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您不是不知道三阿哥,在那些皇子阿哥里,可就数他最是勤奋好学,这几天许是忙活着师傅们的课业吧。”

    这边刘忠的话声不过只是刚落,那边就听着有太监通传,三皇子玄烨永见,孛儿只斤听说了,便对刘忠说道。

    “刘忠,你过去迎迎玄烨。”

    那边正等着见太后召见的玄烨,一见到刘忠来了,便立即展出笑来。

    “刘忠,又劳您迎我,回头,一定得和太后说说,下次直接换个奴才便是了,可不能再劳烦您了。”

    瞧着三阿哥的客气,刘忠的心里不由的感叹起来,这三皇子当真是几个皇子之中,最聪明的人,这不过才七岁,接人待物便是如此滴水不漏,且不说其它几个皇子年岁尚小,就是年岁长他的皇次子福全,也无法与其相比。

    “奴才迎着主子,那是奴才的本份。”

    在刘忠恭随在玄烨的身侧,去见太后的时候,刘忠悄声提醒道。

    “三阿哥,刚才太后还问您,这几日怎么没来见他,奴才说您定是忙着师傅们的课业,”

    刘忠的提醒,让玄烨一笑,虽是年少,但却也是一副老成模样,虽说身无长物,可是并不妨碍他用言语表示对刘忠的感谢。

    待到了石舫处,在人还没进到石舫的时候,玄烨便加快脚步,冲着石舫跑去,人不过只是刚进石舫,便立即叩头说道。

    “孙儿恭请皇太太的圣安。”

    “太太”也就是满人口中的祖母,这边刚见过礼,那边他又跪行数步,跪行到孛儿只斤的脚边,将头枕于她的膝上说道。

    “太太,孙儿这几日一直忙着师傅们布置的课业,没能来看太太,可真是想死孙儿了。”

    瞧着三阿哥于太后膝边的模样,刘忠的心里不由的感叹着这三阿哥的过人之处,若非是如此,恐怕太后也不会对他如此宠爱吧。

    “玄烨,这师傅们的课业最是重要,将来你若是想替你皇阿玛分忧,就得好好的和师傅们学本事,知道吗?”

    “孙儿知道,所以这才几日没能见着太太,心里委实太想念太太了,这不一做完课业,就立即过来了……”

    说着话,玄烨那双眼睛便微微泛着红。孛儿只斤见玄烨如此,立即笑呵呵的说道。

    “好了,来,让太太乖孙长高些没有……”

    虽说年龄尚不到50,可是孛儿只斤却一如其它的人一样,对面前的这个会讨人喜的孙儿,更是极尽是的喜爱,在亲近一番之后,她又询问了一些课业,然后祖孙两人便在那里说笑着,尽是一副天伦之乐状。

    作为旁边者的刘忠,只是静静的立于一旁,注视着这一幕,瞧着皇太后对三阿哥的宠爱,心里只是暗自寻思着,若是不出意料的话,将来这位三阿皇没准就是大清国的下一位皇太子,毕竟,二阿哥那边,早就已经说过了,只想做一个贤王,而无意皇位,至于其它的几个阿哥,年岁尚小不说,根本就不知讨何人欢心,身为太后身边人的刘忠很清楚,别看现在太后似避嫌一般什么都不问,可若是太后想让三阿哥做皇太子,皇上肯定是不会反对的。

    不过太后一定不会自己对皇上说,到时候,太皇肯定会借其它人的口去说这件事,当年太后能把皇位给皇上争过来,将来就有帮三阿哥把皇位争来,更何况,这三阿哥不仅是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深的皇太后和皇上的喜欢,就是这副心机,便是寻常人难以岂及的,以至于,在很多时候,刘忠都不敢把他当成一个七岁的孩童。

    “刘忠,你吩咐一下御膳坊,今个玄烨在哀家这里用午膳,前几日科尔沁不是贡来了草原上的肥羊嘛,这秋羊味道最美,今个便吃羊肉吧。”

    在玄烨的刻意讨好之下,心情颇为舒畅的孛儿只斤吩咐着的刘忠,命他准备午膳,对于自幼生长在草原上的女子,她喜欢肉食,尤其喜欢草原上羊肉,而这秋羊是一年之中最好吃的时候,既然孙子来了,自然要让孙子吃她最喜欢的东西。

    “孙儿最喜欢的便是这秋羊了,到现在可都记得去年在皇太太这里吃的羊肉,要孙儿说,这吃羊肉还是得按皇太太教的法子。”

    和过去一样,玄烨自然不会放过任何讨好太后的机会,而孙儿的恭维,让心情大好的孛儿只斤笑说道。

    “还是哀家这个乖孙懂事理,若是是吃羊,满洲人是不能与蒙古人比的,这蒙古人一年四季,喝马奶、吃羊肉,这羊的吃法……”

    就在孛儿只斤兴致勃勃的向玄烨解释着草原上如何吃羊的时候,那边有太监通报道。

    “启禀皇太后,五省经略洪承畴上呈书信……”

    不待那太监把话说完,原本兴致勃勃的孛儿只斤,那脸色就是一寒,立即对太监说道。

    “把这信回过去,告诉宫外,哀家是个妇道人家,这外官的信是不能收的,若是他们再敢把这些信呈进宫里头,就莫怪哀家下懿旨打死这呈信的人了!”

    坐在皇太太身边的玄烨,立即感受到一阵寒意,心知皇太太动了怒的他,便在一旁说道。

    “皇太太,你别生气,犯不着为那些个奴才生气!”

    尽管有平素最喜爱的孙儿的安慰,但是孛儿只斤的脸色仍然一时难以恢复正常,而且在心中也是涌起一阵阵的悲凉,如果是在过去,这信便是看了又有何妨?就是她在宫中招见外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可是现在,别说是见外臣了,就是这信,她也不能看,尽管没有人阻止她,但是她必须要摆出这个姿态,若不然,不定又会传出什么样的谣言来。

    “皇太太,孙儿和你讲个新鲜事儿。”

    见皇太太似还有些不快,玄烨便说起了刚听说那件新鲜事。

    “这事,按南怀仁的说法,是前朝的事儿,和罗刹国有关……”

    ————————————————————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

第320章 使节(第二更,求支持)() 
    在京城的众多建筑中,若是说最具特点的,恐怕就是那位欧洲式的南堂了,这是一座高达七尺的巴洛克式大教堂,圣堂长八丈,宽四丈四尺,也得亏是教堂,若是换成寻常百姓的家宅,这七尺高的大教堂可是违制的。

    一丈多高的铁十字架矗立在教堂的顶端,即便是离此里许地外,也能够看到这十字架,可以说是京城内最显眼的建筑之后,而在大教堂的西侧建神父住宅、天文台、藏书楼和仪器馆,至于教堂院门外悬挂着的顺治帝御笔亲书“钦崇天道”的匾额,以及三年前又御笔亲书“通玄佳境”的门额以及御制天主堂碑铭,无不是彰显着大清国,至少大清国皇上,对此间主人的看重,也就是对汤若望的看重。

    对于早在四十年前便来到中国的汤若望来说,他是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铸炮等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而因为他的博学而得已常出入宫廷,更是被顺治尊称为“玛法”也就是是满语“老爷爷”的意思。作为传教士来说,他已经达到了其它传教士难以岂及的高度,至少在北方是如此。

    也正因如此,对于半年前,作为俄罗斯使节来到京城的伊里亚·佩尔菲利耶夫,才会百般的讨好汤若望,以便得到他的帮助,能够去见一见那位顺治皇上。

    他来的并不巧,在他来到京城的时候,当时顺治正在南方亲征,对于他这个罗刹国——屡屡犯边的藩邦使节,这留守京中的大臣自然是不怎么待见,所以一直在此滞留着,不过他倒也没有闲下来,而是在这里学习了汉文来。

    “夫子曰……这个“曰”是说话,那么“月”、“约”是不是也是说话的意思?”

    佩尔菲利耶夫的说生硬的汉语,问道面前的南怀仁,在他来到京城之后,幸亏他会拉丁语,若是不然的话,恐怕只能通过蒙古翻译与清人沟通了,不过即便是如此,他同样也怀疑充当翻译的南怀仁,很有可能没有把他的意思,完整的传递给清国人,毕竟,他所信奉的是正教。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打定注意学习汉语同,毕竟现在整个俄国都没有一个人会汉语。尽管此时俄国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中国的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可是双方都没有精通对方语言的人。早在明朝的时候,1619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俄国人伊万·裴特林出使中国,万历皇帝让使团带回一封国书。国书是带回了,但是俄国没有能看懂的人,这封国书就一直存放在档案室,直到现在,那封信还在档案馆里躺着。

    没有精通汉语的人,直接影响到未来俄罗斯在东方的利益,在别尔费利耶夫下定决心学汉语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汉语居然如此难学。

    “侯爵阁下,汉语正是如此,尽管他们的读音相似,但是意思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南怀仁向这位看起来颇有贵族风度的俄罗斯的候爵,解释着汉语的精妙时,他并不知道,这位伊里亚·佩尔菲利耶夫是第一个越过贝加尔湖将俄罗斯的领土拓展到贝加尔湖以东的俄罗斯人,而他正是凭借这一功勋获得了封爵。

    而这次他和阿布林一同来到京城,尽管表面是做为俄罗斯帝国沙皇的信使,可实际上,却是想要打探清国人的态度,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间,他们已经屡次与清国在阿穆尔流域一带的土著官员发生冲突。

    就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清军根本就无力顾及他们在阿穆尔一带的行动。当然,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在远东力量极为薄弱,完全不是清军对手的现实,可这却也让他看到了机会,一个能够趁火打劫的机会。

    在学习了一个上午的汉语之后,和过去一样,他又一次同南怀仁聊了起来,而且并不是用拉丁语,而是用汉语进行对语。

    “汉语可真的非常难学。”

    对于当初只用几个月就学会了蒙古语的佩尔菲利耶夫来说,学汉语根本就是一场恶梦。

    “是的,学习汉语非常困难,作为传教士的我们,都必须要在澳门用长达几年的时间,才能学会汉语,但是要看懂汉书,却需要很长时间,不仅仅我们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就是满洲人——”

    看着佩尔菲利耶夫,南怀仁向他解释道。

    “就是清国的统治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即便是已经来到中国十几年了,他们仍然还不会说汉语,更看不懂汉书,当然也不会写汉字。”

    提到那些满洲人不学汉语时,南怀仁的脸上带着嘲弄的笑容。

    “神父,我记得您曾说过,清国人并不是中国人?”

    过去他以为是中国人,来到京城之后,用了几个月,他才弄清楚,所谓的中国,只是欧洲人对“中国”的称谓,在现在的中国,有一个“清国”,还有一个“明国”,这也是佩尔菲利耶夫急于了解的信息,但是不会汉语的他想从本地人那里获得消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是的,侯爵阁下,在欧洲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应该是专指汉人的,所以明国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至于清国,他们的建立者正是与蒙古人相似的鞑靼人,他们就像蒙古人一样,生活在文明之外,而因为明国的内乱,使得他们能够乘乱进入了中国,就像是蒙古人征服了文明一样,他们征服了中国,占据了这里,不过明国人的抵抗并没有结束,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明国人一直在抵抗清军的入侵,曾经包括清国人也一定以为,他们已经控制了中国,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从两年前开始,局势就发生了变化,现在明国军队占据着中国最为繁华的江南——当年明国的缔造者正是从那里起兵,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这也是你至今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原因……”

    当然,南怀仁绝不会告诉他,佩尔菲利耶夫之所以没有见到清国皇帝,是因为他的国书“傲慢无礼”,葡萄牙人、荷兰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用几十年的时间,才摸索出与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必须要在国书中足够恭维,而佩尔菲利耶夫的国书却用欧洲人的言语,在清国官员看来,那显然是对皇上不敬。

    作为天主教徒的他,并没有提醒佩尔菲利耶夫的义务,甚至汤若望曾告诉过南怀仁,俄罗斯人必须要自己学会如何与清国人打交道。

    “那么,神父,您觉得,明国人,有没有可能像他们的祖先一样,把清国人赶出中国,赶回满洲?”

    如果那些清国人,回到了满洲该怎么办?

    对于佩尔菲利耶夫来说,他自然知道,所谓的满洲是与俄罗斯“接壤”的,一但清国人被赶出中国,双方在未来极有可能在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