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帝国-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基本策略是攻其必救。陶名章的摩托化步兵将要攻击腊戌,敌人显然不能坐视惠通桥修复。只要密支那的55师团南下,歼敌时机就差不多了。

    按照最初的编制,第5军由三个摩步师以及若干机部营和坦克营组成,陶名章的师新兵较多,战斗力最弱,现在他也急着打一个胜仗露露脸。

    驻腊戌的是日军第42独立兵站地区部队,另有野战高炮第70大队和独立自动车45大队,看番号就是不是野战部队。这正是陶名章想要的软柿子。他亲自到前面主力团督战,如果敌人援兵不来,他准备一举拿下腊戌打通东西要冲。

    部队刚到城下,腊戌城内情报就送了过来,日军上午调整的部署,下午就被当地群众绘制成布防图,送到陶名章手上。

    情报非常详实,除了日军部署,还有兵器配置和其他情报。目前腊戌城内日军一共2200人。指挥官是金子阳介中佐,他没有做主动防御准备,只是收缩兵力至腊戌城以及周边制高点,准备扼守住通往惠通桥道路,等待密支那或者曼德勒援军。

    陶名章从几个方向发起攻击。将他手上王牌,一个营的105重炮,投入使用。敌人外围阵地造的十分坚固,按照硬扛第5军主要火力——75毫米山炮标准修建,但是没料到中国军队这么阔气,一上来就投入了重火力。如今陶名章的部队里已经没有山炮这种骡马化军队的标准火力了。几个小时后,敌人阵地就被敲开缺口。他的主力团,有一些步炮协同经验,可以紧跟着炮火100米前进,使得敌人没有时间从防空洞里出来,重新将分解状态的重机枪部署。

    日军二线部队的战斗技巧远远不足以与重炮支援的201师主力团周旋,恢复阵地较慢,很快被装备爆破筒和火焰喷射器的中国军队压制在掩体内,外围几道防线相继失陷。

    盟军正愁约克角保卫战以及突尼斯攻防失利,反法西斯战争自伏尔加河战役后缺少亮点,一时间注意力集中到了腊戌。虽然失去仰光,腊戌战略意义已经丧失一半,但是打通腊戌意味着怒江另一边远征军可以重新加入缅甸战场。

    腊戌守军陷入三面包围,被迫退守城内,随机禁止城内百姓外逃。腊戌没有城墙,但是金子阳介中知道这里八成华裔,只要绑架住他们,外面中国军队就会投鼠忌器,停止炮击,这样至少能利用街巷进行抵抗,至少能多坚持几天。

    密支那55师团成为整个缅甸日军最后的机动兵力,原定牵制该部队的新6军从新平阳出发后,进展很慢,还无法威胁到这里。

    竹内师团长注意到,绵延千里的内外线战场上两军犬牙交错,而自己成为了解救危局的关键所在。他被分割在北方,电话已经断了,估计电台通讯都不可靠,于是决心不知会木村,亲自带领主力南下,企图趁乱击破腊戌附近中国军队,然后在外线配合56师团,再将进入龙陵至果敢一带中国装甲部队歼灭。他的计划有些想当然了,他按照一般步兵机动能力的两倍,计算对手坦克可能的反制行动,他觉得已经料敌从宽了。

    褚亭长一直等待,躲在坚固防御后面的敌军自作聪明出来穿插自己,要不然周有福的装甲部队还真的没有用武之地。美军航空侦察发现了密支那敌人集结以及伊洛瓦底江上的浮桥正在建造。不过各方面情报混乱,敌人又极善于利用美军航空侦察进行欺骗,他暂时不敢断定并敌人的所有意图。

    作为应变,他下令猛攻腊戌的201师悄悄换下主力团,与果敢出发202师主力,一南一北向西搜索,这次褚亭长冒险让陶名章靠前,让主力部队作为后手拳。

691完全压制() 
原本阿瓦以北就是中国的传统控制区,历代中原王朝改朝换代,失败者往往都会败缅北一隅,所以中国势力历来强大,华裔一直占主导地位。日军来到后采取收买缅族,驱赶华裔的基本策略,迅速在缅北扎下根,但是残酷压迫必引来仇恨。现在缅北的华裔争先恐后向褚亭长的军队通风报信。

    到了腊戌外,陶名章就发现不在需要依赖时准时不准的英国情报了,而且温盖特派出他的华裔小组来与第5军接洽情报合作。高黎贡山一代的情况与在钦帮完全不同。在那里时,当地的山地民族同样支持盟军,但是对中国军队多有戒心,而且语言不通沟通困难,但是这里周有福甚至已经在焦头烂额的战斗间歇,从战场上搜罗象牙和当地华商做起生意来了,正因为此地民众基础太好,英国的情报组反而要依赖褚亭长的军队来收集情报。而且此地民间还留有不少远征军的溃军,他们在识别敌人武器和部队上,远比日本人收买的大字不识的缅甸人强得多。

    55师团作为日军最后一支可以松动的力量,一出密支那,就有报告到了陶名章手上。日军为了在伊洛瓦底江上修桥,征发大量民夫和战俘,自然是瞒不住。逃脱的战俘们躲在附近山上,通过清点通过大桥的日军野战厨房和火炮的数量,确定大致的规模。

    很快大量的情报精确到了日本人出动的具体部队、番号人数火炮,走的路线等情报雪片一样飞到陶名章手上。密支那日军倾巢而出,主力112联队上午通过大桥,144联队则在下游同时渡河,他们走了不同的路,另外日军使用趸船在较宽的河面上运输卡车,似乎也有快速作战的企图。

    对于沿着公路突击的摩托化部队而言,迎头撞上敌人先头部队,伤亡必不可少,毕竟褚亭长将坦克留在后手,也是做好了靠一定的牺牲来进行试探的准备。但是陶名章发现,自己渐渐有了先机。即使在快速行进中,也可以做到迅速应变。他立即与周有福交代了初步设想,两人固然互相厌恶,但是在战斗配合上并无嫌隙,这也是褚亭长军队的作风。

    很快他得到消息,日本人已经在距离自己车队前方几十公里,最险要的一段山路停下,开始集中马匹。这是日本人准备交战的一个标准的程序。与摩托化部队比较,骡马化的部队从行军转化为作战的过程,犹如慢动作。毕竟牲口无法倒车容易引起混乱,而且畜力较弱很多重武器需要分解,这也是麻烦的地方。

    显然竹内有他的情报来源,他按照他对情报的分析,赶紧抢占了山口,以为占据了先机足够痛击对手。

    作为外来户缅族人刚刚到达这里,他们为了保住在掠夺来的利益,不惜一切地帮助日本人收集情报。这让竹内产生了错觉,觉得自己在情报收集上占据优势。

    陶名章佯攻腊戌,主力向西的动作并没有瞒住竹内。毕竟摩托化部队出动可以选择的道路很少,只有日本筑路部队在这半年内修建的两条公路而已。竹内宽对本地地形勘测过几次,知道要害所在,立即抢占了险要地形设伏,同时派出第55搜索联队的骑兵沿公路向前,进行搜索。

    搜索联队的骑兵远远看到卡车一路疾驰而来,赶紧调转马头回去,从而确认了缅族奸细的情报可靠。

    竹内立即做出计划调整,准备等待敌人车队进入九曲十八弯的公路,然后用他的四个主力大队将其截成几段;同时然后用机动里最强的衫本骑兵联队,以及用两个自动车大队搭载的花谷步兵联队迅速从小路赶到腊戌前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敌人大概以为日本人没有摩托化行军的能力,他要给对手一点颜色瞧瞧。

    他准备好了遭遇中国军队坦克,因为缅族奸细也报告了中国军的车队占据道路中央,道路边上也有坦克,但是他认为在这样两山夹一路的山谷地区,坦克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来多少也是送死。他的想法在一些过时的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坦克的火炮高低射界,威胁不到较高的目标,较差的视野也不利于山地作战。

    知道敌人占据了最险要的一段路口,陶名章没有时间设计太复的战术,他立即周有福碰头,进行了简单商谈,然后就地分兵,应对两路敌人。

    根据这个简单计划,周有福的坦克再次扮演从侧后包抄敌人的角色,而陶名章则调动大炮,要给自以为占据制高点,处于不败之地的敌人一点颜色看看。

    竹内宽中将是陆大31期毕业生,曾经留校任教,是标准的日本职业军人。与之对阵的周有福只是自称高小毕业的汽车修理工出身,两人的理论水平天差地别,但是在周有福对坦克运用的理解,已经非常接近隆美尔这一级别的将领,而竹内宽则相差甚远。

    在竹内中将的概念里,坦克首先是一种攻坚武器,这种陈腐观念停留在一战,那时候的坦克速度不超过步兵速度,但是现在则不然。斯图尔特坦克公路时速超过60公里,即使周有福没有理论能力,但是他囫囵知道一点:坦克首先是一种机动兵器,简单说,它能适合骑兵适用的大部分场合。

    衫本泰雄大佐的第55搜素联队由原先同番号骑兵联队改编,是竹内的看家机动兵力。他们作为汽车部队先导,迅速在林间小路前进,企图偷袭腊戌。中国人动大路来,他们就从小路走,看起来腊戌是日军福地,这次偷袭成功,势必又要重演截断杜聿明后路的戏码。

    骑兵正疾驰,突然遭遇路边杀出的半履带车截住去路,半履带车上士兵扫射,立即打死了掉头不急的几名骑兵。

    周有福用半履带车给坦克开路,他自己当年就是221型侦察车驾驶员,很清楚这些车辆动静比较小,不容易被敌人提前发现,其次这些车辆视野开阔,可以弥补坦克视野问题,很适合在纵队前方担任侦察。

    日军骑兵刚出现混乱,附近森林里树木纷纷倒下,第一批坦克从骑兵无法通行的山路冲杀出来。

    遭遇战就这样打响,根本没有像样的交战,日军骑兵迅速向各个方向逃窜。坦克部队没有追杀骑兵,而是迅速向前突击。

    周有福有确切的情报,知道敌人携带战防炮的汽车部队就在骑兵后方一公里。他预估了在突然情况下,构筑临时阵地并展开部署这些武器的时间,这是他的坦克冲到跟前的时间上限。坦克绝非攻坚兵器,任何慢吞吞的进攻都会招致巨大损失。

    一切如他所预料,敌人的反应不算快,发现前方枪炮声,立即停下车队准备反击。但是山间小道上的纵队要展开谈何容易。转眼间,坦克就已经到了。坦克群就沿着公路两侧冲杀过去,这些坦克只有12。5吨,在这里却成为巨兽。日军快速纵队被夹在当中,被机关枪一阵猛揍。

    与此同时,陶名章部队在敌人跟前卸下大炮,即使是笨重的105毫米榴弹炮,也不比日军部署一门骡马牵引的75毫米野炮慢。一溜汽车迅速在预设阵地齐刷刷转弯,就已经将炮口对准了大致方向。车上炮兵迅速下跳下,搬开两边大架,整理弹药,开始准备工作。前锋搜索营刚刚与日军交上火,后方炮火支援就已经到了。打的又准又恨。

    竹内师团长固然对防区内的山川了如指掌,能比对手先抢到有利地形,但是山上毕竟没有构筑工事,他的部队也全都暴露在山坡表面进行防御,而他部署在山后的山炮部队却无法揍到反斜面中国军队,要攻击中国军队炮兵,则射程不足。陶名章的炮兵阵地选择较为仓促,但是射程上12公里对8。5公里的优势,给了他很大的调整冗余。除了覆盖范围更大,射程优势带来更大的曲射角度,使得他可以攻击部分反斜面目标。而由本地人参加的敢死队,已经深入山区,搜索敌人的炮兵阵地。这些阵地完全处在陶名章的重炮射程内,只要暴露出来,立即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竹内师团不是没有这个级别的重炮,但是他将拖带炮兵联队的自动车大队给了步兵,就只能把这些火力留在密支那了。

    日军居高临下的优势在105炮弹对暴露目标巨大的杀伤范围面前,变得不值一提。201师紧跟着炮火大约100米距离前进,中国军队大量的自动武器,正好在大约100米的范围内发挥最大效能,根据经验,日军来不及在这个距离内重新占领阵地并部署重机枪,而步枪较慢的射速则完全被压制住。

    竹内宽很快等到坏消息,他最得意的部下村山诚一中佐在隐蔽的观察哨指挥作战时被敌人炮兵打死了,一起被端掉的,还有中佐的指挥部和通讯部队三十几个人。他们所处的山头并不在交战区,但是鬼使神差,中国军队突然打了几炮过来,把素有鬼才之称,喜欢靠前到敌人鼻子底下侦察的村山干掉了。

    这次炮击有一定的偶然性,陶名章在后方用望远镜观察前面作战,发现了战场附近有一座明显较高的山头,他的八倍望远镜自然看不出山上有什么名堂,只是随口问了一句是否在射程内,得到肯定答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