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彪被朱由检这一说,头脑也稍稍冷静了一些,心中暗自佩服:别看这位信王殿下平时没什么正经,好像除了骂人也没别的本事;到了关键时刻,还真能把持得住!

    其实朱由检心中也慌乱得要命。但他也知道,自从戚美凤重伤昏迷之后,自己已经是戚家军、甚至是全城的主心骨。若他也惊慌失措,那别人不就更完蛋了么?

    于是他只好强自支撑着,与石彪一起冲出参将府。

    好在张铭引军哗变之举也十分仓促,只顾着自己逃命,根本没功夫理会朱由检,是以这参将府倒没受到乱军的冲击。

    朱由检见街道上乱成了一锅粥,心想必须快刀斩乱麻,当即对石彪厉声道:“石彪!本王命你率戚家军,立即让这些作乱的士兵放下武器,原地听命!如有胆敢不从者,格杀勿论!”

    石彪领命,立即率领百余名戚家军,毫不客气地冲向那些在街上乱跑的明军,命令他们立即放下武器。

    这些明军平时就没什么纪律性可言,此时见城中大乱,主将张铭都跑了,这些远道而来的戚家军倒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心中不服,纷纷抽出兵器,想仗着己方人多势众,将对方迫退。

    石彪见这些明军不肯听命,当即大怒道:“给我杀!”

    戚家军士卒当即排开鸳鸯阵,对着这些明军痛下杀手。

    这鸳鸯阵,本是戚继光为了对付倭寇,结合浙江、福建等地山路狭窄、河流众多的地形特点,独创出来的一种阵法。这种阵法是以十二人为一个小队,各执不同的兵器,前后照应、进退有致、长短结合、攻守兼备,能将十二人的攻击力发挥到极致,而敌人则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有力也使不上。

    将此阵法演习熟练之后,只要有力气、坚决服从命令,即使是完全不会武功的农夫,对付那些武艺精湛、悍不畏死的倭寇,也是游刃有余。

    但此阵是纯步阵,只适合于对付零散的倭寇,尤其适应了南方水乡地形复杂、大部队兵力难以展开的特点。若战场换成了北方的一马平川,或是对阵以骑兵为主的蒙古人或后金军队,就全无胜算了。因此戚家军后来又发明出车阵,专门对付骑兵的冲锋。

    包括此前戚美凤以鸳鸯阵对付数千土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幸亏土匪只会玩命,而对阵法全然不懂,戚家军才能以少胜多。

    可此时在狭窄的街道之中,鸳鸯阵的威力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那些明军名为军队,实则一次仗也没打过,战斗力还不如土匪,更无法与凶残的倭寇相提并论。

    戚家军只一个冲锋,街上的乱军即被当场杀死数十人。剩下的见势不妙,连逃跑都不敢了,纷纷丢下兵器,跪倒大呼饶命!

    朱由检见戚家军迅速控制住了大街上的局面,急匆匆地道:“将这些乱军先绑了,找个地方关押起来,听候发落!现在咱们赶紧去南城门!”

    可等到他们一行赶到南城门时,张铭等军官早已打开城门,斩落吊桥,打马飞奔而去,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

    但跟着他们乱哄哄地跑出城的大约一千明军,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遵化城中闹出大的动静,蒙古人岂会不知?就在此时,他们的数千精骑已从城西绕到城南,对这些溃逃的明军挥起了雪亮的屠刀!

    朱由检登上城头,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明军哭喊着四散奔逃,却根本跑不过蒙古人的骏马。这些朵颜部的战士昨夜攻城受挫,本来就憋着一肚子气,此时正好在这些毫无斗志的溃兵身上发泄。他们远的用弓射,近的用马刀劈,杀得真是酣畅淋漓!

    有少数明军脑筋转得快,见向南突围不成,又转回身向南城门涌来,试图逃回城中。

    可他们这一逃,又给蒙古人指明了方向。这些蒙古骑兵突然发现,遵化城的南城门竟然放下了吊桥,城门洞开!他们当即纵马狂奔,直奔城门而来,想趁着明军一片混乱之际,杀入城中。

    朱由检见此情景,对这些乱军简直恨得牙根痒痒!他本来还想开着城门,将这些残兵收拢回城。可见蒙古骑兵快如闪电,就要追着明军杀进来了,只得把心一横,恶狠狠地道:“紧闭城门!”

    此时,那些败退的明军已逃至城下。见城门闭上,竟哭喊成了一片!

    朱由检知道他们难以幸免,不忍再看,别过头去,泪水却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

    紧接着,蒙古人的铁骑已经杀至城边。只听得城下惨叫之声连连,不到顿饭功夫,这将近千人的明军,竟被蒙古人杀得一个不剩!

第131章 全城动员() 
天色逐渐放明,古老而略显破损的遵化城墙之外,那地狱般的场景一点点地呈现在朱由检的眼前。

    在正对着南城门、约有百步之处,溃逃至城外的明军首级,被蒙古人堆成了一座小山!

    那一颗颗血肉模糊的首级,无不圆睁双眼,使劲瞪向遵化城头的朱由检,死不瞑目!

    而那朵颜酋长“大****”者勒蔑,此时正高高地立于首级堆成的小山上,随手用马刀向下一插,插起一颗头颅,高高举起,对着城头高喊:“胆小如鼠的无耻汉人,若还不开城投降,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我投你妈!”朱由检的眼珠子都红了,恨不得立刻就要冲下城头,飞身上马,到城外将者勒蔑斩成十七八块喂狗!

    旁边的石彪忙苦苦劝解道:“殿下,千万不要中了蒙古人的奸计!他们这是在用激将法,想把咱们激出城外啊!我军如今兵力过少,惟有死守城池方为上策!”

    朱由检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道:“我他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突然,一个熟悉却是虚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殿下,小不忍则乱大谋!所谓慈不掌兵,为将者第一要务,便是克服心中的感情,一切以大局为重!”

    “美凤!”朱由检失声惊呼,“你怎么来了?你身负重伤,还不给我快回去休息!”

    眼前的戚美凤全身披挂,只在左肩处用纱布厚厚地包扎了起来。那殷红的血迹,将雪白的纱布染红了数层,似乎还在缓缓地向外渗出。她面色苍白,脚步也有些踉跄,却勉强对朱由检报以温柔的一笑道:“末将如今是遵化城中官阶最高的将领,自然要负起守城之责。这些小伤算不得什么,至少坐在这里指挥,还是不妨事的。”

    朱由检顿脚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玉怜也真是的,她怎么就能放你来呢!”

    可他话音未落,就看见包玉怜和那名异族少女,也都穿上了铠甲,登上城头。只是这两件铠甲本是按照男人的身材制成,她二人穿在身上,则显得过于肥大,甚至有些滑稽。

    可朱由检此时根本笑不出来,急得脑门上的青筋都迸了起来,连声道:“你们这些女孩子来干什么?这里是战场!还不快给我下城去!”

    包玉怜凄惨地一笑道:“王爷,我们已经听说,守城的明军在昨夜哗变,逃跑了一大半。这遵化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王爷您一直在前面浴血奋战,我们虽是女流之辈,也不能在后面躲着啊!就算想躲,也只能躲得了一时,一旦城破,却又能躲到哪里去!与其那时受尽蒙古人的污辱,还不如现在上城来,和王爷并肩作战!就算死了,玉怜也绝不后悔!”

    那名异族少女虽然不会说汉话,却也坚毅地点了点头,奋力扬起手中的短剑,表示与包玉怜想法相同。

    朱由检仔细想想,也真是这么个道理。遵化城中的守军本来就不足两千,就算加上戚家军,也不过二千五百人。清晨时的一场哗变,逃走了一千人,全都死在了城外;剩下的不到一千人,有一部分被戚家军当场格杀,剩下的都关了起来,指望着他们守城,那是纯属扯淡!

    也就是说,偌大的遵化城,竟要靠着不足五百名戚家军的士卒去守!而攻城的敌人,则是凶猛的蒙古人,兵力至少在五千以上!

    敌我兵力如此悬殊,朱由检心中已经隐隐预测到了众人、也包括自己的命运。他瞪着血红的眼睛,紧紧咬着牙关,尽量不让自己落下泪来。

    然而望着戚美凤、包玉怜,以及那名异族少女,心想她们这个年纪,本应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节,为何也要遭此大难!与其城破被俘,遭尽百般污辱,还真不如痛痛快快地战死!

    念及此处,他终于再也抑制不住,眼泪无声地夺眶而出。

    那名异族少女见朱由检流泪,抢步上前,从怀中掏出一方手帕,温柔地替他拭掉泪珠,灿烂地微笑道:“don’tcry,odwillblessyou(别哭,我的王子!你是一个好人,上帝会保佑你)!”

    朱由检苦涩地对着她一笑,心想上帝这二要是会保护好人,那真是老母猪都能上树了!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弱肉强食、攻杀不断的战争史。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有多少好人被无情地杀戮,那上帝又何曾显过灵?

    而一旁的戚美凤和包玉怜见了,却不由自主地心中一动,暗道这异族少女好大的胆子,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信王做出如此亲昵的举动!

    从朱由检的眼神中,她们读出了爱怜和一丝暧昧,不由得又是鄙夷又是嫉恨,却又带着几分敬佩,心中暗责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像那少女一样勇敢?

    半晌,戚美凤才轻舒了一口气道:“殿下,您就不要责怪玉怜妹妹她们了。如今我军兵力过少,必须动员城内的百姓上城防守。玉怜妹妹为他们带了个头,百姓们见殿下的眷属都亲自参战,也必定会誓死守城的。”

    “美凤姐姐!”包玉怜羞嗔道,“我不是王爷的眷属!我真的只是他的医生,真的!!”

    此时,戚家军中的士卒已经知道包玉怜乃是女儿身。可眼下大敌当前,谁还在乎这些。见包玉怜被戚美凤揶揄几句,羞得满面通红,众人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也将那种悲壮肃杀的气氛冲淡了不少。

    朱由检却笑不出来,仍是紧张地道:“美凤,你看蒙古人马上就要压过来了,咱们这么点子人,如何能守得住?”

    戚美凤微笑道:“殿下请安坐,看末将施为!”

    说着她就立即传下几道将令:第一,为严肃军纪,将几名带头哗变的明军头目,以及若干趁乱打劫的地痞流氓当众斩首,并严令其他明军上城防御。谁若再不努力守城,立斩不怠!

    第二,动员城中所有百姓,只要家中有男丁,一律上城防守。就算不济事,充充样子、吓唬一下蒙古人,让他们摸不清防守的实力,也就算完成任务了。

    第三,将西城墙的佛郎机炮,向现下蒙古人聚集的南城墙搬运。由于所有的士兵都已担负起守城重任,这些力气活就由临时组织起来的百姓来干。

    第四,动员老百姓拆房子,将得到的房梁、檩子、石块等物搬上城头。一旦蒙古人攻到城下,就把这些东西当做滚木擂石,砸向敌人。

    第五,组织妇女支起数十口大锅,一则为守城的人们做饭,二则战况紧急之时,那烧开的沸水也可以泼下城去,对敌人造成伤害。

    将令一出,遵化城中的军民立即忙碌了起来。城中的百姓约有七八百户,共有数千人。此时他们也知道即将大难临头,听说守将张铭率军哗变逃跑,无不恨得破口大骂。

    此时见一支为数不多的客军担起了守城的重任,他们都感动至极,不用动员,纷纷要求参与守城。

    他们与那些逃跑的明军不一样,自幼生于斯长于斯,所有的家产都在城中,最为重要的是所有的亲人也都在这里。一旦城破,免不了全城被屠,那可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因此,他们对戚家军拆房子的命令不但不抵触,反而执行得十分坚决。更有些男青年抄起家中的菜刀和锄头就上了城,下定决心要与城共存亡。就算自己死了,也要至少拉一个蒙古人做垫背的,尽可能保护家人的安全,让他们活下去!

    朱由检在城头看得热泪盈眶,心想若朝廷和官军能有半分眼前百姓的决死气概,又何至于屡战屡败,沦丧辽东千里江山!

    而与此同时,城外的“大****”者勒蔑正在志得意满,耀武扬威。

    昨夜败回大营之后,各小部落的首领议论纷纷,大多数不想再攻遵化城了。他们觉得遵化城坚炮利,硬攻未免伤亡过大,打下来也得不偿失,还不如去抢掠周围的农村。

    者勒蔑却一意孤行,非要明日再攻遵化不可。因为他心里清楚,与居无定所的蒙古人相比,这一带的汉人百姓日子稍稍好过些,但也仅是“稍稍”而已。此地穷山恶水,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加上近年来天灾频仍,作物经常绝收。就算把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