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本来按照曹锟的意思,进攻还要提前,不料却在天黑前被**军的飞艇好好问候了一通,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兵力被迫再度分散,再收拢起来花了不少力气。400米,200米,100米,近了,更近了,战壕就在眼前,**军却丝毫没有动静。

    。。。

【第096章】 中山归国() 
第096章中山归国

    “杀!”北洋军在长官的带领下,纷纷朝阵地扑来,敢死队仍旧手持大刀,冲在队伍的中间。怪了,**军还是没有反应。黑夜里,敌人的动静自然是看不清楚,但曹锟在望远镜里连一点**军的还击都没有目睹到,不禁也感觉十分奇怪。此时,为避免误伤,北洋军自己的炮击也停止了。

    50米,突然,在阵地前沿,不时有爆炸发生,在地雷的轰鸣中,许多冲在最前面的北洋军被炸死、炸伤,掀起来的泥土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又落在更多北洋军的头上。何、潘、卢三将的疑惑一点也不比曹锟小,现在看见**军有反应,反而更踏实一点。

    陆尚荣看见北洋军已踩响了地雷,当即命令炮火还击,郭宝早就将各种火炮调节到位,一听下令,瞬时间一百多门火炮同时开火,特别是那八门105mm的榴弹炮,落在哪里,哪里就死伤一片。

    正在冲锋的北洋军,看见**军开始了大规模还击,本能地往后退,却被军官逼迫着继续前进。地雷还在不断地炸响,炮弹继续在人群中肆虐,但北洋军的前头部队终于冲到了距离战壕只有10米的距离。短短40米路程,不少北洋军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眼看**军如此还击,曹锟不禁大呼:“**军自己不要命了?”如此近距离的炮击,误伤自己是很难免的。毕竟,炮弹无眼,砸着谁都是伤亡。更吃惊地事情还在后头,过了一会儿,传令官急匆匆地跑来:“统制,统制,阵地已拿下了!”

    “拿下了!好。立即让何宗莲进军,扩大占领。”

    “不用了。整个阵地里空荡荡的,一个**军也没有发现!”

    “啊?!”曹锟大惊,不一会又恢复了平静,“难道**军迫于我军进攻压力撤退,打死多少敌军?可曾抓到俘虏?”

    “没有,一个也没有!”传令官告诉他,**军跑得无影无踪了。

    “跑了就跑了。有什么了不起。”曹锟颇有些阿q精神,“最要紧的是拿下了阵地,传令各将,细心防守,巩固阵地,防止敌人反扑。”

    在曹锟说话时,北洋军所占领的地方还在不时地发出爆炸声,曹锟更是迷惑。**军这么快就发动反攻了?待传令官再次来汇报的时候,他才明白,那不是**军在反攻,而是**军在战壕里埋设了大量的地雷,还有就是火炮的威力。

    短短1个小时,北洋军虽然占领了阵地。但也付出了近2000人伤亡地代价。更可笑的是,明明是**军主动放弃阵地地,曹锟在电报里还要吹嘘一通,胡说什么“所部浴血奋战,夺回前沿阵地,所经之处敌人望风披靡,纷纷退却,在阵地上遗尸千余具”

    袁世凯真要是追究起来,这所谓的“遗尸千余具”恐怕只能用北洋军自己的尸体掩蔽了,好在曹锟还有一点清醒。在电报中继续乞援。“敌在山海关前构筑了数道防线。阵地坚固,轻易不可夺取。请求再发救兵,以图一鼓作气”

    北方打得不可开交,南方却迎来了世人注目的伟人。25日清晨,上海外滩十六铺金利源码头上挤满了欢迎孙中山归来的群众,各国领事和外国记者也都赶来参加。孙中山当时乘坐香港船,在沪军都督府所派建威号兵舰的护卫下,缓缓驶入吴淞口。当轮船接近码头尚未靠岸的时候,随着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跃出,身穿黑色西服地孙中山出现在轮船的上层,他脱帽高举右臂,面含微笑,向欢迎群众频频致意。

    “中山先生!”

    “热烈欢迎中山先生回国!”

    人群响起如潮的欢呼声。

    船靠岸了,中山先生健步走向岸边,记者们围拢上去,争先恐后地拍照,争先恐后地发问。

    一位记者问:“先生这次回国带回多少钱?”

    孙中山斩钉截铁地回答:“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之精神耳!**之目的不达到,无和议之可言!”

    又有记者问:“先生对未来的形势有何看法?”

    中山先生道:“来日大难尤甚于今,**同志应该持一种真精神、真力量去战胜困难。”

    有记者问:“如今南北和谈,先生看法如何?”

    中山先生道:“我认为,**正如火如茶,**应扫荡一切封建之残余。和谈应建立在推翻满清政府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扫除犁庭、彻底打败封建义的前提之下,建立在构筑共和政体大厦的精神基础之上。”

    就在孙中山回国地当口,清政府针对南北和谈南方提出来的先决条件召集御前会议,讨论结果,不得不同意唐绍仪电报上的意见。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召集国民议会解决国体问题,其实是出自袁世凯的授意,表面由唐提出,老袁正是要假手于**军来结束清政府的统治,并达到取而代之地目的。

    唐绍仪自然不会出现在欢迎的人群中,他正紧急会见伍廷芳,对他宣布清廷的答复。对这个答复,伍廷芳是不满意的。唐再三解释:“这仅仅是形式和步骤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减少前途的阻力。”终究妥协气氛在南方代表团中占了上风,认为绕一点弯路也无所谓,乃进一步与北方代表团讨论召开“国民会议”的具体方法。

    孙中山归来的消息,秦时竹当然在第一时间就能知道,不过,眼下他最关心的还是北路军地进军情况。

    “蓝天蔚来报,已朝赤峰继续进发,预计,明日下午能到赤峰,据俘虏交待,赤峰尚有千余人马,为毅军老弱病残,不足为虑”

    “李春福所部人马已包围平泉,平泉守军不足,但据闻承德已分兵救援,我拟围城打援,故夏海强部分兵直扑平泉,预计兵马可于2日内完全到位”

    “蓝天蔚果然厉害,这狭谷伏击,围点打援,都是经典战术,能让他运用地活灵活现,就是不知道海强这小子有没有学到招数?”秦时竹心情很好,对葛洪义说,“山海关前线也实现了预定目标,战况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好。”

    “这和我们地强大实力是分不开的,曹锟虽然占领了前沿阵地,但飞艇队已到位,他的日子绝不好过。”葛洪义说,“不过我对北路的情况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乐观。”

    “哦?为什么?”

    “为了巩固承德防守,清廷已任命锡良为热河都统。昨天,袁世凯又让在南方的王士珍赶回,到承德上任,全权指挥承德守军,他可是北洋龙、虎、狗中的龙,不免有一场恶战。”

    “这倒是个问题,希望蓝天蔚能克制住他吧。”秦时竹皱着眉头说,“承德守军有近万,要解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难道清廷只要承德,其他城市都不要了?”葛洪义告诉他,承德守军正在集结兵力,热河境内所有能集中的兵力都集中起来了。

    “这样没关系,我们先扫清外围,承德这颗钉子先放一放也无所谓。”秦时竹的思路跳转到了孙中山回国上面,“中山先生已经回国,你有什么主张?”

    “没关系,他**的,我们打我们的。”葛洪义拿出新闻稿,“为了显示我们的存在,我打算明天将我们在狭谷作战的胜利通过人民日报传播出去,再鼓一鼓人心,至于南方,我们拍个贺电就可以了,表示一下诚意,当然胜利战报也是要渲染一下的,不然不能突出我们的实力。”

    “你说的有道理。”秦时竹沉吟半天,“在东北,我们还是要努力冲淡孙中山回国的影响,树立以我为主的地位,他对我们不熟悉,再加上初来乍到,肯定会更多听取黄兴、宋教仁等人的话语,别的不说,亲疏有别的观念一时总难以摆脱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当天,民立报以欢迎!欢迎!为题发表了专题评论,独立各省的欢迎电报如雪片似的飞往上海,其中自然也包括秦时竹控制下的东北三省。

    26日晚,黄兴、陈其美、宋教仁、马君武等人在哈同公园宴请孙中山。席间,密商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并决定分途向各省代表示意。

    。。。

【第097章】 南北风潮() 
第097章南北风潮

    27日,更多团体致电南京各省代表:“请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统,以救国民。兆成一志,全体欢迎。”就连在美洲的全体同盟会会员也致电民立报转各省代表说:“孙先生才、德、望,中外相孚,请举为总统,内慰舆望,外镇强邻。”

    更为惊人的消息由人民日报带来,公开发表了对孙中山的贺电,并向各界通报了狭谷大捷、擒杀敌酋的消息,各界又纷纷电贺东北。

    当天,民立报以战乎?和乎?为题发表社论,反对以“口舌之力结此大**潮流”。北方**协会各团体在天津集会,一致议决吁请孙中山制止各省代表与袁世凯中途议和,以贯彻全国彻底**的初衷。

    孙中山本人接到大捷电报后,极为兴奋,本来他还对秦时竹等人有所保留,但此刻完全相信了东北的**姿态。在他言语中,还隐隐约约透露出希望全国一致,共同推翻清廷的意愿,无奈妥协气氛实在过于浓重,在和黄兴商量后,只能采取贺电致以道义上的支持,而不能采取实质性行动。

    当天,汪精卫去电袁世凯:“若袁公迫请帝退位,实行共和,则临时大总统退职,已成定局,不必怀疑。”

    接到汪精卫的电报,袁世凯大喜,这一切冲淡了他对北方局势的担忧。毅军覆灭的消息他刚刚得知,山海关方面虽然曹锟夺回了前沿阵地。但他深切感受到,用武力解决问题是越来越办不到了,再拖延下去,不仅南方成了气候,北方也将不保。

    袁世凯确认自己在推翻清廷后能坐上大总统的宝座,便迅即采取了迫清廷退位地措施。他认为此事越快越好,如果南方国民大会成立。将终为其要挟而难以摆脱。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专对清室动手,同时又要避承担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大权的恶名

    黄兴与宋教仁奔赴南京。向各省代表提议:1、改用阳历;2、改为中华民国纪年;3、政府组织采用总统制。经讨论,第一、二件事情一致赞同。但在总统制与内阁制问题上,却依然还有分歧(这一项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宋教仁仍旧主张内阁制,黄兴说明了提案理由后,大家陷入了沉思。东北方面的总代表吴景濂由于事先接到了秦时竹的电报,当即起立表态支持总统制。在他的带动下,各省代表通过了全部提案,讨论决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及于29日开会选举临时大总统。

    接下来就是提议临时大总统地候选人,由于东北方面的强力表态,很多人,尤其是同盟会会员心中产生了不小地疑虑,认为秦时竹想当总统。江浙代表自然是心中欣喜,在他们眼中。秦时竹当选为总统是最好的结果。而其他人则忧心忡忡,特别是得知北路大捷的消息,无形中增加了东北方面的份量,经过激烈争论,拟定了四个总统候选人,孙中山、黄兴、秦时竹和黎元洪。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从这四人中选出总统。至于谁能当选,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散会后,各省代表各自分头商量去了。

    对袁世凯来说,毅军覆灭的消息在军事上是不利的,但在政治上却成了一个有效地勒索手段。老袁指使段祺瑞等北洋系武将出马,联名通电,以军饷不足为借口,要求满族亲贵“毁家纾难,共济时艰”。把自家财产拿出来做军饷。这个要求看起来冠冕堂皇。打仗嘛,没有军饷粮草怎么行?况且毅军新败、承德危急。再不筹措军饷恐怕连拱卫京师都成问题。袁世凯顺水推舟,立马上奏:“库空如洗,军饷无着,请将皇宫大内、热河行宫旧存瓷器发出,变价充饷,以救目前之急。”并且指使曹锟电奏清廷,询各亲贵大臣,让他们将在外国银行所存的近3000万款项分别提回,接济军用。隆裕无可奈何,只能下令让各王公“毁家纾难”。

    这一下又将了那些满族亲贵们一军,如果舍不得将自己的财产充作军饷,就不要反对南北和谈。这些满族亲贵平时搜刮惯了,只知道把钱财往家里搬,哪有往外拿的道理?再说他们眼见时局不妙,都打算一旦满清倒台了,还要指望家产过日子呢。

    因此隆裕在御前会议上提出这个议案后,根本没人响应,只有奕劻拿出了10万,其余3万,2万、几千不等,如同剜去心头肉一样。隆裕大怒,骂他们打发叫花子。

    袁世凯本来就不是真心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