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街边普通看热闹的大宋百姓,不应该有这样一双鞋。

    武松的脑海里电光火石一闪:对面人群中出现刺客,堵住了撤往御街的去路;遇仙楼里也有刺客,帝姬们也不可能进楼去避难。此时的帝姬们,其实已经没有别的去向,只能往往武松所在的这个方向逃来。

    尽管护住帝姬们的那些禁军此时还一片慌乱茫然,但应该很快就会发现这点。

    如果,帝姬们向武松所在的这个方向的街道上逃来,那么,倘若街道两边,埋伏有第三批刺客,帝姬们就将遭到迎头射击,难以幸免!

    在身下那个男子回过神来之前,武松已经就地一滚,躲过射来的又一箭,伏低身子,像一匹狼似的几个纵步,便已经来到那个杂货摊前。

    他仿佛是慌不择路,把那个杂货摊架子撞到了。

    杂货摊架子背后的那人,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帝姬们身上,同时紧盯着遇仙楼的出口。显然,他的目标是在那里。

    因此,对于一个“普通大宋百姓”突然撞过来,他有点意外。

    如果真是一个普通大宋百姓撞过来,他自然也有充足的时间反应。问题是,真正撞过来的人是武松。虽然现在还不是武林一流高手,但《达摩心经》突破三重,身手也非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那一撞的力度极大,杂货铺架子背后的那人居然站立不住,往后连退几步,差点跌倒。这还是他武功高强,反应敏捷,若是一般人,势必已经被压倒在杂货铺架子之下。

    今天的武松,因为是出来办事,并没有穿军装带佩刀。所以,此时身上没有武器。

    于是,在杂货铺架子倒地的瞬间,武松已经顺手扯下架子上遮挡太阳的布幔,顺势一挥,挡住了埋伏在杂货铺架子后的那人的视线。

    现在基本可以判定,这人就是埋伏的第三批刺客,或者是第三批刺客中的一个。

    他的手中,其实是端着已经上弦的弓箭。此时突然被布幔遮住视线,担心布幔背后有人攻击,立即毫不犹豫地就对着不满射了一箭。

    武松等的就是这一时刻。在他一箭射出、来不及重新装箭的瞬间,武松猛然跃起,扑将过去。

    在扑过去的同时,已经顺手操起杂货铺子上的一把小剪刀,扎向了刺客的脖子。

    其实,此时的武松,真实的武功境界,离这个刺客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常情况下,他没有办法伤害到这个刺客。

    但是,此时的刺客,注意力原本都在自己要刺杀的目标身上。他一心向要完成自己的刺杀任务,反而放松了对一个“大宋普通百姓”的警惕。

    在这些刺客眼里,那些护送帝姬的号称大宋最精锐部队的禁军们,表现得那么慌乱无能,自然更让他不把一般的大宋普通百姓放在眼里,因此缺乏足够的警觉性。

    这,是武松一击能够成功的原因。

    但,刺客在被扑倒的瞬间,因为来不及重新装箭上弦,却把手中的那支刚刚拔出的箭,当作一柄短刀,捅向了武松。

    这个“大宋普通百姓”的反应灵敏度之高,再次让这个刺客不解。武松居然还是能够侧身让过,只是手臂上还是被刺伤了。

    但武松受到的这点伤不算什么。与此同时,他手中的那把小剪刀,已经深深地扎进刺客的脖子,直至灭柄。

    武松没有丝毫停留。

    在此刻倒地被杀的霎那间,他已经夺过刺客手中的劲弩,拔出刺中自己手臂的箭,搭箭便向街道对面射去。

    显然,第三批刺客如果要埋伏在这里准备伏击,那么,就很可能在街道两边都埋伏人,形成夹击之势。

    武松已经一眼望见,对面街道边,一个花丛之后,也有一双兽皮制作的鞋子。

    他的箭,就射向穿着这双鞋子的人。

    不过,武松的箭法,缺乏系统训练,显然不如他的武功那么惊人,谈不上是神射手。这一箭,还是略微偏了。

    对面那个埋伏的刺客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发现,立即弯弓搭箭,就要向武松这边射来。

    就在这时,遇仙楼上,形势突变。

    楼上一扇窗户上,突然出现一个身着金国人衣冠的男子。那男子大声喝令,有如雷霆。

    他,居然是在指挥现场的大宋禁军,应该怎么办!

    他的汉语并不流利,但说得斩钉截铁,命令堵在遇仙楼下的禁军立即进楼,因为楼上的刺客已经被他们擒获;命令护住帝姬们的大宋禁军立即向遇仙楼靠拢,可以以遇仙楼的大门作为防御屏障,确保帝姬们安全;命令另一队禁军不要只顾着去殴打乱跑的百姓,而要尽快去包抄藏着暗处的刺客。。。。。。

    他是金国人,怎么可以指挥大宋的禁军?

    这只是因为,现场的大宋禁军指挥官们,实在昏庸无能,缺乏紧急应变能力。所以,这个金国人,就代替大宋禁军的指挥官发号施令了。

    他的发号施令,本来自然不具权力。但是,此时混乱不堪的大宋禁军们,突然听到这样坚定清晰的指令,居然全部都听从了他的指挥,现场的情形,顿时为之一变。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见金芝() 
由于有金国人指挥,大宋的禁军们回过神来,反应过来,现场的局面顿时为之一变。

    帝姬们退入到了遇仙楼内,安全得到了保障。其余的禁军开始放弃与百姓的纠缠,直扑那藏在暗处放箭的刺客。

    武松对面的那个刺客一见这情形,知道要完成今天的任务已经不可能,“嗖”地一声,朝武松射来一箭,转身就走。

    武松躲过此箭,抬头望时,对面那刺客已经纵身上了屋顶,飞檐走壁地要逃。

    武松赶忙追过去。

    然而,就在这时,那个刚刚被他所救的男子,原本一心牵挂在那些帝姬身上,现在见帝姬们都到了安全地带,松了口气,却试图拦住武松,问:“好汉,多谢。。。。。。”

    此时情况紧急,追刺客要紧,武松哪里愿意和他罗嗦,连忙绕过他。然而,那刺客已经失去踪影。

    武松放弃了追刺客,猛然一个纵步,向前边跃过去。

    因为,此时场中一匹拉车的马,不知为何受惊,正向这边冲来,而就在这时,街边蹿出了一个小孩。

    不知道为何,那小男孩此时脱离了大人的监管,独自懵懂地冲上了街道,正挡在那惊马的路上。惊马四蹄飞扬,就快把他踏在蹄下。

    武松一把推开那个还想来找自己表达谢意的男子,冲过去,就地一滚,把那个小男孩抱起走开,躲过了惊马。

    小男孩的母亲这才惊慌地从一间屋子里跑出来。见到小男孩被救,感激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武松把男孩交还给他母亲,转身再去观察场内情形,发现有金国人现场指挥之后,禁军再也不是一团混乱,已经迅速扭转了局势。那躲在暗中放箭的刺客,很快就在大宋禁军的绝对人数优势围攻之下,自杀身亡。

    与此同时,军令声响,对面街上,又有一队铠甲光鲜、刀枪鲜明的禁军,闻讯赶了过来。

    武松赶快掉头就走。

    他知道,接下来,这些禁军一定会封锁现场,对现场的老百姓一个个查问,以甄别是否还有刺客。别看这些禁军在刺客面前乱成一团,但在大宋的百姓面前,是一定会百般刁难的。

    武松自然懒得与他们罗嗦,因此,在他们封锁街道之前,赶快离开。

    路上,回想起刚才那一幕,不禁很是感慨。

    堂堂大宋最精锐的禁军,遇到几个刺客,居然反应如此混乱,竟然要靠一个金国人现场指挥,才能困住放箭的刺客。而事实上,如果不是武松侥幸发现了埋伏在这边的第三批刺客,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禁军的军纪和战斗力,可见一斑。难怪,当今的皇帝会要高俅来组建操练一支新禁军。只可惜,高俅又不是什么好鸟!

    宋朝的军队,实在是堪忧啊。

    宋朝的经济如此繁荣,军队战斗力却如此低下,这就等于是一只养肥了却毫无自卫能力的羊,不久之后会在金国的入侵下一败涂地,都城沦陷,皇帝被擒,也就是必然的了。

    武松仔细回忆了今天现场的情形,也猜出了一个大概:此时宋朝和金人还没有交恶,遇仙楼里出现的金国人,应该是来访的使者。

    为了招待好这些金国人,宋朝皇室派来了几位帝姬。当然,这些帝姬作为金枝玉叶,自然不会去陪那些金国使者。很有可能是这些金国使者带来了家眷,而且金国使者的地位本身也很尊贵,因此才会有皇室帝姬前来与会。

    这样一场两国高等级的外交活动,被这样一场刺杀搅乱了。更严重的是,从这场刺杀中,金国人必然能够感受到大宋的军事实力。面对军队如此孱弱而百姓如此富有的大宋,今后的金人不起觊觎之心,不生侵略之念,是不可能的。

    大宋,必乱!

    而武松,必须在大宋被金国入侵之前,找到哥哥武大郎,保证哥哥武大郎、潘金莲乃至林冲娘子等,都生活有保障,乃至,他要竭尽全力地为大宋多做点事,拯救保卫更多的大宋百姓。

    武松这样想着,快步回到了和潘金莲一进汴京就落足的住处。他要回到这里来嘱咐徐福父女一声,告诉他们自己和潘金莲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此外,武松身上也受了轻伤,衣服破了,需要回来略作处理。

    回到住处后,对徐福父女嘱托几句,武松便回自己房间换衣服处理伤口。

    现在的他,修炼《达摩心经》突破三重,第四重也已经有快要突破的迹象,感觉之灵敏,已经远远超出常人。

    刚刚处理好伤口,脱下的衣服还来不及换上,他就感觉到屋顶上的异样。

    尽管屋顶上那人,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响声,但修炼神功后的直觉,还是让武松察觉到了情况不对。

    莫非,刚才在大街上逃走的那个刺客,恼恨武松破坏好事,居然跟踪到这里来了?

    来不及穿上衣服,武松一把抓过佩刀,纵身掠出窗户,一个翻身,就上了屋顶。

    “啊!”一声轻轻的惊呼,屋顶上果然有人。

    但,并不是武松想象中的那个逃走的刺客。

    身段矫健婀娜,容颜美丽如画,如一朵白莲一样盈盈站立屋顶的,居然是方金芝。

    一见到武松,方金芝先是为他现在居然能如此快地察觉自己而意外,随即迅速转过身去,怒道:“你。。。。。。你怎么能够不穿衣服?”

    原来,武松此时来不及换衣,纵身上来,上半身形同赤的裸。方金芝虽然是武林儿女,毕竟还是待字闺中的大姑娘,看到武松这样子,自然还是免不了害羞。

    一见是方金芝,武松顿时松了口气。甚至,有几分欣喜。

    他和方金芝,不打不相识,已经是“老朋友”了。而且,昨日遇到那个恶和尚邓元觉,多亏这个方金芝苦苦阻拦,邓元觉才放过武松和林冲娘子,严格说来,方金芝救了武松和林冲娘子一命。

    虽然她是方腊的女儿,而且武松现在知道,她还是明教的圣女,但,她无疑还是个善良的女孩。

    因此,武松真诚地向方金芝表达歉意,道:“方姑娘,多谢你昨日相救之恩。既然来了,何不下屋一见?”

    方金芝俊脸飞红,嗔道:“谁想要见你?你。。。。。。你太无耻了!”

    武松抱歉地道:“对不住,我刚才来不及换衣服,实在不是有意的。要不,等我下午换了衣服,我们再谈?”

    方金芝道:“我们没什么好谈的!我来是还你这个!”

    说着,头也不回,顺手一丢,便将一个小小的包裹向武松投掷过来。

第二百二十二章 谋杀高俅() 
武松心中疑惑,伸手接过那个包裹,打开一看,却正是那本才被邓元觉夺取的《司徒遗书》。

    包裹这本书的,是一方绣着腊梅的洁净丝巾,散发着淡淡的芬芳。

    武松大感意外,道:“金芝姑娘,你这是为何?”

    方金芝头也不回,冷冷地道:“怎么,难道你不想要回这本书吗?”

    武松笑道:“我当然想要回来。只是,没有想到,你会主动来还给我!”

    方金芝道:“这既然是你得到的东西,我不想要!”

    武松对她这样说,又感到有些意外,心想《司徒遗书》乃是当世三大奇书之一,你父亲方腊想要造反,正需要这样一本教人们如何开展政军谋略的奇书,为何因为是从我手中夺去的,你就不要了?这本书,我也是从马奎那厮手中夺来的呀。难道,你的真实想法,是不愿意你的父亲得到这本书?

    如果方金芝把书从恶和尚邓元觉那里拿来还给武松,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