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7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笨蛋!大笨蛋!!!”朱由检突然暴躁地破口大骂。

    众女吓得一齐跪倒,连连叩头道:“万岁息怒!”

    别人还好,戚美凤可是关心则乱,这里面可有她的父亲戚显宗啊!见朱由检如此震怒,戚美凤又惊又怕,心中更有说不出的委屈,一向坚强的她,此时竟忍不住哭出声来。

    朱由检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半晌才平静下来,这才注意到众女都被自己吓坏了。他长叹一声歉然道:“你们快起来!美凤,对不起,你被朕吓着了吧?其实你误会了,朕并不是骂别人,朕是骂自己啊!朕才是那个大笨蛋!”

第1467章 罪在朕一人() 
    由于平叛战局突然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朝野震动,无数奏章雪片般向内阁涌来。本来太医认为皇帝此时无论如何也应该静养数日,但朱由检哪有心思静养,只歇了半日便挣扎着起驾乾清宫,参加朝会。

    可是今天来参加朝会的官员,可不管皇帝身体吃得消吃不消,他们就是来打擂台的。以东林党领袖、辅李标为,大批东林党官员纷纷上奏,痛斥王在晋、戚显宗、卢象升、孙传庭、范景文及以下武将作战不力,以至放跑了逆朱由崧,除了一个“小小”的马守应外,竟未能再擒斩一个叛军的重要人物。

    这还不算,卢象升、孙传庭和范景文麻痹大意,还让李自成和张献忠轻松跃进千里,攻陷南阳。虽然唐王朱聿键现未在南阳,但王府上下尽皆遇难,全城百姓被屠,仍是失陷藩镇之重罪,罪不可赦!

    尤其是东林党中还有不少河南籍、南直隶籍的官员,此时更是呼天抢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卢象升等人不保护他们的家乡,致使家乡被叛军蹂躏,家人被杀,有的甚至哭得昏厥过去。

    “陛下,臣以为如此大罪,若不重重惩处,以儆效尤,焉能警醒前线官军奋力平叛!”最后李标杀气腾腾地道。

    朱由检似乎仍然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之中,精神恍惚地问道:“那依先生所见,该如何处置?”

    李标精神一振,连珠炮般地道:“陛下应即刻下旨,将王在晋、卢象升、孙传庭、范景文及所属副总兵官以上武官全部逮捕入京,交刑部严审定罪。至于戚显宗,因在八议之列,可不逮问,但也必须收缴伏波将军印,召回登州…”

    别人还好,一直与东林党作对的温体仁、周延儒一党官员,听罢均是倒吸一口冷气,心道这东林党真是心狠手辣!须知卢象升、孙传庭、范景文这几位都不是东林党人,东林党本来就看他们不顺眼,可惜几人圣眷正隆,东林党也不好造次。如今终于逮到这么个难的机会,看这架势,竟是想要这几人的命,用心何其毒也!

    其实平心而论,官军并没有打败仗,相反在几个战场上还都打了大胜仗。朱由崧等人逃脱,南阳被攻陷,当然是比较严重的过失,可是在目前局面下,换了谁去,也不见得能有比这更好的结果。而且这些人都是皇帝一直重用的人,如果真能迫着皇帝把他们逮捕,那就等于是彻底否定了皇帝此前所做的一切,从皇帝手中夺回权力!

    可是温体仁和周延儒偷眼观看朱由检,却见这位年轻的皇帝满脸痛苦,只“唔”了一声,便又陷入沉默。

    本来温体仁心里盘算着,如果此番皇帝又力保卢象升等人,那自己也得顺着皇帝的意思,把损失尽量往小里说,把功劳尽量往大里说,说不定还可渔翁得利。可见皇帝如此模样,温体仁摸不准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心想也许天威难测,皇帝年轻气盛,也说不定会因为此事深恨卢象升、孙传庭,可别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因此也不敢轻易出声。

    这两大派官员一派力主追责,一派不肯声,惟有黄宗羲、王夫之等几个中书舍人为卢象升等人鸣了几句不平。但他们人微言轻,很快就被乱糟糟的声讨怒骂之声压了下去。

    而朱由检始终双眼通红,死死盯着乾清宫内高悬的大明混一图,喃喃地道:“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四正分剿而专防,六隅分防而协剿,总督随贼所向,专征讨…错了,完全错了啊…”

    因为朝堂之上众人七嘴八舌,热闹程度都快赶上菜市场了,朱由检这几句嘟囔却没人听清。李标见皇帝长时间沉默不语,对自己的意见也不置可否,与钱龙锡交换了个眼色。二人均心想皇帝一向刚愎自用,现在难得陷入彷徨一次,东林党可得把握住这次机会,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因此钱龙锡又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辅大人所言虽当,然王在晋、卢象升、孙传庭等并非不竭力平叛,但因能力有限,不得成功。论罪似可不必,只略加贬斥即可。张献忠、李自成二贼重新入豫,且有自豫入陕、入川之势,如不尽快剿灭,川陕局面危矣,此乃眼下当务之急。臣以为卢象升、孙传庭等虽多次与流贼作战,然资历不深,名望尚浅,难以统领全局。不如遣一阁臣为督师,节制各省官军,共同进剿,则流贼庶几可灭矣。至于逆朱由崧,即已出海,可徐徐打探其行踪,再做行止。”

    此言一出,东林系官员纷纷称善,温体仁、周延儒却暗道钱龙锡此招好厉害!看似他与李标见解不同,主张对王在晋、卢象升、孙传庭等人从轻落,给了皇帝不同的选择,但实质上仍是要剥夺几人的职权。几人去职以后,谁来顶替?钱龙锡给出的方案是阁臣督师,其实这就是要抢夺军权。而且皇帝不久前刚想设立军机处,现在军机处尚未组建,钱龙锡又提出阁臣督师,等于又回到阁臣专权的老路上去了,用意不可谓不深。

    当然温体仁和周延儒也是阁臣,他们也可以去抢这个督师。但二人自忖对军事一窍不通,皇帝也知道他们的斤两。别说很难抢来,即使能抢到手,如果不能剿灭流贼,皇帝和东林党也绝不会轻饶了他们。因此二人一时冒汗,想不出该如何应对。

    钱龙锡奏罢,与李标偷换了一下眼色,二人心中均很得意。其实这出双簧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皇帝无论怎么选择,都是着了他们的道。再看朱由检,脸憋得通红,张着嘴欲言又止,显然心中正在艰难抉择。二人心中暗笑:圣上你可别着急,慢慢乾纲独断去吧!

    又过了半晌,朱由检终于开口了。可是这一开口,就惊呆了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前线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奋力平叛,何罪之有?此次作战不力,罪在朕一人!”

第1468章 罪己诏() 
    崇祯元年二月初五,崇祯皇帝明文颁罪己诏,天下震动。

    须知这罪己诏非同小可。皇帝为上天之子,代天御极,怎么可能有错误?无论朝政多么混乱,百姓多么受苦,顶多拿官员是问,皇帝这个最高统治者可没有一丁点责任。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皇帝颁罪己诏的屈指可数,其中最着名的就是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颁诏以后,汉武帝彻底放弃了在军事上对匈奴主动出击的战略,重回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思想,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

    至于其他罪己诏,则多是因为生天灾,皇帝做做样子安抚一下百姓而已。不过名为“罪己”,皇帝是不可能真的处罚自己的,最后总要有人出来顶缸。

    而崇祯皇帝这道罪己诏却截然不同,他在诏书中大包大揽,把凤阳皇陵被毁、失陷藩镇、广大地区被叛军肆虐、百姓遭受苦难的责任全都归于自己一人,说是自己年幼登基,德行不足,不够勤勉,任性冲动所致。

    至于“罪己”之后该怎么办,崇祯皇帝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先,对直接指挥平叛作战的王在晋、卢象升、孙传庭、范景文等文臣,以及戚显宗、李定国、李来亨等武将给予慰勉,言将士平叛有功,之所以出现不利局面,一是自己居中指挥有误,二是叛军和流贼凶顽,并非将士们不肯用命。如今叛乱未平,还望众臣及将士奋起余勇,以竟全功。这就给所有参战将士吃了一颗定心丸,甚至连不战而逃的左良玉也包括在内。

    第二,安抚地主富商阶层。因为平叛作战期间,为了筹措粮饷,朝廷在很多地方采取了强制借粮的手段,如今朱由检明旨承诺,借了多少粮饷,朝廷一定双倍归还。另外,凡是被叛军控制或袭扰过的地区,百姓当然主要是地主无论生多少损失,均可详细呈报,朝廷亦将额补偿。当然这个补偿不可能一次到位,须得延续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第三,对官员集团做出妥协。叛军肆虐过后,很多府县官员出缺。按照朱由检过去的风格,哪怕是任命一个县丞,他也要亲自过问,最起码要察看此人的履历。这回却说为了尽快恢复地方秩序,委任地方官员的工作由内阁和吏部全权负责,只要内阁和吏部报上名单,他不改一人,立即诏准。

    但是,诏书并未提及下一阶段平叛的具体军事部署,只说当与廷臣详议,以求万全之策。

    诏书一下,官场及民间议论纷纷。对官员集团和地主阶层的人而言,罪己诏让他们心中十分受用,这就等于皇帝向他们低头了嘛!圣上你不是乾纲独断、大权独揽么?怎么样,碰了个头破血流,最后还不是得靠我们这些人治天下!不过东林系官员还是有点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没能把王在晋、卢象升、孙传庭等人拉下马,不过不要紧,现在风向已变,以后有的是机会。

    而普通百姓从京华时报等渠道获知罪己诏的内容后,却大多愤愤不平。他们认为当今万岁做的哪里有错?叛军攻城略地杀人放火,那是叛军不是人。就算流贼造反事出有因,那也是前朝的过失,怎么能把叛军搞破坏的责任算到当今万岁头上呢?

    再说朝廷兵平叛天经地义,为了尽快平叛而向地主富户借粮,也是不得已为之。借粮又不是抢粮,再说借粮给官军,总比让叛军流贼抢了粮食还杀人放火好吧?这怎么就能算万岁爷不修德政呢?

    最让人感到窝囊的就是还权给官员这一条。老百姓心中跟明镜似的,前朝几任皇帝都不像话,嘉靖、万历、泰昌、天启…一个比一个懒政,朝政要么让官员把持,要么让太监把持,结果是大地主越来越富,官员贪腐越来越厉害,国力越来越差,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苦。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个勤政爱民的皇帝,还让这些当官的挤兑得不得不妥协,老百姓刚过了几天顺心日子,难不成以后又回到老路上去?

    至于此次平叛作战的“当事人”王在晋、卢象升、孙传庭,以及一干武将,也很快看到了诏书。本来众人正在惴惴不安,因为朝廷上众多官员纷纷参劾他们的情况,他们也略知一二。

    见诏之后,武将们一方面感到庆幸和感动,因为毕竟是皇帝了解他们,没有让他们流汗流血还背黑锅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愧疚,因为不管怎么说,朱由崧跑了,张献忠李自成攻陷南阳,局面大坏,他们自己也知道功不抵过。尤其是流贼把唐王府上下斩尽杀绝,实是想借朝廷的刀要官军将帅的脑袋,皇帝也并未深究此事,要知道“失陷藩镇”可是死罪啊。

    而王在晋、卢象升和孙传庭做为军事统帅,自觉责任更重。其实此前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提醒过朱由检,流贼用兵一向以流窜为主,须防其重新窜入河南等地。可是现在说再这些话,则有推脱责任之嫌,所以几人依然上了请罪折子,并恳请朝廷批准,让他们马上领兵追击张李二贼,将功折罪。戚显宗亦在请罪的同时,恳请北海舰队出海搜寻朱由崧的下落。

    但出乎众人的意料,皇帝对他们的奏折居然不置可否,也不做任何军事部署。几人心急如焚,连连用飞鸽传书上奏,等来的却是朝廷的廷寄,要各军暂时按兵不动,先好好休整一段时间,并妥善处理降兵俘虏等问题。这可把大伙儿急坏了,甚至开始怀疑,皇帝是不是过去太顺了,现在突遭此沉重打击,会不会转了性,也像几位先皇一样,懒得处理朝政了?

    官军没旨意不能动,张献忠和李自成可是一刻不停。不出旬日,张献忠的“大西军”连克商南、雒南、山阳、镇安等县,席卷陕南李自成的“大顺军”则先后攻占栾川、卢氏、灵宝等县,几乎兵临潼关城下。

    身在朝中、刚刚入阁不久的杨嗣昌这几日坐卧不安,眼见皇帝一反常态优柔寡断,而廷臣则一如既往地争论不休,流贼却趁着这个机会攻城略地,他怎能不忧心忡忡?这天晚上内阁正好轮到他值夜班,杨嗣昌在值房实在坐不住,对其他几位阁臣撒了个谎,便径直到乾清门,让当值女官通禀,说有急事觐见。

    须臾传旨叫进,杨嗣昌一路小跑来到养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