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

    今天没有任何人来他营中,为这些忠魂送行!

    无论是对于郑成功也好或者其它军中诸将,朝中诸员来说,这些人不过只是不值一排的丘八,不过只是招之即来的“粮子”。

    又有谁会自甘辱没身份,为这些身份低下的“粮子”送行?

    可若没有他们,你们又焉能进得了南京城!

    没有他们,这河山能焉能光复!

    可是,他偏偏不能说,不能说出这些话,因为,之前的经历告诉朱明忠,现在自己已经是众矢之的,在这个时候,必须要谨慎从事。

    心底压着一团火的朱明忠,看着那一个个陶瓮,脑中浮想的却是于江阴的训练场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兵卒,现在,他们不过只是瓮中的一把骨灰!

    “总有一天,我一定要给你们讨个公道”

    就在朱明忠心中暗暗起誓时,那边传来喊声。

    “有客到,兵部侍郎”

    张煌言来了!

    诧异间,朱明忠急忙迎了过去,步入灵堂的张煌言身上穿着不知于何处换上的孝袍,瞧见他身上的这身孝袍,迎过去的他连忙跪拜道。

    “明忠代我营中阵亡将军谢少司马!”

    在朱明忠跪拜叩头还礼时时,张煌言连忙扶起他。

    “明忠快快请起!”

    说着,张煌言又看着灵堂后的陶瓮说道。

    “若无忠义营中数千将士拼死杀虏,南都又焉能如此轻易得复,老夫身为兵部侍郎又焉能不来!”

    敬香、鞠首,循着规矩行了大礼之后,张煌言看着朱明忠说道,

    “大将军没来?”

    “大将军事务繁多,亦遣史前来拜祭”

    朱明忠的回答让张煌言点点头,嘴上又说道。

    “大将军军务自是繁多,老夫于码头下船后,听闻成仁于此设灵棚祭奠阵亡将士,便命船夫直接来到了这里,还好没有错过”

    如果是其它时候,张煌言自是不会来这个地方,但现在,对朱明忠他有所期,对这忠义军他亦有所盼,也正因如此,他才临时决定来这里卖个人情给朱明忠,当然也是卖个人情予忠义军中的将士。

    对此,朱明忠自然不知道,他只当是张煌言主动来这,自然在感动之余,承下了这个人情。

    人情债难还!

    但这个时候,并不是还这人情的时候,在简单的客套之后,时辰一到,通济门上的炮声响了起来,六十八门红夷大炮,接连鸣响,炮声隆隆,于通济门前回响着,这是朱明忠按照另一个时空的规则,为这些将士献上的二十一响礼炮。

    炮声震天中,陶瓮由士兵双手捧持着,随着和尚的诵经声,朝着秦淮河的码头走去,此时的气氛只显得无比的庄重,而在这庄重的气氛中,看着那些感动的目眶含泪的兵卒,再看着亲手捧持骨灰瓮的朱明忠,张煌言似乎明白了,明白了为何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练出一支精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心!以小观大,从此事就可以看出,此人虽是年青,但却极善于操持人心!

    “得以军心,焉能不胜?”

    在如此感叹之余,张煌言的眉头微蹙,心下却又浮现出另一个念头。

    “此子不简单啊!”

    当他生出这种感想的时候,张煌言,并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的那些亲兵的有些感动的神情,那种感动之中,甚至隐含着一种嫉妒与羡慕。

    毕竟在这个时代,对于军中将领来说,兵卒就是一个个无名小卒,别说是把他们的骨灰送回家乡,能够做到不暴尸荒野,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谁又回去在乎像他们这样的无名小卒呢?不过就是一群不值一提的小人物罢了。

    但是今天他们所目睹的这一切却颠覆了他们过去所认识的一切,以至于让他们在感动之余,看着这眼前的场面,内心里无不是生出了一种大丈夫身后如此,死而无憾的感觉!自然的也就对忠义军的弟兄羡慕了起来。

    “今日方才知道朱明忠为何能练出这么一支百战百胜之精兵。”

    看着那些忠义军的兵卒,张煌言暗自想到,如果此次东征,能够将朱明忠纳入麾下,又何愁东征不成!

第152章 锋芒所指(第三更,求订阅)() 
入了夜,这占地百亩的英国公府中只显得静寂非上,因为住的人不多,所以入了夜之后,这府中只显得更加黑暗、更加静寂。虽是夜色已深,但是在临湖的一栋两楼的二楼,灯光依然从那纸窗中透出,窗外走廊处,站着几名持刀而立的新兵。

    在这二楼的厅中,手中端着茶杯的朱明忠,一边查看着手中的册子,一边笑道。

    “这一次,咱们也算是鸟枪换炮了,别的不说,单就是这六十八门大炮和两万三千余副盔甲,便足以让忠义军多出一支炮兵,还有一只披甲军来!”

    如果不是通济门前的那一仗,那盔甲兴许还不至于在他的脑海中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披甲的清军砍杀起只着一身单衣的忠义军,根本就像是割韭菜一般。

    后来,打下通济门后,除了从俘虏、死人身上扒下来的盔甲之外,在与通济门一墙之隔的满城,杀入满城的兵卒又夺下一座军械库,在其中缴得了近三万件各式盔甲,其中既有棉甲,也有铁甲,还有纸甲,大多数都是满清入关时,在南京缴获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鸟铳、弓箭之类的其它武器,但相比之下,除了大炮、盔甲之外,其它的武器他还真有些瞧不上。甚至于现在朱明忠都有种身为狗大户的错觉。

    这突然的阔绰,让他甚至有些无法适应。

    “东西是缴得了不少,可我听说,有人对咱们眼红了,别的不说,就是六十八门红夷炮,就不知让多少人眼红”

    于树杰有些忧虑地说。那座满城的兵器库是城中最大的兵器库,便足以让任何人为之眼红,毕竟行军打仗多出一套盔甲总是好事。

    “少行,此事你不必忧虑。”

    说话的是朱大咸,虽说他并不算知兵,但是他了解官场,知道其中的规则。

    “即然有人眼红,那军门不妨命人将需要的东西该发下去的发下去,暂时用不到的,直接装船运到江阴,一来可以供常州募兵用,这二来嘛,至少暂时他们的手还伸不到常州,毕竟现在常州有吴友才在那里做阵。

    如果说相比其它人,朱明忠最大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就是他有一个还算稳固的后方基础——非但有常州府下的常州、江阴、无锡三县,还有苏州府治下的常熟、嘉定两县,五县之地瞧着不大,但其治下的官吏皆受他操使,至少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郑成功抽开身整治地方之前,都不可能抽手地方。而且久经官场的吴友才亦深知如何维持地方,有他在常州,除非郑成功将其调离,否则这五县就朱明忠的根据地,人员、钱粮皆可从五县取得。

    “地方上有印山在,暂时自然无事,嗯这兵器物资不需要完全运走,多少总还是要留下一些”

    思索片刻,朱明忠又说道:

    “把那几门4000斤炮留下来的,那样的重炮与我军无用,嗯,2000斤以上的都留下来的,若是有人想要,咱们就拿它们换2000斤以下的炮”

    对于推崇火炮野战的朱明忠来说,那通济门上的几千斤红夷炮,他还真看不上眼,太重了,用它他们来守城还可,至于野战,根本就不需要考虑。

    “还有那些弓箭、刀枪之类的兵器,也可以留下来。”

    稍作思索,朱明忠又补充道。

    “鸟铳都留下来,再怎么说,那些鸟铳虽有些不尽人意,但也是可堪一用”

    在通济门他曾见过清军的鸟铳队,虽说那些火绳枪距离他心中的燧发枪,甚至西班牙式大火绳枪仍差之甚远,但是对于没有什么远程兵器的忠义军来说,又岂有挑三拣四的余地,现在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有。

    “军门吩咐下来的事情要立即照办,但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这是朱大咸在那里发言,大家都转而看着他。

    “就是军门可曾发现,目下之南京,于军门而言可谓是危机四伏,以在下看,军门务必请令离开南京,否则,长此以往,不知会生出什么祸端来!”

    朱大咸的话,让厅内人诸人神情无不是微微一变。他们之所以会这么以为,是因为石磊探听到的消息——钱谦益已经收李子渊为门生。这事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联系到那日郑成功宴上钱谦益的表现,朱明忠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郑成功想对自己下手!

    而这一观点,更是得到了朱之瑜的赞同,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今天几人的秘会,在现在李子渊、张金声两人皆不可靠的情况下,朱明忠能依靠的也就只有他们几个人了。

    “离开南京”

    沉吟着,朱之瑜轻点下头,心知自己这弟子正面临生死之危的他点头赞同道。

    “离开南京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但现在成仁若是想领兵回常州。恐怕大将军也不愿意吧!”

    “还有,”

    于树杰于一旁说道。

    “若是没有大将军的军命,便是军门想领兵出南京,恐怕都不一定能出得去!”

    这才是最关键的,现在忠义军已经不像过去身在常州,作为土皇帝的朱明忠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作为大将军麾下部将,现在忠义军自然也是北伐大军的一部分,想要离开南京,非得有大将军的军令不可。

    “军门,以在下看来,不妨先命伤员随船一同撤往常州,如此,可先调回一部分”

    “为何要偷偷摸摸的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又铮吐出了两个字,然后他看着军门说道,

    “军门,与其偷偷摸摸的走,不如光明正大的离开南京,”

    “光明正大?大将军又岂会放军门离开?若是再不早做打算,不定军门的兵权什么时候就给夺了!”

    至少暂时,所有人都知道大将军或者说大将军身边的人,会要朱明忠的命,毕竟他麾下还有万余精兵,且还凭着南京一战而名扬天下,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担心,担心有人会怂恿大将军夺其兵权!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忠义军并非是铁板一块,这也使得夺其兵权成为了可能。

    “哼哼,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的离开?”

    看着军门,在徐又铮将要开口时,朱明忠略点下头。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北伐!”

第153章 正军法(第一更,求订阅)() 
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康熙乾隆南巡时的行宫,嗯好像还有天王府,还有总统府……

    置身于“延平王府”大签押堂的朱明忠,看着这大签押堂脑海中想象着在几百年后,这里又是“总统府”的那个位置。不过好像……嗯,天王府之后的两江总督署都是焚毁重建的。

    他之所以会在这,参与军国之事,完全是因为昨天下午,大将军派人送来的通知,作为忠义军总兵的他,现在再怎么说,也是堂堂二品武将……呃,这当然不是永历下的旨意,而是郑成功的封赏,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相隔遥远,特准其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而在夺下常州后,朱明忠就被升为忠义军总兵官,堂堂二品武将。

    而此时感觉有些无聊的朱明忠,偶尔会把目光投向座于郑成功两侧的几位宗室,他们在这个时候代表的是大明朝。

    最后,他还把目光投向了宁靖王朱术桂的身上,这位应该是大明最后的宗亲,也是最后的骨气,作为永历朝廷正统的象征,身在台湾的他,在郑克塽降清时,他便与五位妃子自杀,如此,也证明了大明宗室的骨气。

    史书上说他是仪容雄伟、美髯弘声,现在看来,确实没有丝毫的夸张之言,身材高大不说,相貌也是极为英俊,面上留有长须甚至可以用“美髯公”来形容。

    “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想着溥仪的这番话,还有所谓的“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在那段艰苦日子中的丑陋的嘴脸,朱明忠冲着朱术桂微微一笑,而朱术桂同样注意到朱明忠的目光不时落在他身上,不过他并没有展露任何笑容,甚至主动的选择了回避。

    可即便是如此,这一幕仍然落到钱谦益的目中,身在文官之列的他,只是微微垂眉,将这一幕暗藏于心底,并没有说话。

    “诸位,目下南都已复,此次北伐可谓功成。”

    尽管郑成功平日颇严肃,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