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宾主落座后,管宁便得意地说道:“自从通州一别,奴才已经数月未见到王爷,实在是思念得紧。本想追随王爷来西安,继续伺候王爷和娘娘,无奈厂督给奴才派了许多差事,实在是脱不开身。

    “这不前几日,又让奴才做了南京守备太监,一个月内必须到任。奴才没法子,才讨了这个传旨官的差事,顺道来给王爷请安。不过厂督催促甚严,奴才在西安至多能逗留三天,因此就不去王府叩见娘娘了,还望王爷恕罪!”

    这番话虽然说得语气恭敬,实则是大肆炫耀,满是小人得志的猖狂意态,把朱由检的鼻子差点没气歪了。

    要知道这南京守备太监可非同一般。因为历史原因,朝廷在南京还保留了一套行政班子,六部及各衙门一应齐全。虽说没有什么实权,但因离江南较近,很多江南事务还是在南京处理。而江南是朝廷的财赋重地,因此说南京掌握着大明的经济命脉也不为过。

    而南京守备太监则是司礼监外派,掌护卫留都,兼辖孝陵神宫监,为皇帝三千里外亲臣。简单一句话,他是在南京凌驾于一切官员的存在,尤其是掌握兵权,江南半壁江山等于是在他手中。

    在此之前,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由紫禁城中资格极老的大太监出任。而管宁借着自己是魏忠贤干儿子的优势,竟然年纪轻轻就坐到了这个位置上,难怪如此目空一切,把眼皮都翻到了天上!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朱由检是真不愿意和这个狗奴才多待半刻,只想应付两句赶紧走人。可还没等开头,却从外面跌跌撞撞地闯进一人,放声大哭道:“殿下、管公公,请一定救救家父之命!”

第402章 投其所好()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四大公子”之一的杨嗣昌。

    其实他早就料到父亲杨鹤平贼不力,必会被朝廷撤换;可得知父亲杨鹤被严旨抓捕,并要立即解往京师,还是大吃一惊。照此发展,杨鹤的性命必不可保。杨嗣昌为人至孝,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来向朱由检和管宁求情。

    管宁见杨嗣昌闯入,把嘴一撇道:“尔是何人,咱家不认得你!竟敢在堂前哭号,成何体统?给咱家叉出去!”

    他一声令下,两名在一旁侍立的东厂贩子当即上前,就要把杨嗣昌架出去。

    朱由检此时心情很矛盾。按理说杨鹤书生误国,导致流贼越抚越多,他做为三边总督,实在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朝廷若真给他定了死罪,恐怕也不能说为过。

    但要把责任全推到杨鹤身上,恐怕也不公平,毕竟流贼之势已成,杨鹤不过是没能阻止流贼继续壮大罢了。此时朝廷要兵无兵要饷无饷,就是换了谁来做这个三边总督,也未必比杨鹤好得了多少。

    而且杨鹤与其他庸庸碌碌、只知贪污腐化的官员比起来,还算是个有风骨的清官。他既不加入东林党,也不理会阉党,从来不屑于参加那种“狗咬狗,一嘴毛”的党争。这样的官员若放在别处,也许还能造福一方;朝廷用人不当在先,此时却要拿杨鹤当替罪羊,也实在是有失公允。

    更何况,杨鹤还有个宝贝儿子杨嗣昌。此人不但才学过人,号称“四大公子”之一;更兼深通政务军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正六隅”的平贼方略。朱由检对杨嗣昌颇为赞赏,一直想把他拉入自己的阵营,却苦于没有机会。

    因此朱由检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帮帮杨嗣昌,救杨鹤一救。于是便对管宁笑道:“管公公,此人是杨鹤的儿子,名叫杨嗣昌,现官居南京国子监博士。他为父求情,也算是人之常情,公公就不要介意了吧。”

    “哦?你就是杨嗣昌?”管宁将杨嗣昌上下打量了几眼,鄙夷地道:“咱家听说你还是什么狗屁‘四公子’之一,还以为你生就三头六臂,现在一看,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你来得正好,咱家本来还要去南京找你,既然你在这里,咱家就省事了!杨嗣昌接旨!”

    杨嗣昌浑身一悚,忙跪倒听旨。朱由检的心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心想这天启哥别是要大肆株连,连杨嗣昌也一起问罪吧?

    听管宁宣完圣旨,朱由检的心才算放回肚里。原来这道圣旨竟是要杨嗣昌接任泾阳县令,替他老爹杨鹤继续保护朱由检。为了表示惩戒,杨嗣昌只有县令的官位,却不给一文俸禄。

    可杨嗣昌根本不关心什么俸禄,他还是只想着给杨鹤求情。因此领旨谢恩之后,他仍是痛哭流涕地饷朱由检和管宁申诉,甚至表示愿意自己代父领罪,只求杨鹤不死。

    管宁却冷笑一声道:“杨大人,你一个小小县令,凭什么给三边总督顶罪?咱家只是传旨,你有什么说头,不会自己给朝廷上奏折么?不过此次万岁震怒,杨鹤大概难逃一刀。西安到京师又路途遥远,等你的奏折到了,你父亲的脑袋可能已经传首九边了,哈哈哈哈!”

    杨嗣昌听管宁如此说,更是放声痛哭。一直被绑着的杨鹤却再也看不下去,对儿子厉声喝斥道:“你这杀才,对着一个阉人哭哭啼啼成何体统!朝廷自有法度,为父该领什么罪便领什么罪,有什么可求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就算为父死了,你也要替为父继续招抚流贼,使陛下不再有西顾之忧!”

    朱由检一直冷眼旁观,听杨鹤如此说,既感到他真的是顽冥不化,到现在还坚持他那套理论;又觉得此人是个忠臣,就这么被杀实在可惜。

    见杨嗣昌只知道一味求情,却完全不得要领,朱由检只得开口道:“管公公稍坐,本王出去更衣。”

    “更衣”即是上厕所解手的婉称。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朱由检要上厕所,管宁当然不能拦着。

    朱由检便起身离座,故意从杨嗣昌身边走过。趁周围的人不注意,他给杨嗣昌递了个眼色。杨嗣昌当即会意,假作垂头丧气地从厅中退了出来。

    二人就这样一前一后进了茅厕,朱由检立即一把将杨嗣昌拉进里面,又向外偷偷地张望了一阵,确信无人跟踪,这才小声道:“先生就这样红口白牙地求这个死太监,无异是对牛弹琴。”

    “那殿下您说怎么办?”杨嗣昌又要哭出声来。

    “小声点!”朱由检忙阻止他道,“先生难道不知道,这些阉人最是贪财。若想让他们办事,只好投其所好,将真金白银拿出来。”

    杨嗣昌听罢先是眼前一亮,随即又黯然地道:“可是那管公公胃口必然极大,父亲为官清廉,嗣昌的俸禄也极为微薄,又哪有余财去填他们的口袋?”

    “没关系,本王借给你!”朱由检当即抓住这个大好机会,狠狠地笼络了杨嗣昌一把,“你一会儿私下去找管宁,也不用废话,直接就许以重金。”

    杨嗣昌听了犹豫地道:“殿下大恩,没齿难忘!但管公公若是狮子大开口,学生又该当如何呢?”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朱由检微微一笑道,“你们这些读书人自幼学的是孔孟之道,耻于谈钱。此等恶徒皆出自市井,却最喜欢讨价还价。听我的没错,他开什么价,你就给他拦腰砍一半。而且你还别让他吓唬住了,白花花的银子堆在面前,他是不会错过机会的。别忘了,过去他曾是我的奴才,我对他太了解了!”

    杨嗣昌听罢大喜过望,对朱由检深深一揖道:“大恩不言谢,殿下今后但有用着嗣昌之处,嗣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罢便匆匆去寻管宁了。

    朱由检却懒得再回去,信步走出总督府。众人见他意兴阑珊,不知何故,又不敢问,只得默默地跟着他往回走。

    朱由检只觉胸中压抑,呼吸不畅,抬头望天狠狠地吸了几口气,却呛得大声咳嗽起来。

    苍天之上,一只孤零零的飞鸟正振翅盘旋。此刻朱由检觉得自己就像那只鸟儿,与苍天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与无助!

第403章 闷失秦兵() 
朱由检果然没有看错管宁。这家伙为了得到南京守备太监这个大肥缺,可以说是下了血本,把当勤王兵马总监军时捞的二十余万两银子全孝敬给了魏忠贤。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他当然要凭借手中的权力,变着法地把银子捞回来。

    因此当杨嗣昌偷着去拜会他,并许以重金之时,管宁立即一改之前倨傲的态度,恨不得把杨嗣昌当个大客户对待。他果然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十万两银子。

    幸好杨嗣昌早有准备,二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终于以白银六万两“成交”。管宁承诺要在九千岁面前多说杨鹤的好话,最起码保证杨鹤不死。

    当然以魏忠贤的胃口,三四万两银子也就够了。毕竟当年辽东经略熊廷弼丧师弃土,犯了那么大的事,魏忠贤也差点为了四万两银子就把他保出来。要不是熊廷弼脑子进水,说好的数目又根本拿不出来,忽悠了拿钱办事、不拿钱要命的九千岁,没准掉脑袋的就不是他,而是王化贞了。

    而管宁向杨嗣昌要六万两银子,自己至少也能落下一半。心想着这种活不用多干,只消一年干上个四五票,自己的成本可就回来了。因此乐得眉开眼笑,到后来还极亲热地拉着杨嗣昌的手嘘寒问暖,好得就如同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当然杨嗣昌根本没有银子,只得找朱由检去借,朱由检当即痛快地答应下来。正好孙传庭也要回泾阳,与杨嗣昌进行交接,众人便一同返回了秦王庄。

    在路上朱由检一言不发,细细盘算,觉得天启的圣旨虽然对自己是个打击,但局势还没有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杨鹤虽然走了,继任的洪承畴却早就坚决主张剿灭流贼。有他在西安坐镇,即使自己没了秦兵的保护,安全问题还是不用担忧的。

    泾阳县也是如此。孙传庭虽然调任,但继任的杨嗣昌现在正对自己感恩戴德,本人又有济世之才,应该也不会对自己的各种措施加以阻挠。

    因此,只要自己今后小心一些,不要再像过去那样经常抛头露面,天启皇帝也未必就会对自己怎么样。这总比自己正干得热火朝天,朝廷突然兴兵来“平叛”要好得多;如果真是那样,自己就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可不管怎么说,朱由检还是觉得十分郁闷。不觉已回到王府,秦兵诸将此时也得到消息,全都来到议事厅打听情况。

    原来此次除了管宁来给朱由检传圣旨以外,吏部和兵部的行文也同时抵达。之前孙传庭为秦兵将领请封的奏折已经获批,戚美凤果然官复原职,仍为三品参将;李定国、李来亨、解勇、郝永忠四人则均获封正六品千户之职。因此诸将也都成为了朝廷的正式武官,今后可以从朝廷领俸禄,当然也要服从朝廷的管辖了。

    可一听说朝廷要将自己调走,几员武将当时就炸了营,纷纷大声嚷嚷道:“秦兵是殿下组建的,粮饷也是殿下出的,仗都是殿下指挥着打的!朝廷凭什么把我们调走?万一流贼又来攻打泾阳,又有谁来保护殿下?我们才不稀罕朝廷的官职,这回就是不走,看朝廷能把我们怎样!”

    尤其是郝永忠,更是一蹦三尺高,脸红脖子粗地道:“殿下,末将完全是被您感化,才脱离流贼加入秦兵的。至于其他贪官污吏,想让老子卑躬屈膝替他们卖命,没门!朝廷要是不收回这个狗屁调令,老子早晚还要造反!”

    朱由检越听越烦躁,最后忍不住暴喝一声:“都给我闭嘴!”

    见秦王动怒,几员武将都不敢吱声了。朱由检呼哧呼哧地喘了几口粗气,终于艰难地道:“本王也舍不得你们走啊!但圣上既已有旨意,我们总不能抗旨不遵,那不就真反了么?此等行径与流贼何异?记住一点,你们不是我朱由检个人的军队,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扞卫者!难道说我死了,你们就不为国效力、不抗击外侮了么?”

    他这一番话说得义正辞严,把郝永忠等人说得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朱由检这才放缓语气道:“而且你们还是在孙大人麾下效力,孙大人与本王是一样的。望你们今后谨遵孙大人的调遣,多多为国立功,也就算是对得起本王了!”

    孙传庭也忙道:“殿下放心,卑职虽调任延绥巡抚,但兵力如何调遣,朝廷管不了那么细,卑职就可酌情决定。如今流贼之势已成,惟有殿下一人可战而胜之、破解危局,卑职自然是惟殿下马首是瞻。”

    朱由检却无力地摇摇头道:“我今后真的不能直接指挥秦兵了,你们好自为之吧。如果缺少粮饷,还可以来找本王,但平时尽量不要联系,以免朝廷生疑。唉!你们去吧,本王想一个人静一静!”

    若放在平时,如此老套的台词,朱由检是断然不会说出口的。可此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