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虬髯将官也好不到哪去。由于吃了不少酒,下盘稍有些不稳,他比曹变蛟多退了几步,脚下一个趔趄,好不容易才稳住身形。这下他可被彻底激怒了,虎吼一声,便从腰间掣出一对铁鞭,二话不说就向曹变蛟砸去。

    曹变蛟亦不示弱,刚要抡马刀欺上,猛听那员白面将官高声叫道:“二位将军住手!”

第1234章 不打不相识() 
    曹变蛟与那虬髯将官一言不合动了手,眼见双方都亮了兵刃,白面将官急忙上前几步,朗声劝解道:“大家同为官军,自当情同手足,一起为朝廷效力,怎可因一时意气之争而以兵刃相见。我们的兵刃是用来杀敌的,可不是用来对付自己人的。黄将军实在有些莽撞了。”

    别看那虬髯将官性情粗暴,对这位白面将官倒是言听计从,当即收回铁鞭,对曹变蛟重重地哼了一声。

    这时曹文诏也走了过来。他虽然也恼那虬髯将官,但身为正二品副总兵,总要自持身份,不能对此人一般见识。再说他还是奉旨赶来南京的,肩负重任,也不好刚一来就得罪人。因此他二话不说,一把把曹变蛟拽到跟前,抡圆了就是一记耳光,怒喝一声道:“畜牲,谁让你动刀来!”

    叔父如父,曹变蛟当然不敢对曹文诏犟嘴,只得委屈地捂着脸唯唯退下。曹文诏这才对那白面将官拱手道:“副总兵官曹文诏奉旨驰援南京,来得仓促,这厢有礼了。不知二位将军如何称呼?”

    还没等那白面将官说话,虬髯将官抢先惊问道:“你你真是曹文诏曹将军?”

    “正是。”曹文诏颔首道。

    “这怎么可能?”虬髯将官还是不大相信地道,“关宁铁骑不是跟随着御驾出征么,怎么能穿过千里叛军控制区,来到南京?”

    曹文诏只得长话短说地把前面的经过介绍了一遍,虬髯将官听罢如梦初醒,愣了半晌,突然猛抽自己两个大耳刮子,抢步上前跪倒施礼道:“没想到我竟然和名满天下的关宁铁骑打起来了,真是罪该万死!我黄得功是个混人,还望曹将军鉴谅!”

    这人如此前倨后恭,把曹文诏也给搞糊涂了。不过他也不好意思让人家这么跪着,赶紧双手相搀。这时那位白面将官也过来打圆场,双方重新自我介绍,曹文诏这才知道:虬髯将官名叫黄得功,曾经是大同镇边军,做到正四品游击。后来因为性格狂傲,得罪了上峰,被贬到扬州做了个副千户。副千户是从五品武官,在以文制武的明代,只能算是个微末小官罢了。

    而那白面将官名叫翁玉,字之琪,现任舟山守备。这人曹文诏倒是听说过,因为他的经历也算是相当传奇:翁玉本是杭州府生员,简单说就是个读书人。后来国势日危,翁玉认为与其日复一日地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还不如到疆场上杀敌报国,便仿效古之班超投笔从戎,参加武举考试,没想到居然就中了武状元。不过兵部职方司的人怎么看也觉得他是个白面书生,并不相信他能在辽东战场上杀敌立功,便把他发回浙江,做了个舟山守备,统辖舟山水师。

    原来这二将都不归南京卫所管辖。但朱由崧、洪承畴发动叛乱后,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家”突然袭破中都凤阳,又故意散播消息,说要南下攻打南京。这下可把主持南京防务的南京守备、怀远侯常胤绪,以及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胡应台这两人给吓坏了,他们一合计,觉得宁肯把周围的府县全丢了,也必须保证他们所在的南京的安全,便以南京兵部的名义调动附近各地官军来保卫南京。黄得功和翁玉所部也被召来,奉命守卫南京正北这一带的江面。

    本来这两人的人生经历、脾气性格完全不同,按理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合得来的。但二人偏偏就很投缘,翁玉敬黄得功武功高强、作战勇猛,黄得功则是大字不识一个,十分羡慕翁玉这样的儒将,因此二人很快便成为莫逆之交。

    翁玉是正五品武官,比黄得功还高着半级,但他为人谦逊,凡事以黄得功为主。黄得功性格粗疏,也不大懂官场规矩,欣然受之,所以事实上这一带的防务成了黄得功是主将,翁玉辅之。

    黄得功又向曹文诏、曹变蛟叔侄连连赔不是,说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贪生怕死的官军从北面逃来南京,都得让他和翁玉接过江去,他早不胜其烦了。刚才接到禀报,还以为又是败兵,再加上中午喝了不少酒,不问青红皂白就好一通奚落,这才惹恼了曹变蛟,差点斗个两败俱伤。

    所谓不打不相识,几人都是武将,本来就性格豪爽,解开误会之后很快就相谈甚欢。听说关宁铁骑是奉旨前来,黄得功和翁玉不敢怠慢,赶紧命水军接骑兵们上船渡江。曹文诏和曹变蛟自然是上了黄得功的座舰,这艘船是所有船只中最大的。然而江面宽阔,无风三尺浪,船身还是不停摇晃。曹氏叔侄久未乘船,此时难免头晕目眩。

    趁着渡江的时间,曹文诏先向黄得功和翁玉探听南京附近的防务情况。不问还好,一问就引得黄得功不停地长吁短叹。曹文诏细问时,黄得功又说不出来,只得让翁玉代为介绍。

    翁玉也叹了口气道:“曹将军今日身临其境,肯定能体会到长江天险绝非虚言吧?叛军势大不假,然而他们没有水军,想渡江强攻南京谈何容易?因此黄将军和末将认为,南京防务其实并不吃紧,完全可以抽调一部分兵力过江,支援其他战场。”

    其实不用翁玉说,曹文诏也能看出个大概。从庐州府到南京这一路,关宁铁骑连一个叛军都没碰到,可见叛军进攻的重点并不是南京。

    这一情况让曹文诏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奉旨来南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南京不失。现在看来,皇帝的担心有些多余,南京地势险要,兵力雄厚,叛军没有几十万大军、不耗上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得手,索性根本就没来。

    忧的是,关宁铁骑可是卯足了劲要平叛立功的,现在却跑到了一个没有敌人的地方。虽然皇帝给了自己节制南京官军的权力,然而看起来南京从上到下畏敌如虎,指望着调动他们去打叛军,难!

    正思忖间,翁玉遥指南岸微笑道:“曹将军请看,那里就是石头城了。”

第1235章 六朝古都() 
    曹文诏和曹变蛟顺着翁玉所指的方向往去,只见离长江南岸约三里处,有一片低矮的山岗,上岗之上是一座用巨石堆垒而成的城墙遗迹。虽然气势恢宏,但因为长年风吹雨淋,早已破败不堪,并长满了绿树青草。如果不仔细看,定会以为这里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岗而已。

    “这就是吴主孙权建的石头城么?”曹变蛟讶道,“我看过三国演义,里面说孙权定都建业,在江边筑石头城做为都城屏障,地势险要,坚固无比。现在看来,这座城根本就不临江,起不到什么防御作用嘛。”

    翁玉本是书生出身,学识渊博,当即为众人解说道:“曹将军有所不知,这座山岗名为清凉山,一千多年前孙权建城时,它确实是临江的。但物换星移,江水逐渐西迁,石头城远离江岸,失去了防御作用,后来就废弃了。唐人杜牧有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可见至少在那时,石头城就已经空无一人了。”

    “哦,原来如此。”曹变蛟慨叹道,“可惜,可惜!”

    翁玉也叹了口气道:“何止这座空城。石头城这个名字,常用来代指南京。当年诸葛亮来东吴商议孙刘联合抗曹大计,途径此处,便说秣陵之地,钟阜龙盘,石城虎锯,真乃帝王之宅也。后来孙权果然在此建都,名为建业。之后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均以此为都,又改名建康、金陵,繁盛之景不亚于后世之长安。可惜南朝不思进取,终日纸迷金醉,又崇信佛教,将丧国之痛和北伐锐气消磨一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想杜牧当年之叹,今日竟又重见!”

    曹文诏听翁玉话里有话,便想引他深谈,故意摇头笑道:“如今南京是朝廷的留都,既有全套朝班,又有重兵驻守,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怎会重蹈南朝故事?翁守备有些言重了吧”

    翁玉苦笑一声,刚想开口,黄得功却打了他胳膊一下,长叹一声道:“翁秀才,你我人微言轻,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只管守好这段江,不要耽误了曹将军办事就行啦!”

    翁玉果然缄口不言,曹文诏更觉狐疑。不多时,船只停靠南岸,关宁铁骑重新换乘战马,缓辔向南京进发。其实外郭离江岸已经很近,气势恢宏,两边根本望不到首尾,规模不亚于新建的京师外城。翁玉介绍道:“这道外郭是南京最外围的屏障,周长不下百里,共有十八座城门,我们从最近的外金川门入城吧。”

    早有人将消息送至城内,因此关宁铁骑进城倒很顺利。穿过外金川门后,众军又从北面的金川门进入葫芦形的京城。京城的城墙比外郭更加雄伟坚固,比京师内城还要高大。曹变蛟不禁赞叹道:“如此固若金汤,叛军想攻破南京,纯属痴心妄想!”

    黄得功却撇着嘴冷笑一声道:“也只剩个空壳子了。”

    不多时,众人来到皇城北安门外,这时才有南京兵部的官员前来迎接,为关宁铁骑安排住处。曹文诏和曹变蛟被引着进入皇城,黄得功和翁玉却因为官品太低,被挡在了外面。

    皇城之内风格为之一变,金碧辉煌、气象庄严,与仅有一墙之隔,人流嘈杂、市井气息浓厚的民宅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南京留守朝廷的各级官署全都位于皇城之内,曹文诏被引着去的目的地则是兵部。

    进了守卫森严的兵部,曹文诏与曹变蛟被引至正堂,负责南京防务的怀远侯常胤绪和兵部尚书胡应台已在此恭候多时。常胤绪是个四十多岁的大胖子,卡在太师椅里连站起来都相当困难,态度也很倨傲,只对曹文诏客套了两句,对曹变蛟则连正眼都没看一眼。

    胡应台则是个精瘦的老者,头发和胡须已经花白,一对枣核般的小眼,放射出精明诡诈的光芒。这两人身份都比曹文诏高得多,曹文诏刚要大礼参拜,胡应台急止道:“听说曹将军有圣上密旨在身,本官和侯爷还是先接旨吧。”

    曹文诏赶紧从怀中取出朱由检亲手书写的圣旨,小心翼翼地递给常胤绪。常胤绪就是再托大,面对圣旨也不敢怠慢,只得与胡应台跪下接了,山呼万岁之后,在四五个侍从的搀扶下喘着粗气站了起来。

    二人急展开圣旨观看,只见上面是朱由检不大美观的字迹:“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着辽东副总兵官曹文诏率关宁铁骑驰援南京。若叛军进袭南京,其可暂节制南京卫所诸军,统揽军务,钦此!”后面是朱红色的皇帝大宝。

    看罢圣旨,常胤绪的脸色当即阴了下来,难以置信地望着胡应台,喃喃地道:“这这怎么可能?!圣上这是何意?”

    胡应台也先是一愣,然后陷入长久的沉默。不过和常胤绪的惊慌失措不同,胡应台面无表情,看不出他是喜是怒。曹文诏也知道,南京防务本来是这两人负责的。自己官职身份比他们低得多,如今初来乍到,便要让二人把军事指挥权移交给自己,不用问,他们肯定不情愿。

    从内心里,曹文诏根本对南京的兵权没有兴趣,只想尽全力与叛军作战,好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但是皇帝偏偏给他一道密旨,让他接下这个重担,曹文诏自是义不容辞。只不过,他的关宁铁骑只有一千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如果当地官员不配合,他还是寸步难行。

    又过了盏茶功夫,胡应台突然对曹文诏满面堆笑道:“曹将军和关宁铁骑名满天下,圣上能把曹将军派来主持南京防务,这对南京文武官员是莫大的恩典,本官和侯爷也有如释重负之感,自当奉诏而行。”

    曹文诏一听这话,刚松了半口气,却见常胤绪对胡应台又是挤眼又是摇头,一付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模样。胡应台却对常胤绪使了个不易察觉的眼色,常胤绪这才安静下来。曹文诏虽然性情豪爽,却并不傻,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一颗心不禁又悬了起来。

    只听胡应台嘿嘿笑道:“既然曹将军奉旨节制诸军,侯爷和本官立即召集南京各卫所将官及户部、兵部部员,请曹将军主持大计!”

第1236章 阳奉阴违() 
    戌时二刻,南京城已经完全入夜。不过城中仍是到处灯火通明,街市上比白天更为繁华喧闹。尤其是秦淮河上,载着歌女的小船到处飘荡拉客,客人只要花几两银子,就可以让船摇到河心僻静处,慢慢地享受这醉生梦死的长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