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得故意把脸一沉道:“回王府可以,但是回来以后只能休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忙前忙后的了,那些活计有专人去做。你的任务就是把幼儿园给本王办好,别的都不要管!这是本王的命令,难道你还敢抗命不遵么?”

    伊伊吓了一跳,又要习惯性地下跪,朱由检忙一把搀住她道:“你现在不是侍女,而是秦王庄幼儿园的园长了,手下有好几百号人呢!这大庭广众之下,当众下跪多不好看,不利于形成你的权威啊。再说这么多老百姓看着,咱俩在这拉拉扯扯也不成体统嘛。”

    让朱由检这么一说,伊伊的脸腾地红到了耳根,垂着头一声也不吭,展现出只有少女才有的动人娇羞。

    朱由检这才意识到,伊伊现在正值豆蔻年华,但这个年代的人普遍比前世早熟,这个小姑娘不但身材已经发育,在心理上也应该是情窦初开了。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女子十二三岁就可以出阁,伊伊还真是到了婚配的年龄了。

    又联想到蕊儿曾提议把伊伊许给自己,朱由检心中猛地一荡,不由得想起曾让伊伊伺候更衣的暧昧场景。这下可好,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立刻就出现了明显变化,恰被伊伊看在眼里,更羞得别过脸去,不敢再面对朱由检。

    朱由检也觉老大尴尬,忙拼命晃动脑袋,想把那些龌龊不堪的念头从脑海中驱除出去,并且在心中告诫自己:你已经有两位王妃了,很快又要有第三位,可别这么不知足啊!再者说按照前世的标准,伊伊还是个未成年人,你就是再人面兽心也得忍住了!

    就这样,幼儿园在朱由检的大力扶持下开始运作了。第一学期共招收了约一千名孩子,从两岁到五六岁的都有。很多老百姓没报上名,自然失去了领赏钱的机会,只能自认倒霉,暗忖下次城里再弄什么新鲜玩意,一定得积极参与。

    这一步完成以后,果然很多家庭妇女一下子闲了下来。朱由检立即实施下一步计划:设立纺织厂、制衣厂,大量招募女工!

    对于这个点子,朱由检颇为得意。在他看来,这可是个一举数得的大手笔。

    首先,泾阳县本来就种植了大量的棉花。而设立纺织厂和制衣厂,正好可以对棉花进行深加工,最终制成成衣,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朱由检在前世是学经济学的,虽然学习成绩不咋样,但好歹也知道:处在产业链上的商品,每经过一道深加工,价值和利润都会增加一块,到最下游卖给消费者时,售价是成本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都有可能,这可比初级产品赚得太多了。

    再者,在这个时代,龙朔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虽然可能在江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点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北方,小农经济还是根深蒂固,甚至几百年之后都没有改变。

    而与此同时,西方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最终发生了工业革命,将长期居于世界首位经济体的龙朔国一举超越。落后就要挨打,龙朔国在近代之所以被欺负得那么惨,归根到底还是小农经济过于顽固,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所以朱由检很想借着这个契机,启动龙朔国的“工业革命”。有了这个宏伟目标,赚钱赔钱倒显得不太重要了。

    第三,大量招募女工,也为“男女平等”创造了机会。女性在体力方面不如男性,但优势是心灵手巧,又有耐性。纺织裁剪这种细活,大老爷们干不了,女子却是游刃有余。这样女工们就可以和男工人拿一样的工资,谁也说不出二话。谁要是觉得女人不该挣这么多银子,你来干干试试!

    按照他原来的计划,这个项目本应是在棉花收获以后再进行。但现在他想通了,人等原料可以,原料等人可不行。没有原料可以外购,但工人可不是花钱就有现成的,必须耗费时间培训。

    现在朱由检最缺的就是时间,他得和时间、和历史赛跑,才有机会挽救大明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第394章 工业革命的起点() 
朱由检之所以选择纺织服装业,做为他“工业革命”的起点,也是有一定考虑的。

    首先,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从古至今,布匹和衣服一直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资,在某些时候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物资。尤其是在明末的龙朔国,气候上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季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对衣物尤其是棉衣的需求非常之大,只要能生产出来,绝对不愁销路。

    即使对朱由检自己来说,秦兵冬夏两季的军服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当兵的可不像老百姓,一年四季穿那么一件衣服就凑合了。不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行军作战,军服的损耗量都比较大。

    这玩意去别处订做又不是很方便,朱由检还想尽量低调一些呢。有了纺织服装工业,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爱做多少就做多少,部队在这方面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再者,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的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朱由检也想像某些yy小说里写的那样,今天造玻璃,明天造发动机,后天造航空母舰,金手指过处,科技值刷屏增长。

    可那毕竟是yy,他在前世也只不过是一个**丝大学生,还是学经济、管理类的,应用科学知识极度匮乏。别说造发动机了,金工实习课里让他用车床车个最简单的零件,他都整得奇形怪状。

    而这个时代的其他人还不如朱由检,朱由检好歹还见过现代科技的先进玩意儿,其他人别说见过了,就是做梦都梦不出来,就更别说生产了。所以朱由检的工业革命也必须从零做起,从最简单的做起,从这个时代的科技和生产水平可以达到的东西做起。

    在这种情况下,纺织服装业也就成为了朱由检几乎唯一的选择。在这个时代,纺纱织布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机器设备,仅靠木制的手摇纺车和脚踏织机就可以实现,无非是效率低了点。

    而成衣就更是全靠人工裁剪缝纫,因此与其说是工业,还不如说是手工业。但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业都是劳动者单独劳作,如今朱由检把她们集合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生产,就实现了从手工业到工业的飞跃。

    说干就干,在幼儿园招满孩子的第二天,招募纺织女工的告示就贴满了秦王庄的大街小巷。这次妇女们可积极多了,一来孩子不用照看,家务量大大减少,女子有时间和精力劳作了;二来这个时代的农户本就是“男耕女织”,谁家的媳妇不会纺纱织布?就连设备都是现成的,朱由检是连人带纺车织机一起收了。

    厂址也不难解决,朱由检在内城划出一大片新房舍,做为纺织厂的厂房。又将从百姓家中收购来的纺车、织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厂房里,还别说,真有点现代纺织车间的意思。

    工人有了,厂房和设备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原料问题。朱由检深知无论是什么工业,只有实现连续大规模生产,单位成本才会降下来。尤其是做为产业链源头的原料,如果三天有两天没有,那生产效率是上不去的。

    如今泾阳县虽然开始大量种植棉花,可棉花的收获季节是秋季,坐等地里的棉花成熟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朱由检马上请李贞妍发动黄海商帮全帮之力,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收购棉花。再加上战略储备库中本来也存储着一些,原料问题也暂时得到了解决。等到秋季地里的棉花采摘完毕,这条产业链运行就更加顺畅了。

    最后,一个企业得有负责人,这纺织厂的厂长由谁来做呢?在这个时代,男女之防甚严,纺织厂里全是女工,这厂长也必须由女子担任。可朱由检左思右想却犯了难,他身边的女子还真没有太合适的。

    像包玉怜,已经在医院任职,现在又有身孕;梅兰竹菊四姐妹,自幼流落街头,后来又沦落风尘,只学过琴棋书画,以及侍奉人的手艺,对纺纱织布却是一窍不通。秋琳娜就更不要说了,她在小学教课已经很忙。至于朱存棋、李贞妍等人,一则身份高贵,二则又是客人,也不宜在秦王庄久住。

    思来想去,也只有王妃蕊儿堪当此任了。她来自民间,自幼虽父亲流落天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各种活计蕊儿都会做,纺纱织布也不在话下。

    朱由检只得不好意思地央求蕊儿:“为夫知道你襙持王府事务、统管账目已经很累,可纺织厂别人又实在撑不起来,你看…”

    “王爷放心吧!”蕊儿却满不在乎地笑道,“你们男人觉得这很难,但对我们女子来说,纺织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蕊儿只需每天到厂里转一圈,费不了多大精力的。”

    第二天,秦王庄纺织厂就紧锣密鼓地开张了。朱由检虽然是这一切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但古代人如何纺纱织布,他却没有见过,因此也饶有兴致地跟着蕊儿进厂参观。

    其实在前世,朱由检的父母就是纺织厂工人,他也没少进厂区玩耍,因此对纺织厂的生产流程还算略知一二。纺织厂,顾名思义,主要分为“纺纱”和“织布”两个部分,还有一些辅助的工序,如整经、浆纱、整理等等。

    但在这个时代,生产工艺极为落后,纺纱的工具就是手摇纺车。这种纺车全为木制,结构也很简单,主要就是三个部分:锭子、绳轮和手柄。

    朱由检认真地看一名女工纺纱,只见她坐在纺车之前,不停地转动手柄,手柄上的传动装置带动绳轮和锭子旋转,将从棉花里抽出的纱线一点一点地绕在锭子上。

    朱由检看罢觉得有趣,便让那名女工先休息一会儿,自己亲自上阵。殊不知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耐性,使劲小了纺得慢,劲大了还会拉断纱线,只能保持匀速转动。

    时间一长,不但枯燥无比,而且也很累人,朱由检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还不小心将纱线拉断了几次,只得笨手笨脚地去接。可他那几根手指头笨得比机器猫也强不了多少,接了半天也接不上,直急得脸红脖子粗,把一旁的女工看得不住捂嘴偷笑。

    “笑什么笑!”蕊儿怕他脸上挂不住,厉声训斥了那名女工几句。

    朱由检却笑着阻止蕊儿道:“笨就是笨,这个咱得承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王爷做的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这种小事做不好也没什么的。”蕊儿还是怕朱由检生气。

    “小事也得做好。”朱由检却认真地道,“想当年周总理还纺过线呢…”

    “周总理是谁?”蕊儿莫名其妙地问道。

    “那什么,他是个很大的官!不过不是本朝的人,说了你也不知道,嘿嘿嘿嘿!”

第395章 金梭银梭() 
尽管嘴上逞强,朱由检在心里也不得不承认,纺纱这项工作虽然不怎么起眼,但也是需要技巧的,反正自己是做不来。他只得将腾出地方,让那名女工继续工作,自己则和蕊儿一起站在她身后观摩起来。

    但见女工虽然干得手脚麻利、有条不紊,可过了顿饭功夫,那锭子上绕上的纱也不见多多少。朱由检看得着急,便脱口问道:“你一天能纺多少纱?”

    那女工老老实实地答道:“我过去一天能纺二斤纱。但是在家里总有别的活计要忙,肯定是做做停停的。现在专心纺纱,应该可以纺三斤吧。”

    朱由检听罢半晌不语,心中却慨叹这个时代生产效率之低。他的父母都在纺织厂,因此朱由检对现代的纺织厂也有所了解。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的中型纺织厂也至少拥有十万纱锭,每天消耗的棉花至少也得有几十吨。可如果按照现在的生产水平,朱由检要是也想达到同等产量,就得雇用几万名纺纱工人!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蕊儿看出朱由检的焦躁,便微微一笑道:“王爷是嫌纺纱慢吧?其实您看看织布的情况就知道了,这个速度并不慢。”

    于是二人又来到一架脚踏织布机前,一名女工正在手脚不停地作织机,机杼不停地碰撞,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

    朱由检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木兰诗》,里面头一句便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但在那时已经根本见不到手动的织机,所以他也没什么直观的印象。今日一见,织女那种特殊的美才跃然于眼前。

    只见这名女工端坐于织机前,两只脚分别踏动脚踏板,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综框上下变动,穿在综上的经纱也一张一合。

    而纬纱是装在鱼形中空的梭子上,女工一只手手拉动梭子的襙纵绳,让梭子巧妙地从上下张合的经线中穿过去。梭子穿到头以后,再用另一只手磕动机杼,将纬线磕紧,这样就织上了一根纬纱。

    如此往复襙作,女工的巧手带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