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8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珠,算起来,你是本殿的长辈,此事你一定要助我啊!”

    这个时候也就只有打感情牌了。

    “殿下、殿下……”

    明珠拿眼一瞅,哟!太子脸色不善。他知道,现在太子一定开始怀疑所有的一切了,如果不给他一个交代的话,指不定他现在就会令人把他推出去砍了脑袋。

    见目的已经达到,明珠就摆出一副颇为为难的模样说道:

    “回太子的话,臣不敢违抗太子的令旨。只是这边有主子的旨意,而且这件事,这件事………

    胤没容他把话说完就打断了他:

    “明珠,本殿知道,你肯定是想说,这是皇上的旨意,你是当奴才的,肯定要听从皇上的旨意,可这是乱命,这是杰书逼迫皇阿玛下的旨意,当初离京的时候,皇阿玛是怎么交待的?你不是没有听到,如果不是杰书以救援靖南作为威胁,皇阿玛又怎么会下达这样的旨意?”

    胤知道,光凭这几句话,肯定不能说服明珠,就在他想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只听到明珠说道。

    “殿下,臣不是想说这些,臣想说的是,为什么主子会下这样的旨意,说到底,不还是因为杰书手下有十万人马吗?没有这些人马,杰书拿什么去要胁主子?主子不是不知道杰书想要干什么,只不过,主子也没有法子,毕竟,靖南指往着这十万人马过去,可,杰书要的是什么?”

    王玉坤见明珠这么说,想到先前两个人商定的主意,于是也在一旁说道。

    “唉,是啊,殿下,杰书要的就是皇上的这个旨意,有了这个旨意,去不去靖南,都不是他考虑的,他甚至盼着靖南城破,然后顺理成章的夺了天下,至于殿下……到时候,哎……”

    一声长叹后,王玉坤闭上了眼睛,似乎不忍心再说下去,可谁都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到时候,等待胤的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和明珠不一样。他是真的以为太子没有了其他的选择,真的以为太子肯定会赔上性命。

    想到死树中那些在权臣手里莫名其妙丢了性命的皇帝和太子,胤心里一沉,看着他们两人说道:

    “那、那皇阿玛就没有看到这些吗?他,他就不知道,这,这旨意是要本殿的命吗?”

    胤的语气中带着抱怨,甚至不满。这么明显的事情,皇阿玛都看不出来吗?难道说对于皇阿玛来说,自己这个皇太子根本就是一个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吗?

    看来就是这样。

    对于皇阿玛来说,什么皇太子不过只是其中一个儿子罢了。死了这个儿子,他还有很多儿子。

    这就是皇阿玛啊。

    想通了其中的一切,他的心里不禁生出了一阵凄凉感。

    “唉,在主子心里头,大清国的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明珠摇摇头,然后说道。

    “即便是主子看穿了杰书的狼子野心,也知道,有了这旨意,杰书也不一定就会救援靖南,甚至会笑看靖南陷入敌手,可,主子仍然会下这样的旨意,因为主子,主子知道,即便是没有这旨意,杰书仍然会篡位,仍然会行不臣之事,到时候,我等一定会拼死维护殿下,两虎相争,最后怕还是让明朝占了便宜,如此……”

    摇头长叹着,明珠的话声顿了顿。

    “主子才下了这个旨意,归根结底,主子心里系的是天下啊!”

    换句话来说,他儿子一丁点都不重要!

    胤的心思低沉到了极点,他张张嘴,没有立即说话,随后又思索片刻,才看着明珠长叹道。

    “既然这样,那,那就把本殿的脑袋,取下来给杰书送过去吧!”

    “啊……”

    明珠和王玉坤都吓了一跳,他们两个惶恐的看着太子,喃喃道。

    “殿下、殿下,何出此话!”

    “明珠,王玉坤你们都是本殿的身边人,这,本殿是不能再用你们了,你们拿着本殿的脑袋过去,想来,想来杰书必定会重用你们的,也,也算是咱们主臣一场,给你们两个将来一点交待……”

    

第404章 果决 (求支持,求月票)() 
五月底,中原大地正是暑热的时候,而在兴都库什山山脉一带,尽管也是正值伏夏,但是每到晚上,阵阵山风却仍然带来雪山上的寒气,让人感受到几分寒意。

    在兴都库什山脉北方,到处都能看到规模大小各异的堡垒,这些堡垒无一例外都是“辫子军”的堡垒。

    因为这几年,清军与阿富汗山民之间的冲突绵密,断断续续数年,驻于南方的清军和山民两军对垒,在这绵延数百里的大山里交战,面以辫子军的抢掠,附近千百年来居住于此的山民,逃的逃迁的迁,在这方圆数百里的地方,除了驻防旗营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

    驻防旗营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堡垒为中心,他们驻于堡垒中,棱堡堡垒的内部,到处都是东倒西歪的房舍,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到处堆着柴炭和,满街的驴、骡、驼、马粪,所有的堡垒都是这样,乱哄哄的就像是粪场似的,堡垒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臭味。

    按说,这样的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人住,可是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的旗兵和他们的奴婢家眷,就住在这里,住的往往不是砖石的房屋,而随意搭起密密麻麻的窝棚,然后就这么起灶支锅过日子。每天,当旗兵们在堡垒外头操练的时候,这堡垒内的妇人们就在那里洗衣做饭,孩童四处奔跑着,这一切都给这些充满杀机堡垒带来些许人间烟火气。

    不过,要是规模较大的城池,里头不至于像那些堡垒似的,像像粪坑,总算是干净些许,不过即便是如此,那道路上也是泥和着水,水少着牛马粪便,污水横流,毕竟,旗人本身就不讲究这些,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汉人才会讲究个什么卫生之类的东西。

    不过,对于身为太子的胤来说,当他来进入这样的城池时,却险些没有被呛晕过去,他没有想到,这城市里的味道会这么浓,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苍蝇。

    一旁迎他的海勒瞧见太子皱着眉,便解释道。

    “殿下,这南边驻防,都是群不讲究的粗人,再说咱们旗人没那么多讲究,所以,这里瞧着不怎么样,其实,这也是没法子,毕竟,那些个山民隔三差五的袭击,大家伙倒也没时间收拾这些……”

    山民被杀尽了?

    当然没有,许多山民逃跑了,他们逃了,并不意味会放弃抵抗,他们总会神出鬼没的出现在堡垒附近,袭击游散的清军和他们的家人,南方驻防旗兵,或许抢来了许多山民妇人,但是同样也要面对山民的袭击。

    “不碍事,本殿也是旗人,当年,老祖宗们在建州的时候,刀耕火种,指定那里比这还不如呢,咱们旗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胤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甚至还刻意借机对海勒等人提着当年老祖宗们起兵时的旧事,当然,他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他爱新觉罗胤才是大清国真正的的储君。

    一路上,当那些旗人看到胤的仪仗时,无不是纷纷跪在污水横流的地上磕头,一个个的都显得很是激动,毕竟,太子和皇上一样,都是他们的主子。奴才们见到了主子,自然显得很是高兴。

    带着侍卫们来到礼亲王衙门前,在距离还有一箭远的地方,胤抬眼望去,只见衙门前空地上一面大旗在寒风中抖动,上绣“奉旨镇南大将军”六个大字,在衙门前立着一队整齐排列的军士,与普通的士卒不同,他们穿着大清国的泡钉甲,正黄旗的正黄色泡丁甲显得全新鲜亮整齐。

    他们就这么立于辕门两边。一个个手按腰刀,目不斜视、精神抖擞的站立在那,似乎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仍然刀剑的冷兵器时代,如果不是一旁还立着一队手持火铳的旗兵,恐怕只会让人以为,又回到了几十年前。

    这排场,可是皇阿玛的排场!

    胤想到了早前,皇阿玛亲征时的仪仗,可不就是这些穿盔戴甲的侍卫,那杰书何德何能,居然也摆上了这样的排场?

    当真是乱臣贼子!

    不说其它,就是单看这些,也能看出他的狼子野心。

    不过,尽管心底冷笑,但是胤却仍然是一副欣赏状,看到军容如此整肃,胤连连点头称赞道。

    “好,礼亲王能把驻防旗兵带成这副模样,可真是难得的很,我大清国皇族中能人礼亲王这样的大将之才,着实是老天保佑啊!”

    旁边的海勒正要答话,却突然听到前边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声。

    “太子来了,军务繁忙未能远迎,还请太子恕罪!”

    走出辕门的杰书一边迎着太子一边大笑道。作为镇南大将军的杰书,按辈份是太子的叔叔,他与皇上是堂兄弟,自然不可能到城外迎接太子,只是在辕门这边侯着。

    “哎呀,侄儿见过皇叔。”

    一看到杰书走出来,胤连忙跳下马,见礼道。

    “劳皇叔出门相迎。实在是让侄儿惶恐!”

    胤的客气,倒是出乎杰书的意料,毕竟,在靖南的时候,他还没见过太子对谁这么客气过,不过他转念一想,立即明白了太子为什么会这么客气,一定是因为皇上的旨意。

    “哈哈,你我叔侄一家人,那里还用这么客气。快请进,明珠、王玉坤。您们也请啊!”

    说着话,杰书又往后看了眼,好奇道。

    “怎么?王化行呢?我可有阵子没见他了,那小子怎么没过来,我还正好有事要请教他。”

    “回王爷话,王将军在赫拉特呢,毕竟,那里离不了人,总得有人操持不是。”

    王玉坤连忙于一旁解释道,有时候事情,不能让王化行知道。

    “得了,那小子肯定是寻思着,到了本王这里,本王会烦他,回头,本王写封信给他,这事,还是得那小子才能办好。”

    听到礼亲王提到王化行时的亲近,胤的心里一沉,他暗自庆幸,幸好当时没有接王化行一起过来,要不然,就凭两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会坏他的大事。

    就在他庆幸的时候,看到王玉坤使来的眼色,胤便笑道。

    “那里还用皇叔写信给他,要是皇叔有什么吩咐,等侄儿回去了,就让他过来,听您老的吩咐。”

    “哈哈,这感情好,”

    杰书大笑道。

    “到时候,那小子就不会说什么皇命不皇命了,不过,太子放心,皇叔不是要把他纳到麾下,是因为现在这边的事情,着实让皇叔头痛,也就只有那小子才能助我一臂之力……”

    然后,他就领着太子一行人进了衙门。

    等到太子落了座,上完茶,杰书笑吟吟说道。

    “太子,其实,您不来,我也知道您的来意。我这边也接到了皇上的密旨,我是何德何功,能承受皇上如此托付?其实,归根到底,皇上心里头还是念着大清国的天下,他是寻思着,太子年少,恐怕太子经验欠缺,才特意让为叔我在一旁照应着,这旨意什么的,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杰书同样也收到了从靖南传来的密旨,对于那道密旨,他理解的非常简单皇上害怕太子因为年少,犯下大错,所以才让他这个当叔叔的主持大局,对此,他倒也不反对。

    “君是君,臣是臣,皇叔虽然是长辈,可太子毕竟是我大清国的太子,往后这差事,为叔去办,其它的,还是得听太子的吩咐……”

    这些话杰书说得情深意切,态度也是极为诚恳,丝毫没有言不由哀的痕迹,至少有那么一瞬间,胤便觉得事情还不至于像之前想象的那样坏,于是便说道。

    “哎呀,皇叔客气,毕竟,这是皇阿玛的旨意,皇叔您为大清国在这穷乡僻壤征战多年,可谓是劳苦功高,这论军功,皇族之中,谁人能赶得上皇叔?这皇阿玛让皇叔主兵,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后胤又说道:

    “这次侄儿过来呢,一来是有事与皇叔商量,这二来呢?也是传旨,明珠把皇上的手谕请来,宣读给皇叔听。”

    皇上的手谕,对此,杰书虽然感觉有些诧异,但也没有丝毫的怀疑。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这个安排,是胤一行人来之前早已商量好了的。

    按照正常的程序,杰书要跪下恭听明珠宣读,不过,因为杰书是礼亲王,完全可以交给他,让他自己过目,毕竟只是手谕。可是,明珠他们心里清楚,这道圣昏,根本就是假的,要是交给礼亲王,恐怕会给认出来,必定会激出变故。所以,他们在路上,商量了好几次,才决定以常礼来压礼亲王,哄着他下跪听旨。

    胤发了话,明珠连忙双手捧起圣旨,走到杰书面前,一见明珠捧起了圣旨,杰书连忙起身离座站到下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