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翘着嘴的石昭将茶杯放下去的时候,那发响的脆响,无疑是在用这种方式显示着她的不满。

    对此,即便是作为父亲的石磊也只是在她离开之后,方才尴尬道。

    “实在是下官教女无方,还请经略莫怪!”

    “令爱性情质朴,实是难得、实是难得……”

    当然之所以来这里,朱明忠倒不是为了和他讨论教女的问题,虽说只是临时起意,但却也是有其它的事情。

    “四石,那件事,现在办的怎么样了?”

    喝了口茶,朱明忠直接切入了正题。

    他口中的那件事,指的是铸钱的事儿,身为明官铸清钱,若是传了出去必定会引起风波,所以出于谨慎,铸钱一事并没有交给户科,而是交给了军法处,由石磊负责,之所以交给石磊,有朱明忠自己的考虑,毕竟在后世这种制作“假币”的事,往往都是交给情报机构负责,而军法处就是朱明忠手中的情报机构。

    “回经略,这件事基本上已经办成了,现在只差开炉了。”

    说话的时候,石磊已取出一枚崭新的制钱递给朱明忠。看上去,这是一枚普通的“顺治通宝”,背文由穿右“江”汉字与穿左“一厘”组成。由于“一厘”二字取折银一厘的意思,这是江宁钱局铸制的制钱。

    “这是江一厘?”

    看着手中的顺治通宝,朱明忠感觉这制钱与普通的顺治通宝没有任何区别。

    “正是。”

    石磊接着说道。

    “经略,这铸钱的母范取自于南京,南京于我朝时就是铸钱所在,清虏窃据之后,于即于此设立钱局,用于铸造铜钱,而今钱局已经改铸我大明的“永历通宝”,所以这“顺治通宝”母钱、母范也就被弃之不用,下官未费丝毫功夫,便将母钱、钱范从南京取来,从而铸成此钱……”

    石磊的回答让朱明忠的脸上一乐,这可不就是传说中的拿真钞的母版制假钱嘛!如果换成其它人的话,恐怕还真不一定能想得到在南京有清虏的铸钱钱母,如此一来,那造出来的岂不就是真钱?

    “四石,咱们可不是替满清制钱,这钱是怎么铸的?”

    “经略,照你的意思,除了废铜之外,我们还试着熔化了一些“顺治通宝”,然后将其改铸成了这个,咱们铸的“顺治通宝”含铜为六成,虽说减了一成,可是因为钱范用的是清虏的母钱制成,再加上铸工也是官钱局的铸工,所以这铸钱百姓根本就看不出与清虏之钱的差别来……”

    石磊的语气不快不慢,而且显得很是平静,过去他从未曾想过,有一天主持军法的他需要铸钱,但是现在参与其中之中,他便发现,这铸钱极有可能是另一个战场。

    “多少总还有些差别,不过根本就不会有人在意,即便是钱庄之类也不在意,毕竟市上需要制钱!”

    “嗯,正是如此,他们在不在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需要不停的铸钱!最终把清虏的制钱挤出去!把它们的信用打下去!”

    说着,朱明忠颇有些感动地说道:

    “四石,这件事您可是为我担着风险,待这件事成了,朱某心里自然会为你记下此功。”

    尽管铸钱一事,是为了打击清虏,但是很容易授人以柄,成为他人攻击自己的武器,如果一旦事泄,到时候即便是自己成功置身事外,但是石磊这边,到时候可就难了!

    经略的话,让石磊连忙说道:

    “经略,您这是哪里的话,石磊身为经略下属,自然应该为经略分忧,再说,此事是为抗击清虏,又岂是为了一已之私!”

    “嗯,确实如此,不过这铸钱,也能让咱们获得些许钱利。”

    然后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单是凭着江北的税收,支撑将来的北伐,必定是做不到的,要想要养几十万大军,就非得在其它地方动心思,税源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冒险走这一条路了。”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一些事情确实很扯淡,即便是制造假钱是为了打击敌人,也可以成为他人攻击的把柄,所以才需要谨慎,需要小心翼翼的,唯恐事泄之后,为他人所用,成为攻击利器。

    “这铸钱用的铜解决了吗?”

    石磊点点头说道。

    “铜不是问题,这清虏铸钱用的都是废铜,清虏入关一路屠城,天下人丁十不存一,佛像、铜器遗弃者比比皆是,铜价每百斤不过五两左右,既便是咱们以废铜铸钱,铸钱千文含工本银在半两上下,如此一来,铸利可达五成上下……”

    低铜价自然导致了低成本,低成本意味着钱利更多,甚至这正是当初决定铸钱的原因所在,当然也是为了打击清虏制钱的信用。

    “但是经略,仅只凭收购市间废铜,并不能支撑大规模铸钱,毕竟民间器皿用来铸钱,其中杂质太多,本就颇为繁索,若不然再搭配铅、锡,所以,铸出来的钱自然也就是轮廓不清,字迹模糊。所以要铸钱,最好还是以新铜铸钱,如此,才能铸得新钱……”

    尽管一开始并不懂得铸钱,但是出身锦衣卫的石磊更擅长学习,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从那些铸匠的身上学到了一些铸钱的知识,当然也通过其它的渠道,获得了一些信息,而对情报信息的重视,正是其它官员所不具备的,所以他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铜?这新铜从什么地方来?”

    提到铜,朱明忠便是一阵头大,铜看似不起起眼,可是用途极大,除了铸钱之外,制造武器也需要铜,尤其是铸造陆军用的野战火炮,在前装炮的时候,铜就是最好的铸原料,如果有了充足的铜,兵器厂又岂会铸造那些废时废工的铁炮,恐怕这会早就铸造那些寿命千发的青铜炮了。

    “铜,咱们中国没有,并不表示其它地方没有!”

    看着经略,石磊微微一笑。

    “不知经略可曾听说过倭铜?”

第72章 贸易(第二更,求月票)() 
倭铜!

    这两个字传入耳中,让朱明忠立即想起了历史上于清中前期赫赫有名的“内务府商人”,正是在满清直接扶持下,成为了专办东洋铜斤业务的商人团体——洋铜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这些铜商的地位几乎与粤省的洋行、江淮的盐商地位相等。

    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中,这些洋铜商每年都是动辄几百万斤,少则百万斤的大规模进口日本铜。如此充足的铜源,怎么就被忽视了?

    一门炮才用多少铜?不过一千多斤!从日本进口的铜不仅能够满足铸炮,铸钱同样也不是什么问题!

    “你是说从是日本进口铜?”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明忠突然发现自己非常有必要,整理一下记忆中的那些资料,毕竟平素没有什么爱好的他,就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杂文,这些纷乱的历史文献中,有着太多的历史资料。

    但是因为太过繁杂,总是会被忽视,就像这次,如果不是石磊的“提醒”,恐怕朱明忠还真不一定能想到从日本进口铜。

    “正是,这日本自古多铜,且其国内爱用我中国之物,比如我江南的生丝、糖货等皆为日人所需,如果能开以航线,必可获得暴利,这郑家正是兴于对日贸易,所以,以下官看来,若是经略不妨以办铜为名,重开清河对日本贸易……”

    这是第二次,朱明忠听说了清河对日本贸易,于是便好奇的问道。

    “四石,你知道这清河过去有海船通往日本?”

    “经略,下官旧时与锦衣卫任职,自然知道一些,这清河旧时亦有海商,每年通海所得不下百万两,若是经略能重开海路,自然可获利颇多,通海所得自然可像郑氏一般贴补军务!”

    郑成功为何能靠一地财力支撑数十年,靠的正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只不过他并不是靠税收,而是直接插手其中,郑家的船队除了是军队之外,同样也是商船队,正是通过垄断大陆对日本的贸易,每年获利甚丰。

    “四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且不说,咱们冒然插手对日贸易,不知会引起延平的什么反应,就是想要开辟航路,也要有人了解从清河至日本的航线不是?还有就是到达日本后,又如何展开商贸?这些都是问题!”

    之所以会提到这些,是因为朱明忠知道,现在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已经执行闭关锁国多年,只有长崎一港通商,尽管保持着与中国和荷兰的贸易,但是商船进入却需要获得许可,没有许可的船只,即便是进入长崎,也不能销售随船货物,更不能采购货物。

    正因为了解其中的问题,所以一直有意开拓对日贸易的朱明忠,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在时机合适的时候,以“江淮经略使”的名义遣使前往日本,与其商讨贸易,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即便是获得了贸易资格,也受会到种种限制。将来,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来个“黑船来袭”,直接敲开日本的国门。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能藏在心里,毕竟,现在日本是大明的“友邦”,甚至就连永历,也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东洋兵,甚至就连自己的那位老师,也曾数次东渡日本求援。而且郑家也依赖日本贸易,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这边“黑船来袭”,那边郑成功就会怪罪下来。

    “经略,虽说这清河海商遭清虏勾陷抄家甚多,可并不意味着没有漏网之鱼,若是经略有意恢复通海贸易,下官明日便遣人于清河附近走访,想来必定可以寻得些许曾经从事通海贸易之人,若其熟悉航线和日本事务,自然可为经略用!”

    石磊的建议和吴品亚的建议相仿,只不过,相比于吴品亚的建议,石磊则是一个行动派,这也正是朱明忠欣赏他的原因,在大多数时候,他只需要稍微表现出来想法,石磊就会立即去执行。当然,这也是一个情报主管,必需具备的素质。

    “嗯,这件事,四石,你尽量去办,但注意,不要惊吓到他们,毕竟,这些人对咱们有大用处……”

    尽管从没有接触过这个时代的海商,但是朱明忠很清楚,在这个航海技术原始而落后的时代,敢于开辟海上航线的商人,其胆魄绝不是寻常人所能相比,相比于迫于生活而远赴海外的寻常百姓,海商才是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开拓者,至于那些穷苦百姓,不过只是海商们开拓海外的“工具”,可在历史上,人们似乎只记住了前者,而直接忽视了后者的存在。似乎在他们看来,那些穷苦百姓平空就到了海外,下了南洋。

    “下官明白!”

    石磊点点头,然后又继续说道。

    “还有一件事,下官原本想明日再向您秉报,这不,既然您来说,正好一并说了,就在两时辰前,从北边传来了消息!”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间,石磊已经借助漕帮于运河沿线的力量,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情报网,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情报,尤其是有关达素率领清军的情报。

    “哦?达素那边又有什么动静?”

    一听是北方的动静,朱明忠立即反问道。

    “正是,这达素虽说已经命令大军转为陆路,可是行军的速度并不慢,按照现在的速度,最多20天左右,就能抵达徐州!”

    二十天左右!

    听着这个时间,朱明忠先是一愣,随后沉思片刻,然后随口笑道。

    “该来的总要来的!他达素走了这么长时间,也算是对得起咱们了!”

    可不是对得起嘛!

    若不是达素的缓兵慢行,自己又怎么有时间训练新兵。若是他快马加鞭赶过来的时候,靠着那引起灶丁又怎么能挡得住他们?

    既然来了,那便来了吧!

    现在这部队训练的怎么样了?

    能不能挡得住清军?

    “十万、十万……”

    于心底喃喃着这个词,突然朱明忠又是一笑。

    “还别说,还真不一定够咱们杀的!”

第73章 演兵(第三更,求月票)() 
“杀!”

    随着一阵宛若雷鸣般的怒吼在校场上响起,上千手持长柄斩马刀、身着重甲的兵卒猛然挥刀朝着前方劈砍。那三尺长斩马刀在空中划过一道银链。阳光下兵卒的重甲泛着片片明光。

    重刃、重甲!

    这便是忠义军的铁人军,这一万三千身着重甲的铁人军,无一人不是能力举五百斤、身高五尺六寸以上的壮卒,可以说汇集着忠义军全军的精华。尽管他们身上的重甲无法郑家铁人军相比,但是上千重甲铁人并肩齐步,宛如一堵铁墙般向前迈动时,在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长柄斩马刀落下时,尽管明知道他们面前无人,只是空刀,但仍能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