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不费吹灰之力,真是好身手!”

    话音未落,搀着王在晋和袁可立的四名歌女突然双臂运劲,死死地架住二人,让他们动弹不得。王在晋撇了撇嘴道:“顺国公,这是何意?”

    “本公没有别的意思,”常胤绪也阴冷地笑道,“只是想让二位大人享受一下温柔乡。”

    “就是这般温柔么?”王在晋哂道,“此间人少,顺国公不妨有话直说。”

    “二位大人既是聪明人,为何要与本公作对?”常胤绪终于勃然作色道,“勋臣任南京守备已有二百多年,一直平静无事,怎能说改就改?必是皇上误信你们这等人的谗言,才会下诏更改祖制。你们二位到南京之后飞扬跋扈,倒行逆施,早已激起公愤。本公身为社稷重臣,不得不顺应民意,让二位大人先行静养,然后奏明圣上。你们放心,本公是不会为难二位的,不但好吃好喝,还有美女相伴,二位就尽情享受吧。不过等圣上辨明忠奸,下诏缉拿你们之后,你们到底会领什么罪,那就不知道了!来呀,送二位大人进房间休息!”

    这时一同进来的灵璧侯汤国祥、临淮侯李邦镇及邓文明等人早吓傻了,四名歌女则架起王在晋和袁可立就往房间里拉。她们都有武艺在身,原以为这么两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子肯定无力反抗,孰料袁可立冷笑一声,双臂一晃,已经把两个女子甩飞了出去!

第1304章 变中有变() 
    变起突然,后面的变化更是出人意料。常胤绪本想用会武艺的歌女控制王在晋和袁可立,没想到袁可立天生神力,双臂一晃便把女子甩飞,然后又把挟持王在晋的两人也一手一个抛了出去。

    而王在晋更不含糊。他虽然不会武功,却一个箭步蹿到常胤绪身旁,从怀中掏出一物顶在对方的太阳穴上,怒吼一声道:“谁都不准动,否则本部院与顺国公同归于尽!”

    此时常胤绪预先埋伏的数十名武士已经从藏身的房间冲了出来,可惜为时已晚。王在晋手里的可不是匕首之类的普通物件,而是一支乌黑锃亮的燧发手铳。这些人再不识货,鸟铳还是见过的,枪口顶在脑袋上击发是什么效果,猜也能猜得到,因此全都吓得停住脚步。

    “顺国公,此间狭这么多人进来实在嫌挤。请您让他们退出去,换下官的随从进来。”王在晋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这时的常胤绪已经彻底吓傻了。他本来是摆了个鸿门宴,想把王在晋和袁可立软禁起来,然后发动南京官员一起参劾二人,把各种屎盆子都扣到二人脑袋上,来个众口铄金。到时候皇帝自会明白南京离了他常胤绪根本玩不转,最后还得用他。至于曹文诏的关宁铁骑,由于兵力过少,他还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王在晋和袁可立早有准备,不但没把人家抓住,自己反而被抓住了。常胤绪平时颐指气使惯了,哪经历过这种场面?吓得他连声尖叫道:“出去,你们都给本公出去,快着点!”

    这些武士只好退出后堂外。须臾杨陆凯和几名天雄军战士大踏步进来,叉手施礼道:“见过顺国公,见过二位大人!”

    “顺国公方才说了,今日已尽情欢饮,权作饯行。此间无事,可立即启程进京。”袁可立不疾不徐地道,“顺国公,这几天怎么不见胡应台胡大人,今天的饯行宴也不来?”

    “我我也不知道呀”常胤绪一听要立即送自己去京师,更是心惊胆战,语无伦次地道,“明明是他唉”

    “那只好不等他了。”王在晋决然道,“杨陆凯,你的二百天雄军准备好了没有?”

    “回尚书大人,早已准备好了,就在府门外等候!”

    “好,你们护送顺国公立即进京,不得有误!顺国公,请回到宴会厅和大家打个招呼,然后就启程吧。”

    说着王在晋和袁可立就一左一右挟持住常胤绪,杨陆凯等几人在周围护持。到了这个份上,常胤绪哪还敢说半个不字?他真后悔误信了胡应台的馊主意,非要摆什么鸿门宴,结果刘邦没事,他这个楚霸王反倒成了阶下囚!

    至于汤国祥、李邦镇和邓文明,早吓得跪伏于地,大气也不敢出。王在晋见了笑道:“几位请起,今天是顺国公启程的好日子,咱们都得送他一程。”

    几人赶紧道:“但凭二位尚书大人吩咐!”

    很快众人返回宴会厅,这里的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仍在推杯换盏。王在晋高声喝道:“各位暂静,顺国公有话要说!”

    众人诧异回头,只见常胤绪满头是汗,五官都快挪位了,吭哧了半天才道:“我我现在就启程进京了”

    众人登时一片哗然,有些卫所军官便喊起来:“国公爷,您不是说不走的么?”

    “进京进京也挺好的”常胤绪只得违心地道,他是真怕王在晋一枪崩了他。其实既然王在晋和袁可立让他出来与大家见面,就不可能公开伤他,只不过这家伙本就是贪生怕死之辈,早被吓得真魂出窍,哪还有功夫思索。

    “顺国公是性情中人,说走便要走。”袁可立笑道,“既如此,今天的酒宴就当是顺国公的饯行宴,大家就此道别吧。杨陆凯,护送顺国公启程!”

    “遵令”

    “砰!”

    就在此时,突然从院墙顶上传来一声枪响!众人一片哗然,抬头看时,却什么也没看见。猛听人群中有人高喊道:“王在晋、袁可立胆大包天,杀害顺国公啦!”

    人群登时一片大乱!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激愤地大喊起来,尤其是府军五卫的军官,更是跳脚大骂道:“这两个老混蛋,国公爷不计前嫌,今日好心好意相请,他们不领情也就罢了,怎么还要把国公爷害了?杀了这两个老家伙,为国公爷报仇!”

    “为国公爷报仇!”

    狂乱的吼声一浪高过一浪,人群猛地向前涌来,眼看就要彻底失控!猛听王在晋一声悲愤的怒吼:“都给我住口!你们睁大眼睛看看,到底是谁被害了!!!”

    众人愕然停步,只见确实有一人倒在血泊之中,却不是常胤绪,而是袁可立!

    而已经被吓傻了的常胤绪正愣呵呵地盯着袁可立,喃喃地道:“袁大人你,你为什么要救我?”

    原来在刚才刺客行刺的千钧一发之时,袁可立最先反应过来,并且发现枪口瞄准的是常胤绪,情急之下猛地一撞,把常胤绪撞开,自己却被铅弹击中。虽然他武学精深,然而血肉之躯又怎能抵挡得了冰冷的铅弹,这一枪这种要害,此时已是奄奄一息!

    在一片死一般的沉寂中,袁可立气息微弱地道:“快快保护顺国公这必是奸人挑拨离间,妄图激起兵变,大家一定要冷静,勿中奸人之计,一切以大局为重”

    话还没说完,袁可立已经昏死了过去。王在晋又气又疼,已是老泪纵横,嘶哑着嗓子狂吼道:“各卫所军官!传本部院将令,封闭南京所有城门,严密保护顺国公和各位勋臣,缉拿刺客!节寰兄,你醒醒,节寰兄,你醒醒啊!!!”

    “末将遵令!”金吾左卫指挥使伍强第一个跳出来大吼,金吾四卫的其他军官也纷纷出列接受号令。紧接着原来就是的羽林卫等其他卫所军官也纷纷遵令。只剩下府军五卫的指挥使不知所措,求助地望着常胤绪。

    “唉!”常胤绪长叹一声道,“我让人骗得好苦!没想到最后还是袁大人救了我一命你们还看我干什么,还不领命去抓刺客!”

第1305章 袁公薨逝() 
    当天下午,南京城的天气骤然由晴天转为彤云密布,预示着一场大风雪即将来袭。而城内的气氛同样悲凉肃杀,京城十三道城门全部落锁,各卫所官军和关宁铁骑紧急出动,逐街逐巷搜索刺杀常胤绪未成、却击伤袁可立的凶手。

    可是找到凶手谈何容易。凶器已被丢弃在侯府院墙外,这是一支经过简单改造的燧发鸟铳。南京卫所官军是没有这种先进武器的,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又是潜伏的白莲教徒做案。而且此人和偷运手榴弹的白莲教徒不是一条线上的,否则在严刑审讯之下,早就被咬出来了。

    但是还有另外一条线索。据常胤绪所说,他设下“鸿门宴”,是同样即将进京的原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胡应台出的主意。但是不知为何,今天胡应台却从始至终没有露面,十分可疑。

    王在晋立即下令搜查胡应台的宅邸,却扑了个空,胡应台已经不见踪影。剩下几个不知内情的仆人,说胡应台今天一早就换了便装出门,后来就再没回来过。

    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锦衣卫把胡应台的宅邸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大概是走得匆忙,又不能携带太多东西,胡应台的很多个人物品遗留在房间内,其中有一尊小弥勒佛像,与前几天从白莲教徒手中查获的几乎一模一样又从胡应台的衣物中翻出一件中衣,上面缀有一小朵白莲花。没想到,这位曾经出任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的正二品大员,竟然也是个白莲教徒!

    王在晋闻报后面色铁青地道:“此贼多半已经混在百姓中逃出城了。自从我和节寰兄到南京,他一直躲在幕后,把常胤绪推在前面当挡箭牌。又骗常胤绪摆鸿门宴,若真得手,卫所官军定有一场混战,南京不免生灵涂炭!幸亏节寰兄”

    说到这里,这位饱经宦海沉浮、却一直铁骨铮铮的老臣,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

    当夜南京城非常罕见地降下大雪。簌簌雪落中,由于伤势过重,袁可立薨逝于南京守备府,享年六十六岁,最后的遗言便是那句“一切以大局为重”。其实历史上的袁可立是在崇祯年间病亡,但由于朱由检的穿越,历史再一次发生了改变,有些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

    由于天气恶劣,直到三天之后,已经在回銮路上的朱由检才得知这个噩耗,当即昏厥过去,缓醒过来之后放声痛哭,谁也劝不住。且不说袁可立是为数不多的他可以倚重的重臣,在官员集团掣肘时,总是坚定地站在朱由检一边也不说论私情,袁可立是义兄卢象升的恩师,更在登州帮了朱由检的大忙,朱由检与戚美凤才能终成眷属就说这次南京之行,本来朱由检是不想让王在晋和袁可立这两位老臣冒险的,可是事关重大,又实在没有合适人选,才咬牙派出二人,并且是找个借口贬了二人的官,让人家受着委屈到南京。没想到真的就出了事,他和袁可立在十几天前才在开封见面,竟成永诀!

    痛哭之后,朱由检擦干泪水,连下数道圣旨:

    一,追封袁可立为太师、赠匡国公,谥“直毅”,在京师、登州、南京和家乡河南归德府睢州四地由官府出资设立直毅公祠,四时供享。袁可立的灵柩先由南京扶至京师,届时朱由检将辍朝一天,专门率领文武官员参加哀礼,然后由袁可立之子、现任北直隶保定府庆都县主簿的袁枢扶灵回原籍安葬。

    朱由检本想亲自写一篇祭文,缅怀袁可立的卓越功勋和高风亮节,可是他的文学造诣实在太差,不敢唐突,便命廷臣中以诗文着称者各写一篇,择其最善者在哀礼上朗诵,并铭刻成碑,永世长存。由京华时报牵头,将袁可立的诗文着作刻版成书,颁行天下。

    二,遵循袁可立“一切以大局为重”的遗嘱,除了常胤绪仍然进京以外,南京各卫所军官暂不调整,以安众人之心。南京一切军政大权暂交王在晋处理,鉴于卫所军极度怯战,上了战场不但不能杀敌,还会起到反作用,朱由检也不再打算调动他们。说实话,南京目前这种局面,能保住城池不失已经不错了。

    三,锦衣卫立即押解智信等白莲教徒进京,交北镇抚司严加审讯,务必要问出白莲教的组织、动向等重要信息,然后全力缉捕。本来因为李贞妍的逝去,朱由检已经对白莲教怀有深仇大恨现在则是旧恨未除,又添新仇,如果白莲教主“朱允炆”出现在他眼前,朱由检非把他活活咬死不可。

    四,命三边总督孙传庭尽快彻底平定汉中地区,然后率领陕西官军出函谷关,从洛阳向南推进,攻打叛军老巢湖北襄阳。而卢象升则率领所部以及沿途各卫所官军,先解彭城之围,然后寻机与东路叛军,也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家”决战,争取在三个月之内消灭长江以北的所有叛军。

    五,命辽东巡抚高第、宣大总督袁崇焕继续严密监视建虏动向,厉兵秣马,随时准备作战。

    连下数道圣旨之后,圣驾继续北上。因为梅剑怀孕,受不得长途颠簸,大部分车仗缓缓而行,朱由检则在皇城警卫团的保卫下,骑着枣红马在辽阔的雪原上疾驰,过州城府县而不入,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