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纪又差,以秦王庄的坚固城防,只要严加防备,高杰三日攻城不下,第四日末将与李来亨、郝永忠等人必率军来援,高杰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且孙大人出任陕西巡抚后,也能控制一部分兵力,比如左光先对殿下一直崇敬有加,他是不可能跟着洪承畴来打殿下的。至于洪承畴那个师爷似有阴谋,殿下更不用担心。这世上邪不胜正,阳谋永远大过阴谋,殿下只要不断地壮大实力,奸邪小人自然无机可乘。”

    朱由检听了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兴奋地连喝了好几大碗茶水。接着二人又谈论起秦兵下一阶段的作战目标,以及如何快速壮大实力。李定国诚恳地道:“殿下倾力支持秦兵,每月军饷达数十万两,王府压力实在不小。屯田又远水不解近渴,因此末将闲时总在想,有个什么法子,既能快速提升秦兵的战斗力,又能尽量少消耗殿下的粮饷呢?”

    “你是想说以战养战?”朱由检有点明白了李定国的意思,“但是高迎祥部被你击溃以后,陕西附近已经没有大股流贼了吧?即使有,流贼飘忽不定,你去哪、去和谁打呢?有目标没有?”

    李定国忙摊开一张地图,重重地点着一处,目光炯炯地道:“有的,河套!”

第645章 河套历史() 
李定国居然把目光投向了河套地区,这可是大大出乎朱由检的意料之外。他知道,河套地区现在不属于明军的控制范围,而是早在几十上百年前就落入蒙古人的手中。换句话说,李定国是想要对外作战了!

    当然,李定国能有这种想法,朱由检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从秦兵创立的那一天起,朱由检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将领:秦兵的敌人并不只是流贼。早晚有一天,秦兵肯定要与蒙古人、女真人在战场上相遇,那里才是秦兵真正的用武之地。看来李定国是牢牢记住了自己的话。

    不过秦兵现在实力还不够强,别说女真人,就连祖大寿的关宁军都不一定能干得过。而且陕西如今的局面也很微妙,李定国为什么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招惹蒙古人?因此朱由检要李定国详述他的想法。

    李定国恭谨地道:“末将是陕西榆林人,榆林再往北数百里,就是河套地区了,常有行商来往,因此末将对那里的情况熟悉得很。后来又听孙大人给末将讲了河套地区的历史,就更觉得应该早点把那里收复过来。”

    “哦?”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道,“我对河套的历史倒不很了解,定国,你先给我讲讲!”

    李定国腼腆地一笑道:“既然殿下问起,末将只好现学现卖了。黄河自青海东来,遇到贺兰山阻挡折向正北,又遇到阴山折向东,再顺着吕梁山脉向南奔流,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形,这个‘几’字的顶端就称作‘河套’。如再细分,又可以乌拉山为界,分为西部的后套和东部的前套。此处由于黄河水的滋润,自古就是水草丰美的平原,水网密布,可耕可牧,素有‘塞北江南’之称。古人有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殿下可以想象,如此地归大明所有,三边官军就再也不用为粮草发愁了。”

    “那河套是什么时候被蒙古人占据了呢?”朱由检问道。

    李定国侃侃而言道:“河套地区不但土地肥沃,而且北通塞外,南临关中,西临甘、凉,东连幽、燕,是联系中原与北方大草原的要道,本身又地势平缓,适合骑兵作战,因此自古以来,即是北方游牧民族觊觎的目标。

    “战国时赵武灵王向北开拓,在此地设立云中郡,从那时起,河套地区就是我中华的疆土。后来匈奴兴起南侵,为此秦始皇嬴政令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又在此设立云中、九原两郡。秦末天下大乱,匈奴卷土重来,河套再次失陷。其后汉武帝命卫青收复河套,又在此设朔方、五原、西河三郡。

    “可是从那以后,中原战乱频仍,无暇北顾,河套地区成为草原各部落争抢的对象。尤其是蒙古人发迹之后,连灭西夏、金国,将河套农田毁坏殆尽改为牧场,更将大汗铁木真埋骨于河套之南的荒漠之中。其守陵之人称‘鄂尔多’,后来自成一部,即是鄂尔多斯部。他们居然还将榆林以北、河套以南的荒漠区称为‘鄂尔多斯高原’,其实不过是一群鸠占鹊巢的强盗而已。”

    “且慢,后来蒙元不是被我朝逐回大漠了么,怎么河套地区还没有收复?”朱由检奇道。

    李定国叹了口气道:“其实太祖北逐蒙古,当时不但收复了河套地区,还大大向北拓展,在长城以北设立了大宁、开平、东胜三卫,其中东胜卫即在河套正北。可永乐年间,成祖为安抚在靖难之役中出力的‘朵颜三卫’,主动放弃了大宁、开平和东胜卫,导致西北防线出现了缺口。此后一百多年,蒙古人反复南侵,先是占据了河套平原,又以河套为跳板,继续南下延绥,或是东进大同,实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此前朝廷也有不少有见识的大臣,主张兴兵一举收复河套,以绝蒙古人南侵之患。嘉靖年间,首辅夏言便力主‘复套’,为此还让主战派曾铣出任三边总督。可惜奸臣严嵩为了扳倒夏言,在世宗皇帝前屡进谗言,极言河套不可复,用兵则徒糜钱粮,甚至重演土木堡故事。世宗误信严嵩之言,杀夏言、曾铣,从此再无人敢言复套。”

    朱由检听到此处不禁猛地一拍桌子,忿忿地道:“又是奸臣误国,这才导致领土沦丧!”

    不过他又冷静下来,问李定国道:“这么说来,朝廷不但失去河套已近百年,就连河套南边的荒漠区也控制不了了。如今蒙古人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已经很稳固,你为什么想要在这个时候收复河套?而且蒙古人的战斗力可不是高迎祥能比得了的,你有什么把握能取胜?”

    李定国慨然答道:“殿下,末将从孙大人那里拜读过当年曾铣给朝廷上的《重论复河套疏》,其中一句深为敬服:中国不患无兵,而患不练兵!而殿下反复教导末将等,最好的练兵就是实战,末将也深以为然。秦兵将来的对手是鞑子,而流贼的战斗力与鞑子差得太多。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战胜流贼,将来与鞑子对阵时难免措手不及。而蒙古人的战斗力弱于鞑子,但强于官军和流贼,正好是秦兵练手的合适对象。现在陕西境内大股流贼皆已遁逃,我们正好可以腾出手来,对河套地区发动一次突然袭击。

    “至于能否取胜,末将也反复考虑过了。蒙古骑兵固然凶悍,但秦兵也有几个优势。所以如果指挥得当,将士用命,是有很大机会取胜的。”

    “说说看,哪几个优势?”朱由检急切地道。

    “首先,近二百年来,只有蒙古人南下来攻我们,官军极少主动北上攻蒙古人。”李定国微笑道,“因此蒙古人必然麻痹大意,我军就有机会进行突袭,这叫出其不意。”

    “再者,现在正值盛夏,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他们会去北方的其他草原游牧,河套地区必然空虚。如果末将所料不错,除了鄂尔多斯部,蒙古其他各部现在不会出现在河套地区,我们只需击败鄂尔多斯一部,即可恢复河套及河套以南的全部失地,这就叫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听起来是不错。”朱由检被李定国说得心中已经有些活动,却还紧皱双眉道,“但还有鄂尔多斯部呢?秦兵就一定能击败鄂尔多斯部么?”

    李定国喝了一口茶,不疾不徐地道:“本来蒙古人全是骑兵,即使受挫也可败走,不多时便卷土重来,确实不好对付。但河套是他们的宝贝,末将倒想出一计,如果顺利,或可全歼鄂尔多斯部!”

第646章 复套攻略() 
“好家伙,想把鄂尔多斯部全歼了,胃口不小啊!”

    朱由检对李定国的抱负感到很兴奋,又痛饮了一大碗茶,畅快地道,“不过你这种想法很好。本王实话跟你说,我大明的疆域绝不应该止于长城。从春秋战国时起,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一波又一波地南下侵略,我们则是逆来顺受,只能被动抵抗。仅有的两次例外,一次是霍去病一千多年前北却匈奴,封狼居胥,另一次就是本朝开国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

    “不过这些侵略成性的民族每次都能死灰复燃,过不了多久就再次南侵。为什么?就因为我们不能把他们全歼,大草原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既然狗改不了****,那惟有占领蒙古高原全境,让他们没有生存空间,才能一劳永逸地解除北患!定国,我们不仅要全歼鄂尔多斯部,以后还要全歼所有蒙古人,让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永远不能侵略!不过,蒙古人擅长骑战,机动灵活,想全歼他们可绝非易事。说说你的计划!”

    李定国见自己的想法被朱由检认同,自是非常高兴,但还是有板有眼地说道:“鄂尔多斯部部众约有数万人,其中老弱妇孺至少占到一半,能作战者不会超过两万人。平时这些人以小部落的形式散布在榆林长城以北至阴山以南的方圆数百里范围之内,如果我们以大军进击,这些人必会远遁。茫茫大漠草原,最难的就是寻找敌踪,而时间一长,我军粮草必然不继,蒙古人就会趁机杀个回马枪,这也是历代汉军北进屡屡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我们不能走这条老路。”

    朱由检赞同地点点头道:“那你的新路是什么?”

    李定国谦虚地道:“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路。末将听孙大人讲过,当年汉高祖刘邦北击匈奴,被冒顿单于四十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不能得脱,最后靠向冒顿的妻子行贿才得以幸免。末将当时就想,如果这四十万人散布在大草原上,汉军就是进剿几十次,也未必能斩获多少;而如果有足够的实力,却可以一口将其吃掉。匈奴主力尽失之后,再派几十上百支小股部队深入漠北,便可一举平灭匈奴。可惜刘邦没有吃掉匈奴主力的实力,只能签订城下之盟,后来不得不靠和亲阻止匈奴南侵,实乃我汉人之奇耻大辱。”

    “没错!”朱由检一拍桌子忿忿地道,“什么‘促进民族团结’,尽是狗屁!如果真要促进,为何不是草原部落的女子嫁给我们汉人?敌人来了不敢作战,却用最柔弱的女子去当贡品献给敌人,还自以为得计,真是恬不知耻到了极点!这一点我们大明就做得很好,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

    朱由检刚想说“君王死社稷”,转念一想那说的不就是历史上的自己么。只得生生地噎住道:“那什么,本王有点跑题了,定国你接着说!”

    李定国便接口道:“末将想的是,鄂尔多斯部孤悬于河套地区,可用之兵不过两万,如果能将他们聚拢在一起,凭借秦兵的战斗力,是有可能把他们全歼的。因为我们秦兵除了有骑兵,更重要的是被殿下打造成了一支以火器为主的部队。我们对火器的运用程度,是其他官军根本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守城。今年高迎祥部流贼十几万大军都无法攻破固原,那么我们如果在河套地区也寻找一个这样的地方,以少量兵力吸引蒙古人来攻,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以蒙古人之贪婪成性,必然会集结所有兵力围住我军猛攻。我军则先凭借火器优势,给敌军造成重大杀伤,待敌军士气低落时,我军埋伏在河套以南荒漠中的骑兵主力突然进击,与守军里应外合,即可大破蒙古人。”

    “说得好!”朱由检赞道,“好一个抛砖引玉之计。不过如你所说,我们必须在河套地区找一个适宜防守的地方,否则这块砖抛出去就没了。”

    “地点末将已经选好了。”李定国忙道,“汉时在河套地区即建有九原城,后来虽然废弃,但其址水草丰美,交通便利,辽、金诸代又在原址建城。元代再次废弃成为游牧之地,还给这个地方取名为‘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不过千年积累之下,当地冶炼、陶瓷业逐渐兴盛,逐渐成为半定居的交易场所。这里虽然没有城郭,但常年住有上千蒙古商人,就连很多晋商都偷偷出关,到那里做走私生意。”

    朱由检循着李定国的指点,在地图上找到了“包克图”,一看便知这就是前世的包头。此地在榆林正北四百里的黄河之畔,又位于河套正中,果然是个好地方,难怪蒙古人会盘踞于此。

    李定国接着说道:“末将的计划是,以大约两千步兵和车兵化整为零,冒充走私商人潜至包克图,伺机全歼当地的蒙古人。然后立即用大车组成车阵,相互照应,坚守待援。蒙古人知道我军兵少之后,必然大举来袭,这支诱敌部队必须顶住蒙古人的猛攻,至少要顶三天。

    “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