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鹰扬德兰士瓦-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问总督阁下,对于德兰士瓦的战争行为,开普殖民地方面有何应对?”

    这是大英帝国媒体的提问。

    “两天前,开普殖民地就向德兰士瓦发出了正式电报,要求对此事做出解释,但很遗憾,对方至今没有回复。”米尔纳义正词严地声明,他绝不会讲自己的电文是如何措辞的,外交只需要强调对自己有利的真相,德兰士瓦没有回复,现在对他们就不利,这相当于默认,至少眼下给人的印象就如此。

    “针对德兰士瓦的残暴举动,本人及开普殖民地军民万分愤慨,已经通报与德兰士瓦接壤的各处驻军加强戒备,并已经紧急电告国内,请求增派援军。”

    眼下就有很好的动武借口,米尔纳觉得他已经将战争的扳机交了出去,伦敦如果选择扣动,那整个南非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写。现在是旱季,战争对进攻者不利,他不担心布尔人真的会马上打过来。

    在如此翔实且爆炸性的真相面前,记者们多半都选择相信,权威发布者米尔纳是只相信他需要的。现场只有罗得斯心里最清楚,真相未必如此,至少那些机枪都是他秘密储存的。但这绝不能说出去,储存这些武器本身就是犯忌,更何况还造成了帝**人的惨重伤亡。况且,现在看起来的结局,他也很满意。

    不过真相现在也显得不重要了,记者们更关心未来,大英帝国是否会就此向德兰士瓦开战。

    “虽然我们猝不及防,虽然开普殖民地兵力严重不足,但是如果布尔人发动进攻,我们将血战到底,直到国内援军到来。”

    这位瘦削的开普总督此刻腰板挺直,面容坚定刚毅,看起来不像政客反倒更像勇敢的战士。

    同行们都围向了米尔纳,被冷落在一边的罗得斯更显得萧瑟。他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呀!安妮对罗得斯充满了同情。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公正的记者,立场决定了报道内容的倾向性,做为有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她对罗得斯以及英国自由党,有着先天的好感。

    屁股决定脑袋,罗得斯投靠的政坛大佬前首相罗斯伯里伯爵,就是爱尔兰自治党的政治盟友。所以罗得斯也是爱尔兰自治运动的同情者和赞助者。投桃报李,在1890年当选开普殖民地总理时,爱尔兰移民也是罗得斯最坚定的拥趸。

    “罗得斯先生,我是纽约时报记者安妮,对贵公司遭遇如此不幸深表同情,请问你们有何后续举措?”

    美国记者,罗得斯把注意力从米尔纳身上转到眼前漂亮的女记者。可恶的美国人,如果没有美国在1895年在南美洲的搅浑,当年詹姆森远征军很可能会继续得到英国官方支持,也就不会失败。不过他不只是位商人,还当过政客,自然也是个好演员。

    “感谢美国朋友的善意,我们南非公司将出巨资抚恤事件中的遇难者,倾全力救治受伤者。这些损失将由公司和股东来承担,公司的职员们在面对武装匪徒时勇敢顽强,他们都是好员工。”

    唏嘘近乎落泪,激发出安妮女性的同情心。唉,谁能想到,自己挺有好感的两个男人,竟然是刀兵相向的死敌。她抬头瞥了眼北方天际,不知道那个神秘的土著家伙在忙什么,会不会对罗得斯的遭遇幸灾乐祸。

    整个风波的始作俑者已经回到了他的基地,击退追击的骑兵后,梁洪就率领手下一路向东北潜行。好在这时候已经进入了旱季,布尔人不能没有马,马匹又不能没有草料,他们的巡逻骑兵很少出来了。

    北德兰士瓦的基地进入了稳定期,周边防御工事接近完成,招收的民团已经超过两千人,先期的新兵经过初步训练,学会了使用步枪并能遵守简单的命令。旱季缺乏食物和饮水,让招兵变得更容易,同时也对基地的后勤带来了压力,需要购买更多的粮食,也就需要更多的英镑。

    梁洪抢劫回来的现金暂时能够满足需求,但粮食经过长途运输过来,售价已经很高了。尤其在去年美国歉收背景下,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德兰士瓦也随之水涨船高,让他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足够多的粮食。目前让每名士兵吃饱,每月就需要三英镑,相当于三十银元的开销。

    粮食是个大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发展本地农业。北德兰士瓦土地还是有的,一部分土地原本属于草原动物占有,另一部分则在采采蝇威胁下,少有人敢进入。同时这里也缺少耕地的人手,本地土著习惯于游牧狩猎,不愿意约束在土地上。

    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能弄到更多的钱,当然是现实世界里的货币。同芬尼亚社的新达纳交易已经接近于巅峰,每周三千英镑的收入,勉强维持目前当月开销。他从金伯利抢来的一万多英镑,几乎都变成了粮食储备的订单。抢来的钻石虽然价值更高,但眼下风口浪尖,显然不是在本地出手的好时机。

    所以,梁洪觉得抢钱很快捷,准备再筹划干一票大的,攒够钱以应付不时之需。。。

第四十八章 局势() 
金伯利袭击事件的后果还在持续发酵,在米尔纳的幕后推动下,更多细节和证人证词被公布出来,其中最震撼当属阿什利和他手下逃回骑兵的证言。证词很严谨,所有士兵都作证,看到了手持德国毛瑟制式步枪的布尔军人。这种步枪当然是毛瑟96,毛瑟公司专门为德兰士瓦军方定制的。并且在金伯利遗留的弹壳,经过技术验证,出自德兰士瓦兵工厂的生产线。

    消息传到欧洲,英国国内顿时群情激愤,这是从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英**队第一次惨遭国家军队的袭击。如果不是眼下正值在苏丹镇压马赫迪起义的关键时刻,要求立即向德兰士瓦宣战的呼声会更高。

    其实伦敦白厅的反应也很快,保守党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收到电报立刻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布尔人的野蛮行径,措辞严厉地要求德兰士瓦立刻给出正式回答,否则视为已经不宣而战。紧接着,从英属印度殖民地紧急抽调的数千士兵,登船运往纳塔尔和开普敦。再然后大炮机枪弹药等军火物资,也开始从本土调运准备运往南非。更为严厉的是,英国开普殖民地不但在东开普铁路禁运一切军用物资,英国分舰队还在洛伦索马贵斯港外,强行扣留了从德国运往德兰士瓦的军火船。

    与此同时,美西战争正在打得如火如荼,尼罗河畔英国殖民军也正在进攻马赫迪武装,眼瞅着另一场大规模战争即将爆发。不,可能规模更大,德国已经就德国船只被英**舰无理扣留,正式提出外交抗议,同时向非洲增派了两艘新式巡洋舰。

    做为当事的另一方,直到比勒陀利亚当局接到英国本土发来的最后通牒电报,才明白过来,原来事情已经变得这么严重了。官方反应当然是严正声明,纯属诬陷,但是到了这个节骨眼,这种话还有多少人信?至少绝大多数英国人都倾向不信。

    接下来双方没有选择炮战,而是展开了口水战。主动的一方英国不断抛出对自己有利的真相细节,不过却无法证实究竟是哪一支布尔军队干的。被动的一方德兰士瓦顽强反驳,但也没办法自证清白。最有效的办法,抓住逃到德兰士瓦境内的歹徒,可惜他们连是谁干的都查不出来。

    对德兰士瓦更不利的是,东开普铁路仍旧维持军火禁运,在非洲东部海域,英国舰队对进入洛伦索马贵斯港的船只,照旧登船检查。

    梁洪得知招惹出来的变故,真有点哭笑不得,居然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忙着替他把屎盆子扣到别人头上。这些都是通过邦德发过来的密码电报知道的,现在他人在约翰内斯堡,正搜集统一金矿公司的情报。

    本来英布战争的爆发时间他是记得的,明年10月,德兰士瓦高原草木开始繁茂的季节。但是现在这么一搞,一切就都乱套了,没准明天就会突然爆发战争。于是梁洪不得不重新考虑,如果战争提前爆发了,他需要采取的对策。

    首先面临的就是粮食问题,英布战争爆发后的局面,有可能出现铁路的禁运封锁,整个德兰士瓦势必粮价飞涨。到时候布尔人很可能借口军队需要,彻底切断对土著部落的粮食出售。有粮才能招来兵,这种危机,决定了他在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战争爆发也难以有所作为。

    其次就是他自己的战争潜力,战争打的就是钱、粮、人。这里面的钱,一方面是基地资金账户里的钱,另一方面就是现实世界里的钱,基地的钱用来造武器,现实的钱用来发饷买粮。周边可开采矿藏有限,基地目前还没有办法制造基地车,开设分基地暂时没有可能。目前每日一万五千元的收入看起来不少,但是一旦真打起来,消耗可就巨大了。至于现实世界的收入,可就更堪忧了,如果战争爆发,走私新达纳的收入很可能会锐减。命都保不住,谁还有心思开矿呀。

    至于人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现有两千人的民团肯定不够。从兵源来看,北德兰士瓦的人口还是有限,必须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梁洪的目光在地图上搜寻,逐渐从基地所在的位置,向更远处扩展。

    西面有桑人,虽然个子矮小但也勉强可以武装。同为黄种人,梁洪内心同情他们的境遇,被布尔人和英国人欺压、被贝专纳黑人欺压。让他们当正规军不合适,但是把这样的部族武装起来,交好善待,也可以成为自己的一道屏障。

    东面,是去年布尔人刚占领的土地。1897年,林**河南岸最大的酋长国文达国,被德兰士瓦陆军司令朱伯特亲自领兵,用重炮轰开堡垒。文达国王姆费富率领一万多部族,北渡林**河,土地被布尔人占领。越过布尔人新建的农场,就是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那里的黑人对白人很敌视,并且葡萄牙早已经衰落,打过去并占领很容易。但问题是,占领之后,很可能招惹来早就虎视眈眈的英国人和德国人,这就要求自己足够强,足以威慑住潜在敌人。

    北面罗得西亚,梁洪眼睛一亮,那里倒是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首先文达王国的余部仍在,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其次罗得西亚的马塔贝莱人和马绍纳人敌视白人,1896年在当地巫教祭司的鼓动下,曾经发动过大规模起义,结果遭到南非公司的血腥镇压。由此也导致了当地人对传统巫教姆利木彻底失去信心,宗教的缺失,这可是明教传播的大好机会。

    梁洪考虑后,拟定了自己的战略。

    如果英布战争提前爆发,他就以土著首领的身份,集结本地反白人土著力量,壮大自身实力。暗中支持布尔人同英国人的战争,尤其是在德兰士瓦战败后,支持布尔人开展广泛持久的游击战,耗尽英国的战争潜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按照不同方向人种的需要,他专门造了一批土著形象的传教士,分别派去桑人、马塔贝莱人和马绍纳人中传播明教。宗教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并且即使传播成功,也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在军事上,现在他最苦恼的是基层军官缺乏。非洲士兵全是文盲并且天性很容易满足,这也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进取心。这样的士兵群体,很难产生出优秀的军官阶层。

    留给他的时间太短,也许第二次布尔战争提前爆发,就是被他这个蝴蝶翅膀扇动的。果真如此的话,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就是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未知,预知未来可是他在这个世界的一项巨大优势。

    不过眼前局势的紧张也不全是坏事,至少现在德兰士瓦官方,已经无暇顾及到他组织起来的民团武装。

第四十九章 外交() 
把英国人拖入布尔人游击战争的泥潭,这是梁洪的打算。但是在英国,也有人打着跟他类似的主意,不过是针对美国人的。

    伦敦外务部宽敞的会见厅,几位当今最有权势的大人物,正在商议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决策。

    68岁的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已经是第三次组阁出任首相,同时兼任外交大臣。首相嫌弃内阁会议室狭小闷热,拒绝入住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于是选择住在阿灵顿街到外务部办公。只是这一次够干脆的,直接把唐宁街10号官邸,让给了外甥阿瑟贝尔福,下院保守党领袖。

    在座的除了这对甥舅,还有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陆军大臣兰斯多恩侯爵,第二财政大臣迈克尔希克斯比奇爵士,外务部常务次官托马斯桑德森爵士。第二财政大臣其实就是英国财相,惯例第一财政大臣由首相兼任。

    “菲律宾方面,土著领袖阿奎纳多宣布组建政府,美国方面已经在同西班牙秘密谈判,希望西班牙将菲律宾完整转交,划为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