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臣风流-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是一件人命大案,既涉及到宋知府有涉及到播州杨家,都不是自己能惹的。

    宋知府且不说了,那是周楠的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只需动根手指就能叫周大人吃不了兜着走。

    至于播州杨家,更是凶名赫赫。尤其是下一代家主杨应龙,乃是明朝万历年的历史名人万历三大征中征讨播州之战的主角。

    播州,就是后世的贵州遵义市。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中心,自然环境恶劣,素来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之说,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现代社会开发多年,国家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又有政策倾斜,终于让当地摆脱了贫困。

    可在交通落后的古代,那地方是典型的蛮荒,大明朝的中央统治也辐射不了。因此,只能实行土官制度,实行地方自治。

    明朝的地方官员有土官和流官两种,流官就是中央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事务。土官,就是授予当地土豪、首领官职代朝廷管辖当地土民。

    播州杨家是当地土司,世代镇守贵州遵义地区,迄今已经十多代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名族,杨家和当地人通婚,血统很乱,有汉有苗有瑶也有彝。不过,杨家人对外都说自己是汉人,以示归化。

    杨家在播州经营十多代,势力强悍,形如割据政权。现在的家主叫杨烈,到他去世,杨应龙继位之后,播州反叛。万历皇帝调动大军镇压,此战名曰播州之役,和朝鲜之战、宁夏之役一道史称万历三大征。

    播州平乱后明朝招降的叛军土兵就有一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呢?万历二十七年,李化龙到四川整顿军备,准备围剿杨应龙的时候,整个四川省的常备官军都没有一万人。

    杨家就是典型的土皇帝,还是实力强悍的那种。对于杨家,朝廷是诸多笼络,不断对杨家家主加官进爵。

    现在是嘉靖年,距离杨烈去世还有好几年,距离杨应龙叛乱尚余三十来年。

    其实杨应龙的反叛有其复杂的原因,就目前而言,杨家还是忠诚于大明王朝的。如今,杨家一个军官的女子死在淮安,虽说这个军官地位低微,仅仅是个不起眼的六品武职。

    可是,政治这种东西很微妙。若有人拿此事做一篇文章,或者杨家人感觉受到侮辱,欲要讨个公道。这颗炸弹一爆炸,不知道要炸死多少人。

    外交无小事,这事一旦传出去,京城理藩院的官儿们第一个就会跳出来,手执团结河蟹大棒。

    这一棒子打下来,可没人承受得起。

    在政治这口大磨盘下,周楠只能算是一颗小小的谷子,轻易就要被碾成粉末。要想明哲保身,你就别跳磨盘上去。

    这也是周楠刚才直接打昏荀秀才的缘故。

    熊仁显然是知道这件案子的,否则也不可能大半夜惊风急吼跑清江浦提审犯人。若他看到周楠和荀秀才在一起,周楠怕是说不清楚了。

    荀秀才这一昏迷,周楠大可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的模样。谍战剧看得多了,他自然知道一无所知道才最安全的道理。

    只委屈了大舅子,不过,后脑可是人体要害,别被我一钳子打死才好。如果那样只能说一声抱歉了,就让熊推官和郑书办去头疼吧!

    周楠颇为自己的果决明快而自得,心中也是警惕:混官场,尤其是混古代的官场,还真是步步危急。就今天这事,我若不是事先知道杨应龙那段历史,稀里糊涂的,说不定就陷入这个大麻烦里去。可见,做事三思而后行未必就对。危急关头,得当机立断。

    对于,这件事不小,我既然已经知道内情,是不是要作篇文章呢?

    心中依稀有了个念头,便开始仔细推敲。

    在船上呆了一夜,第二日上午,周楠的船就到了安东县城。

    刚回到家,就听到洪亮的婴儿哭声。周楠心中突地一甜,就好象是沁在蜜糖罐子里,整个人就好象是踩在五里雾中,有点晕忽忽的感觉。

    这个时候,就看到莴苣正端着一盆热水从灶房出来,见着周楠,大喜:“老爷回来了,夫人,老爷回来了!”

    周楠忙叫道:“莴苣,我儿子呢,在哪里?”

    莴苣扔掉手中的木盆:“在夫人屋中呢!”

    屋中传来云娘的惊喜的声音:“相公,快进来看看咱们的儿子。”

    周楠一呆,孩子怎么在云娘屋中,不对劲啊!

    进得屋里,却见一个小孩儿被襁褓包裹,正在云娘怀里放声大哭。

    云娘一脸爱怜地用手拍在孩子的背心。

    那娃娃虽小,也有些瘦,有点营养不良的架势。可却生得清秀,和他母亲素姐有三分相似。

    说来也怪,一看到周楠,小家伙就停止啼哭,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周楠伸出一根手指去逗,却被儿子用手紧紧抓住。

    一股暖流从手指袭来,直接传到心里。

    周楠整个人都幸福得像是要融化了,连声说:“好娃娃,好娃娃。”

    父子二人如此亲热,云娘也微笑地看着他们。

    良久,周楠才奇怪地问:“云娘,这孩子不是素姐的吗,怎么在你房里,素姐呢?”

    云娘温柔地说:“素姐正在屋中坐月子。”

    莴苣插嘴:“老爷,按照大户人家的规矩,大少爷得夫人养,夫人才是他真正的母亲,自然要抱这屋来。”

第148章 还算融洽() 
没错,明朝的大户人家确实有这个规矩。

    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男主外,女主内。也就是说,家中只有一个女主人,那就是男主的元配夫人。

    所有小妾所生的孩子都要喊女主人为娘,至于生母只能叫做姨娘。

    至于小妾则不能叫孩子为儿,男孩子得叫“哥儿”女孩子叫“姐儿。”

    这封建礼仪,感觉总有点怪怪的,对素姐也有点不公平,周楠不觉一呆。

    见他神色异常,云娘忙说:“相公,其实妾身见这孩儿生得好,加上素姐生产之后身体亏虚又没有奶水。怕她累着了,就抱过来代为照顾。奶娘已经请好,等下就会过来。相公若是觉得不妥,我叫莴苣将孩子送去素姐屋中。”

    此话一说出口,莴苣就不满地叫了一声:“夫人。”然后扑通一声跪在周楠面前,泣血苦谏:“大老爷,凡事都有个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大老爷衙门里如此,家中也该如此。礼制大于天,若是坏了规矩,人心不服,传出去对老爷名声有损,我等做下人的也羞见世人。”

    这什么歪歪理,好个小丫头片子,这是要在家中当忠臣吗?

    不过这个莴苣对云娘倒是忠诚,这份心情倒是可以理解。

    周楠突然得了个儿子,能够传承家业,心中自然欢喜。可是麻烦事情也跟着来了,孩子毕竟是妾生子,现在有是长子。而云娘这种大妻却没有子嗣,日后若是孩子有出息了,大家相处在一起未免有点尴尬。

    在未穿越之前,周楠对古人能够三妻四妾儿孙满堂蛮羡慕的。现在看来,家中人一多,各种关系处理起来挺烦恼的。

    可见,大开后宫也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莴苣这个建议倒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周楠想了想,也懒得管家务事,就对云娘道:“罢了,这孩儿就在你房中养。”

    云娘和周楠重聚已经一年多时间,可现在肚子里还没有动静,心中难免自怨自艾。见丈夫答应把这个孩儿给自己,知道是他自对自己的宠爱。心中又是幸福又是感激,又紧紧地抱着孩子,眼圈微红。

    周楠又补了一句:“娘子若喜欢孩子,咱们生就是了。以后家里立个规矩,各房若是生了女儿,自己养,是男孩就给夫人你。”

    云娘大喜:“相公,那六姑娘若是生了儿子也送过来。还有,她毕竟是咱们周家的人,虽说在府城可以照顾相公起居,可奴家听人说官员上任是不能带家眷的,要不我派人去接?”

    周楠:“啊,你也知道荀六姑娘?”

    云娘:“听小兰说的。”

    “王二这个口快的。”周楠有点尴尬,说:“夫人,荀六小姐可不是我的小妾,我也没那个心思。”就大概将那件事说了一遍。

    云娘叹息一声:“荀姑娘也是可怜,相公可纳之为妾。”

    周楠:“算了,算了,惹不起,这事你也别管,我会妥善安置她。我连身契都还她了,那孩子现在看起来情形有些不妥,像是失心疯。等过一阵子,等她正常了,听凭自去。”又问孩子起名没有。

    云娘笑着这不等你取吗?

    周楠:“就让素姐取吧。”

    就去了素姐的屋中看她。

    周楠同意将孩子交给云娘,现在见着她,突然有点心虚。

    不过,看素姐的样子倒不是生气,忙要起身。周楠扶她坐好,说:“素姐你受委屈了。”

    素姐微笑:“妾身也知道大户人家的规矩,我性子不好,怕是教不好孩子。云娘心善,孩子给她养,奴家也放心,多谢相公怜惜。”

    如此,周楠就彻底松了一口气。

    只是素姐姐的丫鬟香草一脸的忿忿不平。

    商量了半天,素姐给孩子取了名,单字一个泓。说是,周楠兄弟名字中都带一个木字,下一辈就得带水。金木水火土,如此一代代排辈。

    周楠点头说好,后来想了想,不对啊,以五行来排辈分,那不是老朱家吗?

    素姐出身教坊司,身世坎坷,精通人情事故。虽然将儿子给大房养,心中不甘。不过,礼制如此,她也无能为力。在丈夫面前,也不好做表露心意。

    周楠听说她生了孩子连夜赶回家探望,嘘寒问暖,又让她取名,这已经是大大的体贴,心中自然感动。

    周家在这事上面还是非常和谐的。

    在家里呆了一日,第二天就有县中的缙绅请吃,我们的周大人自然很给面子,四处应酬。看到家乡人热情的笑容和恭维,周楠回想起在府衙中的待遇,心中不觉感慨:别人还当我是九品官,却不知道我都混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了。

    这种丢人的事情,周楠也不会同大家讲。

    很快,三日假期就要过完。他这才想起应该去县衙走一趟,会会老朋友詹胖子。

    到了县衙,恰好碰到归县丞。周楠一楞:“你回来了,县尊可在?”

    归县丞一脸气恼,哼一声:“周大人回乡省亲吗?县尊在不在,你自己去看不就知道了。”

    正在这个时候,詹师爷急冲冲地跑出来:“周知事,周知事,你可算来了,快随我去见县尊。”显得异常热情。

    二人说说笑小就朝后衙行去。

    归县丞禁不住呆住,县尊和周楠不是有旧怨吗,今天詹师爷怎么和周楠好得像是穿一条裤子?

    路上,周楠问詹师爷怎么回来了。

    詹师爷说他和归县丞被锦衣卫解送京城,一路也没吃什么苦头。到了地头,北衙记录在案之后,就推说不知道又这事,让他们自去客栈等回音。

    等了一两月,北衙又说没事了,你们自回安东吧。

    于是,两人又回安东来做师爷的做师爷,做县丞的做县丞一切照旧。

    周楠说:“夏仪可恶,师爷受苦了。”

    詹师爷笑着说也没吃苦啊,反正他就是通县人,到京城后也算和家人团聚,算是公款探亲,岂不美哉?倒是归县丞有点倒霉,因为走的时候匆忙,也没有带盘缠,到京之后北衙又不管吃喝,穷得他吃了一月的白米粥。回来的时候也是借他的盘缠,欠下一屁股债。、

    詹师爷也是可恶,借盘缠给归县丞的时候还算了很高的利息。利滚利到现在,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归县丞的俸禄都是由他代领的。

    周楠感觉一阵痛快,哈哈笑道,詹师爷你不厚道啊!

    詹师爷不以为然,说我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可当年跟了县尊四处行商,我就是个商人,别人借我款子,得按照商场上的规矩来办。在商言商,这也是对归大人的尊重。

    周楠赞曰:“儒商,儒商。”

    很快,周楠就见到詹胖子。他今日来见詹通,所谋极大,经过两日的思索一个计划已经成形。如果做成,仕途将更进一步。

    不过,这事得詹通从中出力。

第149章 面带猪相心中明亮() 
见过詹知县,两人寒暄了几句,周楠就道:“朝廷从去年开始就不断下旨命淮安府妥善安置流民,并将此事计入地方官的年总岁考。唐应德三片沙大捷之后,流民更多,就连我安东也来了不少,不知道县尊有何计较?”

    詹通:“子木说的是这事啊,去年你不是将流民改为军户,安置在盐场吗?这事做得不错,可惜盐场那边终归是吸纳不了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