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帝国-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逃窜的中国军队还远,他担心是山里的野人。早听说这里山里有这种东西,力气大的能把人头拧下来。他起身取了步枪,再从篝火里抽出一根点燃的树枝,摇摇晃晃向黑暗里走来。

    这家伙也算得上胆大,一手抓枪,一手抓着火把,走出了十几米,手上树枝上火焰摇曳,眼看就要熄灭。他犹豫是否要扔了火把,否则不好拿枪。马强从树后闪出。钢筋铁骨的左手一下子锁住他喉咙,用力一拧,只听得骨头折断声音。尸体栽倒时,头部已经转过了150,双眼傻呆呆看着马强。

    那边缅甸伪军起初陪着唱歌,发现不对劲,扯着嗓子喊了几声,发现没回应,起身查看。他进黑暗后,听到强劲风声呼啸着过来,迎面而来的是一柄日军刺刀,正扎在脑门儿上。当场栽倒。

    两名醉醺醺的日军还在半睡半醒状态唱着难听的军歌。马强迅速绕到后面。一刀捅进近侧日军后脑,另一个想喊,被他扑到在地,活活掐死。他们致死,大概都以为碰到了野人。

    他起身后,从尸体上搜出士兵证件,是一支独立于日军师团的旭字28联队,从日军随身携带的从日本发来明信片背面部队印鉴看,这支部队也叫做一木支队。

    他得到确切情报后,迅速起身返回。其余人都猫在黑暗里等他,他们不敢如同日军那样点起篝火,也想不通这位排长是怎么穿越黑暗的,也不知道这回能不能再带回些黄金来。正瞎琢磨,马强从黑暗中闯了出来,众人看不清楚,各拿武器。

    “是我。”

    马强喊了一声,才稳住众人。他领着大家夜间穿越山脊,寻找制高点,试着发报。他的视力很好,即使不用夜视仪,也能在林间行走。这样,才大致消解了大家心里的迷惑——他确实是天生可以看透黑暗。

    他们占据了一个高点,爬到最高的树上,开始呼叫。

    15公里外,褚亭长那边的电台也在至高电商制高点,两边都高,正好消弭了中间几座山脊的阻隔,断断续续接收到了马强这边信息。

    通讯兵将文字抄录,送到褚亭长这里,褚正和徐冲商议对策。马强观察到敌人的兵力配置有两部分组成,先遣的日军大约一两个中队,后面的部队人数很多,由日军第28联队部分组成,人数没大约一个大队,与配合的伪军比例大致一比一。

    看起来人数不少。一木支队是日军最凶残部队,在新几内亚刚刚打了一个胜仗,击毙了第一陆战师一个副师长,士气应该很高。

    徐冲建议,先打一个伏击,把紧跟后面敌人先遣部队解决掉。褚亭长也觉得,一味向北跑,摆脱无虞,但是如何建立桥头堡?还是得打一下。但是如何将敌人引诱到对自己有利区域,并且有效使用美军空中力量?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么他优先考虑使用美军的空中力量。

    当时定下计策,与史迪威部进行了对策商议。史迪威对他的充满中国式阴谋的计划始终有些很难理解,但是战争中军人难免实用主义者,鉴于褚亭长以往的歼敌记录,他只能批准这个违反常识的计划。他在中国时间也不短了,以往对中国演义里的那些军事战争的描写嗤之以鼻,感觉那些都是些没有打过仗的文人臆想出来的,于文学而言,或许有益,对于军事史而言,无疑是糟粕;但是最近现在发现,褚亭长的作战思路与那些夸夸其谈的糟粕其实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海河河道内,一艘小艇藏在黑暗中,迅速向前行驶。

    水手长必须在黎明前,将林秀轩的三人小组送上岸,然后撤回。河上不时有打着探照灯的小型货船开过,倒是没有日本兵舰。这里日军的水上防卫倒是十分稀松,因为并没有什么对手。美国潜艇也极少进入渤海湾。

    小艇钻进附近乡村港汊,路线都是无人机侦察过的,不至于进入在海河、被运河以及新开河形成的的复杂水系里迷失道路。当然,天津虽说是少有的河流纵横的北方城市,但是较之南方水乡,还是要好走一些。

    眼看前面是闸门,不能继续往前,水手就在军粮城附近小河里,找了个地方,将三人放上岸,然后驾小舟返回塘沽沿岸,寻找419。

    林秀轩上了岸,这里仍然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靠海的村庄种着西瓜,远处瓜棚有有人点等值夜。无人机侦察有一处兵营,他们小心绕开,再往西似乎有一处市镇,他们穿越一片漆黑的小镇,除了惊动几只狗,没有引发更多的动静。日军在这里的控制似乎要比起一年前,上海周边要松懈,毕竟那时候军统盘踞在上海租界,游击队游走于苏浙农村,而如今上海天津的租界被日军一扫,情况自然对日本人有利得多。

    他们穿过一座大宅院,朦胧可见牌匾上写着:“旧乡区第一所”。林秀轩监听天津电台时,已经得知,天津市划分更现代一些,分为旧乡区和市区,市区又以数字分为一区二区以及特一二三区(收复的德奥俄租界)。这些区域内道路,又将原来以洋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名字修改成以经纬加上数字命名,一方面显得现代,一方面显得缺乏文化。

    如今日本人将租界名义上交给了温世珍的伪政府,目前伪政府正召集无良文人组成写作班子,在其控制的报纸和电台里鹅绒日本人歌功颂德,连篇累牍各种奇谈怪论。

    秦小苏摘录的电台广播里,各路文丑正围绕着收复租界,百年国耻一扫的题目,作有感而发状,抒发各自感慨。

    黎明前,他们进入了旧俄国租界的特三区,这里街道较整洁,沿街都是西式风格建筑。懒洋洋的警察已经开始上街巡逻,收取早餐摊点费用。林秀轩西装革履走在前面,秦小苏拎着皮箱紧跟后面。林走过还摘了摘帽子与警察打了个招呼,警察含笑点了点头,继续与街边早点摊老板娘嬉皮笑脸调笑。沿着十六经路前面一栋高楼上插着日本旗,这是他们进入天津后,见到的第一面日本旗。

    林秀轩特意上前查看。看到门上封条,才知道是被华北查封的美孚煤油公司。

    此时天色大量,他们在街边茶馆坐下,买来几份报纸,坐着闲看。因为没有华北发行的准备票,所以他们用一角面额银币付款,他别引来老板对他们另眼相看,招待特别殷勤。

    林秀轩翻阅一份华北新报首页是津门各界筹措粮款,赈济河南灾民特搞。文章称,自委员长掘开黄河自灌人民以来,河南无一年不受重灾,可谓天怒,今年又是千里赤野,饿殍遍地,想必死人数以百万计。而委员长仍然要在河南募兵征粮,简直中国数千年来第一独夫。

    他翻到第二页,是天津商业学校候跳跃教授的文章:华夷辩,文章称:中国人向来重礼仪,而轻血统,不以民族认传承,只以文化定归属。所谓华入夷则夷,夷入华则华。自五四以来,纲常崩坏,人心不古,国人一味西化,早已面目可憎。世人常言,若要见旧中华之礼义廉耻,只有去东瀛。如今的亚洲,恰只有日本未被西洋文化入侵,保持着盛唐以来中华的风貌。重庆方面挟洋自重,确实认错了祖宗。看起来候跳跃教授觉得日本人倒是祖宗。

    林秀轩正要往下翻,外面闹闹哄哄起来。原来是游行队伍,是天津学生庆祝皇军占领新几内亚。队伍里有人打出李讴一的大副相片。

    学生过去,又是一队花枝招展的女人穿着大开衩的旗袍,举着各色标语娇滴滴喊着口号过去。看标语是天津花界赈灾劝捐队。路边闲汉喜笑颜开,都盯着看。

    “这地界,感觉就是群魔乱舞啊?”吕青山小声说道。

    “不错,确实是鱼龙混杂,要特别小心。”林回答道,“走吧,我们去日租界,找个地方先住下。”

    三人起身离开。一上午在繁华街市闲逛。中午到了金汤桥,过河就到日本人地方(原法租界)所以有日本人站岗,但是并不似在上海过外白渡桥,人人需要排队搜查,日军只是很偶尔叫住一两个人草草检查。

    这次登陆,他他们并没有携带太多装备,只有秦小苏皮箱内夹藏的小型电台,要过海河进日租界必过这座桥(其他桥上也必然有检查)。林秀轩决定直接过桥。

    三个人过桥前,他提醒秦小苏和吕青山,他刚才观察,日本兵就是看那些脱帽鞠躬很勉强的人不顺眼,故意找茬。所以秘密任务,不要意气用事。

    三人到了桥上,依旧是林秀轩带头,他扮演到天津做生意的江苏客商,顺利通过了日本人的岗哨。如同在上海一样,他气定神闲的样子,倒是很难引起怀疑,所以也从未被日本岗哨盘查过,第二个过去的是吕青山,他的角色是老板账房,他也是相当老练,一样骗过岗哨。

    秦小苏有些紧张,倒不是对日本人仇恨,只是有些怕。他参加过几次登陆任务,但是还是第二次和日本人这么近遭遇。

    不知为什么桥边碉堡里的一位军曹一直盯着秦小苏,眼看秦小苏提着箱子要从卫兵身边过去,他跑上来拍了拍秦小苏肩膀。

    “你的,身份证明书,拿出来。”军曹说道。

619于芷山() 
军曹中文说的不错,略带一点儿天津口音。

    吕青山想要回身掩护,林秀轩止住他,他觉得秦小苏可以应付,于是他们停留在不远处观察。

    秦小苏不慌不忙,把身份证书拿出来双手递给日本人。

    军曹接过看了两眼。证书当然是伪造的,但是巧手贺明做的东西,日本人不可能看出破绽。实际上这个年代日本人发行的这些身份证明物件,就没有个统一标准,完全就是个表面化的手段。有时候是个本儿,有的是块缝在身上的布,上面写着本人名字和本地保长名字,还有维持会印鉴,何止是容易伪造,就算生造一个不存在的县区下的保长,也看不出来。

    “你的,山东,淄博?”

    秦小苏点点头。

    “我的去过,烧饼的,好吃。”

    “好吃,好吃。”秦小苏陪笑着说。

    “箱子里是什么?”

    “是衣服。”秦小苏显得警惕起来。日本人立即看出了端倪。

    “打开的看看。”

    他犹豫了一下打开那只皮箱,上面是一些衣服。

    “下面是什么?”

    “太君,是做生意的东西啊。”秦小苏声音颤抖道。

    “嗯,拿衣服拿起来看看。”

    他被迫撩起几件干净衣服,下面是一只算盘和一叠账本。远处林秀轩看了,发现秦小苏第一次遭遇日军盘查,表现不错,表面上的慌张是配合情景表演,为了将日本人注意力吸引到错误方向。

    日本人蹲下,亲自翻看,果然在账册下,发现了装银元的小布包。他抓到手上掂了掂,里面至少有20块大洋。

    “你的,不知道华北政府禁止现银交易吗?所有现银必须兑换纸笔?”

    “太君,这些是我做生意本钱,你可以不能拿走。”

    日军军曹哪里管他,转身走了,秦小苏想上前,一把刺刀挡在前面。他眼睁睁看着那狗日美滋滋下了桥,跑到掩体里去了。心里想:也不错,下午可以轻省不少了。这些东西只是道具,他拎着走了一上午,不比林秀轩空着手,吕青山背着个包袱。

    他赶紧提着箱子过桥。林秀轩估计是皮箱太新引起了怀疑。他刚才观察日本守卫,确实对贩夫走卒,挑担的推车的不敢兴趣,看来是自己小失误。这只箱子其实有特殊的设置,一旦有谁不明就里想打开隔层,会发生燃爆,低速炸药中掺入的铝热剂会彻底焚毁里面的东西,秦小苏只需要退出大约3米就是安全的。但是围在周围的人,必然会被重度烧伤。

    三个人过了桥,没有直接去日租界,而是去南面法租界寻找落脚点。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天津的海外贸易大部停顿,金融业和商业十分萧条。他们来到法租界的中街(后称解放路),只见街道两边各国银行、洋行封的封,倒的倒,甚至于挂着日本旗的日本正金银行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也是门口罗雀。谁会傻到,自己上门用真金白银,去换他们的废纸?

    他们找了一家马路边的天津利顺德饭店作为藏身点,这个地方不是随性而定,他们还在潜艇上时,就确定了这里,因为高度适中,容易通讯,并且无人机发现其建筑朝向不错,有一些房间向西北有阳台,对于观察西被方向日租界和兵营比较合适。这条街上另几座饭店,比如帝国和裕中,虽然高度差不多,但是视野却不如这家好。另外这家饭店有一座开放的天台,有利于通讯。

    他们进了饭店大堂,服务生正在打瞌睡。林秀轩按了下服务台上铃,才将他从梦中惊醒。

    林问了一下是否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