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

    “也只能这么打算了。”

    袁世凯有援军。秦时竹也有。随着招募学生军、义勇军电文地发出,特别是山海关前线大捷,吸引了不少有为青年前来参军,大部分是东北本地人,还有一些则从外地赶来的。在南京的吴景濂忙得不亦乐乎,通过设立的报名点,聚集了一大批对南北议和不满的年轻人。他们纷纷响应号召,坐船来到了东北。先到大连。然后坐火车又到沈阳。

    当天下午,秦时竹要对第一批学生军、义勇军的讲话,葛洪义兴冲冲地赶来,附在他耳朵边,“老大,天大的好消息。”

    “好消息你这么高兴?”

    “人才!”葛洪义笑呵呵地说,“学生军里有人才。”

    “这个我知道。是谁来了,能把你乐成这样。”

    “你猜?”

    “猜不出,很多名人年纪轻地时候都当过学生军,比如**也参加过,不会是他来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不是。”葛洪义说出了秘密,“那也是一流人才,张治中和张云逸。”

    “真的?”秦时竹高兴地两眼放光。

    “那还有假,走。一起看看去。”

    来到了礼堂,所有地人都经等在那里了,看见秦时竹和一帮政府要员的到来,都热烈地鼓掌。

    “同志们,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东北,来到沈阳。更欢迎你们热情地参加**。”秦时竹的话赢得了学生军更强烈的反应,“看到了你们的到来,特别有些是同志千里迢迢地从南方赶来,我感到很欣慰,这说明中国的明天是有希望的,中国地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身上!(掌声!)你们是早晨**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热烈的掌声)现在,**形势很好。清廷已是一片风雨飘摇。离彻底胜利的日子不远了,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这是历史不可抗拒地潮流,诸位响应号召,投身**,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更要成为历史的缔造者!(长时间的掌声)。让我们团结起来,继承**先辈的崇高使命,一起投身这一光荣而又伟大的事业。我们地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的。我们的事业一定要胜利!我们的事业一定能胜利!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台下听众听了秦时竹的讲话,无不热血沸腾,不知是谁带头喊起了“打到京城去,推翻清王朝!”全场皆高呼“打到京城去,推翻清王朝!”,声音响彻云霄。

    接着,王云山登台,告诉这些青年人,他们将被编入东北学生**军,接受为期十天的应急训练,具体由卫队负责,然后开赴战场。还有一些,将被编入各个部门充当秘书,执行辅助工作。

    会后,秦时竹个别接见了学生军代表。左雨农向他介绍:“都督,这位是张治中同学,特地从上海赶来参加**。”

    张治中赶紧自我介绍:“我叫张治中,字文白,安徽巢湖人。”

    “欢迎你!”秦时竹热烈地和他握手,“听说你还带了一批同学来?”

    “是地,我本来想去南方参加学生军,不过现在停战了,也没有仗可以打,正好看见东北方面张贴告示,我就坐船前来了。临行前,我和一帮同学商量了,我告诉他们,到哪里不是参加**?要去,就要去前线,就要去最需要地地方,他们都说好,就推我做带头人前来了。”

    “一共有多少同学随同而来?”

    “一共二十一个。”张治中指着旁边几个人说,“这几个就是!”

    “不错,年纪轻轻就有威望,看来出任这个排长你是最合适的啦。”秦时竹笑着看着他,“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做一个好排长,把你地同学都管好?”

    “有!”张治中响亮的回答。

    秦时竹把头转向他的同学,和蔼地说:“让张治中做排长,只是**的需要。我们**者,不要贪图权势,不要羡慕官位,须知,**只有分工不同,哪有贵贱高低?我虽然是都督,但也是一个普通的**者,是和你们一样的人。因此,你们要爱护他,帮助他,共同把一个排带好。只要你们有能力,将来可以做排长、连长、营长等等,就是我这个都督,也可以让你们做。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你们利用这个舞台好好表现!”

    所有的代表听了都很兴奋,纷纷拍起手来。

    “这位是张云逸,是从南京来的。”左雨农又介绍另一位。

    “听说你是同盟会会员,还参加黄花岗起义?”

    “是的。”张云逸惊讶居然有人对他的事迹这么清楚。

    “看来是老**了。”秦时竹笑嘻嘻地说,“黄花岗起义那次很险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起义失败,我们死伤甚众,奉命撤出战斗,但由于道口均被重兵把守,搜捕极严,虽化装亦无法出城。所以我就与几个同志隐蔽在一民宅中。第二天清晨,我独自挎一竹篮上街买菜,其实是探望情况,觅求突围道路。返回时,见清军已入所居民宅,搜捕了全部同志,枪杀于路口。我当时因为因身材矮小,相貌敦厚,挎一竹篮掩身于路人中,清军从身旁啸呼而过,竟未发觉。”张云逸幽默地说:“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将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大家唏嘘不已,连连赞叹。

    “你是从广东一路北上到南京的,说说看,你不远千里来响应号召,为的是?”

    “我在广州参加了围攻两广总督府的起义,后来随同大部队北上,到了南京,还被任命为排长。不为别的,就为了**。”

    “那怎么不继续呆在南京了呢?同盟会在那里很活跃嘛。”

    “同盟会?”张云逸叹了口气,“同盟会都忙着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了,忙着和袁世凯谈判,**大义早就放在一边了。”

    “我们也和袁世凯及清廷谈判,你为会选择过来呢?”

    “东北和南方不一样。”张云逸坦率地说,“同样是谈判,东北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能以实现**目标为己任,南方的谈判,说穿了是妥协退让。同样是**同志,南方相互倾轧,生怕大权旁落,各地的人纷纷抢着当都督,有点实力的甚至都想自己单干,东北就不同了,第一仗就把蓝天蔚部救了出来,完全是从**大局考虑。我还刚刚得到消息说平定了呼伦贝尔企图分裂的阴谋。由此说来,我选择过来是更加正确了。”

    秦时竹心里感慨,一个刚刚20岁的青年人就有如此见识,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位历史上的共和国大将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开始直冲云霄了。

    “你说的很好。”秦时竹大为赞赏,“你就做学生军连长吧,既有经验,又有军事知识,我相信你会是一个称职的连长。另外,对东北的政策,你可以仔细观察,如果你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可以直接来我这里指出;如果你觉得我们也背叛了**,你可以批评,可以指责,甚至离开。”

    “谢谢都督的诚恳。我觉得,都督的为人比南方那些政客要光明磊落的多,刚才您的表态,更加让我们钦佩您的坦诚胸襟。”张云逸没想到秦时竹居然会那么说。

    秦时竹还一一接见了其他一些代表,最后设宴招待了他们。

    。。。

【第088章】 先生归国() 
第088章先生归国

    “老大,不错吧,人才总是在一开始就闪光。”回去的路上,葛洪义和秦时竹聊天。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一步步成长为参天大树呢?真正的人才,绝对不是因为偶然而浪得虚名的,无论他在哪里,总是能很快脱颖而出。”

    “在我们这里,一定要好好吸引住他们,以为将来之图。”

    “这是当然,不但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秦时竹想了想,“还有不少的人才在青年时代都参加了**军,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招来,更要千方百计把他们留住。”

    “已经在的这些怎么办呢?莫非真的让他们上战场?”

    “战场是肯定要上的。”秦时竹坚定地说,“成为一个军事家就是要在战场上一步步地锤炼,当然,现在情况特殊,他们接受的训练不系统,我会好好安顿的。”

    “去陆尚荣那?”

    “是,过些天我给他打个招呼,让他看着这些娃娃,千万不要有闪失!”

    “又要给他加负担了,光一个陈若愚就够他受的了。”

    “那也得这样办。这些青年都是怀着一腔报国之志来的,如果不让他们上前线,只会寒了他们的心。我还得交待云山把他们好好练练,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千万不能马虎。”

    “对了,蓝天蔚曾是拒俄支队支队长。对学生军有特殊的号召力,咱们一定要把这个名字打响。”秦时竹乐呵呵地说,“至于他们来了是不是去蓝天蔚那里,那就是我们说了算喽。”

    回到都督府,第一个要紧地电报是有关北路军的,蓝天蔚已派遣前锋入宁城,大部队在夜里能到建平外围。有关**军的消息也放风出去了,估计姜桂题一两日内就有反应。

    第二封电报却是山海关方面来的。“据侦查,敌人援军已到,为第一镇旗号,眼下尚无动静,估计不日将会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我部已做好充分准备,坚决击退来犯之敌。”

    “动作好快啊?”秦时竹有些惊讶。“老袁这么快就上钩了?”

    “我本来也十分怀疑,但是从察哈尔传来的消息也证实这是真的。”葛洪义告诉他,“近来察哈尔和归绥地区清军调动频繁,王永庆率领巡防营去了察哈尔,据说还分兵去了绥远。”

    “绥远?那里也有动静,阎锡山搞出名堂来了?”

    “不是,是归绥新军起义,他们是在内蒙古同盟会员宣传鼓动下爆发的。和山西方面联系不大。”

    “这是个好机会,绥远是此次作战地目标之一,如果北路军进军时有得力的向导,肯定会事半功倍,你要联系好,可以给他们一些钱财和军火。就用我们缴获地那些好了。”

    “行,我就让白毓崑具体负责。”葛洪义很快应承下来

    就在秦时竹等人为**筹划时,另一个**伟人也在为中国的未来谋划着,他就是中国同盟会的总理――孙中山。

    为迅速组建一个中央**政府,孙中山在游说美国朝野之后,又转赴欧洲,经英、法等国,于11月下旬动身回国。在归国途中,孙中山具体地考虑了建立共和国的问题。经过近一个月的颠簸,他到达了香港。与胡汉民、廖仲恺等人会晤。

    胡汉民看到**阵营内复杂的情况。担心孙中山到了上海、南京,虽会被拥戴为总统。“而无兵可用”,极力劝孙中山暂缓北上。

    “总理,此时此刻,北上并非万全之策。”

    “哦?这是为何?”听到胡汉民说出这种话,孙中山极为惊讶。

    “如今命令正未易行,元首形同虚设,各地实力派纷纷拥兵自重,我怕您到了南京,照样指挥失灵。”

    “总理,我也这么认为。”廖仲恺赞同胡汉民的意见,“展堂现在已担任了广东军政府地都督,基本掌握了该省,广东富庶,我们可以借此练好兵,积蓄实力,再成南北统一之格局。”

    “你们两个都是这么想的?”孙中山没有表态,只是问面前这两人。

    “是的,先生,请您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的建议吧。”

    “不行!”孙中山当即否定,“你们这么做,置**大业于何地?”

    “先生,您有所不知,我们这么做正是为了**。”眼看孙中山不同意,胡汉民急了,“您不知道,现在乱成样子。前次在南京,为了大元帅的事情,克强和黎元洪之间闹得很不愉快,这次,明明南北停战议和,东北秦时竹却置若罔闻,坚持要开战,弄得谈判的伍先生很是尴尬;另外,虽然都宣称自己是**派,但一个个拥兵自重,根本调遣不动,我的意思,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局面有失控地危险。”

    “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就粤中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吾辈的**精神难道局限如此?”孙中山有些激动,对两人说,“正因为**阵营内部分歧严重,我才需要更加抓紧北上,希冀形成一致,而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绝非他人所能任。”

    “总理的意思是好的,胸襟是博大的,但我担心那些地方实力派未必能接受,还有袁世凯也是一个大问题。”廖仲恺真诚地劝说。

    “不对,今之大患即在无政府,如能创建政府,则满清政府固必倾覆,即便袁世凯亦未必能支撑。”孙中山斩钉截铁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