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朝灭亡,到了民国,又何尝不是这样。日寇入侵,国民党官员们犹然莺歌燕舞。“不反腐败,亡国;反腐败,亡党。”国民党就是带着这样的无奈,败退到台湾。而到了台湾后,哪怕已经被民进党追杀得奄奄一息,高层仍然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这,或许便是某些国人的劣根性,简直已经深入骨髓,不可改变!

    武松的思绪,飞得有点远。高俅的话,又把他拉了回来。只见高俅一脸忧色,继续道:“如今,我大宋北有西夏、辽国、金国虎视眈眈,西南吐蕃、大理也是强敌。我大宋经济繁荣富庶,尤其容易遭来敌人觊觎。如果军备松弛,军不知战,那么,越是富庶的大宋,就越是像一只大肥羊,随时都可能面临别人的宰割。哎,念之令人夜不能寐啊!”

    高俅原本就风度不凡。此时发表这样一番忧国忧民之论,更显得正义凛然。若非是穿越过来的现代青年,已经读过历史书,知道这高俅其实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武松简直就要被他迷惑,把高俅当成是心怀百姓、忠君爱国的典范了。

    高俅知道,武松乃是侠骨丹心之士,自然希望用自己的这样一番姿态,让武松为他所用。只可惜,武松已经识破了他的本来面目。

    武松不仅识破了高俅的本来面目,而且,从高俅的话里,也使得他对自己穿越过来的这个大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个大宋,是一个最可爱的大宋,有苏轼、李清照等一大批杰出人士,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

    但,这个大宋,也是一个最危险的大宋,内部,有武松在清河县就感受到的种种社会危机,包括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横行,基层治理失灵,官员腐败根深蒂固;外部,则有夏、辽、金等强敌环伺,堪称内忧外患。

    显然,像高俅、蔡京这样的深受当今皇帝信赖的高官,其实都是很清醒的。如果他们真的忠君爱国,能够真心推行变法,整顿吏治,重整军备,大宋并不一定没有救。

    只可惜,这些人道貌岸然,其实都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或许,作为穿越者,要挽救大宋,让百姓不再受苦受难,中华文明不遭遇历史上的那一场场豪杰,武松就应该趁势而起,取高俅、蔡京而代之,做一个改变历史走向、力挽狂澜的大英雄大豪杰!

    高俅自然不知武松此时心中真实想法,见武松没有说话,只道他听得认真,便接着道:“高俅虽然不才,但深蒙皇帝厚恩,面对此内忧外患,岂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才建言当今官人,请求御笔亲批,再组建一支特卫禁军,打造真正能征善战的雄师劲旅,以为我大宋八十万禁军树立楷模!这,便是特选禁军的由来!”

第二百章 赵佶不蠢() 
高俅的一番话说得义正词严。要是不知道他底细的人,还真的会为他所感动。但,武松是穿越者,知道他是大宋最著名的奸臣之一。

    武松听他瞎掰,面色平静。他当然不会为高俅的空话套话所感动,也懒得去故意装感动。他唯一感兴趣的,是想听听高俅说说,作为一个大奸臣,为什么会看上武松?

    尽管,高俅说的也未必是真心话,但,好歹也给武松一个理由。

    高俅原本以为自己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话,会让武松感动得热血沸腾。不过,看到武松沉稳的样子,他反而更加满意,觉得武松确实堪当大任,不是那种拍马奉承之徒。

    因为高俅自己善于拍马奉承,他其实更希望能有一些不会拍马奉承的真正人才为自己做事,特别是现在他急于在组建新禁军上做出成绩。

    所以,他没有计较武松的无动于衷,而是显得更加恳切,进一步对武松说明了会看中武松的原因。

    原来,那日在酒楼上,高俅一见武松,便觉得武松仪表堂堂,面相不同一般,是个人才。

    凭借面相看人识才,这似乎不靠谱。不过,武松穿越前读书了解到,晚清的重臣曾国藩,就是喜欢凭借面相来赏拔将领的。古人说不能以貌取人,其实恰恰表明,以貌取人在现实中是大量存在的。对于古人来说,相信算命相面,以面相取人更不是什么离奇的事。

    所以,高俅这一点说得通。

    因为觉得从面相看武松是个人才,而组建新禁军,最紧缺的也就是人才,加上那天高俅心情不错,因此,才会主动地招揽武松,想把他招到特选禁军里来看试试。

    武松到了禁军之后,高俅虽然不在军中,但军中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有人向他报告。因此,对于武松的情况,他也了如指掌。武松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操练上不循常规,敢于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这,恰恰是组建一支新禁军所需要的。

    今天,武松在决赛中展现的个人战斗实力,更让高俅惊喜。

    最后,高俅站起来,走到武松身前。他的个子,虽然不如武松强壮,但高矮差不多。他拍拍武松的肩膀,一脸恳切地道:“武松啊,我很看好你,好好干,我一定不会亏待你,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被这样的大奸臣这么亲热的拍肩膀,武松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内心更是说:“如果不是知道你是大奸臣,你这么赏识我,我武松还真是知恩图报的人,一定为你竭尽全力。可惜,你是大奸臣,武松只怕迟早会令你失望的!”

    心里的话没有说出来。武松是个耿直刚正的汉子,但作为穿越者,毕竟也不是铁疙瘩。此情此景,无论如何都得做做样子了。因此,他只好朗声表示:“武松一定全力以赴,为国尽忠,做一名真正优秀的大宋军人!”

    这话,说得是很有技巧的。说的是武松的心里话:他只忠于国家,只想做一个真正无愧于优秀两个字的军人,而并不是高俅的奴才。

    但,听在高球耳朵里,却还是比较受用,以为这就是武松向他表示忠心了。

    高俅哈哈大笑,十分高兴地结束了和武松的谈话。他心想:总算又找到一个真正的人才了。

    陆谦也是人才,而且也是高俅喜欢的人才,因为陆谦会处处顺从高俅的心意,但也正因为如此,高俅既信任他,又防备他,并不愿意立即对他委以重任。

    毕竟,组建新禁军,需要的不是陆谦这种一心只想升官发财、对掌握自己命运的任何人都可以投诚的人,而更需要武松这种真正刚正不阿、有血气的军人。

    现在,成功组建好新禁军,对高俅很重要。

    皇帝越来越赏识高俅,想要提拔他。可是,高俅不是科举出身,在这有着重文轻武祖训的大宋,皇帝就是再赏识高俅,也不能随便提拔。高俅可以获得提拔而让其他人无话可说的唯一途径,就是走武将的道路,建立军功。

    因此,皇帝特意批示由高俅来组建新禁军。如果新禁军组建得好,还会真的把高俅派到边关战场上去做做样子,回来才好提拔。

    看起来,这都是皇帝在为高俅着想。

    高俅相信,皇帝是真的关心自己,他确实还是感激的。不过,他心里更清楚,皇帝这样做,还有一层用意。

    天天与皇帝在一起,高俅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最了解皇帝赵佶的人之一。别看赵佶平时喜欢游山玩水、舞文弄墨、踢球歌舞,似乎是不学无术、玩物丧志。但赵佶绝对不是一个毫无心计、愚蠢透顶的人。

    开玩笑,能够写出那么漂亮的字、画出那么美丽的画的人,会是一个蠢蛋吗?

    赵佶想要高俅再组建起一支新禁军,一方面,确有对现在的大宋军队军纪败坏、战斗力薄弱感到忧心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因为蔡京和童贯!

    天下人都知道,皇帝赵佶目前最赏识的人,除了高俅,还有蔡京和童贯。

    蔡京身为宰相,是文臣中的最高官员,也是赵佶在治国理政上最为依赖信任的人。

    童贯作为一个宦官,现在也已经担任军职,算是武官之中和内廷之中,赵佶最为依赖信任的人。

    这两个人现在都手握大权,一个文一个武,一个是外朝文官领袖,一个是内廷武将重臣,彼此如同赵佶的左膀右臂,既相互合作,其实更相互牵制。

    而赵佶感到,紧紧是这两个人相互牵制还不够。因为,赵佶已经知道,当年蔡京被贬到杭州时,能够重新获得自己的信任重用,是因为童贯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向自己推荐了蔡京。虽然,赵佶愿意相信,童贯当时确实是为自己举荐人才,而且听说童贯和蔡京现在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但,作为皇帝,赵佶还是担心,童贯和蔡京这两个原本应该相互牵制的人,会反过来相互勾结在一起,架空了他这个皇帝。

    毕竟,赵佶的祖宗是赵匡胤,那是靠兵变起家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谋朝篡位。自己有这样的经历,赵家皇帝面便格外担心也会有自己的重臣来造自己的反。

    因此,宋朝从开国伊始,就采取了对重要臣子倍加防范的策略。祖上早已经传下来许多做皇帝的心得,那就是必须严密防范权臣。

    所以,为了防止童贯和蔡京权力过大,相互勾结架空了自己这个皇帝,赵佶才会想到,再让赵佶喜欢而又信任的高俅,来组建一支新禁军。这样,作为皇帝,他就又多了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

    未来,会形成蔡京、童贯、高俅三足鼎立的局面,那样,就更方便赵佶操控了。

第二百另一章 虎落平阳() 
对于宋徽宗赵佶的这些权谋打算,高俅当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现在他没有必要告诉武松。

    武松从高俅的中军帐里出来,迎面碰到一个军官匆匆走来。一看,武松认得,此人名叫丘岳,乃是当日陪同“王祖贤”一起、叫“王祖贤”大嫂之人。

    当日,武松与他和“王祖贤”偶遇,武松还是个“新兵蛋子”,丘岳自然没有把武松放在眼里。

    到新禁军来之后,武松已经了解到,丘岳本不属于新禁军中的人,而是原来禁军中的一名都指挥使。

    此时的武松,已经一身营指挥使装束,而丘岳不过是一个都指挥使。因此,见到武松,自然是要敬礼的,却没有认出武松是谁。

    武松态度亲切地道:“丘岳,你不认得我了么?”

    丘岳仔细一看,才依稀记起,武松就是几个月前,自己和“王祖贤”在军营门口遇到的那个“新兵蛋子”。万万没有料到,才几个月,武松的军衔就已经在他之上两级。

    丘岳又惊又疑,不知说什么好。心里自然在骂:特么这是什么世道!狗屁新禁军,还不是任人唯亲!

    他认定武松一定是有什么关系背景,才能这样火箭式提拔。

    但武松此时没有兴趣去理会丘岳心中想什么。其实,参加新禁军后,他一直都很牵挂哥哥的下落,然后就是想去感谢“王祖贤”的救命之恩。只因为军务繁忙,哥哥的事暂时只能等消息,天下这么大,也不好盲目去找。而打探“王祖贤”住处的事,也一直搁置。

    此时见到丘岳,武松一来要感谢当日他为自己解围,二来自然要马上向他打探:“多谢你当日为我解围。还有一事请相告,那天和你一起的那位小娘子,她可是林冲林教头的夫人?”

    丘岳一听武松提到林冲,道:“你见过林大哥了?”

    武松道:“还没有见过林教头。”

    到新禁军来之后,武松已经听说,林冲乃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但平时是在老禁军那边任职,暂时并没有到新禁军这边来过,因此,武松还没有见过他。

    丘岳道:“那你打探这个做什么?”

    本来,武松在军衔上如今已经是他的上官,问话他不能不答。但,他内心里,还没有立即接受,一个“新兵蛋子”,紧紧几个月就变成了他的上官。

    武松此时倒也不计较他的态度,耐心解释道:“那位小娘子对武松有救命之恩。而且,林冲林教头也是我闻名已久、有心结识的人!”

    丘岳其实也知道,“王祖贤”不久前曾经在城郊救国被蛇咬伤的武松。此时听武松话中又说到林冲的名号,他对林冲是十分敬佩的,因此,还是告诉了武松,“王祖贤”果然是林冲的娘子,林冲家现住西华门柳树小巷。

    说罢,丘岳便匆匆离去。他此来,是向高俅汇报老禁军中那边的一些情况的。

    武松心道:事不宜迟。我久有去拜谢林冲娘子之意,同时也见识一下林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如现在就去吧。

    既然是去拜谢人家的救命之恩,自然不能空手。武松此时并不差钱,算得上是个隐形财主,马奎的那些银票他都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