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臣风流-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害头疼病的。”

    “是。”荀芳语又低低地应了一声。

    “我们在一起好象就没说过多少话,罢了,睡吧,睡吧!”

    正在这个时候,荀方语突然生硬地将手伸过来,抱住周楠的腰。

    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手臂在微微颤抖。

    周楠:“你”

    荀芳语:“安婆子说,女人都要这样。”

    周楠:“不要勉强自己,上次是我不对。”

    荀芳语不说话,身子又朝周楠这边挪了挪,动作依旧机械生硬。

    周楠已经快三个月没有经过人事,如何忍受得住。

    一夜无话,第二日早晨起床,他精神焕发,只感觉天空是那么晴朗,空气是那么新鲜。

    照了照镜子,自己面上的青春豆好象消了许多,久违的清爽少年又回来了。

    周楠回想起昨夜自己和荀芳语双脸摩擦,二人青春豆决一雌雄时的情形,忍不住扑哧一笑。看来,在这一场激烈的斗争中,周氏豆输在荀氏豆手下。

    说来也怪,他今天看荀芳语那张全是豆豆的脸格外顺眼。女人嘛,不能全看脸,身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天使的面孔天使的身材,魔鬼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叫我选,周老司机选后者。

    今天周楠到行人司点卯之后,并没有像前段日子那样坐在屋中背书琢磨经义,而是如萤火虫一般闪了一下,就急冲冲地跑回家去。

    以前他之所以要耗到申时散衙,那是怕被王世贞知道,逮到他那里去写小黄文。现在荀芳语来了,自己大可以照顾家人的名义回家,老王也不会说什么。

    单位办公室怎么比得上自己家里有人侍侯舒服?

    他打算回家呆上一天,到了申时,再去王世贞那里读书。

    等回到家中,黄豆来报,说朱老爷在书房里等着老爷。

    周楠一楞:“哪个朱老爷,朱聪浸吗?”

    果然是朱聪浸,这个大明朝的奉国将军此刻正意气风发地坐在周楠的书房里,翘着二郎腿读书。

    见到周楠,他将书一扔:“子木,我就知道你今天回来得会很早。我听人说你的小妾从老家来了,哈哈,家有美妾,公务自然是顾不上了。”

    “你的消息倒是灵通,我家小妾昨日刚到,你就知道了?对了,嫂夫人放你出门了?朱兄这阵子受苦了。”

    朱聪浸哼一声:“夫为妻纲,还反了她?”

    周楠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得了吧,咱们这么熟,你家的事我还不清楚。”

    朱厚聪笑道:“子木你还真是猜错了,我这次回家夫人对我可疼着呢!实话对你说吧,自从叩阕上书之后,我可是首倡者,宗室得了这么大好处,都承我的情。平日里,不断有宾客来访,亲戚之间的走动也多。我家夫人什么时候被人这么恭维过,心中欢喜,也就不再寻我晦气。”

    “其实,她也没那个工夫。这不是快要过年了吗,她整日去别的宗室家里,诰命夫人们混在一起磨牙,忙都忙不过来。”

    周楠心中一笑,也是,朱聪浸以前在宗师圈里混得实在是连狗都不如,牵累了家中的淑人也跟着没脸。现在朱大人成了名人,她也跟着妻凭夫贵,受到不少恭维。心中一爽,也不再折磨聪浸同学了。

    “朱兄是无事不来,说吧,究竟想干什么?”周楠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青楼楚馆我是不会去的,另外,年底银根紧,借钱的事情休要提起。借钱给你去花天酒地,嫂夫人找上门来,我可吃不消。”

    “看你那小气样。”朱聪浸哼了一声:“有正事,我家不是开书坊的吗,想从你手头买点稿子。”

    周楠:“约稿啊,你开个价吧!”他眼睛放光,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文科生,他也想过干职业作家这个工作。你想啊,每天不用朝九晚五去挤地铁,不用看老板脸色。想睡到几时就睡到几时。睡醒了,披着睡衣随意敲上几个字就有钱拿,爽歪歪。

    可试过一回之后,他才悲叹自己没有那个才华,在电脑上敲出的不过是一堆文字垃圾。要想靠稿费生活,非饿死不可。

    得,还是老实上班吧!作家这个行当,成功率实在太低,不值得投入。

    想不到穿越到明朝,竟然有出版社的老板亲自登门约稿。周楠喜出望外,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他故做姿态,满面为难地说:“朱兄,年底事忙,你看我的挡期派得这么满,只怕”送上门来的生意,得好好拿乔,这才能谈出好价钱。

    朱聪浸:“别矫情了,子木你的诗词是写得好,大家读的都是话本演义书儿,用来消遣打发光阴的。谁还读诗,会亏本的。”

    “那你说这些做什么?”周楠不解。

    朱聪浸:“我想请子木跟王元美说一声,请他将手中的稿子给我刻印,价钱好商量。”

    听说是向王世贞约稿,周楠大失所望:“你要稿子自讨去,找我做什么?”

    朱聪浸笑道:“我听人说子木拜在王元美门下,坊间都传说你家恩师写得一手好风月书儿,只要他肯给稿,自然大买。只不过,元美公自重身份,不肯承认,这事还请子木代为说项。”

第220章 狠心拒绝() 
周楠听他这么说,大为惊讶:“你怎么知道?”

    前一段时间,他和王世贞整天呆在唐顺之在京城的宅子里埋头作文,根本就没和外界和文学界的人接触过呀!

    “怎么不知道。”朱聪浸道:“你家恩师的父亲蓟辽总督王抒不是坏了事,被关押在天牢里吗?王元美青州兵备使的官都辞了,长期寓居京城不就是想要救父出狱?这阵子他在京城四处奔走,到处求告,见了许多同年同窗。”

    “前番,王元美和友人聚会的时候还提起过子木你的名字,赞你的诗词了得,当是国朝继杨升庵后第一人,就连他这个做老师的也甘拜下风。日后,必成一代宗匠。”

    “恩师他老人家真是这么说我的吗,当不起,当不起。”周楠大为惊喜,有王世贞这个明朝作协主席为自己扬名,自己大才子的名气迟早打响。

    这人,谁会嫌自己名气小?无论是古代现代,名声确实是可以当饭吃的。

    明朝的文人有打秋风的习惯,就是说,你一旦有了名气,去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将帖子一投,地方官和大户都会将将奉为上宾,陪吃陪喝陪聊,走的时候还会送上一笔盘缠。

    试想,如果自己的名声起来了。以后就算混得再臭,光靠王世贞学生大明朝文坛一代诗词大家的牌子,也能免费云游天下。

    朱聪浸继续说道:“当是,王元美又说,我这个学生诗词了得,文章也是不错。说完话,你家恩师就把你所改写的古言风月书儿拿出来,示之于众。”

    “把风月书儿给宾客看这个,这个”周楠瞠目结舌,好你个王世贞,你和同道搞书友会的时候竟然说风月,这成何体统?

    传出去,王老师不怕怀了自己名声吗?

    可转念一想,老王还真不怕。

    原来,明朝中后期,士人不禁谈论风月,也不以此为耻。道理很简单,上行下效,首先嘉靖皇帝就喜欢搞这种调调儿。

    这个朱天子成天在丹房里琢磨长生法门,道家讲究的是调和阴阳,抱朴子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房总术教人如何守住元阳不泻。这其中有一道方儿需要女孩子身上某物,于是,嘉靖就弄了许多处女进宫整日折腾。

    女孩子们实在受不了啦,陛下思路清奇,如此天恩奴婢们承受不起啊!就一涌而来,用裤带勒住嘉靖的脖子。若不是太监们来得快,嘉靖坟头的草都三尺高了。

    市井文化发达,风气开化,世人喜论闺帷之事,就好象是现代社会酒桌上的黄段子乃是一种风尚。

    老王连金**这种后世禁得不能再禁的大毒草都敢写,还怕这些?

    朱聪浸一脸兴奋地说:“子木,看来你恩师写了不少书儿啊!坊间都知道,只要能够拿到王元美的稿子,你根本不用担心是赚是赔,只去想究竟赚多少。咱们是什么关系,能不能帮个忙从你恩师那里将稿子求来,要多少润笔,开个价。自然,子木这里我另外有一分心意送上。”

    周楠摇头:“这事我是不可能去做的。”开玩笑,王世贞和友人谈论风月,那是平辈之间的雅事。我只是他的晚辈,去说这种事情,师道尊严何在?

    搞不好老王手头那黄亮的竹戒尺就落下来了。

    我为什么又要去寻这晦气?

    见周楠不住拒绝,朱聪浸急眼了,哀求道:“子木,朋友一场,你就救救我吧!上次买地给你的那钱我花去了许多,到现在还没有补上这个漏洞。我家夫人最近心情好,倒没有问。可女人心事最是难猜,每个月都有那几日看什么都不顺眼。难保有一天她突然说起,我可就老命不保了只要将你家恩师的稿子给我出上几版,这个亏空不就填上了?”

    原来这朱聪浸打的是这个主意,周楠说了声“活该”又道:“已经到了去恩师那里读书的时辰,朱兄,我要走了,来人,送朱大人。”

    “你见死不救,不讲义气啊!”朱聪浸大声哀号。

    到了王世贞这里,老师却不在,说是出门有事。

    周楠就留在那里继续背书,下午申时,王世贞回来之后,见他如此用功,一脸的欣慰。

    看过周楠所写的随笔,修改评讲之后,说:“写得还算勉强,古文你算是入了门。从明日起,你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了。另外,为师可以开始给你讲解经义了。”

    周楠闻言泪流满面,终于可以正常读书不用再受小黄文的折磨了。

    日子平静无波,如水流过。

    周楠的生活过得平静,他每日到司里点个卯,然后回家读书作文。到了申时则去王世贞那里交作业,上一堂课,最后在天黑前赶回家。

    按照安婆子所说的规矩,大户人家妻妾都要雨露均粘,不可偏宠一房。因此,每月要去哪房住几夜在礼制上都有规定。

    不过,现在云娘和素姐不是不在京城吗,所以老爷你每日都必须去姨娘屋中,并交作业,这才是齐家,这才是君子之道。

    周楠久旱逢甘霖,连假意推脱这个姿态都懒得做,欣然而往。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他觉得这日子过得有些滋味了。

    很快就到了冬至前一天,中国人有一个习俗,冬至日要吃补药,炖牛羊肉。

    只见京城中满大街都是绵羊在跑,为首是一只山羊领头。可见,山羊的智商要比绵羊要高上一丢丢,自然做了带头人。所有的头羊下颌都挂着一个铃铛,作为智识的象征。

    又是一年冬至了,周楠突然想起去年冬至自己和云娘过节时的情形,心中不觉思念。好在现在有荀六姐在,倒不寂寞。只是,六姐实在不太爱说话。

    周楠到行人司点了卯时,正要回家,就看到郭书办急匆匆跑过来,光头闪亮:“冤家路窄,冤家路窄啊!”

    周楠:“老郭,怎么了?”他调戏道:“是不是延庆州学的贾大嫂有喜寻上门来,要仗子行凶?”

    “休要调侃属下。”郭书办:“过完冬至就是京察了。”

    “哪又怎么样?”

    郭书办:“这次来考察咱们行人司的是邹应龙,周大人你可要糟。”

第221章 此番京察() 
在赛场上我赢不了你,那我就去做裁判干掉你。

    这大概就是邹应龙的想法。

    周楠心中暗暗吃惊,忍不住道:“邹应龙一个小小正七品官,竟然被调来考评行人司,他的京察过关了吗,不去操心自己的事情反来咱们这里寻晦气?”

    郭书办:“行人你忘记了,邹大人的可是徐阁老的门人。再说,他是工部给事中,按制也有权力来查咱们。”

    周楠点头:“也是。”

    明朝当初设置这个考评制度的时候,初衷是考核官员的德行表现与工作绩效,作为大家的褒奖与惩戒。因此,最开始主持此项事务的乃是大明朝的人力资源部门吏部。

    不过,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首先,主持考评的吏部郎中、主事的品级都不高,考评知县一级还成,到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大员就有所顾虑了。

    其次,正因为考评直接关系到一个官员的前程,事关重大。大明的员工很快就认识到了考语的强大杀伤力,每逢考满之时,大伙儿便上下活动,积极沟通,务求一个好的评语。

    吏部也不愿得罪人,除非对你非常不满,通常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这样一来,考语不是赞誉就是套话,“考语皆是大圣大贤,川岳风云,冰玉麟凤之类”,而难得的少数考语提到官员的不足,却也写得及其的隐晦,“摹拟无能曰长厚,摹拟衰迈曰老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