之前的话语已经引起了其他人的不快。

    无论是在大明或是在欧洲,有一些最起码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是相通的,史司很清楚,如果他的言语得罪了那些提督们,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经略,标下看来,既便是这西洋船再强,也不过是船身强,若是经略有意使用此船,不妨将其船帆改成咱们中国的船帆,如此,既可得其船身,又可得我中国帆操作的便利,而且水军弟兄也更习惯硬帆……”

    在军中混迹多年的李成乾自然注意到经略似乎对这种军舰很是心动,于是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而潘子钦这会同样也于一旁附和道。

    “李提督所言极是,经略,若是用这种软帆,且不说其它,恐怕弟兄们也要从头学习怎么操作西洋软帆……”

    原本立于一旁,只是作为史司的助手存的张迪,听着这两位水军提督的话,便主动说道。

    “两位提督所说的这种船,在广东便有,在广东的澳门便有西洋人建造一种类似的船只。它有中式帆装和西式船身,比传统中式帆船快,比西式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而且在广东过去也有船商自行制造这种船,而且郑家水军之中,也有这种船,不过因其是商船,所以船肋很少……”

    对于史司身边的这个年青人提到的这种船,朱明忠当然听说过,在后世称其为“老闸船”,又名“鸭屁股”,本质就是葡萄牙人来了中国近海给西洋船换上了中式的硬帆。在鸦片战争之后,清军的军舰大都是这种“老闸船”,而且被称之为清军最好的军舰,尽管他们远无法同欧洲的军舰相比。

    不过,对于朱明忠来说,他所需要是一只面向未来的海军,自然不会因为船员习惯硬帆,而选择接受无法应用大型军舰上的中式硬帆,毕竟未来的海军,肯定会有大量的大型战斗舰,并且将会以他们为核心,而不是由一群小木船组成。

    “军舰越大,这硬帆就越显不便,现在十几门炮的小船还可以用硬帆,可若是将来建造拥有百门大炮的军舰,到时候难道还用硬帆吗?”

    经略的反问让王安民诧道。

    “百门大炮?”

    “百门?这怎么可能?”

    在李成乾等人的诧异中,朱明忠并没有回答他们的疑惑,而是把视线投向了史司,而史司则颇是骄傲的说道。

    “怎么不可呢?早在20几年前,英国就已经建造了拥有104门大炮的“海上君王”号,而我当年就曾随老师参与过它的建设!”

    在提到老师的时候,史司甚至刻意的挺了下胸膛,脸上完全是一副颇为骄傲的模样,然后史司又补充道。

    “而且软帆最大的优点是其所能悬挂的帆的面积会远远超过了中式帆,因此在航速上的优势也明显优于中式船。在海战中,速度高意味着船只的灵活性也更高,可以更快的抢占有利位置对敌方舰船实施炮击!而如果采用硬帆的话,因为速度的原因在海上炮战中,中式船很难抢到上风,即使是在下风处也很难跑掉。而且中式船的灵活性也不如西式船,另外相比中式船西式加大长宽比意味着增加单侧船舷长度,在同一层火炮甲板上可以承载更多的火炮,也就是说增加了武器的火力密度!所以说中式船的速度,灵活性,武器密度和西洋船比较都处于劣势……”

    当然,最后心知必须要照顾这些人面子的史司并没有忘记提出西洋船的缺点。

    “当然西洋帆也有几个劣势,大量使用优质木料作为肋材导致西洋船的造价远远的高于中国船,而且西洋软帆相比中国硬帆还需要更多的水手,中国船宽体,稳定性好的特点使得它能装载更多的货物,当然也能装载更多的人员。也正因如此,中国船更适合作为区域内的商船,而不是军舰,如果将军有意发展海外贸易的话,应该选择中式船,而不是西式船。”

    明白这个时代的人们一时间,肯定无法接受中国船并不适应火炮时代海战的朱明忠,看着若有所思的李成乾、潘子钦以及王安民三人,便笑着说道。

    “史司,其实现在谈论海战,还有些太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