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众人,王大林又说道。

    “朝廷明天一早就会启跸来我们这,当然是在榆林打尖,非连夜预备不可。”

    大家面面相觑,半天作不得声,所有人都在那里疑惑着,疑惑着为什么皇上与朝廷会来到这地方。难不成先前的谣言是真的!

    想到这,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是猛然一变,变得越发的难看起来。如果京城那边好好的这些主子们自然不会从蒙地来到榆林,看样子,京城那边肯定是已经陷入贼手了!

    曾经一直以来众人都以为只是谣言的传言这会终于变成了现实,一直以来人们都不敢相信的事情,这会已经毫无掩饰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他们怎么办?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因为大家都知道,皇上和朝廷为什么到了这,他们是逃难逃到这地方的,最后是刑名师爷犹豫着开了口。

    “依我看,不如置之不理。既无上官命令,而且以咱们榆林府内的粮草,办不了这趟皇差,可以说是势所必然。”

    瞧着似乎还有些犹豫不决的众人他略停一下,然后又继续说道。

    “不接手还好,一但接了手的话,若是供应不能如上意,反会遭受严谴,到时候府台大人轻则训斥,重则可是要丢性命的确。岂非自取之咎?”

第107章 情形(第一更,求支持)() 
这种话不说还好,说了徒乱人意。

    而且说了也没有任何用,谁都知道,现在不是他们接不接的问题。

    “可如果不接的话,若是追究下来呢?”

    旁人的提醒,让王大林的眉头紧皱。“可不就是,这皇上身边的护军可有好几万哪,要是不接,到时候皇上的雷霆之怒,又岂是你我能担待得起的?”

    王大林踌躇着,总觉得事到临头,假作不知,不仅失却君臣之义,就算陌路之人遭难,也理应加以援手。至于一切供应,能否满上头的意?这个时候,顾虑不了那么多了,只要尽力而为,问心无愧,想来皇上看到了榆林这一带的萧条残破的景象,也会加以谅解。

    “我等身为人臣,现在皇命焉能违抗?”拍了下手掌,主意已定的王大林,立即发号起了施令,首先是派人把圣驾已经抵达榆林的消息送到西安,因为皇上明天中午要在这里打尖,所以要尽量预备食物,其次就是要尽数搜寻城中富户家中的厨房,将比较珍贵的食料全都集中在一起,不过这榆林比不上府城,这城中富户家里也没有什么珍贵的食材,最后也不过只搜罗到了一些猪羊鸡鸭,至于什么珍贵食材则是一样未见,即便是如此,仍然瘵这些食材分出一半,派小厨房的厨子携带,连夜赶到长城下,帮厨料理御膳。同时又发出知单,请本县的士绅全都到县衙门议事。待到士绅们赶到了府衙里头,这会已经三更天了,众人只能在府里头秉烛聚议,听说圣驾将临榆林,所有的士绅无不是一副相顾错愕,尽管惊讶非常,但是他们却是不发一言。这倒不是因为办皇差是一件极为烦扰的差事,这种事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家的房子好,要腾出来,那家有古董字画,要借来摆设,若是皇上看中了,那也要上贡的。

    对于这样的差事,这榆林城的士绅从来没办过,至于皇气,也是几百年没闻过的,可这会他们却不觉得有丝毫光彩的地方。

    毕竟如今时世不同,不说不能与承平时期相比,就是这皇上,那也是满洲的皇上,他们是汉人,那满人来的时候,可是杀了不少汉人。况且,现在大明天子在,朝廷也在,万一要是沾上胡皇的胡气,大明朝廷追究下来,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也难怪他们会这么想,尽管之前很多谣言都在传着什么满人完了,什么大明天子尚在。可是人们却不怎么敢相信,可现如今,这满人的皇上来了,却证明了这一点,可不就像当初的闯贼一样嘛!先是进了京,后来又灰溜溜的回到了陕西,没过几日,什么大顺朝就没了影。

    这大清朝想必也是如此吧!

    既然如此,那这驾自然不能迎了。

    有了这样的心思,大家也都保持了沉默,而这种党团便意味着是不满,是戒备,如果县官提出过分的要求,立刻就会遭遇反抗。见此光景,心知大清国已经不似过去的王大林自然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味的用强弹压,而是用慰抚的语气说。

    “大家不必担心!圣驾无非路过此地,住上一晚就会离开,就会到西安去。至于随扈的官兵,亦容易应付。现如今请大家过来,就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应变,家家都有存粮,分出一半来,然后再让各庄上的百姓烙点饼、蒸点馍、煮点稀饭,总之多多益善。能够再预备点盐菜肉食什么的,那就更好了。至于价款多少,将来由县里照付,决不会连累到百姓。”听知府大人这一说,满座的士绅无不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至少这差事看起来似乎比他们想象的更轻一些,坐于首席的一位耆绅心知,这恐怕是官府的底线了,于是便代表大家答说“这样子办差,倒是做得到的,我等一定遵命。”话刚说到这里,就听差役来报,就是有几个城中的读书人,要见知府。王大林便向众人告个便,然后出二堂,直接去接见那几位读书人。这几个所谓的读书人,其实就是那种不愿出仕满清的士子,他们大都没有满清的功名,所以往往只能以“读书人”称呼。

    “听说府尊半夜要出城?”

    为首的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问道。

    “是的。”

    王大林倒也坦诚,直接回答道。

    “圣驾明天上午会到榆林,本官自然要赶过去接驾。”

    “哼,不过就是一群从京师仓皇出逃的胡酋,还配称得上是圣驾?”

    若是搁往日,有人这么说的话,王大林恐怕早就会以“大逆”为名,下令将这人当场杀死,可是现在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笑道。

    “皇上巡狩全国,那里都可去,怎么说是逃走?”

    “若不是逃走,为什么好好的皇宫内院不住,非要不远数千里,经蒙地到这里来?”

    对方的回答王大林的心头猛然一紧,他知道,这几个人来这里,肯定不是为了和他抬扛,于是便说道。

    “皇上不能好好住在皇宫内院,是因为有逆贼作乱,现在只是暂避于此,只待稍作休整,我大清自然会再夺回京城。”

    话还未毕,又有人冷笑道。

    “好大的口气,我非得看看你大清可还有这个气数!”

    “气数!”

    王大林冷笑道。

    “我大清国水德应运,正克大明火德,天下必定还是我大清的天气!我劝你们几位,可别意气用事,若不然,就休怪本官无情!”

    回身离开时,王大林又吩咐分班轮守的衙勇。

    “今个开始,挎刀上街,但凡有人作乱,格杀勿论,不必有任何顾忌!”王大林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若是不能加以威慑的话,这些个以遗民自居的东西,不知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来。他倒是不担心这些人作乱会造成什么乱子,但是他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要想办法稳住这些人,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下令杀这些人,以避免问题激化,同时又特意强调“格杀勿论”,是在警告这些人,让他们知道,官府是不会容忍他们做乱的。

    身为知府的王大林担心出乱子,二堂中的那些士绅,同样也有这样的担心,他们同样也担心会不会出乱子,王大林刚一进门,有人问道。

    “大人,若他们一心作乱的话,到时候怎么办?”

    他们会担心,倒不是担心那些人作乱赶走了官府,而是担心随后满人朝廷的报复,毕竟,那边可有几万满洲兵。

    “不要紧!”

    王大林颇为自信的说道。

    “本官是地方官,自然守土有责,现在奉旨迎驾,非出城不可。可是绝不会因为出城,就任由反贼夺城,有国法在,他们也不敢作乱,更何况,皇上领着几万御林军就在几十里外,他们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又敢作什么乱?大家只管放心,只要大家尽心办好差事,那些人就必定不敢作乱!”

    王大林这么宽慰一番之后,那些士绅才纷纷告退辞出,纷纷离开府城回家准备着应付差事,随后王大林又召集僚属与带领衙勇的队目,商议圣驾到来的时候,如何维持地方的治安。身为队目的张弘远人倒也是颇为精干,当即拍着胸膛表示,他的弟兄虽只二十三人,但必定能保护全城不失。

    “请大人放心,只要小人在这,就没有人敢在榆林城作乱!”

    “好!明天本官就先六个人跟我一起出西门,这榆林城可就交你了,若是有人胆敢作乱,格杀勿论,绝不能有丝毫犹豫。”

    尽管是包衣出身,可是王大林却也知道,大清国之所以能做稳江山,靠的就是一个字“狠”,大清国杀人起来,比谁都狠,就是大清国的官,杀起人来,也是一个狠字,那百姓与大清国的官员眼中,不过只是草介,不过就是蝼蚁,杀起来自然是毫不客气,当然,这是因为朝廷给他们撑着腰!

    “当然,当然,大人所言极是!”

    点点头,王大林想了一下,然后又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我也就放心了,除了我带走的这几个人外,县衙那边的衙役,我也都一并留给你。不过,对付那些人还是以吓住他们,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为宜。现在不是出乱子的时候”

    “小人明白,只要暂时稳住他们就行了,况且,扈驾的大兵马上就到了,谅他们也不敢出头阻挠。”

    众人正谈到这里,只见门外人影,面目看不清楚,而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胸前一大通红,不用看单就是那扑面而来的血腥味,也知道是胸前血。唤进来一看,居然是之前遣过去的厨子。

    “大老爷,当时小的们奉大老爷的命出门后,走不得两三里路,就碰到了一群丘八大爷,拦住了要我们驮东西驴子。当时小的就说“驴上驮的东西,是预备去伺候皇上的。”可那个领头还是嚷嚷“老子都两天没吃饭了”,然后拿刀就砍了过来!”

    厨子一边哭着,一边说道。

    “我这里挨了一刀。连东西带驴子都给抢跑了。”

    厨子的遭遇让王大林与僚属顿时面面相觑起来,他们没想到居然会这么乱,无以为计的他们最后只得决定,早早赶过去,看情形再想办法。

    。

第108章 选择(第二更,求支持)() 
渤海湾的与黄海相连的海面上,数十艘船排成长达十数里的纵队,调整航向往渤海湾驶去的同时,船上的水手同时调整着桅上的硬帆。

    这些船的造形与传统的船身有所不同,那形状类似于西洋船,可是船帆却是中国式的硬帆,很多时候,在海上,人们正是通过这种硬帆去分辨船只的身份,只不过,现在因为江北大量使用洋船,使得这一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已经不太顶用了,而且这些船的船身又都是西洋船形,这身份自然不好辩别。

    不过那桅杆顶端飘扬着的“海”字旗,却又在向人表明他的身份,这是“真海龙王”郑芝龙的船旗,这面船旗就是身份的证明,曾几何时,各国商船于东亚海面航行时,都需要在这面旗船的庇护下。

    只是,现在,早已经时过境迁了,现在,主宰东亚海面的并不是郑家的船队,而是忠义军的水师。

    几乎是在这只由数十艘船只组成的船队驶过台湾海峡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忠义军的注意,甚至全程都有一艘12门炮的单桅帆船“护送”。

    “听说忠义军水师的主力在旅顺,你说,他们应该不会在这里阻拦咱们吧!”

    靳文博盯着远处的那艘小小的单桅船,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航行中,他甚至已经记住了船上的忠义军舰长的模样,甚至都能叫得出一些人的名字。

    而他最担心的,就是忠义军水师的拦截,在经过海州海域的时候,他曾担心过,现在,在即将进入渤海的时候,同样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担心,怎么能不担心呢?

    毕竟,忠义军水师的规模非常庞大,那是海上的巨无霸。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拥有两艘史无前例的巨舰——装备有上百门大炮的海上霸主。

    如果碰到了他们,那还是乖乖投降的好。

    “三公子,你就放心,他们绝不会拦截的!”

    接过靳文博话的不是别人,而是郑聪!

    作为郑家的二公子,在见到郑芝龙后,结果是极为失望的,尽管郑芝龙,他的祖父看起来极为亲近,但在亲近之余,郑聪同样也看到了野心——对于郑芝龙来说,这个送上门来的孙子,甚至可以做为工具。作为他将来从南京夺权的工具。所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