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听罢颔首道:“诸位辛苦了。自萨尔浒一战后,官军对鞑子屡战屡败,此战是第一次大获全胜,一雪前耻,诸位和全体将士居功至伟!不过现在还未竟全功,贼酋阿敏已经率领残部突了过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还望各位将军振奋精神,痛打落水狗,把鞑子的镶白旗一个不剩,彻底消灭!”

第1130章 白羊峪() 
    迁安城以北即是雄浑峻险的燕山山脉。万里长城从群山中蜿蜒而过,依地形在山峦隘口处设置关口,仅蓟镇这一段的大小关口就有数十处之多,可以说是星罗棋布。

    但是在这众多的关口中,白羊峪是相当特殊的一个。它的特殊在于两点:第一,这一小段长城竟然是用大理石砌成的,不但从远处看蔚为壮观,即使站在城头,一块砖一块砖地欣赏,也是美不胜收。而仅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说,大理石是天然石材,当然比用土烧制的城砖要坚硬得多,所以这也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关口。

    第二,白羊峪是一座水关。白羊河由北向南穿过长城,白羊峪的关门就横跨在白羊河之上,两端与城墙相连。若在盛夏时节,白羊河水慵懒地穿进峡谷,谷内碧波荡漾,松柏苍翠,常使人恍惚间以为到了江南。

    可是现在,这一切美景都不复存在了。半个多月之前,李定国在喜峰口火烧八旗大营,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打击敌人,但在客观上,却引发了一场重大生态灾难。燕山地区秋季天气干燥,火势借着山风四处蔓延,很快就把方圆上百里的山头全都烧成了焦黑色,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

    紧接着又是一场漫天大雪,把焦黑的山峦埋在下面。如今举目四望,满眼都是银白的世界,这段大理石长城似乎也在雪山中隐去了身形。

    此时此刻,镶白旗旗主阿敏正靠在白羊峪关口的城墙上,呆呆地望着他的残兵败将发怔。

    迁安一役,他的镶白旗一万五千大军折损大半,幸亏尼雅哈等将领拼死掩护,阿敏才得以带着三千多骑兵脱离战场。迁安距白羊峪四十里,全是山路,又被大雪覆盖,不利于骑兵行军,阿敏这一路简直可以说是爬过来的。仓惶逃窜的过程中,又有至少几百清军掉队,而后再也没有跟上来。

    如今,阿敏手下只剩下不到三千人,而且又累又饿,还有不少带了伤。自跟随父亲舒尔哈齐起兵辅佐努尔哈赤,阿敏纵横沙场二十余载,亲历不下数百战,还从来没有败得如此惨过!

    幸好他还算有先见之明,在白羊峪安排了一个牛录的兵力,由另一员镶白旗大将石图镇守。在仓惶逃窜途中,清军丢弃了所有粮草辎重,好在白羊峪还有点存粮,又暂时不见明军追来,阿敏便命部下先好好吃顿饭休息一阵,然后再“示敌情而定”。

    其实阿敏说这话完全就是在自欺欺人,他现在只剩夹着尾巴逃出关外一条路,还有什么可“定”的?阿敏遥望重重关山,不禁悲从中来、悔恨万分!

    如果两年前趁努尔哈赤死在金州,干脆与皇太极分庭抗礼,赖在朝鲜不走,他也就不会跟着皇太极入关如果不是野心勃勃,还存了与皇太极争夺权力的心思,皇太极也不会单让他的镶白旗独自行动,退走时也对他不管不顾如果不是太过贪婪,占了迁安、滦州、永平三座城池,抢了不计其数的银两、粮食和汉人之后还不肯罢休,非要去攻那个小小的抚宁,甚至想突袭天津卫,镶白旗也就不会被大雪耽搁了出关的行程甚至如果他能及时醒悟,而不是过于低估明军的战斗力,在明军已经三面合围上来的时候,能果断率军撤退,也就不会有迁安城下的惨败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他的镶白旗已经打残了,他在弱肉强食的满清贵族体系中的地位,也必然随之一落千丈!阿敏已经不敢再去想后面的事,也没有资格去想,因为现在镶白旗还不能算是彻底安全。明军还有可能追上来大雪覆盖草原,能不能活着回到辽东也不好说。这时一阵寒风吹过白羊峪关口的门洞,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呜呜呼啸声,阿敏惊得浑身打个冷颤,蹭地一下子从地上蹦起来道:“你们听,是不是明军追上来了?”

    众人也吓得一激灵,侧耳听了半天,却是除了北风呼号以外,没有其他动静。喀珠便上前赔笑道:“主子,汉人没那么快跟上来,依奴才之见”

    话音未落,阿敏一个窝心脚就把喀珠踢翻在地,歇斯底里地咆哮道:“你这个狗奴才!如果不是依你之见,本王昨夜就率领大军撤退了,怎么会败得这么惨?你为什么不学尼雅哈,为保护本王血战到底?”

    众将赶忙上前劝解,过去自诩为阿敏智囊的喀珠也狼狈不堪地爬起来,灰溜溜地退开了。其实阿敏真没冤枉他,去永平取粮草百姓是个典型的馊主意,即使没遇到满桂、何可纲的大军,也会严重影响行军速度。这就叫人心不足蛇吞象,清军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是,阿敏的账还没有还完。呼号的北风在某一刻突然减弱了一下,所有人立即听到南面的山谷中传来细小却是持续的声音,并且越来越噪杂起来。

    “不好,明军追上来了!”阿敏毕竟是当世枭雄,虽然遭此重挫,还算保持着冷静道,“全军立即出关,在这里留下一百人阻击明军,等大军撤出二十里之外便可撤退。哪些满洲勇士敢留下来?”

    大将石图立即上前道:“主子,奴才这条命是主子给的,奴才愿在这里死战,掩护主子回师!”

    “好!”阿敏对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很是满意,匆匆勉励几句,又冷冷地瞥了喀珠一眼道,“你也留下!”

    可是就在镶白旗残兵费力地牵着战马,小心翼翼地从结冰的白羊河面上穿过长城时,突然有一名清兵指着北方喊道:“主子,你看!”

    阿敏急抬头看时,只见与天空几乎融为一体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一排小黑点,并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扑面而来的劲风,还把人喊马嘶之声断断续续地传进耳朵里。

    “主子,是不是万岁派兵来接应我们了?”喀珠喜道。

    “老八会来接应本王?他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哈哈哈哈!”阿敏突然绝望地仰天大笑,“是明军从草原上包抄过来了!”

第1131章 草原对决() 
    大雪过后的草原,是一片荒凉而死寂的世界。候鸟早飞走了,狼群也钻入深山之中,蛇鼠昆虫之类的小动物要么提前钻入泥土中冬眠,要么被冻死,放眼望去,全是白皑皑的一片,没有一丝生机。

    然而就是在这近乎生命禁区的土地上,正有六千明军骑兵裹着厚厚的棉衣,踏着半尺多深的积雪,飞速向白羊峪方向奔来!他们的腿早冻僵了,很多人脸上和手上都冻出了长长的血口子,然而热血在他们体内沸腾,一股强烈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驰骋:挡住鞑子,把他们一个不剩全部杀光,为大明百姓报仇!

    如果是在过去,阿敏是绝不会把这六千明军骑兵放在眼里的。不论是辽东平原还是蒙古草原,都是游牧民族的主场,汉人的军队在这里根本无从施展。

    首先,汉人在草原上行军需要补给,当深入草原、大漠几百里后,就会因为粮草不继而不得不撤退。在数千年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反复较量的漫长历史中,汉人的军队也多次强大过,甚至就在二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还五次御驾亲征蒙古,却全都无功而返,道理即在于此。

    而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是不需要补给的,大草原本身就是他们的补给品。他们的军粮就是牛羊,没有牛羊还有野兔、野狼、飞鸟,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仅靠吃草根、喝露水,他们也能顽强地生存下去。这是他们在与残酷的自然环境做了几千年斗争而练就出的本领,汉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第二,汉人对大草原的地理不熟,甚至连方位都辨不准,一进草原就成了聋子、瞎子,根本找不到敌人。即使是汉人军队实力最盛的西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北却匈奴,封狼居胥,也只是穿过了漠南地区,到达蒙古高原中部。匈奴人继续向北远遁,霍去病也就无可奈何了。

    而游牧民族在大草原中则是如鱼得水,靠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他们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沿着什么方向,走过了多少路程,现在身在何处。同时他们可以通过行军留下的蛛丝马迹,准确判断敌人的方位,故而在对汉人军队的战斗中,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游牧民族本身也比汉人更强壮、擅射,尤其是战马比汉人的要好很多。在辽阔平坦的草原上作战,其实就是比谁跑得快、跑得远,比谁的箭法更准,在这几方面汉人军队无疑处于全面劣势。

    有了以上几个因素,阿敏当然不会害怕与明军在草原上作战。可是很不幸,今天这几个因素全不具备。因为清军是要出关,明军则是来阻截,清军的背后是大山,玩迂回作战根本行不通,只能硬冲过去。

    阿敏也知道如今的镶白旗已是强弩之末,再打可能就要全军覆没了。可是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除了强冲以外,已经别无选择。困兽犹斗,到了这个份上,阿敏也就豁出去了,他甩掉身上的狐皮大氅,高举马刀狂吼道:“满洲勇士们,如果你们不想死在这里,就随本王冲出关去,冲垮这支明军,明年再来报仇,杀!!!”吼罢便一马当先冲了下去。

    跟在阿敏身旁的三千骑兵也都是镶白旗中最精锐的部队,忠心耿耿地跟着他们的主子奋力杀出。他们从山上往下冲,算是沾了点便宜但是白羊峪关口十分狭窄,又是水关,涉冰而过自然快不了,因此清军只能算是鱼贯而出。而对面的明军却是排成长长的一道墙,平着压了过来,在兵力的投入方面,清军无疑吃了个大亏。

    随着双方之间的距离疾速拉近,明军和清军都可以互相看清对方的脸,甚至连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清军的脸是狰狞的,狰狞中带着些许恐慌明军的脸是愤怒的,愤怒中饱含雪耻的期盼!在这一刻,战场上的一切声音似乎都听不到了,双方的眼中都只有敌人,以及敌人弓上搭着的、闪着寒光的箭尖!

    “嗤嗤嗤!”双方同时开弓放箭,漫天箭雨几乎遮住了刚刚从云层中露头的阳光。在这种大队骑兵对冲的局面下,每个人都不能去躲,也根本无处躲藏,只能迎着箭雨冲上,同样以弓箭还击,在自己中箭之前射出更多的箭。换句话说,就是看看自己和敌人谁的命更硬!

    随着箭雨落下,双方都有不少骑兵中箭坠马,然而没人有时间理会他们,因为最激烈最残酷的贴身近战马上就要来临。二十步,十步,五步,双方各自扬起兵刃,胸膛中爆发出沉闷嘶哑的吼声,倾尽全身之力,狠狠地向对面的敌人砍去!

    “轰隆隆!”

    两军终于狠狠地撞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清军仗着骑射娴熟,频频在近距离用弓箭射杀明军而明军则凭借兵力优势和不怕牺牲的巨大勇气,很快把清军撕裂成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吃掉。

    阿敏此时已经杀红了眼,他几乎忘了自己是要撤退,专拣明军包围密集的地方去冲,救出一股又一股即将被歼灭的部下。而明军也看出他是清军大将,一边奋勇追击一边高喊道:“杀光鞑子,活捉阿敏!”

    突然一名年轻的明军将领猛冲至阿敏马前,挺枪对他分心便刺。阿敏想也未想便一刀挥出,与铁枪狠狠地撞击在一起。别看阿敏已经年近五旬,仍有一身蛮力,那年轻将领顿觉把持不住枪杆,急中生智,竟把长枪脱手飞出,直奔阿敏砸来。

    阿敏狞笑一声,迅捷无伦地又挥一刀把长枪劈落。这时两匹马已经错镫,阿敏反手一刀就冲对方脑袋削去,心想你手无寸铁,我这一刀还不取你首级。

    孰料那年轻将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大腿边掣出一物,抬手就给了阿敏一下。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尽管阿敏已经竭尽全力躲闪,仍然被击中右肩,登时翻身坠马!

    然而就在明将低头向下看之时,阿敏的一只脚仍然还勾着马镫,此时用尽全身之力向上一挺,竟然又翻身坐回到马上,然后拨马夺路败走!

第1132章 全歼镶白旗() 
    从草原上踏雪前来阻击清军的,正是平南将军李来亨率领的六千轻骑兵。这一战术和李定国从宣府出关直趋喜峰口如出一辙,都是利用了清军的思路“盲区”,即认为明军只会在关内作战。

    其实李来亨与李定国驻兵青龙关,离白羊峪并不太远,之前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才没有过早攻打白羊峪。当李定国率二千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