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7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86章 起步小汤山() 
    第二天一大早,陈子龙已经赶到了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昌平州小汤山皇庄。眼前的大片农田仍然荒芜,但他的心情却异常兴奋,因为他知道,从现在开始,一项前无古人的大事业就算正式起步了。

    陈子龙是南直隶松江府人,亦是书香世家,父亲在万历朝还做过工部郎中。他的人生本来也算中规中矩,自幼束受教,勤治经史,力攻章句。由于天资聪颖,县试、府试、院试一级级考下来,年纪轻轻便做了生员,也就是秀才。

    但从秀才到举人的“乡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陈子龙只参加过一次,却是名落孙山。时逢阉党弄权,豺狼当道,陈子龙的父亲也是个很正直的人,不愿同流合污,辞官回籍。他在家没少给陈子龙讲官场的黑暗,受父亲的影响,陈子龙对科举看得就有些淡了。

    恰好徐光启那段时间也因被构陷而免官,陈子龙慕名拜访,现徐光启学识渊博,而且非常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在徐光启的点拨下,陈子龙顿觉豁然开朗,便拜在徐光启门下。他对农学尤为感兴趣,师徒二人在松江租田七百亩,陈子龙几乎整日呆在田间,实践恩师的理论,对徐光启的着述贡献也不小。

    崇祯登基之后,徐光启受到重用,不但出任工部尚书,还入阁拜相,大出人意料之外。陈子龙当然也想沾恩师的光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连举人都不是,去年的恩科又因为生病没赶上,等到京师时已经入冬了。

    本来陈子龙还想着托徐光启的关系进入国子监做个监生,通过科举入仕。徐光启却劝他:“当今圣上选才不拘一格,不一定非得通过科举。你既于农政有心得,为师也跟圣上提起过你。但你不能光靠为师提携,还得自证方可。这样吧,趁冬闲无事,你可游历京畿一带,勘察各地农田水利情况,落于文字,向京华时报投稿。如能刊出,圣上便可知你才学了。”

    陈子龙听从徐光启之言,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遍行北直隶各府县,尤其是顺天府一带。每至一处,便认真考察当地地形、水文、气候、农田水利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回京之后,又在徐光启的指导下总结成文,阐述了在北直隶地区治水治田,以求粮食自给的构想和总体方案,并向京华时报投了稿。

    如此高质量的稿件,京华时报的编辑如获至宝,当即每天连载刊。朱由检是每天必看京华时报的,看罢赞叹不已,又现作者是陈子龙,他可是早就久闻其名了。

    除了是徐光启的高足外,朱由检还知道陈子龙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曾有一段情缘。俗话说才子配佳人,柳如是虽沦落风尘,但见识不让须眉,也不失为一代侠女。这样的女子,却不得不每日周旋于钱谦益、周道登这样的朽木枯骨之间,实在可惜。

    所以朱由检很快就破格召见陈子龙,二人志向相同,越谈越投机,很快朱由检就决定把农业改革的重任交给陈子龙去做。当然他也知道,做这种大事可没那么容易,除了资金和人力等客观条件以外,更重要的是,还会受到因循守旧、只顾自己利益的官员集团的掣肘。所以他先让陈子龙从皇庄做起,因为皇庄是皇帝的私产,外臣是无权置喙的。

    这座小汤山皇庄离京师也很近,出了北极门北行五十里便是。此地北靠汤山,东面是东沙河,南面是南沙河。东西长二十余里,南北宽十余里,除去山区外,农田面积约有五百顷。皇庄四周亦为农田,多为京师的勋臣显贵所有。

    刚到皇庄边上,陈子龙就见约有百余人在列队迎接他。初时他还以为是皇庄的庄客即在皇庄耕作的农民,但收成不归庄客支配,相当于佃农,等走近了才现,这帮人南腔北调,尤以陕西口音为多,显然不是本地庄客。

    为的一个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农人装束的小伙子赶紧上前施礼道:“请问是陈子龙陈先生么?”

    “正是陈某。你是?”

    “陈先生好!”小伙子喜道,“俺叫郝大明,是陕西泾阳县秦王庄人氏。俺在泾阳就加入了泾阳商帮,手底下有一帮工人,专做各种土木工程。万岁爷登基以后,俺们泾阳商帮也来京师展,前几个月都接着工部的活儿。昨儿个工部接了万岁爷旨意,派俺帮着陈先生修农田水利。先生叫咱们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保证按时完成,而且干得漂亮。”

    陈子龙心想皇帝昨天说过,要派个人帮助自己,这人还没读过书,看来就是这个郝大明了。但见他身后只有百余人,不禁犯难道:“这里的工程可不是缝缝补补的小工程,只靠这些人,恐怕…”

    “先生放心好啦。”郝大明笑道,“一处皇庄,咱们派工一千人,先生现在看到的只是个零头。俺们也没来过小汤山,这一百人是先过来做准备工作的,大部队很快就到。”

    其实陈子龙心里也没个底。这么大工程说起来容易,可组织这么多役力做工,各种想到想不到的事,不知道得有多少。陈子龙以前又没实际干过,今天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一时也有点懵。

    好在郝大明很有经验,简单吩咐了几句,手下的一百号人马上行动起来。有的去与庄头、庄客见面,传达命令、办理手续,有的去寻找搭建临时住所的场地,有的去勘察地形、粗量土地,还有画图的、记账的、放哨的…端的是忙而不乱,井井有条。不多时,竟还有专人放飞信鸽,鸽子振翅向京师方向飞去,很快便看不见了。

    陈子龙还在啧啧称奇,不大功夫,就见土路上烟尘滚滚,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这边开了过来。初时陈子龙还吓了一跳,以为是官军出动,郝大明却笑道:“先生,咱们的大部队来啦!”

第1487章 放炮崩山() 
    郝大明手下这一千人,是一支专业化的土木施工队伍。如果没有朱由检的穿越,这样的施工队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

    先,这些人的身份都是工人。当然他们原来也都是农户,不过现在已经和泾阳商帮签了“工契”,也就是劳动合同,是全职,每月按工契领薪,而非强迫性的徭役,或者农闲时的临时性帮工。

    第二,他们有严密的组织。每个工人都登记在册,有明确的分工,并且实行大队、中队、小队的树状管理模式。进行施工时,任务由上至下层层分派,各管一段,秩序井然。

    第三,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每个工人都有具体的考核标准,额完成者奖,完不成定额者罚。并且定额合理,只要卖力气干,基本上人人都能得奖,加上固定薪水,收入相当不错,所以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很高。

    第四,施工工具完备,后勤保障充足。铁锹、铁镐、铁耙、夯杵、独轮车、麻袋,以及锛凿斧锯等工具一应俱全,也不消细说了。让陈子龙大开眼界的是,这些工人很快就在一片空地上搭起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帐篷,指挥部、宿舍、食堂、厕所、仓库等都标得清清楚楚,比起军营来亦不遑多让。

    至于陈子龙此前最担心的工钱和伙食,郝大明告诉他,这些全由泾阳商帮来负责。而泾阳商帮则会从皇庄得到工程款,当然这些工程款是出自内帑银。由于是第一次干,谁也不知道造价到底是多少,因此小汤山的工程也算是一次实践,做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参考。

    而郝大明做为这支施工队伍的总负责人,也有个陈子龙从未听说过的名号:项目经理。他手下还有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以及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炊事员等多名管理人员,陈子龙一时间也弄不清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

    趁着工人们安排食宿,郝大明问陈子龙:“先生,咱们这工程要怎么干?有施工图没有?”

    其实这小汤山皇庄,陈子龙已经来过一次,对这一代的情况已经摸清,也画出了施工图。他还有些担心郝大明看不懂图,甚至认识不了太多字,没想到郝大明看过图以后连连点头道:“俺看明白啦。各大队的大队长和管理人员过来,分活。今天还有半天时间,咱们现在就开干!”

    陈子龙的施工方案其实很简单,但工程量却不小。小汤山皇庄北枕汤山,东、南两个方向都有河流经过,别看平时水不多,可到了汛期,水量还是很大的,甚至会有洪水,山上也会有山洪下来。这两条河分别叫东沙河、南沙河,河道早已淤塞不堪,稍微有点水就会泛滥。

    陈子龙的具体方案是:

    一,在汤山的山间和山脚下建若干个蓄水池,拦蓄山洪二,疏浚东沙河和南沙河三,在水量较大的南沙河河面最宽处,开凿一个人工湖,出口处建水坝,形成水库四,在皇庄西侧开凿一条人工河,从南沙河和汤山上引水,使皇庄三面临水五,在皇庄内部开凿纵横沟渠,包括引水渠和排水沟,又分为干渠和支渠。

    施工图上画画简单,但实际干起来,这项工程堪称浩大。陈子龙与郝大明商量过后,一致认为应先建蓄水池,因为每个蓄水池的土方量相对较小,完工和见效比较快。

    另外建蓄水池的时候,也可顺便在山上取石料,用石料修渠。这一条是郝大明提出来的,因为他是北方人,知道北方土壤含水少,如果采用土渠的话,渗水太快。这一点陈子龙就没想到,因为他久居松江府,那里都是土渠。不过采用石渠的话,工程量就更大了。

    当陈子龙提出自己的担心时,郝大明却笑道:“先生不用担心,咱们采石方便。”

    说着他与陈子龙一起上山,实地确认了蓄水池与泄水取的位置、走向后,又找了一处离各蓄水池都很远、山石密布的地方,满意地道:“就是这里了!”

    随即郝大明便派工人在这里选取合适的位置挖坑,又命人往山上一袋袋地搬东西。陈子龙忙问:“这是做什么?”

    “放炮崩山啊!”郝大明道,“这一袋一袋的都是炸药,是工部特批的。先生,咱们现在下山吧,可得离这远一点。”

    陈子龙这才明白“放炮崩山”就是用炸药炸山的方法得到石料。但他从没见识过炸药的威力,对此也是将信将疑。过了半个时辰,山上的工人也都下来了,告诉郝大明都已准备好了。郝大明再次确认已经没人在山上后,下令点燃长长的导火索,并对陈子龙笑道:“先生,这动静有点大,您先捂上耳朵吧。”

    陈子龙将信将疑,看别人都没捂耳朵,也就没捂。过了片刻,只听先是数声闷响,随即“轰隆隆”一声巨响,真如天崩地裂一般,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陈子龙吓得面如土色,半晌才回过神来。待烟尘渐渐散去,再看那座山头,已经被削去一大块。等完全平静下来以后,陈子龙跟着郝大明过去察看,现山体崩落,无数大小碎石滚落山谷,把这一处的地貌彻底改变了。

    “先生,您看这法子好吧!”郝大明颇为得意地道,“这可比从山上一点一点敲石头,再一块一块往下运快多了。光是这些石头,修筑石渠已经有富余啦。”

    陈子龙慨叹道:“炸药威力之大,以至于斯!不过等工程开工以后,可不能再用炸药了,否则连蓄水池等亦会受损。”

    郝大明连连点头道:“是是是,还是先生考虑得周全。而且俺手上也只有这么多炸药,再想用,还得工部批。现在火药紧张得很,不好批啊!”

    此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刚刚搭建好的宿舍区饭菜飘香。郝大明笑傲:“先生,请去吃晚饭吧。填饱了肚子好干活嘛。”

    陈子龙听了一怔道:“天黑了还要干么?”

    “那当然。”郝大明习以为常地道,“白天天热,还不如晚上干得快呢。反正都是这么多活,早干完早拿银子,俺们再换下一个地方。谁也不会嫌银子多扎手的,是吧。”

第1488章 综合工程() 
    “小汤山皇庄农田水利综合示范工程”,这是朱由检为这项工程钦赐的名字。随着书写着这个名字的简陋木牌在工地前竖起,紧张而又新颖的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先让陈子龙感到惊奇的就是工人的伙食。在这个时代,能达到这样规模的工程,也就只有河工了。陈子龙的父亲陈所闻做过地方官,对河工相当熟悉,陈子龙也对此颇有研究。河工之弊历朝历代皆有,大明承平日久,贪腐渐生,在河工上的弊政就更是花样百出、登峰造极,百姓不堪其苦,也严重削弱了大明的国力。

    就拿这工人伙食来说吧。这个时代的河工绝大部分是“官修”,也就是官府组织施工。工人大部分来自徭役,不用给工钱,但伙食还是要由官府来提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