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鹰扬德兰士瓦-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个问题,现在有人怀疑火车会比马车跑得快吗?”

    “没有”

    “傻子才这么想”

    地下乱七八糟地回答,夹杂着学生的哄笑。

    “现在大家都觉得可笑,但是当年英国的史蒂芬森造出来蒸汽火车的时候,就有人这么怀疑过,还不得不同马车做了比赛。同样,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的时候,也同帆船做过比赛。每一项新技术在诞生之初,总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当年刚造出来的火车和轮船速度只有每小时几公里,但现在没人怀疑两种交通工具能跑出几十公里的速度。”

    “无线电技术也一样,最初肯定是不完善的,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当轮船上装上了无线电报,无论航行在浩瀚海洋的何处,都能同陆地上的人随时联络,是不是很方便。野战的军队,无论行军到哪里,都能通过无线电随时接收到命令,是不是很需要。再往前延伸一下想象,很多无线电报机换成了电话机,那就是无线电话,如果电话机换成了音箱,那就是无线电广播,可以将声音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同时听到。”

    “如果说纸张的出现,让贵族世代相传的学问成为学堂里的书本,可以称之为一次社会的进步。那么未来无线电广播,将会让偏僻地方的百姓也会关心时事,那将堪称另一次社会的进步。想象到这里,你们说,无线电未来有没有用?”

    这个脑洞足够大,让整个学堂都沸腾起来,教师学生纷纷交头接耳相互议论。等了一会儿,议论声小了一些,梁洪继续他的演说。

    “这种巨大的需求,其实就是科学研究的动力,但是光有动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许多其他的条件。”说着,他手指向下面电报学堂的一个学生,“比如电报学堂的张三,听了觉得无线电很好,他立志要像马可尼那样去研究了,一定能成功吗?我看很难。”

    “首先需要资本的投入,刚才说了无线电现在的水准,就需要电力和设备两方面投入,进一步改进还要涉及到电子元件,涉及到更庞杂的行业。好了张三说我家里很有钱,万贯家财都卖了搞发明,就一定有好结果吗?还不一定,也许你旁边的李四,在你搞出来的时候,偷偷去国外把你的成果申报了专利。所以这里面还有专利保护的问题,遗憾的是,大清现在还没有专利法,更不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即便你搞出了好发明,还有了专利保护,也未必就能获得收益。也许有人偷偷仿造你的产品销售,也许还有人干脆上门,说你侵犯了他的专利权。所以产业化就更复杂,需要资本、需要技术、需要法律环境,还需要行业环境,最起码各种元件要在本地能方便地采购到。”

    最后,梁洪露出真实面目,给自己做起了广告。

    “我们华通洋行在非洲殖民地建设了一个基地,专门投入研究无线电,已经建好了电厂,并且生活和其他研究设施也齐备。欢迎电报学堂和北洋大学堂的同学们前去从事研究,咱们双方签订合同,投资由华通洋行出,专利权所有权归洋行,但你有专利署名权。现在没毕业没关系,等研究成果出来了,我想毕业文凭不可能再是一个障碍。对了,这里特别声明,从事研究是有报酬的,而且薪水还很高的。”

    他看到礼堂里,两个白人间谍已经在学生中散发名片了。

第六十七章 转运行动() 
从电报学堂出来,梁洪直奔海河岸边的码头,已经租好的轮船等在那里,他要抓紧时间赶到直奔黄河入海口的临时基地。上万名将来作为军队的少年到了基地,开始了初步的操训,今天还将有上万名新到的种地农民,即将登船前往非洲,他有些不放心。

    刚从德国席绍船厂下水的快船,高速航行在渤海湾的海面。高耸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三膨胀发动机发出震耳的轰鸣。这艘租来的德国小火轮以1885级鱼雷艇为蓝本制造,最高航速能达到24节。

    劈波斩浪,火轮每小时超过十四公里的速度,超越海面上一切船只,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平复梁洪心中的焦躁。所有计划都需要向前赶,突然间增加了紧迫感。昨天刚看到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远在非洲北部的消息,9月2日英国将军基钦纳率领的英埃联军,在马赫迪王国首都恩图曼的郊外,击溃马赫迪军队主力并随后占领了这座都城。非洲北部苏丹的战争会影响南部非洲德兰士瓦的格局,也许有人会觉得夸张,但梁洪很快意识到,这完全有可能,因为他想起了历史上即将发生的法绍达事件。他懊恼,在制订计划时居然遗漏了如此重要的事件。

    法绍达是苏丹白尼罗河中部的小镇,在那里曾上演过一幕令英法两国几乎全面开战的对峙。在英国忙于镇压马赫迪起义之时,法国也加紧了在东北非的扩张。1898年7月10日,马尔尚率8名法国人和120名塞内加尔人士兵到达法绍达,升起了法国国旗。基钦纳在攻克恩图曼后,也沿尼罗河迅速南下,在9月底也将赶到法绍达,在同一地点升起埃及和英国旗帜,并警告法国人视为对埃及政府和大不列颠权力的直接侵犯。

    消息传回欧洲,英国政府态度非常强硬,要求法国无条件撤出,英国国内一致认为应当占领苏丹,并且基钦纳手握重兵可以发动战争。法国也不甘心没捞到任何好处就撤退,经过多次外交谈判毫无结果,英法剑拔弩张,英国海军舰队甚至准备突袭法国。事件虽然最终以法军撤离收场,危机和平解决,但英法冲突,势必会让英国暂时在南部非洲处于收缩状态。失去了外部威胁,布尔人或许会蠢蠢欲动,土著胆敢成立民团的他,很可能成为率先被打击的对象。

    傍晚时分,经过五个小时的海上航行,梁洪终于看见黄河入海口外停泊的几艘巨轮。四艘载重超过四千吨的轮船,是他租赁并简单改造的美国远洋货轮,即将运载一万名远赴非洲的农民和他们的家属。货舱都经过改造,增加了密集排列的多层铺位,改造后每艘货船能运送两千多人。这些船都比较新,航速也比较快,平均速度在十五节左右。从这里前往洛伦索马贵斯八千海里的航程,租船费、改制费以及路上餐饮,每条船一趟下来花费差不多十万元,折合运送一个人要五十块大洋的开销。

    临时基地里帐篷林立,原本这里驻扎了一万多名招募的少年,现在又加上白天从黄河坐木船过来的农民和家属,基地里就稍显拥挤和混乱。

    排成长队的男人被剃光了头,女人则被剪成寸发,然后集中在药水中淋浴,消除皮肤上各种寄生虫。沐浴出来换上新衣服的男人,有的脸上还带着沮丧,华夏讲究毛发父母所赐,被剃光头心里不痛快。不过这些人不敢反抗,梁洪也绝不会在这方面妥协,非洲是个自然环境严酷的地方,他有义务尽可能让每个人活下来。

    基地一隅,请来的药师正在熬制药品,比如梁洪提供的风油精方子。他记得这东西能防晕船,薄荷油、樟脑油、丁香油调和在一起就差不多了,机理是通过刺激皮肤神经,醒脑提神从而抑制晕船效果。再就是治疗腹泻的藿香正气水、清热解毒的凉茶,还有止血散、跌打散、拔毒膏等等常用药,都是中医成方。这个时代,有疗效的化学药几乎没有,西医还处在就是确诊了也没法医治的尴尬,他只能更多地依靠中药。梁洪这次就采购了不少中药,其中有能起消炎作用的药材,比如鱼腥草、黄连、金银花等。大部分靠请来的中医推荐,还有一些药材在他记忆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条船上要保证有一位郎中,不够就继续花高价请,这些郎中到了非洲也有大用。外科最需要,其他的内科、妇科甚至儿科都要齐全,这样在非洲才能站得住脚。”

    梁洪口述着此前想到的细节,谍零五跟在旁边记录,现在他是整个运输行动的总协调人。海运终点洛伦索马贵斯是葡萄牙殖民地,他精通葡萄牙语,到上海最早,结交的葡萄牙商人可以派上用场。

    “洛伦索马贵斯那边,铁路运输要衔接好,人和货物一到,要能立刻转运走。另外,通知新加坡那里,从暹罗等地采购的大米要尽快启运。”

    暹罗大米价格同沿海差不多,为了节省运费,梁洪从打算从暹罗进口大米运往非洲。暹罗现在和清国一样,都是银本位货币。西方列强为了剥削亚洲国家,疯狂抬高金银比价,不到十年时间黄金对白银兑换上涨超过百分之七十,西方世界高价出售工业品,掠夺亚洲国家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农产品和矿产原料。金银货币体制差异,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畸形,西方人食用的小麦同亚洲人食用的大米,在欧洲和亚洲两地比价扭曲数倍。现在正值夏收过后,从暹罗采购的大米,价格每石不到3元。

    “再通知非洲基地方面,加快组织车马,一个月内务必修通简易道路,要修建出足够的简易窝棚,准备开垦的土地,要尽快烧荒。货物一到能马上运走,人员一到里可能安置生活,土地处于随时可开垦状态。”

    加快运输进度后,临时基地每三天就能发出一拨船队,运送上万人去非洲。按照梁洪的最新计划,戊戌变法失败,将是最后一波人员撤离。

第六十八章 教导队() 
海边荒凉的沙地上,骤然响起的枪声惊得鼠兔乱窜。实弹射击后的少年起身排成队列离开,虽然只打三发子弹,但其中绝大多数没摸过枪的人,打响了生平第一枪。按照梁洪最新添加的训练计划,招募来的上万少年增加一次打靶训练,为的是万一有紧急战事随时可以拿起枪,不说打败敌人,至少可以自卫。

    营地中心最大的帐篷里,近百名少年整齐坐在地上,静静听着梁洪亲自讲授课程。这些是提前从上万人中挑选出来的,年龄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身体健康并且足够强壮,至少认识两千字以上。这还不够,刚到营地,符合条件的少年们就经历了其他人没有过的考验,被证明勇敢并有毅力的才得以留下。两千字,对书香门第家庭的孩子很平常,但对农村少年,没有三年以上的私塾教育很难达到。洪水无差别冲毁了一切,无论穷人还是富裕家庭,所以招募的少年中就有了很多读过书的。只可惜,在梁洪设计的考验中,富家子被淘汰的比率相当高。

    留下来的少年,被梁洪视为宝贝。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准备要想填鸭一样把步兵操典、地形地图、兵器、步兵战术这些课程,尽可能简化地教给他们。只求记住,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这些少年将和他一起,作为最后离开的一拨。从现在开始再加上未来漫长的海上旅途,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的目标争取强化成能实现最低要求的军官。不是班排级,而是营连级军官,梁洪现在几乎是无人可用。

    每个人面前,突击刻印出来的步兵操典散发着油墨香气。这是梁洪经过多次修改完成的,大体是在机枪和火炮条件下的进攻和防御,实际上相当于一战中期的战术水平。

    “标准的步兵防御阵地,要堆积足够的土作为胸墙。蹲伏式战壕深一米以上,地面堆积高30厘米沙袋,以使士兵自如地站立射击,又能让身体得到充分掩护。一线战壕每100米要成折线。”

    梁洪在黑板上划出连续的折线,然后指点着折线三角形的中心。

    “在这里要设置火力点,配合一线战壕中的步兵,对进攻敌人形成交叉火力打击。最优选择是做为机枪阵地,要足够高出前面一线战壕顶部,使机枪能够进行超越射击。没有机枪的条件下,也要在这里配备足够的优秀射手,形成足够的杀伤能力。”

    机枪是什么样子,这些少年都没见过,只是在讲兵器课程的时候简单介绍。现在时间紧迫,梁洪不需要这些少年都懂,只需要能记住,以后当面临这种情况时能想起来。看了眼面带疑惑的少年们,抬手在黑板上继续画着,在离第一道防线更远的地方,划出另一条折线。

    “这里将是第二道防线,后备部队实现隐蔽在这里的战壕内,如果前面防线伤亡过大,用以随时增援。如果前面防线被突破,这里的预备队将根据情况,选择反冲锋夺回阵地,或者就地继续抵抗,阻止敌人向前继续突破。”

    梁洪在讲解步兵防御战术,按照他的预计,在部队没有得到足够训练前,就有可能不得不面对布尔人的进攻,防御战将会是最可能的战斗形式。从战略上,他倾向于积极防御,把较弱的新部队用于一线战壕防守,同时配备足够多的机枪。而把训练时间比较长的精锐部队,用在反突击甚至迂回作战上。

    “听明白了吗?”

    看着眼前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