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多少边军,马步军各有多少,还余多少粮草?”祖大寿此时也顾不得隐瞒空饷问题了,老老实实地答道:“城中原有边军三万五千,其中马军二万,步军一万五千。守城十日,伤亡三千余,现在马军基本无损,步军能战者约有一万二千。存粮四万石,若按士卒每天吃粮一升计算,约可再坚持四个月。不过末将不知援军有多少兵力,算上援军的口粮,时间肯定还要短些…”朱由检却打断他道:“不用算了,这些已经足够了。你立刻传令,给每名士卒配发两天的口粮,剩下的一把火烧了!”祖大寿愕然道:“圣上,这如何使得?城中无粮,军心必然大乱啊!”“我们今夜就突围!”朱由检决然道,“为了减少负担轻装前进,不光是粮食,包括银两、弹药、兵器、甲仗等一切物资,全都就地销毁。尤其是城上的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炮,待突围时集中炸毁,绝不能留给鞑子!”“可…可是援兵刚刚冲破鞑子大营进城,人困马乏,怎么也得先休整一下再厮杀呀!”祖大寿还是急切地道。其实他并不是心疼援兵,而是舍不得他那些物资!他在辽东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大半家当都在大凌河,如今皇帝说放弃就放弃,怎能不让他如同心头剜肉!朱由检却冷冷地道:“我们休整,鞑子也一样可以休整。今夜是我们最好的突围机会,如果不能趁鞑子立足未稳杀出去,一旦皇太极调动重兵合围大凌河,只怕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人都死光了,要那些物资还有何用?相反,只要人能冲出去,你们失去多少东西,朕还会给你们补上!朕意已决,勿复多言!”祖大寿见朱由检坚持立即突围,心想自己刚死里逃生,可别再因为这些身外之物惹恼皇帝,只得领命。朱由检给诸将各派任务,刚刚计议已定,诸将正要下城各自安排,忽听城外马蹄声大震,极其刺耳难听的号角声四面响起!伴随着声声号角,后金大营欢声雷动,数万支火把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在火把的照耀下,女真八旗的各色旗幡迎风招展,其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一面黄龙旗,更是缓缓转到明军援兵刚刚透围杀入的地方,终于停住不动。大旗之下,满是全身重甲的白甲兵,当中簇拥着一员金盔金甲的将领,身后竟也有黄罗伞盖!“糟了,是皇太极!”朱由检狠狠地一掌拍在城头,“没想到他来得这么快,真该死!”来人正是僭号“天聪”的后金大汗皇太极。他今年三十五岁,生得身材高大,魁梧有力,双目却如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一样又窄又长,几乎眯成了一条缝reads;。不了解他们父子的人见了这种面相,往往会误认为是慈眉善目,与世无争;了解他们的人却知道,吃饱了的狮子、老虎和豺狼,眼神也是这般柔和,轻易不睁大,睁大便要噬人!此时他在三个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的扈卫下,刚刚从大凌河东的大营赶到出事地点。这三个贝勒与皇太极一样,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所不同的是三人乃一母所生。因为年纪较轻,还不能独自统军,皇太极便把他们留在自己帐下。其中多铎最小,今年才十三岁,却已生得膀大腰圆,彪悍无比。这时刚才被明军杀得七零八落的汉军旗和蒙古八旗的将领面如死灰地来向皇太极请罪。皇太极听完奏报,诧异地望了一眼大凌河城头,沉默片刻道:“重立营寨,本汗今夜就在这里坐镇,再不可使一人一骑逃出重围!”本书来自l/25/25289/index。l

第823章 亲自督阵() 
在天聪汗皇太极的亲自督阵下,后金军的营寨很快重新建立起来,并且用最为精锐的女真正黄旗军队替换了之前作战不力的汉军旗和蒙古八旗。 营中随即竖起黄龙大帐,皇太极升座虎皮大椅,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贝勒在侧面分坐两列。至于其他将领,就没有坐着的资格了,因为只有拥有爱新觉罗家族血统的贵族,也就是“主子”才能坐,其他人不论女真人、蒙古人还是汉人,全都是“奴才”,奴才当然不能与主子平起平坐。皇太极威严地环视众人,被盯到的无不心中凛凛,这让这位新任后金大汗感到十分得意。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中,论年龄他及不上代善、莽古尔泰,论骁勇善战他比不上阿巴泰、阿济格,但若论智计权谋,则惟有年幼的多尔衮能与之比肩,也因此一直得到努尔哈赤的青睐和重用。当初努尔哈赤因为越来越老,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但与蒙古人等游牧民族一样,女真人从来不讲究什么“嫡长子继承”,而是谁有能力,谁能得到更多族人的认可,谁就有资格继承老族长的一切,包括财产、部众和女人。若同时有数人都拥有较强的实力,那就免不了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实与弱肉强食的动物无异。努尔哈赤在辽东纵横二十余载,终于统一女真各部。在漫长的战争生涯中,他渐渐体会到了这种继承方式的巨大危险性。因为不管哪个部落,每一次所谓的“继承”,实际上都是部落内部的一次重大动荡,不知有多少强盛的部落,就是因为后代为争夺继承权自相残杀,才让努尔哈赤有可乘之机。但若完全抛弃这种继承方式,改用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努尔哈赤也知道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那些有实力、有野心觊觎汗位的儿孙们绝不会答应。事实上,他曾经尝试过让长子褚英掌握一部分权力,想让他在八旗中慢慢树立威信。没想到褚英翅膀硬了以后,竟急不可耐地想干掉努尔哈赤,自己直接做大汗。努尔哈赤暴怒之下将褚英处死,从此也断了立嗣的念头。但是由于年事已高、精力渐渐不济,努尔哈赤又不得不着手解决继承人的问题。最后他采取了一个折衷手段,封四位子侄为和硕贝勒,暗示将来的大汗将在此四人之中产生。这四人按照年龄排序分别是次子大贝勒代善、侄子二贝勒阿敏、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赋予他们四人完全一样的权力,按月分值,一般事务均由他们处理。努尔哈赤的想法是,这四人乃是八旗中实力最强者,只要他们能保持团结和制衡,大金就不会分崩离析,走向衰落。但这只是努尔哈赤的一厢情愿罢了。四人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都想独霸汗位,谁愿意和别人分享权力?在这场暗流涌动的斗争中,擅长权谋的皇太极虽然年龄最小,却是后来居上。他先是拉拢了因为与努尔哈赤的妃子私通而得罪了努尔哈赤的代善,进而拉拢了代善的儿子岳托。这两人分掌正红旗和镶红旗,再加上皇太极执掌的镶黄旗,八旗中已有三旗倒向皇太极。然后他又秘密联络了正白旗旗主济尔哈朗,许诺自己登上汗位之后,济尔哈朗的爵位可世袭罔替,从而将实力强劲的正白旗也拉到自己一边。这件事是如此机密,以至于济尔哈朗的亲哥哥阿敏都被蒙在鼓里。未几努尔哈赤命丧金州,对汗位的争夺立即公开化。当时二贝勒阿敏远在朝鲜,而且也无意争夺汗位,而代善支持皇太极,所以汗位之争实际上就成了三贝勒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两个人之间的较量。莽古尔泰自认为年龄比皇太极大,军功又远胜皇太极,当然更有资格当大汗。事实上,他自掌正蓝旗,镶白旗和镶蓝旗也倾向于他。三旗对皇太极的四旗,虽然实力稍差,但还有一争之力。可这时候莽古尔泰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强迫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按女真人的规矩,凡生养过子女的妃子是不用殉葬的。可莽古尔泰深忌这三兄弟,害怕阿巴亥成为“太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先下手为强,趁着其他几大贝勒不在沈阳,连夜把阿巴亥弄死。这下可好,本来这三兄弟保持中立,却因此事深恨莽古尔泰,一下子全都倒向皇太极。他们三人因为年纪小,深受努尔哈赤宠爱,在努尔哈赤的正黄旗中早就执掌大权。于是皇太极立即得到正黄旗的拥戴,上三旗尽在手中,一下子压倒了莽古尔泰。莽古尔泰眼见弄巧成拙,也只得含恨接受了皇太极登上汗位的现实。但皇太极也知道莽古尔泰实力强劲,因此还是保持了“四王议政”的格局,议事时四人都南面而坐,遇事共同协商定夺。莽古尔泰人如其名,就是莽夫一个。见皇太极如此安排,还以为自己的地位真的稳如泰山了。但皇太极却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等待足以让自己顺理成章除掉三人、独掌大权的机会。此次尽起八旗攻打大凌河和锦州,皇太极就故意让莽古尔泰负责打锦州。因为锦州离宁远较近,如果明军来援,莽古尔泰就得腹背受敌。只要他作战不力,就可以借机削弱他的权力。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援军果然来了,却不是打莽古尔泰,而是直接杀入大凌河去了reads;!皇太极问明援军来的方向后,立即拍案大怒道:“医巫闾山在锦州和大凌河之间,明军是怎么跑到山上去的?这必是莽古尔泰领军松懈,将明军放过来了!阿济格,你速去莽古尔泰军中,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阿济格立即领命而去,多尔衮却皱眉道:“大汗,明军入城去了,我们要不要立即攻城?”皇太极也觉得自己的包围圈被明军轻松穿透,很有些没面子。沉吟片刻便道:“现在是深夜,不利攻城。等天一亮,汉军旗、蒙古八旗立即全力攻城,本汗亲自在这里坐镇!”汉军旗和蒙古八旗的将领不禁暗自叫苦,心想又得当炮灰了。可正在众人商议军情之时,猛听营外的大凌河方向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皇太极浑身一震,他当然听过明军的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炮开火,可绝对没有这么大动静!正诧异时,一名小校慌张张跑进来道:“启禀大汗,大凌河…大凌河的城墙炸塌了!”本书来自l/25/25289/index。l

第824章 全军突围() 
皇太极乍闻大凌河城墙炸塌,先是一惊,紧接着就是大喜。 ( 广告)因为明军与后金作战基本上就是守城,如果没了城墙的保护,在野战中完全就是任人宰割。虽然刚才的援兵透围而入,但皇太极认为一是汉军旗和蒙古八旗战斗力低下,二是没想到从锦州方向还能有敌兵过来,完全没有防备。现在则不同,在这个方向上刚刚换上了八旗中最精锐的正黄旗,大汗又亲自坐镇,正欲天明攻城。现在城墙却突然炸塌,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是攻陷城池的天赐良机!因此皇太极霍然起身,大吼一声道:“全军上马!正红旗堵城东,镶蓝旗堵城北,镶白旗堵城南,蒙古八旗和汉军旗在后策应,本汗亲率正黄旗和镶黄旗直冲西城豁口!”众将轰然应诺,然而还没离开黄龙大帐,就听见大凌河城中发出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不知有多少匹马同时撒开四蹄飞奔,就连脚下的地面都因此而轻轻颤动起来!皇太极急出大帐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失声惊叫:“明军要突围了!”事实正是如此。那段城墙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炸塌的,而是守军将所有剩余弹药集中在一起同时引爆。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刚刚筑成没多久的大凌河整段西城墙几乎全被炸塌,城楼也荡然无存,所有的火炮也随着一连串的巨响炸成了废铁。与此同时,城中火光冲天而起,粮库、草料库、甲仗库等处被同时点燃。'》》》_。_。小_。_。說_。_。網

第825章 接敌三式() 
漫天箭雨!当明军和后金军的先头部队相距百步左右时,双方同时开弓放箭。复制网址访问 ( 》’小‘說’)对于女真人和蒙古人来说,骑马射箭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后金军之所以能在野战中屡胜明军,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骑术和射术都十分精湛。骑术精湛,则可灵活地在战场上移动,避免被敌人瞄准,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取最有利的射击位置;箭术精湛,则突出体现在射得快、射准准和射得狠上。一个优秀的女真骑兵,若论快,可以在二马错蹬的电光火石之间开弓如满月连射两箭;若论准,可以在二三十步的范围内准确地射中敌人没有盔甲防护的部位,甚至是钉在人或战马的眼睛上;若论狠,他们可以射穿皮甲,甚至连膘肥体壮的战马,利箭也能透体而过!而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后金军则会采用抛射的方式,形成一片铺天盖地的箭雨,将敌军完全罩进去,令对方防不胜防。此时战场上万箭穿空,当然飞向明军的要明显比飞向后金军的多上数倍。这一方面是因为后金军兵力较多,另一方面也是他们能连续抛射,明军射一支箭,女真人往往已经射了两三支了。顷刻之间,第一轮箭雨已划过夜空,带着死亡的利啸声压了下来。明军两翼冲在最前的骑兵,登时成片地中箭坠马,毫无防护的战马也中箭惨嘶着颓然倒地,登时引起明军阵形的混乱。而明军射出的箭支,却因为力道不足,大多数坠在女真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