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臣风流-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弟弟总归比不上兄长的惊才艳绝,在读书上的天分也普通,没有丝毫的灵气。

    前番因为读书不成,又将私塾先生给气跑了。

    一个好的教书先生平日里或许看不出好处,可遇到科举的时候。已经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告诉你该怎么温习功课,本科考官喜欢从什么地方出题,什么样的文章能入他的眼。如此,你却能少走许多弯路。

    因此,现在最要紧的是立即找个有才学,有过科举经验的好老师教授弟弟。时间已然紧迫,或许寻不到一流的教师,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好歹也能在临场发挥上给梅朴一些指点。

    梅家上下,梅员外只识得几百千余字,就是个文盲。因此,这次招聘教书先生的事儿就落实到梅迟身上。

    做为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她不方便抛头露面,就和丫鬟坐在隔断后面聆听外面士子的应答,并最后拍板。

    “可是圣人经义,我虽有有所涉猎,却仅仅是一知半解,又如何能够看出这些书生们才学好歹?”看着外面几十号书生,梅二小姐梅迟忍不住微叹一声,面带忧色:“若是选错了人,却要耽误了弟弟的前程。”

    身边的丫鬟小红也忍不住道:“小姐,若是大公子还在,自有他教授三公子,如何有今日的烦恼。”

    “兄长若是在,只怕早就中举人,中进士,光耀咱们梅家门楣了。三弟是不能读书的,强要他去考,却为难他了。”

    听丫鬟提起死去十年的大哥,梅迟心中一痛。是啊,大哥若在,多好啊!

    一瞬间,当年那两个弱冠少年和自己在春日的阳光下,冠服出行。童子二三,风兮舞雩,何等逍遥。

    至夏日炎炎,两个书生大笑着跳进碧蓝的涟水,仓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小迟,下来吧,好凉快,好爽利!”

    “一个小丫头片子,还说什么男女大防,来来来,抓条鱼给哥哥们下酒。”

    “啊,别拉我,别拉我!”

    “扑通!”在梅迟的尖叫声中,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在水中大笑着嬉戏。

    真是美好的时光,他们是那么的英俊潇洒大哥、我还有周周楠

    想到这里,梅迟眼睛里沁着泪花。

    小红见自家小姐如此情形,忙小声道:“小姐恕罪,小红一时口快,说错了话。”

    梅二小姐勉强一笑:“算了,过去的事情也不要再提,你是无心失言,我不怪你。好了,招聘开始了,别说话,咱们听听。”

    正在这个时候,小红忍不住呀一声:“是翁公子,他也要做咱们家的私塾先生吗?”说着就朝前指去。

    梅迟定睛从花格的缝隙看出去,却见人群中不是翁春又是谁,禁不住吃了一惊奇。万万没想到这个县学高才生,竟然抹下脸要到梅家做西席,这不合常理啊!

    顿时,梅二小姐楞住了。

    小红突然一笑,低声道:“小姐,翁公子对你的心意难道你还不知道。他这是想每日见到你,这才来应聘私塾老师,也好每日都能见着你啊!”

    听到这话,梅迟禁不住俏脸一红。然后心中又是大大地不快,喝道:“小红,你好大胆子,说这些不正经的话。我看这个翁秀才也不是什么正经人,今日使出这种手段。”

    哪个少女不怀春,女孩子到了二八年纪自然会对自己未来终身大事有一种莫名的期盼,期盼着哪一天有个英俊的少年迎娶自己过门。可是,大约是小时候对于兄长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潜意识中,自己未来的丈夫应该是当年那两个白衣书生的模样。

    这个翁春,说句实在话,见到人的时候,眼睛里有一种赤裸裸的欲念,看了叫人心中厌恶。

    又如何比得上那时,那两个在春风中、夏日里歌以咏之,舞以蹈之的儒雅的清爽少年?

    等金管家将题目一出,翁春就第一个跳出来解题。

    听他解完,梅迟忍不住低讶一声:“见解独到,学养深厚,翁应元果然是个人才,能够从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里探究出深刻的经义,真是难得。或许我是误解翁应元了。”

    小红一笑:“误解,那翁秀才看起来眼睛贼溜溜的,确实不像是个好人。不过,倒是生得不错。小红不识字,也听不懂。可看外面的情形,翁秀才好象把其他人都给震住了。也没有人敢上前同他较量,是不是不说,他要到咱们家做教书先生了?”

    梅迟点头:“是的,他这么解题,别开生面,叫人耳目一新,果然了得。别人若再强解,也是老生常谈,如何比得过。今天,翁应元赢了。也罢,翁先生的才学在我县同辈书生中至少也能排名在七八名之间。有他教授阿弟,这次县试还有后面的府试、院试也多了几分把握。”

    是的,翁春今天这个题解得当真是妙,不得不让人心中佩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这有三种,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这是其一。意思是,父母有错做儿女的却不指出来使之改正,而是一味顺从,使父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按照现在人的话来说,就是愚孝。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这是其二。意思是,家里贫穷,双亲吃了上顿没下顿。你却不发奋读书去做官,改善家中的经济条件。

    不娶无子,绝祀祖先,其为三。一把年纪了,也不娶妻生孩,使得祖先血脉断绝。死去的先人不能享受香火祭祀成为孤魂野鬼,这是不孝中最恶劣者,断断不能容忍。

    所以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说。

    读书人在阐述这句话的时候,大多会从礼仪和祭祀祖先上引申解说,整个主题都味道着结婚和生孩子上面。

    但今天这个翁秀才却说,无后二字并不是生娃,而是后人没有做后人的规矩,不修德,不守礼,这才是最大的不孝。

    实际上,这个理论在后世也有不小的争议。在明朝,读书人将孔子的话奉为经典。在读的时候大多从字面上去理解,而不敢有丝毫的深究,生怕曲解了圣人之言,成为经学界的异端。

    翁春今天提出这么的新鲜的理论,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或许,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虽说对翁春心中厌烦,但梅二小姐还是眼睛一亮,大感佩服:翁秀才果然是县中最好的读书人之一,若他来教阿弟,没准这次童子试有戏。

    小红忍不住问:“七八名之间?那么,排名一二名的又不知道是什么人,难道是当年的大公子?”

    梅迟:“大哥的才学当排第二,至于第一,自然是周”这个时候,当年那个一说话就露出白色牙齿,笑得如阳光一样灿烂的少年有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又是何等的才气过人,何等的精致美好。

    能够写出这种诗词这人,天地间的灵气仿佛都聚在他身上。

    可那个白衣少年已经十年前的事情了。

    眼前仿佛又出现一个头戴插着鸡毛,身穿青布长衫,满面酒色财气的衙役。

    “姓周的,贼子!”梅迟紧咬着嘴唇,心在滴血:“老天不公,怎么将那样的才华给了这么一个卑劣的恶贼?”

    “周贼,是周贼!”小红突然一声低叫。

    听到丫鬟叫,梅迟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大吃一惊。

    却见船舱的角落里,那贼子和另外一个壮汉正挤在人堆里兴致勃勃地朝这边看来。

    当即,梅迟就要叫人把他打将出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周楠却走了出来,笑道:“方才翁秀才这段阐述非常不错,不愧是县学生员。但今天若就翁应元一人唱独角戏,未免不美。小可平时也日日研读孔子的著作,有些小小心得。今日道来,还请各位同学指点一二。”

    “周楠,是你!”看到周楠,翁应元大叫一声,心中却莫名其妙有点惧怕。

    他和周楠已是仇敌,今天见面,本该直接说破他是衙门的典吏,没有功名再身,自然没有资格做梅家的教书先生。

    可不知道怎么的,自从两次败在他手上之后,翁春已经有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今天之所以第一个跳出来答题,也是上两次比试受到巨大打击的缘故。

    心道,本书生今天先声夺人,尽显平生所学,总该得赢上一场吧?

    但现在见到周楠,他心中猛地打了个突,忽然感觉,就算自己第一个出场,只怕也未必能胜了这姓周的胥吏。

    这厮实在是太厉害了,还好他有罪案在身,不混士林。否则,以他的怪才,只怕世人只知道有周子木,而不知有翁应元。

第67章 邪论,邪人(求推荐票)() 
周楠看翁春看到自己脸上变色,心中不觉得意。叫别人畏惧自己,自然是一件暗爽的事情。

    不等翁秀才再说下去,他就朝金管家一拱手:“金管家,要不我也来试试?”

    周楠平日里见着梅家的人都绕着走,到了安东县这几个月也就去过一次梅家。金管家是梅府内宅管家,也不怎么出门,自然认他不得。

    见周楠一身儒袍,以为是也是是一个来应聘的秀才。刚才这场比试被翁春弄冷了场未免不美,就笑道:“这位先生请讲。”

    周楠挥了挥袖子,从容淡定地缓缓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前两个不孝我也不赘述了,今天翁秀才在无后为大上有不同的见解,我就说说这第三点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分明就是说不生孩子就是最大的不孝,和做晚辈的没有做后人的规矩,不修德,不守礼没有任何关系。前面两点已经说了做后人的行为准则,第三点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说,那不是废话吗?须知孔子的话字字珠玑,将一个问题反反复复说车轱辘话可能吗?”

    翁春毕竟是个书生,既然周楠要和自己辩经。他也顾不得揭破这个胥吏的身份,喝问:“还请教你有何新解?我儒家讲究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四书五经讲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岂能纠缠于闺房夫妻之事哉?”

    是啊,大成至圣先师和亚圣何等高大上,他的文章的理论怎么可能纠缠在生孩子这种下三路的事情,那是对圣人大大的不敬。

    周楠哈哈一笑,随口胡诌:“翁朋友你错了,存天理灭人欲这句中的欲可不是单指饮食男女,而是防范个人欲念的过度膨胀。所谓事行有度,过犹不及。朱子这句话是提醒我们,正常的人欲是需要的,但不能过度。凡事,都要守规矩,将个人的欲念约束到维护社会、道德和民风的规矩中,讲的是修身的道理,而不是叫大家禁欲。否则,咱们还读书做什么,干脆剃了头发去做和尚。那人欲岂不就灭得干干净净了。”

    听他这么说,其他书生都忍不住点了点头。就有一个不爽翁春争了先的秀才就笑道:“是啊,按照这位翁朋友的说话,咱们还读什么书呀。依我看来,要真灭得干净,做和尚那么麻烦,干脆净身做阉贼好了。”

    另外一声夸张地叫道:“想不到翁朋友原来是司礼监的公公,失敬失敬!”

    听这二人说得有趣,众人都低低地笑起来。

    周楠:“据汉时皇甫谧帝王世纪一书记载,周朝春秋时,天下共有人口一千三百余万。即便是齐楚燕赵韩魏秦这种大国,也不过百万余人,可见当时人力之短缺。国家自然要大力鼓励百姓生育,所以,孔子这句话就是叫大家多生孩子,而没有其他别的意思。”

    战国末年,秦灭楚,发动了六十万大军,这已经是强秦所有的人力资源;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把赵国一代人杀了个干净。自此,战国六雄中军力最强大的赵国再无力抵抗秦国的侵略,战略上处于绝对的守势,直到灭亡。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口少何等稀少。战国七雄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丁口,仅相当于后世一个大县。

    作为一个文科生,文史不分家,这些都是常识。可落到明朝人耳朵里,却是那么新鲜,众生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说完,他看了看众人,笑道:“各位朋友中肯定有尚未娶妻的,一把年纪了,若是在春秋时期,那已经是犯法了。不过大家放心,国家会给大家发老婆的。男子十四不婚,国家会强行将一个未婚女子送进你房中。”

    众书生都笑起来,大家都穷,确实有不少实在熬不下去的光棍。不然,也不可能来应聘这个私塾先生,想的就是保包吃包住,每年有五十两银子的束修。

    听到周楠这话,不禁悠然向往:国家还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