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7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曾孟学能在湖南挡住叛军,朱由检破格任命他为兵部武选司主事、暂署湖南军务。主事只是正六品文官,这样的提拔,还不至于引起其他官员的不满。但是“暂署湖南军务”就厉害了,有了这个头衔,曾孟学就可以暂时节制湖南所有卫所官军。

    而在东线战场,因为卢象升在砀山连续两次大破叛军,流贼闻风丧胆,白面长须、面相儒雅的卢象升竟得了个十分“狰狞”的外号:卢阎王。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老回回等“十三家”头领也不傻,眼见官军战斗力极其强悍,如果还围攻彭城,恐怕不等城破,他们就都得去见真阎王了,因此聚在一起一商量,便四散奔逃而去,彭城之围遂解。

    其实彭城守军坚守了一个多月,早已伤亡惨重,如果不是卢象升率大军赶到,再有两三天,城池必被攻破。卢象升这一来,算是救了全城百姓的命。然而在这场惨烈的守城战中,已经有上万军民壮烈牺牲。就连始终指挥守城的典史阎应元,也身受重伤,几乎没命。

    彭城之围一解,京师和南京之间的道路便恢复畅通。至于溃散的流贼,一部分北窜至山东,主力则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率领下南下,越过凤阳府,向滁州迫近。对此朱由检是求之不得,因为现在王在晋已经完全掌控了南京局面,南京卫所军就算不堪大用,守住长江天险问题还不算大,何况还有关宁铁骑相助。官军主力只要在彭城稍作休整,补充弹药给养后继续南下,便可在长江边堵上“十三家”。朱由检可不想让他们再到处流窜了,最好能打个大大的歼灭战,彻底解决流贼问题。

    相对而言,让朱由检比较担心的,是叛军正在鄱阳湖日夜襙演的水军!

第1345章 艨艟巨舰() 
    崇祯元年正月初十日夜,北风劲吹,宽达数里的长江江面上漆黑一片。更兼浓雾笼罩,若是站在岸边向江心眺望,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到滚滚涛声。

    然而就在此时,却有一艘长约四丈、船身狭长的江船,正艰难地逆水从安庆驶往九江。尽管船帆全部张开,能借到少许风力,但甲板上空无一人,对这种船不熟悉的人,肯定会吓一大跳,以为这是一艘无需人力便可逆水行舟的鬼船。

    可是在甲板以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十多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不顾接近零度的严寒,仍然打着赤膊,而且是大汗淋漓,只因为他们双臂扶在一根木杠上,而两只脚则踏着两块踏板,踏板下面连着巨大的桨叶。众人喊着号子,按照统一的节奏踏动踏板,带动桨叶连续旋转,给船只提供持续的动力。这便是明军水军的主力战舰:车船。

    车船疾行许久后,十几人已是筋疲力尽,指挥官便命他们撤下来休息,另换一批人继续划浆。只是换上去的这批人是专门负责作战的,而刚才那批人是专门负责划桨的,两者分工不同,水平自然也差了不少,船速骤然慢了下来。另一位将领登时急得抓耳挠腮,急吼吼地骂道:“你们都他娘的没吃饭么?照这速度,何时能到鄱阳湖口?”

    “你这个黄闯子,性子也太急啦。”白面指挥官微笑着道,“我们奉命从南京出发,一路逆水行舟,五百里水路只用了四天,还不够快?想当年太祖皇帝为救洪都,从南京出发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和咱们走的路程完全一样,也用去了十天时间。当然那是夏天,吹的是东南风。如今吹北风,船帆还可借力。”

    “那我不管!”性急的将领道,“临行之时王尚书可是让咱们尽快侦得叛军情势,尽快回报。老翁你想,难道叛军就那么老实,非得在鄱阳湖乖乖等着咱们去侦察?人家若是练好了兵,这几天内就顺江东下,咱们还侦察个屁!所以就得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耽误!”

    说话的二人,正是在南京之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年轻将领黄得功和翁玉。袁可立为保护常胤绪而薨逝后,常胤绪这才知道被奸人利用,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只得乖乖地启程赴京,王在晋也就迅速控制住了南京卫所官军。

    此时卢象升在中原地区连战连捷,“十三家”等正北方向的威胁大减,西面叛军水军的威胁便愈发凸显了。叛军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水军,目前已经占领九江,在鄱阳湖内练兵,随时都有可能顺江东下攻打南京。黄得功和翁玉正是奉王在晋之命,乘一艘车船来九江附近侦察敌军动向的,全船一共才三十多人。

    此时黄得功急躁地走上甲板举目四望,然而在浓重的江雾笼罩下,几丈之外便什么也看不见了。翁玉跟上来道:“离湖口还远,再说深夜之中目力也不能及远,还不如回舱休息。照这个速度,明日黄昏之前我们就可以抵达湖口了。”

    “老翁,你说怪不怪?”黄得功忍不住道,“自从过了池州,江面上就再也见不到渔船了。难道这一带的渔夫冬天就不打渔么?”

    “没有这回事。”翁玉沉吟道,“长江又不封冻,渔家一年四季都住在渔船上,有些鱼还专得在冬天才能打到。至于看不到渔船,肯定是叛军先行派人前往下游抢夺甚至毁掉渔民的船只。你忘了咱们在安庆附近,看到岸边有烧毁的渔船么?”

    “他们是想毁掉其他船只,只他们有大批战舰,这样就可以封锁江面。”黄得功虽然脾气急躁,但军事素养还不错,也冷静下来分析道,“在岸上,洪承畴打不过卢总督但是如果能控制住长江,卢总督没船,再厉害也飞不过江去,这样叛军就可以慢慢蚕食江南地区。”

    “正是。”翁玉道,“另外,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龙,南京是龙头,武昌是龙尾,那么鄱阳湖则是龙腰。叛军占据鄱阳湖,可以凭借水路左右救应,比走陆路不知省却多少力气。所以王尚书才急着要我们去鄱阳湖侦察,看看叛军水军实力到底如何。”

    二人正说话间,突然发现前方的江面上似有灯火透来。翁玉急命道:“停船收帆!”

    众水手立即停止踏桨,把巨大的船帆撤了下来。车船失去动力,立即在江水的推动下往下游倒退,可是对面的灯火却比刚才更加明亮,显然来船在迅速接近。

    翁玉当机立断道:“这必是叛军的战舰,立即靠岸躲避,不能让他们发现我们!”

    众水手赶紧襙舟靠岸。幸亏夜色正浓,又有浓雾的掩护,他们才没被对方发现。船刚刚靠岸,就见五艘巨舰一字排开,从江面上浩浩荡荡地驶过。

    此时恰好雾气稍散,众人定睛观看,只见这种船长十五丈,宽二丈余,高达三丈,相对于翁玉和黄得功的座舰,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如果两船靠在一起,官军根本就跳不上人家的甲板,而叛军却可居高临下,对官军肆意放箭。

    “好家伙!”黄得功呆了半晌才喃喃出声道,“这么大的船,怎么打?叛军这是去攻打南京么?”

    “那倒不会,叛军不可能只派五艘船去打南京,我看倒像是例行巡逻。”翁玉小声道。

    “巡逻都这么威风?”黄得功惊道,“那叛军的主力舰队得有多少这样的巨舰?”

    两个主将尚且如此,底下的士卒就更害怕了。有人便怯生生地道:“二位将军,我们也算侦察了敌情了,是不是现在就返回南京”

    “那怎么行!”黄得功当即把眼一瞪道,“还没见到叛军的主力,就这么回去,怎么跟王尚书回话?”

    翁玉也道:“没错,我们必须设法抵达鄱阳湖,侦得叛军的详细情报,然后用飞鸽传书急报南京。不过既然叛军的巡逻船已经开到这里,我们再往前走就危险了,随时有可能与敌遭遇。”

    “这个简单。”黄得功刷地起身道,“这艘船我们不要了,现在就凿沉它,走陆路赶往鄱阳湖!”

第1346章 性如烈火() 
    趁天色还没有放明,黄得功和翁玉命部下在江边将车船凿沉,弃舟登岸,由陆路向鄱阳湖岸边进发。上岸之时,他们用三对信鸽中的一对向南京发去了消息,介绍了所见到的叛军船队,提醒王在晋一定要严加防范。

    翁玉出身水军,之前担任舟山守备,对战舰也颇有研究。他告诉黄得功,叛军这种战船,与元末明初时,一代枭雄陈友谅所用的战船颇为相似。这种战船一般长十余丈,其实也是一种车船,只是船体更大,容纳的水手和战士更多。舰队集结时,还可用铁链把船只连接起来,在水面上遮天蔽日,如同移动的长城,极其壮观。其中陈友谅的座舰,更是长达三十丈,高达六丈。如果官军现有的船只被如此“巨无霸”级别的大船撞上,肯定立刻散架沉没。

    黄得功听罢奇道:“既然陈友谅水军如此厉害,当年又没有佛郎机炮这类东西,太祖皇帝是怎么打败他的呢?”

    “陈友谅自恃水军占据绝对优势,轻敌冒进,被太祖皇帝诱入水较浅之处,船只多有搁浅,难以发挥优势。”翁玉道,“当时又恰好刮起东北风,太祖皇帝用陕国公郭兴之策,以敢死军驾驶七艘渔船,船上装满火药柴薪,冒死迫近敌舰,顺风放火。风急火烈,加上敌舰机动不便,转瞬之间烧毁陈军战舰数百艘,一时间烈焰飞腾,湖水尽赤!

    “饶是如此,陈友谅仍占据优势,猛攻太祖皇帝座舰。尽管诸将拼死护驾,座舰仍被击毁。也是天赖我大明,太祖皇帝在座舰倾覆前一刻离舰,并派虢国公俞通海率领轻舟插入敌阵,直取陈友谅座舰,引得敌阵大乱。如此反复激战之后,陈军损失惨重,欲从湖口突围进入长江,却被太祖皇帝预设的伏兵用木栅截断湖面,一时难出。混战之中,陈友谅中流矢身亡,陈军群龙无首,这才一败涂地。”

    “照这么说,当年太祖皇帝大获全胜,也是够幸运的。”黄得功听罢咂舌道,“如果没有及时离开座舰,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可是陈友谅完蛋以后,他的舰队难道没有被朝廷接收么?怎么咱们现在的战船才这么点,叛军的船反倒那么大?”

    “当然接收了,我朝水军正是以陈友谅的水军为班底发展起来的。”翁玉微微叹息道,“从太祖皇帝到成祖皇帝,都非常重视水师。遥想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恩威服远,万国来朝,那是何等盛景!可惜后来承平日久,船只维护消耗巨大,朝廷认为没必要保持那么大规模的水师,遂逐渐裁撤,旧舰任其朽坏,新舰只造较小的船只,后来连造船图纸亦多有灭失。如今长江沿岸各地,只有南京能造战舰,造也只能造我们乘的小型车船。至于叛军的巨舰是怎么造出来的,我也猜不透呢。”

    “猜不透就不要猜了,咱们去亲眼看看!”黄得功大叫道,“老翁,在船上我听你的,现在到了陆上,你得听我的。这一带大概已被叛军控制,咱们先去附近的县城或是大镇子,看看有没有叛军,如果有的话,就抓几个舌头审问。如果能从他们口中得到消息,胜过咱们自己乱撞。”

    于是这三十多人立即开始翻山越岭,过了半个多时辰,眼前出现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大镇子。此时天已大亮,众人隐蔽在镇子外的山上向前眺望,只见村落中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好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可是再仔细看,就见镇子中央的空地上,用木板搭起了一座高高的台子,很多百姓都围着台子膜拜不止。而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个莲花座台。

    “白莲教!”黄得功和翁玉当然知道,叛军与白莲教勾结,并奉白莲教为“国教”。既然白莲教徒在此公然活动,说明此地已经被叛军控制了。

    按照翁玉的意思,镇子中少说也有一千多百姓,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白莲教徒。而他们只有三十多人,还有十几个是踏浆的水手,一旦被大股叛军包围,势难逃脱。所以还是持重为上,先观察观察再说。

    黄得功却冷笑道:“一群乌合之众,有何可怕!况且现在敌明我暗,正好打他个措手不及!”翁玉一把没拉住,黄得功已经大踏步飞奔下山。翁玉无奈,也只得率众跟了下来。

    黄得功大摇大摆直闯进镇,老百姓也不知道他是谁,只见他气势汹汹,谁敢阻拦?他就这样直闯到镇中央的人群外,见众人仍在叩拜那块石头莲花座,猛地腾身而起,“咚”地一声落在台上,把众人都吓了一大跳。

    “你是何人,胆敢擅闯法台?不怕尊者施展无边发力,用五雷咒劈死你么?”半晌,才有几名白莲教徒反应过来,大声怒骂道。

    “去你妈的尊者,老子叫你们装神弄鬼!”黄得功勃然大怒,哈腰举起那块莲花石座,就冲台下的白莲教徒掷了过去。这块石座少说也有百十来斤,到了黄得功手里,却如同一个小石子一般。那几个教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