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情报局-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弓弩倒是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但另外三样则让这些人有些目瞪口呆,毕竟,这些东西,虽然都是已经发明了出来,但是,尚未用于军事,而且也并没有得到推广,所以,都是稀罕物件啊!

    李煜解释道:“朕昔日曾听江湖游士说过,以硝石、硫磺、木炭三者以适合比例配合,可以制作出一种剧烈爆炸的大杀器,声震如雷,威力巨大,届时,必可令敌闻风丧胆,就算是骑兵也不足惧了!”

    李煜所说的正是火药。

    早在汉朝以前,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硫黄作为金石药物已为人们所知,不过,火药却是一直是“明珠暗投”,被炼丹术士发现,也一直只是被用来炼丹。

    在秦汉之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曾记载曰:“消石,味苦,寒,主五脏积热……炼之如膏。”

    “石流黄,味酸,温,……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消石即硝石,石流黄即硫黄;在中唐以后成书的《真元妙道要略》则记载:“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两种物品混在一起可以起燃。

    火药的早期军事应用正是在10世纪初。

    在北宋初官修的《武经总要》中曾记载有蒺藜火和毒药烟等火药配方,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冠以火药名称,并直接应用于实战的。

    当然,这个时候的火药,因为硝含量低,还含有大量其他成分,通常只能速燃,用以纵火、发烟或散毒,还是一种低级火药,只是近代火药的雏形罢了。

    此后的四个世纪,由于战争频繁,火药性能得以不断提高,火药技术得以不断改进,火药兵器才得以发展。

    对李煜来说,火药这个大杀器从认识硝、硫性质,再到发现起火现象,最后到成熟应用于军事,经历了一个太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是准备要缩短这个漫长过程的!

    而且,这也是唯一能够迅速解决战争,快速增强己方军队战斗力的东西。

    原晶宇站起身来,摩拳擦掌地问道:“这真的可行吗?”

    (本章完)

第283章 两女() 
由于北方王朝和更北方蛮族的刻意阻挠和设绊,马匹一直是南唐较缺的战略物资,因此南唐的骑兵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是军队建设中的一个大弱项。

    如果,真是有了火药,那北方铁骑,又算得上什么?

    李煜点头道:“当然可行!”

    骑兵丧失其战场至关重要作用,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热兵器的发明和普及啊!

    李煜微笑着说道:“没有问题,相信只要我们提供场所,提供条件,我们大唐能人如此之多,相信很快就可以鼓捣出来!”

    当然,李煜虽然简单的知道这些知识,但是他却是做不来的,虽然,火药早便是已经发明了出来,但是,尚还没有人将这些与军事战争联系在一起,也就自然没有人在这个方向之上尝试。

    而如今,李煜说了出来,也就自然引导了这个方向。

    选定了方向,再加上先人已经累积的宝贵经验及其研究成果,另外还有李煜的知识储备,相信这个过程的确是可以无限的缩短。

    李煜看着这些已经听的有些痴狂的学士、大臣们,心中不禁失笑,火药可是近现代战争的主力,热武器对战冷兵器,简直就像是屠杀啊,心里虽然这般想着,但李煜还是继续往下说道:“至于望远镜,用最纯净的水晶磨成特定形状,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将远处的东西拉到眼前来,我们就可以随时提前发现敌人!”

    望远镜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凸透镜片加一个凹透镜片,但对于这个水晶尚且是珍稀品的时代来说,代价就有些昂贵了。

    “弓弩自不用多讲,我们的目的是如何让其射出弩箭更快,可装弩箭更多,杀伤面积更大,而上弦则更省力。至于枪炮,这要等待到我们的炸药、炼钢技术大进步之后,枪可以由一个人手持,将浓缩后的炸药发射出去,杀来敌于远方;炮就要由几个人来操作,将炸弹发射至远方,在敌群中爆炸,杀伤力更大。”

    李煜微笑着继续忽悠,枪炮只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依现在的科技,高强度钢铁、压铸技术、子弹制作、点火装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真正切实并能立即装备军队的其实还是弩箭。

    “那作战科呢?”朱令斌开口问道,虽然他刚才没有太大的反应,但潮红的脸已经说明了他内心的激动。

    “兵器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兵器再好,利用不好也是白搭。”李煜直言不讳地说道,历史上,宋代的科技发达,武器先进,不照样被四周的蛮子揍得满地找牙?

    “所以,成立作战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暂时定为两个:一是研究自古以来的战场实例,寻找最适合现代最适合我们自己的作战方式、作战阵形等作战理论;二是研究所有兵器,特别是最新兵器的最佳使用方式和最佳使用效果。以上所有的研究成果必须经得起实战检验。”李煜加重了语气,说道。

    “两军作战,军情为要。如果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认为就离不开军情科了。”

    “朕之前成立单独的情报组,便是知晓情报对与战争所起的关键作用。”

    “军情科,朕建议目前也暂定两个方向:一是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形势分析,为我大唐对外交往提供合理、正确、科学的决策建议。昔日班定远一怒定西域的例子就说明了,外交的力量和效果其实不弱于军事;二是侦察对方军情,招募大量适合作间之人和善于侦察之人,提前将敌方情况摸清,到作战之时,我们就如明眼人打瞎眼者,占尽优势!”

    侦察敌情是自古以来的常规做法,但李煜提出建设常设机构却是从未有过的,一下子一众学者和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李煜接着讲道:“经济研究院,朕呢则是建议下设两个科,一个是经济科,一个是民生科。”

    虽然经济和民生这两个词李煜在早朝之上多次提到,但这些大臣们也都未曾深想,不禁奇怪李煜为什么要单独列出来研究啊?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原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

    最早是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本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

    其实,早在公元4世纪初,我国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

    “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其寓意正是“治国平天下”。

    “经济一次,朕是借用了古书中早有的这个词。朕所说的经济是指我们这个国家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构建国家并维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可大可小,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朕所说的自然是我们大唐的国民经济。”

    “经济科的主要方向,朕也暂定为两个:一是主要研究历朝历代以来各项经济政策之利弊,分析当前我朝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合理化改进建议;二是秘密研究如何利用经济力量打击敌方。”

    李煜道:“春秋吴越争霸之时,越国将煮熟的种子免费送给吴国,结果被越国买通的吴国内奸刻意隐瞒这一内幕,导致当年吴国全国绝收,越国一举灭吴,这正是经济战的一个雏形。放到当前,经济科则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钱币等经济介质,让对方经济崩溃,失去与我大唐对抗的物质基础,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民生科,意义则更为重大。‘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也。在此,朕将民生代指为我大唐百姓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纵观历史,基本上每一个朝代灭亡都有一个固定的开头:那就是百姓大众民不聊生,走投无路,揭竿而起,正式拉开了王朝灭亡之序曲。

    如果将国家比喻作一个石塔,那百姓大众就是塔基,塔基不稳,而塔身必危。

    所以,民生稳,则社会稳,则国家稳。

    (本章完)

第284章 资金() 
听到这里,一众大臣都是不住的点头,他们早为李煜的想法所震撼。

    这些,他们之前简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啊。

    在他们眼力,如今的李煜简直就是成为了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

    能够说出这些的,又怎么会是寻常人呢?

    “民生是一篇大文章,主要还得靠整个朝廷。这里,朕建立民生科就是希望能够给这篇大文章里增加一些美丽的、可以看得到的希望和信心。有了希望和信心,百姓心里就有了美好的期待,就必定人心思定,而国家必稳如磐石!同时,我大唐正在进行变革,最终必将平定天下,这期间必定会影响到许多人的利益,但如果有最众多、最广泛的百姓大众的支持,这些人就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一民之生,最基本的无非是衣食住行、居家生活,再上升一点就是生活幸福美满。”

    说到行,李煜忽然想到了马路,他不禁说道:“行,一个方向是用来行走的道路,朕准备让民生科首先研究出一种可以速凝、凝后非常坚硬的物质来铺作路面,可以迅速普及全境,不仅让百姓出行可以非常方便舒服,而且可以建成军事战略大道,十分便利境内军队调动!”

    在这里,李煜是准备将后世的水泥给鼓捣出来。

    其实,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中国秦安大地湾人,他们铺设了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

    不过,李煜想借用的是后世古罗马人的弄法:使用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已经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

    “还可应用于军事?”众大臣也都很好奇地问道。

    “当然。如果我们可以在重要的城市用这种物质建筑城墙,敌人砸过来的石头撞不烂,射来的箭弩穿不透,而这时,我们坐拥强弓硬弩,有远射的枪,敌人焉能不败?”李煜道。

    “啊,那这种物质容易发明出来吗?”众大臣都是有些坐不住了

    历来作战,无非是攻和防,如果因为兵器科的发明,己方攻的水平上去了,现在若再有了民生科的这种物质,那防的水平也上去了,作战获胜岂不是指日可待吗?

    “很容易!其实它的原料随处可见,就是一种特定的石头,金陵城旁边的群山中就有这种山石,非常容易发明出来。”李煜故作神秘地说道。

    当然,水泥一般是用来作房屋建筑用的,但李煜想在先期保持一种神秘感,将水泥作为军事战略物资看待,努力拖延其蔓延的速度,让己方多一些时间,多一些先发优势。

    “改善行的另一个方向,就是行的工具。大家经常乘坐马车,虽然很方便舒服,但速度一快,就异常颠簸,噪声也较大。朕听闻南方海外有一种物质,称为橡胶,本身具有弹性、也不透水,朕有时候就想,如果将这种物质包在马车车轮外面,与地面的摩擦变小,可以增进速度,减少颠簸;同时,在车身上引入钢铁部件,加上可伸缩的弹簧装置,减少车行中的冲击力,相信这样的马车坐上去一定会更加舒服!”李煜手里一面比划着,一面说着。

    一众大臣看李煜的眼光炽热到都有些异样了,这些李煜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大到国计民生能想到,小到一个马车部件也能想到?

    “其实,坐得舒服只是这种马车很微小的作用,关键是它的速度可以加快,我们的商业、出行方面的工作效率都可以借此而加快。”

    “当然,这还只是新型马车的民间运用,其实这样的马车在军事上作用要更大。诸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士兵乘上这样的马车,可以抢在敌人前面赶至目的地,率先建立防御阵地,或者抢先发起进攻,士兵还很好地保存了体力,我们等于先胜一半啊!即便敌方为骑兵,我们也还可以将车子围起来作为临时的堡垒,阻敌马骑,同样也多了一些胜算啊!”

    李煜喝口茶水,继续说道:“至于科学研究院,朕则提议设立天文科、地理科、数学科、和物理科。”

    李煜也不管这些新名词对他们的冲击有多大,只管将自己所想到的这些说出来。

    不出所料,听到这些之后,这些自命不凡的学士和当朝文官大臣都是把眼睛又瞪直了。

    “假如,我们现在正在对敌沙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