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当真能换成银子?”

    在排队的时候,老宋头瞧着一个个换了银子从银行里走出来的人,原本不安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看来,这票票真的能换成银子!

    在老宋头排着队,等着将手中的银元券换成银子的时候,在银行的二楼的经理室中,透过窗户往外看着排成队等待换银子的百姓,刘彬有些不解的问道。

    “经理,既然这茧行是商会茧行,而且他们本身就是利用银行的贷款进行收购,为何不直接把给他们现银,反倒费这个周折,给他们银元券,然后再让百姓来银行换成银元,这岂不是多了一道手续?”

    刘彬是广州本地人,他是江淮银行在广州设立分行后招募的本地职员,他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银行总是不厌其烦的多出一道手续来。

    “放出银元券,然后让持券者来银行兑换,看起来是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了是吗?”

    听到刘彬的疑惑,梁国邦走到窗边,他的视线投向三十几丈远的茧行,然后问道。

    “刘科长,你看是银行的人多,还是茧行的人多?”

    经理这么一问,刘彬连忙大至数了一下,然后说道。

    “茧行那边的人比这里多了不少,不过那边卖茧,三四个人一起卖茧,也是正常,这边只要一个人就行了。”

    “确实是这样,可总有人会直接拿着银元券离开。”

    梁国邦取出了一个金质的金属烟盒,从中取出玉制的烟嘴,然后又插了一根香烟。这香烟与烟盒,都是江北最新的发明,相比于烟袋、水烟,这种纸烟抽起来更为方便,尤其是在使用火柴的时候。

    在经理取出香烟时,梁国邦已经主动到桌上取出一根火柴,在窗台上划了一下,然后,那根小木棍便冒出一团火来,即便是已经用了几个月的火柴,他仍然会惊讶于这种“自来火”,一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法子,居然能让它一划就着。火柴是去年江北刚刚推出的新发明,不过因为价格的关系,使用并不广泛。

    这一划就是半文钱哪!

    在为经理点香烟的时候,刘彬心里暗自嘀咕着,这半文钱是火柴的价格,烟更贵。

    抽了口香烟,然后梁国邦才说道。

    “我们之所以在广州设立分行,目的是为了什么?”

    “设立银行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用作于投资”

    刘彬的回答是一个标准的答案,银行就是为了集中闲散,然后通过贷款扶持工商业,并且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息回报。

    “这不是全部!”

    摇摇头,梁国邦盯着外面的百姓,他的语气不快不慢。

    “银行,同样还有其它的作用,比如像现在”

    梁国邦的话声略微一顿,随后才说道。

    “从去年,晋王克复广东,我们于广州设立分行至今,我们之所以像当初在江北那样,用银元、用本票,一点点的建立信用,就是为了今天,为了让百姓能够接受银元券,而如何让百姓接受银元券?”

    回头看着刘彬,梁国邦的语气依然的显得极为平静。

    “我大明一开始并不用银,而是用宝钞,可是后来宝钞因为滥发,导致信用崩溃,以至于为百姓拒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百姓相信一家银行的银元券?”

    “这”

    经理的问题,让刘彬变成了哑吧,好一会才说道。

    “首先必须要让他们接触到银元券,然后相信它随时换成银子,然后我明白了!”

    这么一解释,刘彬立即明白了原因,知道为什么要让茧行放出银元券。

    “向茧行提供银元券贷款,是为了让百姓接触到它,并在兑换过程中,看到银元券确实能换成实实在在的银子,如此一来,百姓慢慢的就会相信银元券,这个时候”

    到时候,这江淮银行发行的银元券,就会像白花花的银子一样,再不会为百姓所拒绝,到那时,岂不意味着

    就在他心魂慌乱时,只听经理说道。

    “你该不会以为纸币的意义,仅只是为了以纸换物?”

    

第74章 初抵(第二更,求支持)() 
作为一个西洋人,身处大明是什么感觉?

    没有任何感觉!

    至少对于史密斯来说,现在他已经习惯了从四周投来的诧异的眼神,尽管他穿着大明的衣裳,可是相貌的迥异,却让他在这街头很是显眼。

    “我是大明人!”

    又一次,在沈阳城中,面对巡逻兵士的询问,史密斯用流利的大明官话回道。

    “色目人?”

    见过世面的士兵,盯着史密斯的时候,另一个兵卒的目光中已经流露出轻蔑之色,而一个军士模样的兵卒更是喝道。

    “忘了规矩了吗?色目着猪皮靴,不许乘骑,若行中径,许平民打死勿论。这杂碎着的是什么靴?……”

    不由分说,那军士指着史密斯脚下牛皮靴,正想要动手的时候,史密斯连忙解释道。

    “我不是色目人,我不是色目人,我是归化人,我是归化人……”

    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尽管史密斯言道着自己是归化人,可是对于这些在“夷狄,禽兽也,故孔子贱之”的思想熏陶下的兵卒来说,那里会理会他是什么归化人,在他们看来,鞑虏禽兽也,夷人亦是禽兽也。

    “我是归化人,我是归化人……”

    就在史密斯生怕自己被打死,惊恐高喊自己是“归化人”的时候,那边一名军官听到他的喊声,便走过来说问道。

    “怎么回事?”

    “回长官,我们抓到一个色目人,他不但穿牛皮靴,还走中道,按规矩可以直接打死……”

    “什么规矩!”

    军官直接训斥道。

    “让你们上课,不是让你们抓住个人“打死勿论”,让为了让你们知道,何为鞑虏,知道什么是夷狄禽兽,人面兽心,色目,都什么年头,提那些老事,是为了让你们明白夷狄不可信的道理,宋之蒙元,明之满虏,皆是夷狄,还色目,就是色目,那眼睛也没色了,现在要打的是满虏,记住了吗?你是归化人?”

    对士兵们一通训斥后,军官才看着史密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我,我是归化人,我是江淮银行的副经理……”

    终于碰到一个讲理的,这会史密斯才算是松了口气。不过尽管松了口气的时候,他仍然注意到这名军官脸色上的勉强。

    “长官,我是归化人!”

    又一次,史密斯特意强调着自己的身份。

    “我知道。”

    军官点点头,先前他教训士兵的时候,并没有说完“夷狄禽兽,人面兽心”,不过只是半句,后面还有“反复无常,决不可信。”,不过,作为军官,他知道,在江北,确实有一些归化人。

    所谓的“归化人”,不仅仅有像史密斯一样的西洋人,还有日本人、朝鲜人,他们都已经归化为大明人。但是鞑虏侵入中国的教训,仍然使得一些人在面对这些相貌与他们迥然不同的西洋人时,难免仍会感觉不适。

    “你为什么来沈阳?”

    见军官仍然用怀疑的眼神,盯着自己,史密斯立即解释道。

    “我是来求见大王的,有事情与大王商量,我是江淮银行的副经理!”

    虽然史密斯强调着他的身份,但是直到进入了淮王行辕,见到大王之后,他才长松一口气道。

    “大王,在下觉得,这里真和江北不一样,如果不是有一名军官救了我,恐怕我真的会被打死,色目,色目是什么人?”

    听着史密斯的抱怨,朱明忠笑着说道。

    “史密斯,你要理解,这里是前线,军队需要进行爱国教育,在短短三百年间,我们两次被异族奴役,好了伤疤忘了痛,所以,适当的提醒是有必要的!但你放心,这种提醒,只局限于提醒,至于什么打死勿论,不过只是夸张的说法,国家自有法度在!”

    略作解释之后,朱明忠又对史密斯说道。

    “但是,这一切只是因为对鞑虏的仇恨,你要知道,在江北,我们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江北的书院之中,有来自欧洲的老师,即便是犹太人也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更何况是其它人?至于你,我的朋友,你可是大明人,有什么顾忌的?”

    史密斯确实是大明人,他已经归化大明了。或许对的满清,朱明忠怀着刻骨的仇恨,但是他并不排斥向外学习,更推崇对外学习,在他看来,中国之所以领先于世,正在于那种主动学习的开放心态。满清之所以落后于世界,不是因为闭关锁国,而是因为他们的“意淫”,因为他们成日的把“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挂在嘴上,那种莫名的自信建立起来的优越感,让他们直接拒绝向先进事物学习。即便是在遭到西洋入侵的时候,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视西洋科学为“奇淫巧技”。

    相比之下,明代的士人对西洋的学习,却是主动的,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外人,那怕一边言道着“夷狄禽兽”,也不妨碍他们向其学习。就像方以智,其书房中西洋书籍多达数百册。

    “好吧,大王。”

    无奈的苦笑一下,史密斯表示了理解,他确实能够理解那些士兵,尤其是当他们经历了那么惨重的屠杀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宽容,是让人惊讶的。

    “大王,作为您的朋友,我希望您能够记住,一个擅于学习民族才会强大,而一个封闭排外的民族,永远不可能成为强者。”

    “谢谢你,我的朋友,大明永远会向朋友敞开怀抱!”

    对于史密斯的这个提醒,朱明忠深以为然的点头赞同时,又岔开了话题。

    “史密斯,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他一个银行家从清河来沈阳,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而且是非办不可的事情。

    “大王,我是来向您要银子的!”

    从不拐弯抹角,这是史密斯的优点。

    “我在清河听说大王在沈阳缴获了许多金银,所以,我希望大王能够把这些金银存入江淮银行!”

    唯恐遭到拒绝,史密斯特意强调道。

    “这并不仅仅是为了银行的利益,同样也是为了大王以及大明的利益,所以我希望大王能够慎重的考虑,将这些金银存入江淮银行,而不是户部的金库之中。”

    尽管江淮银行一直为王府代理金库,但是户部同样也有自己的金库,在金库之中,储存有大量的金钱,那是王府的储备金,是用于应对紧急事物的准备金。

    在得知忠义军于沈阳缴获大量的金银之后,史密斯就敏锐的意识到,这些金银很有可能会被放到金库中,而不是存入银行。所以他才会赶到沈阳,以游说大王把那些银子存入银行,而不放进金库。

    “哦?”

    面对史密斯的要求,朱明忠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

    “那些银子,孤是准备有大用的,你来说说,为什么要给银行,而不是放在金库之中。”

    “回大王,因为金钱的价值在于流动!”

    史密斯直截了当的回答道。

    “如果将其放在金库之中,那仅仅只是一堆废物。更何况,相比于这些金银用在未来的战争上,大王现在所需要的是进行另一场战争!”

    另一场战争?

    盯着史密斯,朱明忠示意他说下去。

    “大王……”

    取出一枚制钱,史密斯继续说道。

    “大王可知道,现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顺治通宝”,即便是在大军尚未北伐时,在北方百姓也是乐用“永历通宝”。”

    对于这些朱明忠怎么可能不知道,那场“先以劣驱良,后以良驱劣”的货币战争,正是他一手策划实施的,正是借助“永历通宝”的流通,一点点的重新树立的大明的正统。

    正是那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从根本上摧毁本就不堪一击“满清正统”,重新收回了天下的民心。

    “确实如此,这几年,造币局几乎是连天加夜的铸造“永历通宝”,即便是如此,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大王,那为什么江北铸钱永远不够江北使用?”

    史密斯的问题让朱明忠哈哈笑道。

    “史密斯,怎么,你也学会拐弯抹角了,江北铸钱之所以不够用,并不是因为江北在用,而是天下都在用,虽说现在大家用的都是“永历通宝”,可是“永历通宝”也有“淮钱”、“苏钱”、“楚钱”之分,这些钱都是各地铸造的,而又以江北成色最好,百姓自然乐意使用……”

    突然,朱明忠的话声一顿,看着史密斯说道。

    “孤明白你的意思了!”

    “大王,世人皆知淮钱成色极好,九百文可换一两,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