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水兵们指着海峡在那里叫喊着的时候,远处传来了炮声,那是礼炮声,这炮声是为了迎接远舷游子的归来。

    长达两个月的远航,终于到了目地的!

    在离家一年之后,他们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当水兵们在那里激动的说着,他们回家之后的安排的时候,沐云晴却悄悄的重新步入舱内,她知道,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远航舰队归来了!

    3月26,在“安平号”驶入位于鹰游门的舰队港区之后,这个消息立即化成电流沿着郁洲至清河的电报线路,在呼吸间便把消息传到了数百里外。这原始的有线电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消息的传递,甚至在第一个份电报被送进衙署的时候,“安平号”上的水手还未下港。

    “电报来了吗?”

    又一次,朱明忠在戴梓进屋后,便有些焦急的询问道。第一封电报只有短短几个字,只是告诉他,舰队已经完成任务,正在返航途中。

    而现在,朱明忠更迫切的想要知道,这次远征的消息,算算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差不多应该有详情电报过来了吧。

    “回经略,还没有收到电报。”

    面对经略的急切,戴梓便说道。

    “若不然,属下便到电报房里守着,若是电报来的话,就第一时间把电报取过来?”

    “嗯,你现在就过去。”

    朱明忠点点头同意道。

    电报房并没有设在外面,就在衙署内,在戴梓去电报房的路上,还没到地方,就看到顾炎武、钱磊、张金生、朱大咸、吴有才等人,朝着这边走了过来,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面带喜色。

    “戴军校,你可是去电报房取电报?”

    顾炎武一见着戴梓便出言笑道。在衙署之中“军校”是对校官的统称,正如同以“军慰”称呼谓一般。

    “正……”

    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见张金生一拍他的肩膀说道。

    “还去什么,电报早就在顾参议那了,走,快去给经略使,不,给咱们的淮王贺喜去!”

    淮王?

    戴梓茫然不知所措的跟着众人,这是怎么回事?

    那边众人一进公房,便冲着朱明忠行礼道。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如今我大明朝廷已经安然还朝……”

    什么?

    大王?

    面对顾炎武等人的贺喜,朱明忠整个人都显得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回事?也难怪他会摸不着头脑,毕竟,他并不知道,其实他差不多已经当了快半年的淮王,在永历朝中,早就称其为“淮王”,而不是经略。

    在朱明忠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顾炎武便解释道。

    “大王,去年我舰队救回圣驾之后,今上于平南论功行赏时,感经略起兵江阴之后,克南京、复江北为我大明屡立奇功,特下旨封经略为“淮王”,高皇帝起兵于淮右,今日以经略异姓为“淮王”,自可见今上与朝廷对经略之看重……”

    顾炎武的解释,确实是让众人颇以为朝廷对朱明忠的看重,可是在另一方面,大家伙却也知道,经略获得这个封员也是必然的。

    相比于他人的激动,朱明忠却显得极为平静,对于被封为王,他并不觉得的意外,永历朝除了一个正统的名义,就再也没有其它,他之所以能“团结众人”靠的就是“封赏”,赏自然是没有江西了,但是封,却是可以的,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永历朝廷还不知道这江北衙署里官员将领的功劳,若是知道的话,封公赏侯自然会随之而来。

    现如今这个大王啊!对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名义罢了。真正值钱的东西,可不是什么淮王,现在名号有了,真正的实惠在那?

    见大王用一副颇感兴趣的目光看着自己,顾炎武便知道不需再卖关子了,毕竟谁都知道,这淮王只是一个名号。

    “大王,因为江北与朝廷相隔甚远,所以特准大王开幕于江北,可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允大王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

    别说,虽说明知道永历朝给的只是名义,可是当听到这个“开幕于江北、可设六官”的时候,朱明忠的心情还是不由的一阵激动,毕竟,这正是他所渴望的,这是完全与郑成功一样的权力,设六官、任文武职,这几乎等同于小朝廷,有了这个旨意,可以说,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自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现实。

    就在朱明忠暗自为终于把郑成功的帽子给甩掉而激动的时候,只见顾炎武笑道。

    “另个,今上又赐了一桩婚事于大王……”

第339章 船样(补更)() 
    (漏更了,现在补上,以后一定注意检查。)

    靳家三公子出息了!

    消息是从济南传出来的,整个四九城里头,现如今,谁不知道,内务府小字辈里头,也就靳家的三公子第一个领了皇差,而且这差事全是全权交经他办,纵是十三衙门里头的人,想要插手其中,也得先过他这一关。一时间,这曾经不怎么显眼的靳家三公子顿时炙手可热起来,甚至就连靳家的大少爷,名声也不一定有他那么显赫。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朝廷命靳文博操办南洋米一事,看似未假靳家之手,可实际上,怎么着也脱不了靳家的掌握,毕竟很多事情都需长辈们出面去办。大事有长辈的去办,那么小事,就必须要当晚辈的去办,

    甚至如果不是有长辈们的支持,恐怕靳文博想在京城里寻一处办差的地方,也不一定容易,这不,他现在办差事的地方,就是靳家名下的一栋产业,现如今,这宅子里头,非但有他,同样也有其它几家人的公子,

    跑腿之类的活必定是小辈的活儿,这事在靳如此,在其它各家同样也是如此,不过因为靳文博主办的关系,许多事情,往往都是由他经手的。

    在这位于外城的宅子里,靳文博正同刚从澳门过来亨利在那里讨论着造船的事情,亨利是鲁伊斯推荐在船师,按鲁伊斯信中所提,他是澳门船厂一流的船师,最擅长造各种商船,所以才会推荐他来京城,协助靳文博造船。一同参与的还有王多福、王安邦以及田利威,他们都代表着各家,不过也就只有王多福知道,这造船是为了什么。

    也许是因为来中国已久的关系,所以亨利说着一口并不算流利的带着广东腔的官话,他指着一张图纸认真的解释道。

    “靳先生,这就是目前,在澳门最为流行的“老闸船”,与传统的中国船不同,它有传统中式帆装和西洋船身,比传统中式帆船快,比西洋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

    “这又是中国船,又是西洋船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王安邦瞧着那图纸,有些不解的问道,作为晋商后人,若是说到马驼或许他还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可是说到船,却根本不懂,不懂没关系,重要的是要知道去学,要知道不耻下问,在来的时候,因为有父兄的叮嘱,所以王安邦自然会主动发问。

    “就是这个“老闸船”到底有什么好的?咱们在造这个船?”

    田利威的话音刚落,亨利便说道。

    “最大的好处是,它的帆具是中国式的硬帆,这样你们的水手就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就能够操纵这种帆船。”

    “没错,这“老闸船”小弟在澳门的时候见过,其船身是西洋船身,不像鸟船、福船,在船内可以装很多货不说,而且速度较快,这帆也是硬帆,与运河上的帆用起来,也是大同小异。”

    靳文博在一旁附和道。自从他和亨利就商船的选择上,进行了一番讨论了之后,两人在很多意见上可以说是一拍既合。尤其是亨利在在不少见解上,都与他的很多想法相同,如此一来,他自然赞同造这种“老闸船”,而不是价格更为低廉的大鸟船。

    “而且,这种“老闸船”的船身因为是西法建造,所以船肋极多,而不像鸟船无船肋作为支撑,仅仅只靠船板,所以其船身更为坚固耐用,可以说是往南洋运米的首选。”

    因为知道,现在父亲还在试探着各家的态度,所以,靳文博在这些人的面前,自然不会说出他真实的想法,而是继续打着往南洋买米的幌子。

    “哦?要那么坚固干什么?这船肋那么多,这本钱估计肯定不得少了吧!”

    王安邦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图纸上的船样,对于亨利提出的的造“老闸船”,他并没多大的兴趣,毕竟,虽说他不懂船,可却也知道,这多出来的船肋,就是多出来的料钱、工钱,这些多出来的银子,可都是几家人一起出的。

    “咱们只是运米,又不是要在海上行军打仗,船要那么坚固干什么?”

    于是他回头向田利威说道。

    “田二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使船,小弟是不懂得,不过王兄所言甚是,这自古以来,做生意都讲究一个,本钱尽可能的少,这“老闸船”船的船板这么厚,而且又多出了这么多船肋,到时候,多出的料钱、工钱,恐怕不是一星半点的,更何况,到时候,这船造起来恐怕也没有那么容,这工期若是拖了下去,不定今年就不一定能把米给朝廷运来了,几位老兄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田利威恭敬的回答道,在八大皇商之中,田家人现在的处境最为微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田家过去一直靠着范文程,可众所周知,现在范家已经完了,现在范家靠不上不说,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得罪了皇上,也正如此,田家才希望把这个差事办好,田利威自然希望尽快把米运来,这样,也算是于朝廷立下了功劳,若是有人想对田家下手,这也算是有个功劳作为依仗。

    “几位哥哥有所不知啊!”

    一直沉默着的王多福在一旁插口说道。

    “这海上不同陆上,咱们要想从南洋把米运过来,这海上除了风浪之外,还有海盗,郑家就是海贼出身,再加上朱贼的船队,虽说咱们到时候挂西洋旗,可这些海贼万一要是动起手来呢?因此这些事不可不防啊。所以,这船还是造结实些的保险一些。”

    在众人之中,作为王登库长子的王多福是除了靳文博之外,唯一知道这往南洋买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自然也知道,这船那里是什么运米船,根本就是他们这几家人的保命船,若是真到了那个份上,八家的亿万家业和几千条性命,可全都指往着这些“运米船”,如此一来,他自然希望这船能造的结实一些,毕竟这往西洋去的海路岂止万里,若是真到了必须要离开的份上,这船结实一些,总让人安心一些,就像盖房子一样,谁不知道自己住的房子结实一些?但是这些话,他不能说,毕竟,其它六家现在可都不知道他们的打算。

    “正是如此,而且船造结实了,可以使上几十年,若是造的不结实,恐怕不出十年,这船也就不能用了,到时候,还要重新造新船。”

    看着王安邦、田利威两人,靳文博又补充道。

    “而且,咱们看的可不是眼下,不是现在,你们想想,若是将来待到江南恢复的时候,到时候,朝廷若是把漕粮改为征银,这一年可就是七八百万两银子,然后再改向咱们买米,如此一来,朝廷只需花六百万两,即可得六百万石粮食,而咱们这一年少说也能挣个三百万两银子,这银子虽说不多,可毕竟是个源源不断的进项,咱们现在造船想省几个银子,将来不定可都得重造,到时候,这银子可就是多花的。”

    靳文博依然在这里打着幌子,用一个看起来颇为合理的借口,游说着王安邦、田利威,他知道,他们两并没有决定权,最后能做决定的,还是他们各自的长辈,也就是他们身后的王大雨、田生兰那两位世伯,想来,这个道理,应该能说服他们。

    对于最擅长斤斤计较的他们来说,自然知道什么最划算。

    听了靳文博的解释,王安邦将目光又移到了图纸上。他看着图纸上的船样,在心底寻思着需要多花多少钱的同时,出言问道这样一艘老闸船需要花多少钱,如此几番询问之后,他的心里到也有了底。

    在他这么询问着的时候,一旁的田利威也好奇的打量着这图纸。相比于他曾看过的船样图纸,这图纸可以说是极为复杂,毕竟,之前看过的船图只有简单的线条。而这图纸却极为复杂,仔细打量着的时候,他注意到这船身上似乎还有一些窗口,于是他便的指着图纸向亨利问道。

    “这边下的是什么?可是窗户?”

    看着他指的地方,亨利点头说道:

    “不错,这些窗口是炮窗,毕竟在海上很有可能遭遇各种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