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这不是新禁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因为,他们目前还缺乏实战经验。

    实际上,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的采取军事行动,发起进攻。而李家寨防卫实力之强,也超出大家的想象。以武松的评判,这比当初清河县的张家堡还要强些。

    武松对负责指挥此战的王焕严厉训斥。不过,其实内心并不怪王焕。

    首战可能会出现伤亡,这种情况,武松早就考虑过。事实上,这有助于增加新禁军的实战经验,让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有真正的心理准备。

    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真正胜任攻打梁山剿匪的任务。要知道,比起这李家寨来,梁山要险要得多。不管王伦那厮究竟是无能还是厉害,以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新禁军,一上来就去攻打梁山,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所以,攻打李家寨,也有借实战磨练新禁军的意思。

    武松喝令王焕:“对死去的兄弟好好抚恤,对受伤的兄弟善加整治,然后你给我写出深刻的检讨,向全军宣读!”

    王焕得令去了。让他写检讨宣读,就是为了把这次实战的经验教育全军。

    李家寨被攻下,李明和郑二、董家庙五虎等人虽然负隅顽抗,但都被生擒。带到武松面前,那李明还态度嚣张,叫嚣:“你们作为官军,居然无故攻打民间百姓,我一定要向童贯童大人告你!”

    武松心道:你不提童贯那厮还好,越提本将军越要整治你这个奸佞爪牙。他也懒得罗嗦,随便讯问了几句,就要人把那李明拖出去,砍了!

    郑二、董家庙五虎也都被砍了。是的,之前鲁智深把他们都给放了,那是因为鲁智深并非滥杀之辈,也觉得这郑二能够千里迢迢跟踪鲁智深为哥哥郑屠报仇,有点血性,是个汉子。

    但武松现在可不这么认为。郑二明明知道自己的哥哥郑屠强抢民女,横行一方,还帮哥哥报仇,只能说是他哥哥的帮凶。他会依附李明这种居然屠杀岳父全家以夺产的恶霸,更说明他所谓的血性,无改于他仍然是个败类。

    至于那董家庙五虎,在鲁智深断了他们一指放他们一马后,仍然甘做恶霸李明的爪牙为虎作伥,那当然也不必轻饶了。

    武松要用这种毫不留情的杀,来为在此次攻打中战死的新禁军兄弟们报仇血祭,也是要以此来刺激新禁军真正的杀戮气息。一支真正要上战场的军队,必须敢于拼杀,有这么一股子狠劲。毕竟,战场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以死相搏。

    当然,与此同时,一连杀了李家寨几个头面人物,剩下的俘虏们就没有敢顽抗的了,包括李明等的家人在内,全都屁滚尿流。也因此,新禁军很容易就审出了李家寨藏宝藏粮所在。

    不出武松所料,按照他的评估,李家寨集聚的珠宝粮食,比起清河县的张大户来,并不逊色。

    张德胜喜笑颜开:这些珠宝粮草,足够新禁军全军支撑一段日子了!

    这也说明,大宋的土地兼并、豪情横行现象,其实无处不在。前世的水浒故事里,梁山好汉全军出动去攻打祝家庄之类寨子,说明这种富可敌国、蓄有私家军队的地主恶霸,确实是很厉害的。

    作为穿越者,在前世,武松其实看过不少打地主分田地之类的传统红色影视剧,也在历史课堂上了解过一些相关的知识。

    于是,他又下达命令:把李家寨中那些被欺负压榨的佣人和附近的贫苦农民,都集中起来,让他们一起来揭发李家寨称霸一方、胡作非为的各种罪过。

    最开始,没有人敢说。但是,当李明、郑二、董家庙五虎的首级被挂起来,而武松又下令说得好的发给粮食作为奖赏,就有人开头说了。有人开了头,就有人接着说。到后来,想说的人争先恐后,也越说越深入,有的人说得咬牙切齿,有的人说得痛哭流涕。

    可见,这李明等人平时称王称霸、欺压良善,确实罪孽深重。

    而武松,把周邦彦等人都请了来,让他们把佣人和贫苦农民们说的事情都记下来,鼓励他们写成文章、写进诗词。这些,都将成为宣扬新禁军为民除害、对新禁军战士进行革命教育的好素材和宣传品。

    这时,附近的知县终于赶过来了。

    武松命人把周邦彦等人写得东西,作为罪证,给这个吓得不轻的地方“父母官”看。其实,这知县来到此地任职也非止一日了,对于李家寨的罪恶,他哪有不知道之理,甚至,他本身也从李明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

    他自然也早就知道,李明实际上是童贯罩着的人。但是,面对那些贫苦百姓们血泪控诉和大量罪证,他最终只能按武松说的办:向朝廷上表,说明李家寨长期称霸一方,知县早就想为民除害,这次辛亏有新禁军路过,顺便请新禁军帮忙,官地亲密合作,终于把这个贼巢给端了,“百姓咸皆拍手称快”!

    武松没有穷追这名知县纵容包庇地痞恶霸的责任。一来是因为,他需要这家伙向朝廷上这份奏,来给新禁军出兵剿灭李家寨提供一个过得去的表面说法。

    有了这个说法,蔡京、高俅等人就能为武松和新禁军说话。当然,他们为武松说话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关爱武松,而是因为这是针对童贯的一次行动。

    二来,武松也想起了清河县,想起了当初在清河县的知县徐恩。清河县的经历使武松了解到,类似张大户、李家寨这样的地方恶霸,实在太过根深蒂固势力庞大,一般地方官员与他们妥协勾结,也有无奈的一面。

    这个知县看上去还精明强干,除了收过李家寨一些财物、没有及时对李家寨采取措施之外,其他倒也没有太多劣迹,武松就暂时放他一马。

    知县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百姓咸皆拍手称快”,也是实情。

    因为,接下来,武松还下了一道命令:从李家寨搜出来的粮草,大部分当然是用来保证新禁军的需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开仓放粮!

    当地所有的穷苦百姓,都可以领到一份粮食。那些积极出面控诉李家寨罪恶的人,还可以再领一份。

    在这个年代,虽然大宋表面上还是太平盛世,但由于官府重重盘剥、地主恶霸欺凌,加上土匪盗贼横行,百姓也吃饱饭并不容易。

    因此,新禁军的开仓放粮之举,进一步让百姓们对这支新式军队刮目相看,新禁军“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武松下达这一系列命令时,闻焕章都是沉默旁观,周邦彦、李之仪、张耒、晁元礼、方惟深、李重元、汪藻等一班从军文人们也都若有所思。武松下达命令完毕,就问他们:“各位觉得我的这些做法,好吗?”

    

第二百九十五章 感谢打赏加更:一石九鸟() 
(谢谢大卫和书友20180805223614924打赏。你们的鼓励非常重要,我会更加努力写的。)

    在下达这一系列命令之前,武松并没有征询闻焕章和周邦彦的意见,尽管,闻焕章已经被他聘请为新新军的行军参谋,而周邦彦等一班随军文人,也个个都是人才。

    武松之所以不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当然是为了向他们展示自己多谋善断的形象。

    按照《司徒遗书》上提到的政治谋略,作为一个统帅,必须让下属都觉得他本身就多谋善断,那么,聪明的下属才会对他保持敬畏之心,真正认真竭力地为他出谋划策,而不是瞧不起他或者随便糊弄。

    在闻焕章这样的人精面前,武松必须让他明白武松是个什么样的统帅,才能促使他真正对武松心悦诚服,愿意为武松所用。

    事后再来征询他们的意见,那就是考考他们的见识、看看他们的态度了,当然,武松也还是有谦虚听取意见的心态。

    周邦彦道:“老朽今天算是受教了。这些年,老夫总为自己的境遇而伤情感怀。但随军这一路走来,看到到处都是民生凋敝的情景,今日又亲眼目睹地方土豪恶霸之罪恶。老夫要深谢武将军,让老夫对当今大宋的病根,又有了新的认识!”

    李之仪道:“今日大军痛惩恶霸,为民除害,实在是大快人心!”

    汪藻道:“将军开仓放粮之举,诚为善举。不过,这令我想到了当年齐襄王与田单之事啊!”

    武松来了兴趣,道:“请你指教!”

    汪藻忙道:“将军快别这么说,我在将军麾下效力,将军岂能这么客气。”

    顿了一下,为武松解释齐襄王与田单之事:“战国时期,齐襄王时,田单是齐国的宰相,采取了许多关爱百姓的行为。齐襄王担心田单这样做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有人对他说:大王,我看如果因为田单为老百姓做好事就罢免他,百姓听后会心寒的,会觉得您心胸不够开阔。其实,只要变通一下,您下道命令说我担心有人在挨饿,田单就收容饥民到府上;我担心有人在挨冻,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衣给他们穿。他的这种做法我很满意。这样,田单做了好事,大王表扬他,就等于给大王您加分,老百姓感谢的可是您呀!田单也会因此感激您,死心塌地地为国出力,不敢有非分之想。齐襄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人们谈及田单做的好事时都说:田单爱护民众给老百姓做好事,那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呀!齐襄王在百姓中威望更高了,君臣关系也更加融洽!”

    武松听了,恍悟记起前世好像也在哪本书上听说过这个故事。他点点头,笑着问汪藻:“那你觉得,当今大宋的皇帝,会像齐襄王那样吗?”

    汪藻道:“我们做臣子的,哪里敢妄自评议皇帝!”

    武松明白了他的意思,略微想了一下,下令军中宣布:新禁军出征梁山剿匪,沿途为民除害,都是皇帝的旨意,开仓放粮也是大宋皇帝体恤百姓民生!

    这样做,确实有违心拍宋徽宗赵佶的马屁之嫌。

    但这样做,一来可以让赵佶对武松更加信任放心,二来,也确实有利于促进大宋百姓对朝廷的向心力,维护大宋江山的稳固。

    这并不是因为武松对宋朝赵家江山有什么愚忠,而是因为作为穿越者,武松知道,如果历史的轨迹没有因为他的穿越发生改变,那么不久之后,金兵就会南下,百姓就会生灵涂炭。大宋此时既有内忧,更有外患,而外患更是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所以,他要防止历史上金兵南下烧杀抢掠、乃至后来蒙古骑兵席卷中原导致百姓多苦多难的情形发生,就要努力为大宋消除“内忧”,让宋朝可以更加专心对付“外患”。

    他答应出征梁山剿匪,镇压造反,也是为此。

    见武松听进了自己的意见,汪藻暗暗点头。而武松对汪藻也顿时高看一眼,暗道自己招揽的这些文人当中,此人将来的成就必然不低。

    闻焕章一直沉默不语。武松便主动问:“闻先生,请你说说看!”

    闻焕章还是略微沉默了一下,这才开口道:“将军下令攻打李家寨,第一可以让大军获得实战经验,第二可以缓解大军粮草不继的问题,第三就是铲除地方恶霸为民除害,维护一方治安,第四开仓放粮赈济了百姓,第五展现新禁军关爱百姓、纪律严明的风貌,第六让新禁军将士从百姓的疾苦中受到教益,第七还能沿途对其他地方豪强产生震慑作用,只怕他们接下来会主动给大军献出粮草,以免重蹈李家寨覆辙,第八页算是报复了一下童贯故意克扣大军粮草之事,第九还顺便为当今皇帝挽回了一点民心。因此,将军此举看似都是临时起意,其实却是谋略深远,人道是一箭双雕一石双鸟,将军攻打李家寨却分明是一箭九雕一石九鸟,高明啊!”

    武松大笑,道:“闻参谋这是在表扬我么?”

    闻焕章道:“将军此举确实不同一般。”

    武松道:“既然你认为我此举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看你的神色,似乎还有顾虑啊?”

    闻焕章道:“自然是有顾虑。攻打李家寨,毕竟不是新禁军这次出征任务内的事情,而且这李家寨明显是童贯在地方上的势力,将军一举连根拔起,斩草除根,该如何应对童贯大人的报复?想这童贯,如今深得皇帝信任,权势熏天,就连蔡京也对他甚为忌惮,若是以将军擅自改变行军路线、攻打民寨向皇帝参上一本,将军有把握不受害么?”

    武松略微掂量了一下,心道:有本地知县的那本奏折,有蔡京、高俅等对童贯的牵制,更重要的是有李师师的枕边风,相信赵佶不会过分追究我此举。退一万来讲,就算宋徽宗赵佶对我这次擅自改变行军路线攻打李家寨不满,为了面子他也得遮着,毕竟新禁军是他亲自下令组建的,算是他的功劳,何况现在朝廷也抽不出军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