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松一拍桌子,喝道:“住口!你去继续给我好好审讯,看看还能问出些什么,张大户和黄历这狗贼究竟还有什么违抗知县大人的诡计?”

    那捕快不知道武松为何突然发怒,赶紧去了。

    武松离开捕快班房,便往衙门正堂方向而来,要向知县徐恩报告。徐恩却身着官服,正准备上堂审案。

    原来,这一段时间,衙门里的各种诉讼案件,突然大量增多。什么家庭纠葛、田产纠纷、刑事案件等不一而足。

第八十一章 暂且忍他() 
武松在穿越前对历史也不是特别精通,因此,并不知道,在历史上,宋代百姓其实是很喜欢告状的,衙门里的诉讼案件确实很多。而现在,来清河县衙告状的人突然急剧增加,更显得有些反常。

    徐恩刚刚对清河县衙门里的僚吏杂役们进行了一次的洗牌,新上任的一些人还在适应过程中。面对突然增多的诉讼案件,特别是其中不乏一些疑难大案,只好请知县大人亲自来处理。

    不过,精明强干的徐恩看上去一点也不担心。他对自己审案断案的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见武松前来,他便不急着上堂,先问武松有什么事。

    武松便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和今天审讯的情况,都向徐恩进行了汇报,提醒徐恩道:“大人,照这样看,张大户这厮和黄历确实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想方设法破坏大人施政,阻挠大人变法改革,不排除会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我们不可不防啊!”

    徐恩却不以为意,信心满满,笑道:“这原本就在本官的预料之中。本官蒙公相大人信任,要在清河县主持变法改革,必然要损害到他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抗。就是眼前衙门里诉讼案件突然增多,本官也料定是张大户他们在背后指使,目的是要趁本官刚刚调换人手,让本官疲于应付。哼,下三滥的伎俩,又怎么难得到本官?”

    他昂首挺胸,对武松道:“武松,你不用担心,一切本官自有把握。现在,本官上秉当今万岁爷旨意,受公相大人信任顾托,下有你们这些幕僚衙吏们忠心协助,已经把张大户和本土势力基本上清除出清河县衙门,又由本官亲自掌控了土军,更何况变法改革确实是利国利民之事,必然得到清河县百姓的拥护,我和姜县丞静心谋划已定,各种变法举措即将有条不紊的展开,张大户这厮就算有心抗拒,那也只能是螳臂当车,能奈我何?”

    和徐恩打了这么一段时间的交道,武松知道,他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清官。不过,对于他如此踌躇满志、自信爆棚,武松还是直觉上感到有些不妥。

    作为穿越过来的人,他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人,但也知道,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而在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并没有听说北宋后来还有什么成功的变法改革。

    而且,在穿越前,他所处的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尽管作为一个都市小职员,他并不怎么关心政治,但也经常听说,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要啃硬骨头”、要和既得利益做斗争,绝对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还想提醒一下徐恩。但是,此时的徐恩已经成竹在胸,道:“武松,你看着吧,我们很快就要把方田法、盐钞法、茶叶专卖法、免役法在清河县全部铺开,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哪里还有反抗阻挠的余地?哼,我观之前王荆公变法,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不懂先整顿吏治、雷厉风行。我已经吸取了他的教训,一定叫清河县面貌全新,成为我大宋全境变法改革的样本,以报朝廷和公相大人厚恩!”

    武松略微思索了一下,问道:“敢问知县大人,何为方田法、盐钞法、茶叶专卖法、免役法?”

    此前,武松听徐恩说,蔡京是要继承王安石的遗志进行变法改革。他虽然不是很精通历史,但穿越前在中学课本上也学习过,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他以为蔡京要在清河县推行的变法既然是继承王安石,那内容应该就是一样。

    听徐恩所说,却并非如此。所谓方田法、盐钞法、免役法等等,武松都是第一次听说。

    实际上,从历史上来讲,蔡京的变法和王安石的变法确实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但也多了很多新的内容,在变法改革的目的上也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不过,这些复杂的历史背景,更不是武松所了解的了。

    徐恩也意识到,他虽然已经把武松作为自己的亲信,要他参与变法改革,但他的任务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并没有具体参与变法改革的措施谋划,自己也未曾向他详细介绍。

    因此,他简单地向武松解释了一下这些变法举措的内容和意义,道:“还有什么不懂的,你去向姜县丞请教吧,本官要上堂去处理诉讼了!”

    武松趁他还未离开,忙再请示:“大人,黄历这厮暗中设局,试图谋害武松,阻扰变法改革,现在人证俱在,要不要马上将他缉捕归案?”

    徐恩略微沉思了一下,道:“暂时再等等吧。他毕竟是主簿,单凭这些泼皮们的证词,就把他逮捕归案,他必然不服,且他毕竟是张大户的舅子,若现在就直接对他动手,那就是直接与张大户翻脸,节外生枝,恐怕影响变法大局。你密切观察,暗中加强对这厮的防备监督就是,待时机成熟,本官自有处置他的办法!”

    说完,徐恩昂首挺胸,大步上堂去了。

    其实,武松很想现在就把黄历这厮拿下。这厮鲜廉寡耻,觊觎潘金莲,还暗中设局,妄图用下三滥的手段陷害武松,这些都已经触及了武松的逆鳞。

    拿下黄历,也相当于是剪除了张大户的一只臂膀,无论是对于拯救潘金莲,还是对于协助徐恩推行变法改革,都是有利的。

    但是,徐恩可能有他的考虑,可能是怕现在对黄历就动手,那是提前与张大户翻牌,打草惊蛇,小不忍则乱大谋,影响变法改革措施的整体部署。

    他毕竟是知县,他的意见,武松不能不尊重。如果他没有下定决心,武松就不好立即动手拿人。

    暂时抓不了黄历,武松只好按照徐恩所说,选拔一两个细心的捕快,要他们暗中观察这厮的动向。

    不管怎么说,这厮,已经在武松的心中被判了。

第八十二章 为谁变法() 
武松暂时没有去动黄历。反正,清河县变法改革马上要启动,徐恩就要对张大户发起挑战。张大户一倒,黄历就失去了靠山,到时候再来和他算账也不迟。

    按照徐恩的指点,武松前来找县丞姜后,向他请教清河县变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尽管姜后目前是徐恩变法改革的得力助手,但是,武松对他的戒心始终没有完全除去。姜后会不会是暗杀胡勤的那个蒙面人、也就是大奸臣童贯埋伏在清河县的密探?这个疑虑依然存在。

    不过,见到姜后时,武松的这种疑虑又减少了一些。

    姜后正在忙碌,审阅各种即将推动变法改革的文书,安排县衙官吏们做好各种变法改革的准备。他的案头,堆积着大量文书。如此勤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确实很支持徐恩,不太像一个深藏不露的奸臣密探。

    看到武松前来,姜后立即放下手里的文书,热情相迎。

    见礼毕,武松便直陈来意。姜后也不推辞客套,就简要地向武松介绍起清河县即将推行的变法改革的具体措施来。

    比如,即将推行的茶叶专卖法,又称禁榷制。北宋前期,许多地方的茶叶主要实行官购商销的交引法,宋嘉佑四年后,又实行了四十余年的通商法。现在,要废除通商法,恢复了宫购商销的禁榷制。虽然允许商人与园户直接交易,但商人贩茶必须向官府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篰,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达到专卖目的。

    今后,茶引的印造和发卖权统归朝廷,由太府寺印造,都茶务发卖。商人贩茶时盛茶的笼篰也仍由官府制造。商人贩茶先向官府买引,再向园户买茶,用官造笼篰盛装,由官府合同场秤量、点检、封记。商人只能到指定的贩茶地启封贩卖,卖茶还有时限,如没有按期卖完,就要缴回茶引、笼篰。

    再比如,即将推行的方田法,与武松穿越前在中学课本上学习过的王安石变法旧制倒很相似,目的是为了均税。具体办法是按土地成色面积等加强征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地主们巧取豪夺,又想方设法偷税逃税,或方量不均,或均税不等,或官吏乱法,等等,导致朝廷税赋流失,百姓怨声载道。

    推行方田法,就是要对土地重新进行丈量、评等,根据面积和肥沃程度来征收税赋。这既可以增加朝廷税收,还可以把各种土地兼并情形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兼并,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关于盐钞法等其他变法措施,姜后也一一为武松解释。显然,他是既把武松作为知县徐恩的亲信,也是把武松当做了在清河县共同推行变法改革的同道,所以毫无保留。

    武松在穿越前只是一个普通的都市小职员,缺乏足够多的历史知识,也不是很懂经济、政治。但是,这并表示他缺乏领悟力。

    听完姜后的介绍,他想了想,道:“其实,所有的这些变法,都只有一个目的!”

    姜后一听,眼睛一亮,饶有兴趣地看着武松,问道:“哦?武都头且说说,是什么目的?”

    武松道:“所有这些变法,最终都有利于朝廷增加赋税,把天下的财富都集中到京师也就是朝廷手中。县丞大人,武松愚钝,不知道说得可对?”

    “啪!”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县丞姜后居然一拍手,站起来,由衷地赞道:“武都头果然聪明,难怪知县大人对你这般破格赏拔!”

    武松却叹了口气。

    姜后一愣,道:“武都头何故叹气?难道你觉得这些变法改革的举措还不够好么?”

    武松心里知道,自己刚才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他知道清河县的这些变法改革措施,真正的设计者显然不是徐恩和姜后,而是朝廷里的蔡京。蔡京推行这些变法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朝廷赋税,给皇帝多赚钱,那么,这就坐实了他确实如后世历史书上记载,是个大大的奸臣,而非徐恩所说的改革家。

    原本,听了徐恩对蔡京的评价,加之觉得徐恩本身清廉能干,武松确实曾经也想过,也许后世的史书记载有错,历史上真实的蔡京可能不是奸臣而是能臣,自古大忠似奸的人很多。但现在看来,他只有失望了。

    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按照清河县的这些变法改革搞下去,最终得到好处的只会是朝廷,普通老百姓不但在变法改革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将来反而还可能增加负担。这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名义上是为了天下老百姓的变法改革,最终却不过是满足了权贵阶层!

    这,也让他情不自禁地叹气。

    第一方面的原因,此时的他当然不方便告诉县丞姜后。但是,第二方面的原因,他却情不自禁地说出来,道:“这些变法改革,除了增加朝廷赋税,让当今皇帝更有钱花,老百姓似乎得不到什么好处啊!”

    姜后一听这话,眼中又是一亮,看武松更加充满了笑容,道:“好!真是好!武都头不仅身手了得,十分聪明,而且还有一种悲天悯人、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这就更难得了!”

    武松连忙道:“县丞大人不要只是夸武某。武松是个粗人,说得不对之处,还请大人指点!”

    姜后正色道:“你的话,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武松道:“县丞大人此语何意?还请明示。”

    姜后道:“你说得对,是因为目今的这些变法举措确实如你所说,一切都是为了给当今皇上增加赋税。不过,你说这对天下百姓没有好处,就不一定了。只要皇帝英明,把聚敛来的财富再用在天下百姓身上,兴修水利,大办学校,济弱扶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自然也是对百姓有好处!”

    武松脱口而出,道:“会有这么好的皇帝吗?”

    他差点就把后世历史书中有关宋徽宗作为无道昏君的记载说出来。

第八十三章 阻止魔爪() 
虽然武松没有把后世史书有关无道昏君的记载说出来,但他脱口而出的话,其实已经是对当今皇帝的大不敬。

    不过,姜后并没有追究武松这一点,他若有深意地看了武松一眼,道:“当今万岁爷励精图治,我等不过是微末小吏,不敢妄论圣上。不过,就算不推行变法改革,天下百姓也会遭到各级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盘剥,负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