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他又吹起箫来。李师师听了一会儿,便张开小口,用天籁般的声音,和着那箫声旋律,轻唱起来: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李师师正唱着,武松却突然也忍不住合着旋律,轻声唱道: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

    一曲唱罢,却见李师师和周邦彦,都十分惊讶地看着武松。

    23

    

第二百八十章 内忧外患() 
周邦彦道“我这首词,才填下没有多久,并未流传开来,何以武将军就能吟唱了?”

    武松闻言,心中暗道,这下不好,光记着前世自己喜欢宋词,情不自禁跟着唱出来,搞不好露陷了。忙道“刚才来的路上,便听道师师姑娘在唱这首词。我的听力和记忆力都还侥幸不错!况且先生这首词,意境悠远,格律严谨,曲丽精雅,令人顿生同情,曲调也极其优美,所以请恕我无知大胆,居然敢跟着师师姑娘吟唱,打乱二位的雅致了!”

    他这番急中生智的辩解,本来不是太经得起推敲。但是,当他说出“意境悠远,格律严谨,曲丽精雅”几句,李师师和周邦彦顿时都为之一惊,忍不住对望了一眼,对武松这样一个武人,居然能如此准确地概括处周邦彦词的特点,感到十分惊奇,倒忽略了武松是否真能仅仅凭借来时路上听倒几声哼唱,就能完全记住词曲。

    李师师道“美成先生此词,情真意切,寄托着他自己的遭遇。武将军说令人顿生同情,难道你也像美成先生一样,正遭到排挤,怀才不遇么?可你明明才刚被皇帝钦命为新禁军总指挥使,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啊!”

    武松叹口气,道“知我者,谓我心忧!”

    李师师问“武将军还有何忧?”

    武松道“今天虽然是初次见到二位,但二位本身是品格高雅之人,也罢,武松就不揣深浅,胡言乱语几句。武松承蒙当今皇帝破格选拔是不假。以武松的浅薄才干,这或许已经是超出我应得的了。但是,另一方面,当今天下,内忧外患,我虽然不才,却也恨不得能够有更大的平台施展,以免处处收到掣肘,以为国分忧、为民排难!”

    李师师点点头,问道“当今天下明明是太平盛世,一派繁华,武将军却说是内忧外患,这又是何意?”

    武松道“所谓名为太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内忧朝廷奸佞当道,排挤忠良,像美成先生这等杰出俊才,尚且只能外出流荡,官员因循守旧,一味迎合上意,贪污贿赂,压榨百姓,长此下去,难免会动摇国本。外患金人狼子野心,虎视眈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随时可能大举兴兵,而我大宋军队臃肿软弱,不堪一击。我担心大宋动乱,或就在几年之间!”

    “好!”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周邦彦,突然一拍桌子,道“说得好!”

    武松道“狂妄之言,还请美成先生和师师姑娘指点!”

    周邦彦道“指点不敢,只有佩服!想不到今天的大宋军中,还真有你这等明白时势、真正忧国忧民之人!请过来坐!”

    他开始对武松的态度不冷不热,甚至颇有不耐烦武松打扰他和李师师之意。此时却主动请武松落座,显然是真心认可武松了。

    武松不仅能懂得他词曲的风格,而且刚才一番话,虽不是什么宏文巨论,却确实道尽了大宋危机。周邦彦不由得顿生知己之感。

    武松微微一笑,大方起身,坐到周邦彦的身旁。

    李师师一双美眸,看武松的神情,顿时也有了更多别致的意味。

    她和周邦彦交情很深,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周邦彦的为人。周邦彦年纪越大,便越自负不平,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

    本来,以李师师和宋徽宗赵佶的关系,只要在赵佶面前稍微提一提周邦彦,周邦彦就可能重新获得重用,回到朝廷担任要职。李师师本来也确有为她说话之意。但周邦彦却坚决不许。就是因为,此时的周邦彦,早已经看透世情,心灰意冷,而清高自傲,不屑与自己瞧不起的人周旋。

    别说是武松这样的官职,就是蔡京、高俅、童贯甚至是宋徽宗赵佶自己来了,周邦彦都未必愿意见,未必会假以辞色。

    所以,周邦彦会对武松如此客气,是发自真心的,也说明武松确有不凡之处。

    武松的那些话,听在李师师耳朵里,本来有些刺耳。毕竟,她虽然聪明雅致,但作为青楼女子,却并不真有多么关心国家大事。况且她正受赵佶宠爱,也不愿意有人说赵佶的统治下原来居然内忧外患,如此糟糕。

    但既然周邦彦如此赞同,那就说明,武松所言不假。

    李师师心中暗道看来,以后得多提醒皇帝,更加专心地处理国事了。这样也好,省得他过多纠缠自己,自己也多少能有一点个人空间。

    当下,李师师又煮上好茶。武松、周邦彦、李师师三人坐在房中,倾情一谈,越发投机。尤其是周邦彦,在听了武松对时势的分析、谈治国救民之道后,对武松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说到最后,武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周邦彦和李师师能够帮忙,周邦彦推荐一些文才特别好的人,李师师推荐一些特别能歌善舞的女子,到新禁军中去参军。

    周邦彦和李师师都大奇,周邦彦道“你那新禁军,乃是皇帝钦命组建,是要动真格打仗的,要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和歌女做什么?”

    武松道“我的军队中,还需要组建一支宣传队和文艺兵!”

    李师师一双美眸盯着武松,周邦彦道“宣传队和文艺兵?这是什么意思?”

    武松自然不会告诉他,这是一千多年后,现代军队中正常的建制、必不可少的部分,是用来进行宣传战和鼓舞士兵士气的重要队伍,对军队的战斗力之重要不亚于枪支炮弹本身。他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语言,详细地为李师师和周邦彦解释了宣传队和文艺兵的性质和意义。

    其实,军队中设立从事文艺宣传的兵,很早以前就有了,不过从前不像现代军队这样正规。周邦彦和李师师却只道这都是武松自己的创见,愈加感到钦佩。听了武松的介绍,周邦彦居然热血沸腾,道“这种文艺兵,我当得么?”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师师参军() 
周邦彦说“这种文艺兵,我能参加吗?”

    武松闻言大喜。他从一开始,就期待着周邦彦说出这样的话。如果周邦彦自己不说,他还会主动发出邀请。

    他现在是新禁军总指挥使,有心在这个时代干一番救国救民的惊天伟业,最需要的就是广泛招揽人才,最好是能把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都聚集到自己的麾下。像周邦彦这种人,自然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精英,当然是他要竭力争取的对象。

    他当即表示“说什么参加不参加。美成先生乃是当今一流的大才子,我早就想要隆重延请您来新禁军中帮忙,只怕委屈了先生,不敢开口。想不到先生直如此爽快,岂非令武松无限荣幸!先生若真肯屈就时,新禁军行军参谋总监一职,便非先生莫属!”

    这行军参谋总监的官职,乃是武松临时设想的。虽然说,军中官阶都应该由宋朝廷来确定,但他现在是新禁军总指挥使,宋徽宗有意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他还是有很大自主权的。反正,对于现在的周邦彦这样的杰出人才来说,朝廷的官职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武松能够给他真正的施展才干和人生价值的平台。

    果然,武松这样一说,周邦彦更加高兴,似乎生怕武松反悔,当即道“大丈夫一言为定!”

    武松笑道“一言为定!”

    周邦彦是武松要竭力争取的一个人。

    因为,此时的大宋文坛,像欧阳修、苏轼等领袖人物都已经作古。可以说,周邦彦以他的才华和声望,称得上是这个时候的大宋文坛领军人物之一。如果这样的人能够帮助武松,那么,就有利于武松争取更多的文化人才。

    作为穿越者,又熟读了《司徒遗书》,武松太了解争取这些杰出文人的重要性了。他们是对军队进行宣传鼓动、对外界争取舆论人心必不可少的力量。有时候,他们一篇文章,一首词,就能发挥很重要的鼓舞人心的作用,胜过一支军队!

    就周邦彦来说,最开始是不把武松放在眼里的,总意味武松这样的人,既然是皇帝破格提拔,那一定也是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之徒。大宋的将军,连童贯这样的奸佞都能做,可想而知都是些什么货色了。

    但与武松一席话,武松总论大宋内忧外患、天下形势,句句切中要害,让周邦彦顿开茅塞,又有知己之感。作为文人,他们这种人往往就是感情和感觉的动物。一旦感觉对路,就会立即抛开许多顾虑依然决定。周邦彦感到武松带领的新禁军走的是一条真正的挽救大宋朝廷和黎民百姓之路,自然也就立即产生志同道合之感。

    就是李师师,也能从武松的话中,感觉到一种国家内忧外患、必须人人负责的热血之意,不无遗憾地道“可惜奴是个女流。要不然,也真想跟随武将军南征北战,为国建功呢!”

    武松闻言,立即正色道“师师姑娘快别如此说。武松本来也正有些话,要对师师姑娘说呢!”

    李师师略感意外,道“将军请说!”

    武松道“刚才师师姑娘说自己是个女人。其实,在武松看来,古往今来,女人胜过须眉的比比皆是,比如花木兰,比如吕太后,比如武则天,就是连皇帝都能做得。其实上帝造就男女,就如同天地本有阴阳,缺一不可,男女是平等的,女人能顶半边天。。。。。。”

    说着说着,武松把后世老人家为了提倡男女平等而说出的名言都搬出来了。没办法,这属于临场发挥,你要他一下子拿出一篇洋洋洒洒的女权论文来,那也不现实。

    但,男女平等这样的理念,在这个时代,毕竟也是太超前了,甚至是大逆不道的!

    就算是周邦彦和李师师,一时间也都十分惊诧,难以接受。尽管,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内心里其实是隐隐认同武松的说法的。尤其是李师师,本身和当今大宋最高的统治者宋徽宗赵佶在一起,清楚了解这个被所有大宋子民奉若神明的男人是个什么货色,许都地方都不如自己,因此其实也是在内心里瞧不起天下许多男子,更认为女人未必不如男人的。

    不过,无论是周邦彦还是李师师,都不敢也不能像武松这样,旗帜鲜明地说出男女平等这样惊世骇俗的话来。

    不过,武松从他们的眼神里,已经读出他们对自己所说的话的内在认同。接着道“远的不说,像师师姑娘这样的女子,兰心蕙质,见识超群,试问天下又有多少男子能够比得上呢?”

    李师师忙道“武将军快别这么说!师师不过是一个风尘女子,就算是身为女人,都是下贱之人,让天下的女人蒙羞,又安敢说胜过男子?”

    武松正色道“姑娘此言,武松可不赞成。人活在世上,处于什么境地,往往身不由己,与个人的品德才干有时候并无关系,所以像孔子那么伟大的人物,也曾经惶惶如丧家之犬。姑娘身在青楼,也不过是命运时势所迫。况且姑娘虽在此地,却得到当今大宋皇帝青睐,又哪里下贱了?姑娘的学识才干人品,诚可以令天下众多须眉汗颜。一句话,如蒙姑娘不弃,武松也想恳请姑娘到我新禁军中任职!”

    李师师一愣,似乎觉得自己是听错了,道“你要我也参加新禁军?”

    周邦彦也大感意外,道“自古女子参军,也不过是花木兰为例,她还是冒充男子。难道你那新禁军,还容许女子参军不成?像师师这样的女子,聪明是极端聪明,但又怎么能上阵打仗?”

    武松点头,斩钉截铁地说“师师姑娘能上阵打仗,而且必然是一位战无不胜的勇士!”

    李师师和周邦彦面面相觑,更加不知道武松是什么意思了。堂堂大宋第一名妓李师师参军上战场?这可是从来也没有人敢想的事情!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林冲休妻() 
女子参军,在这个时代是闻所未闻之事,更何况是李师师这样的大宋第一名妓,简直与军队完全不搭界啊。

    不过,实际上,此后不久,大宋就会出现一个著名的女将梁红玉。她也曾经是一名官妓,后来却在军中大显身手,并嫁给名将韩世忠,留名千古。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