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臣风流-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仪两次死里逃生,对前程已是心灰意懒,将实情合盘托出,又请詹通代他向周楠致歉,自回京城复命。

    看到气愤难平的詹通,周楠劝道:“知县,夏千户和我等好歹也是共过患难的,有一分人情在,过往种,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对了,詹师爷和归县丞怎么了?”

    詹通:“估计过得一阵子就会放回来,没事的。他们也是倒霉,飞来横祸啊!子木,你什么时候去淮安上任?”

    周楠想了想,说:“在家休息两日之后就要去淮安理刑厅报到,然后尚要去一趟山阳县,有点私事需要办。办完这事,才能正式到职。”

    詹通:“山阳乃是附郭县,治所就在淮安城中,不是一条道儿吗?”

    周楠:“我去的这家却不在城中,距离府城还有三十来里地。”

    很快周楠去礼房办完了交接手续,回到家里。

    家中已经在收拾行装,云娘说,明天她父亲和兄长会进城设宴为他道喜。又拿出一堆帖子,说是县中缙绅为周知事洗尘接风。

    看样子,周楠在家这两日都要在酒桌上度过。他本打算安静地陪云娘的,看来是不可能了。

    云娘又说,杨六爷和杨有天进县城之后会在家里住两日,然后用家里的船亲自送周楠去府城任职。

    周楠笑道:“泰山老大人和有田要来,那感情好,正要和他们商量在淮水上走船的事情。也不知道我不在安东的日子里,他们的船走得怎么样?”

    云娘回答说家里的生意一切都好,每月的生意就算再差,也有几两银子入项。她就是有点担心周楠这一去淮安,石千石不肯再让周家和杨家走船。她虽然是个妇人,却也知道人一走茶就凉的道理。

    石中石当初之所以答应放周楠的船进去,是考虑到丈夫在衙门里当差,盐道有事还需要县中帮忙。周楠一走,怕就怕石千石不肯买帐。

    周楠笑着说:“无须担心,官场上人情往来怕就怕这种不念旧情翻脸比翻书快的,坏了名声,以后谁还敢跟你打交道,这个道理石千石还是懂的。”

    没错,周楠是调去淮安了。可以他在县衙里这么长日子的经营,再加上同詹通的私交,石千石如果反悔,寻个由头拿捏他还不容易。

    云娘又是满面忧愁:“相公,咱们这次去淮安,也不知道吃住惯不惯。到现在房子都还没寻着,难不成还先住在客栈里?”她心中不能有事,一有事,无论大小好坏,就会忧愁到失眠。

    周楠笑道:“云娘你也不要担心了,你先留在安东,我先过去。等找好房子,将一切安排妥当才叫人过来接你。还有,哪里有那么快当差的,到淮安报到之后,我估计会先请几日假。一是安排吃住,二是还得去一个地方勾留一两日。”

    “相公先过去也好,妾身先留在安东。素姐身子日重,算来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不过,她腹中的孩儿小,却迟了。让她再车舟劳顿,怕有三长两短。还是等她先把孩儿生下来再说,这可是周家第一个娃娃,大意不得。”云娘点了点头,心中奇怪,问周楠到淮安之后还要去哪里。

    周楠回答说:“我有一封信要带去山阳县荀家报丧。”

    事情是这样,周楠在唐顺之行辕的时候。三片沙之战,朝廷大军虽然取得空前大捷,可将士还是有些折损。其中,唐巡抚幕宾中有一个荀举人大约是第一次上战场,胸怀激荡,立于船头,欲效法古人横槊看诗成。结果中了倭寇一记流弹,正中胸口。

    回到扬州之后,铅毒发作,加上年事已高,就支撑不下去。

    荀举人当初之所以投到唐顺之幕中,一是确实有报国之心。二是他今年五十有二,科举无望,也想立些功劳,好得唐大人推举,谋个县丞一类的官职。结果,运气实在不好,以身殉国了。

    周楠和他是老乡,平日间倒也混得熟了。

    荀举人临死的时候,放心不下家中妻小,更放心不下家业,就写了遗书托周楠带回家去。

    荀家家业颇大,荀举人有一妻三妾,两个孩子。

    据他说,正妻是个嫉妒心强的人,他这一死,小妾们估计都会被赶出家门。

    这事他闭眼之后也管不着,只是其中一个女儿乃是她的掌上明珠。为了不让女儿吃苦,荀举人就将名下的产业划了一部分给女儿作为今后的生计。

    周楠:“对了,这个荀举人这个女儿的母亲乃是丫鬟出身,生下她之后就难产死了。”

    云娘:“也是可怜,妾生女,母亲又死了,也不知道她是如何长大成人的。”

    周楠一笑:“你也别可怜人家,这女子现在可身家不菲,就算她生成香草那样,也要被媒人踏破荀家门槛。”

    荀举人信上说,荀家有良田万亩,庄园两处。另外,在淮安城里还有二十家店铺。他死以后,两处庄园和城中的二十间店铺留给大儿子荀秀才。至于那一万亩地,七千亩归大妻,剩余三千亩则留给女儿做嫁妆。

    这可是三千亩地,荀小姐从一个妾生女突得了如此身家,摇身一变变成白富美,可怜什么?

    要知道,按照古人的利益,妾室可没有什么地位。生的女儿,将来也没什么嫁妆,嫁得也不好。如此,对荀小姐倒是一件改变命运的好事。

    想到这里,周楠看着素姐的大肚子,心中却是一动:素姐将来生了儿子也就罢了,如果生的是女儿,我等一视同仁,富养一生,绝不能叫她吃半点亏。

    听说这个荀小姐有三千亩田地的嫁妆,云娘吓了一跳,禁不住叹道:“真是有钱啊!”想当出周楠刚从辽东回来的那日,周杨为了几亩地就要让她改嫁。

    在当初的她看来,几亩地已经是不得了的资产。三千亩,却不知道大成什么模样,站在地头,怕是一眼也看不到头。

    贫穷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接下来两日,果然如周楠所预料的那样都是在酒桌子上度过的。

    听说周楠做了官,县中大户缙绅纷纷到贺,叫周楠狠狠地得意了一场。

    周家从这个时候算是挤进了安东县缙绅官宦人家的行列,只是,周楠囊中羞涩,和大户豪门实在不配套。

    唯一不美的是梅员外没有来,梅朴还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过来和他绝交,搞得周楠有点莫名其妙。

    周楠事后才知道,梅家是恼他纳了素姐为妾。没错,素姐自从出了梅家已经是自由身,她要嫁谁梅员外也管不着。

    可是,世人都知道周楠和素姐不清不楚,你周大人现在又娶了她,难免叫人心中不舒服,也有打梅家脸的嫌疑。

    周楠本打算和梅家合作做生意赚点钱,现在看来,也谈不上了。

    有得必也失,却也是无奈的事情。

第125章 新单位新职位() 
人情往来应酬结束,也到该启程去淮安府当差的日子。

    这一日早晨,周楠也没惊动其他人就一个人携了简单的行李,由杨六爷和杨有田送到码头。刚要上船,就看到林阿二急冲冲跑来:“周老爷等等小人,等等小人。”

    周楠定睛看去,却见林阿二一身便装,背上还背着一个包袱。心中大奇:“阿二你这是做什么?”

    林阿二道:“老爷不说是这次去府里当官叫小人给你做长随吗,小人这就随老爷去。”

    周楠没好气地说:“阿二你这人就是太实诚,本老爷当时说的是气话,别当真,你还是回衙门去吧!”

    林阿二:“老爷怎么说话不算话?”

    周楠笑道:“好好好,是本老爷的错。我去淮安,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形现在还不知道呢,你去了也没什么用处,先留在县里,等我真要用人的时候才来叫你。”

    他这次去淮安理刑厅做知事,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正九品的官员。可说穿了,其实就是推官的秘书,做的是写写画画,收收发发,承上启下,沟通左右,出谋划策的工作。是个事务官,而不是主持一个部门的政务官,也不需要用人。

    其实,这个知事手头并没有多少权力。同为正九品官员,却比不上独当一面的巡检、课税大使威风、爽利。

    想到这里,周楠突然对唐顺之有点不满。

    林阿二抓了抓头:“好吧,老爷你可得说好了,一旦那边安顿好了,就带信回来让小的过去。只是”他面上带着忧愁:“只是小人已经辞去了衙门里的差事,现在如何能够回去。”

    周楠:“你直管回去找县尊,重新做回你的衙役好了。”

    “大老爷肯吗?”

    “放心好了,你就说我让你回来的,县尊必定答应。”

    林阿二继续抓着头:“周老爷你和县尊不是仇家吗?”

    周楠:“谁说的,叫你回去就回去,废什么话。”

    “是是是,小人这就回去求县尊。”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说的是淮安城。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说的也是淮安城。

    从汉朝开始,淮安就是黄淮地区,中原第一大城。

    此城位于万里沃野之上,在这个年代,黄河夺淮入海。淮安城正好位于黄河、淮河、大运河的水运枢纽,天下财富尽聚于此,乃是整个大明朝排名前十的大城。

    按照如今的城市规模和gdp计算,明朝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京畿、南京、苏州、扬州、成都、广州、杭州、临清州、淮安、开封。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奇怪,这个排名中好象钻进来什么奇怪的东西,临清州又是什么?

    临清州是山东的一个直隶州,也同样是大运河漕运枢纽。淮海是黄淮和江南物资的转运地,而临清州却负责将河南河北山东的物资输送到京城,同时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地位超然。在明朝的时候,世人一说起山东,首先想起的就是临清州而不是首府济南,就好象后人提到福建只知有厦门而不知福州一样。

    作为一座历史名称,水运枢纽。淮安得渔盐之利,经济极为繁荣。

    据周楠在安东县衙看过的资料,如今整个淮安城有人口五十多万,在这个时代已是十分的惊人。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也算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级市规模了。

    要知道,在明朝嘉靖年间,即便是第一大城北京,人口也恰恰突破百万。

    这是周楠第二次到淮安,心情自与上次苍仓皇逃难时大不相同

    下了船,他也不急,安步当车,在城中逛了一气,直走得脚软,才寻到一家出租的房子。

    他所租的院子在鞠通巷,这里距离府衙没几步路,上下班也方便。

    淮安城颇大,总体来说分为南北两大块。北面位盐河和黄河之间,乃是府衙、山阳县衙和盐道、漕运等各大机关的治所。以黄河为界,南面则是普通百姓的居民区。

    考虑到自己将来会在淮安住很长一段时间,家小都要接过来。现在家中已经有四口人,将来还有添丁,地方不能太小。周楠所租的房子很大,是两进的院子,地方倒是清净,就是有些阴暗,两个小天井借来的那点天光也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年代的房子采光普遍不足。

    这间宅子总面积加起来达惊人的四百多平方,每月租金不过一两三钱,也就一千块钱人民币模样,这才后世简直不敢想象。

    购置了些简单的日常用品,胡乱在街上吃了晚饭,周楠就上床睡觉。

    没有灯光污染,没有噪音污染,隐约有水声远远传来,那是黄河和盐河的涛声。

    突然间,周楠睡意全消,竟是失眠。对于未来,他心中也是没数,也不知道这个朝廷的官应该怎么做,特别是这种整日埋首案牍的事务官。

    做衙役,做师爷,直接面对的是黎庶百姓,有事处理起来立求简单粗暴,在最短的时间内快刀斩乱麻。可现在蹲机关了,以往的为政经验却完全用不上,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政绩。

    第二日,周楠带着对新岗位的兴奋和担忧顶着熊猫眼去了府衙。

    古人有官不修衙的传统,说句实在话,安东县的衙门破破烂烂的,又小,很多房子因为年久失修,畅风漏雨,每年都要简单休整。而这府衙却好大一片建筑,都是白墙青瓦,显得整洁。

    在这样的地方上班,应该是一件让人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签押房说明来意之后,等了半天,就有一个衙役过来引周楠进去。

    跟着衙役一路走去,里面又有不同。府衙分为前后两部,不用说,后衙是知府居所。

    前衙则是各大部门的办公场所,分为正堂、同知厅、经历厅、理刑厅、礼吏兵刑工户六房。

    除了这些部门,还要诸如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