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哪里,我年纪大了,无意抛头露面,还是季直多参与一些吧。”

    “人们都说。南张北周,关外辽阳,你不出任,我怎么敢接实业总长的位置,岂不是贻笑大方?”张謇连连摆手。

    “季兄不要推脱了,你在临时政府任职。就等于复生在那里任职一样。”沈麒昌耐心地说,“复生说,等人民党南方支部一成立,你就是南方支部的理事长,你出任内阁总长,就等于人民党在内阁中有了职务,一样的嘛!况且季兄见多识广,老成谋国又是江南领袖,这实业总长一职非你莫属!”

    “真拿你没办法。”

    1月3日,代表又依修改后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举行副总统选举会。黎元洪以17票当选。随后。孙中山又通过了内阁名单。

    临时政府组织成员包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外交部总长王宪惠、次长魏宸祖,陆军部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海军部总长黄钟英、次长汤芗铭,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次长张居正,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次长王洪酞,司法部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教育部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实业部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参谋本部总长黄兴,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印铸局长黄复生。

    起先孙中山提交地名单中,内务总长是宋教仁,教育总长是章太炎。但代表们,尤其是同盟会的代表们多有不同意见,经过讨论,提议内务改为程德全,教育改为蔡元培,这才顺利地通过投票。

    针对同盟会内部地置疑,孙中山表达了自己三条用人原则:1、用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惟才能是举;2、要联合“海内名宿”,但反对民国者,如康有为之流,不用,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3、对康有为和章太炎要区别对待,章只是“友谊小嫌”对他不能有“睚眦之见”。对秦时竹的推辞,他也感到迷惑不解,甚至私下询问。也许,他从来没有想到秦时竹的真实动机,只是为他表现出来的风格和精神表示敬佩,对秦时竹提议,他也十分尊重,除了章太炎外,基本上都实现了秦时竹在电报中的提名。

    张謇等人心内却有不同想法,他们对于未能占据更多的职位而不满,但自己已身居高位,又不能说出口,对秦时竹地先见之明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佩服,他继续运动。面对同盟会的强势和高调,张謇等人努力筹建南方支部,希望能与同盟会分庭抗礼。

    平泉的陷落和热河各地的失守让袁世凯心惊肉跳,他万万没有想到东北**军的攻势居然如此凄厉,现在已成了他的心头大患。怎么办?他在地图前浮躁不安地思索。北路空虚,只有承德一座孤城,能不能守住还很难说,虽然王士珍是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但也不见得能抗住**军地进攻。根据各方面情报的汇总,进入热河境内的**军不是8000,而是2万以上,这大大地超过了守军的应付能力。

    地图上,北路的**军兵分两路,以蓝天蔚为首的一路从赤峰一直西进,目标直指向多伦,另一路在夏海强和李春福地带领下则盘踞在平泉,隐然有西取承德、南下长城的迹象。召集参谋人员开会,也拿不出个主意来。

    刚刚有个参谋提议动用承德兵马在半路截击蓝天蔚部,就被大家骂个狗血淋头,理由是,从承德到半路截击至少需要7天时间,能不能截住是一个大问题,就算是截住了,蓝天蔚部有近7000人马,派的兵少,截击不成反而可能被其消灭,派的兵多,承德的守军就空虚,而从平泉到承德仅仅需要三天,足够**军攻城了。这截击的法子,是万万行不得的。

    老袁暴跳如雷,大骂他们是饭桶,威胁要通通撤职,还是冯国璋给他出主意,继续盯住山海关不放。

    “大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军已处于下风,但也不是没有起死回生的计策。”

    “哦?你说,你说!”袁世凯仿佛象落水之人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目标还是山海关!”冯国璋指着地图解释道,“无论如何,山海关前线还是我军占据兵力优势,根据侦察,秦时竹将大量兵马派往了北路,如果我们能一鼓作气,拿下山海关,事情还是有转机。”

    “继续说!”

    “**军北路的力量和山海关之间间隔遥远,如果我们拿下了山海关,就可以沿着京奉线直捣奉天,只要拿下了奉天,北路即使再猖狂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然不战自溃。**军也不是没看到这一点,所以派人牢牢守着山海关,纵然有利,也不轻言进攻,目地就是要拖住我军。”冯国璋说到这里,用询问地眼神看着袁世凯,只见老袁点点头,就继续往下说,“由于南方压力的减轻,芝泉派来地援军,包括雷震春的第五混成协和陈光远的第八协,已到了天津,这两路人马加起来有近8000兵力,况且是生力军,不妨将他们都投入山海关,只要拿下了山海关,一切都好办了。”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等这两路人马到再发动进攻可能就晚了,严令曹锟,在援军到来之前,必需拿下**军关前所有前沿阵地,为继续进攻创造条件。”袁世凯拼了,将更大的赌注压了上来。

    当然,他们不知道,北路的李春福部作为先头部队已向长城进发了,在意图判断准确的前提下,双方的较量就转变为时间和战斗力的较量,暂时的宁静意味着更惨烈的厮杀。

    得到袁世凯的死命令,向来办事不力的曹锟着急了,只好投入全部力量进行攻击。袁世凯警告他,援军即将到达,如果不能拿下关前阵地,将是军法从事。这是个棘手的任务,但也有好处,就是一旦拿下前沿阵地后,再行攻击山海关的任务就不是他曹锟了。与何宗莲等人商议后,一致认为这其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与关隘相比,这块骨头还没那么硬,照样有拿下的希望,特别是前沿阵地的收复,让他们还存在着侥幸心理。

    。。。

【第103章】 倡建大学() 
第103章倡建大学

    “现在听听丁先生的高见吧。”禹子谟向大家介绍,丁文江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先去云南考察了两个月,**爆发后又编练民团,保境卫民,在报纸上见到东北方面招募学生军后才来的。

    “我重点考察了弓长岭矿区和阜新煤矿,哎呀真是好地方!”丁文江不住地赞叹,“矿区铁矿石品位高、杂质少、易开采,用来发展钢铁企业再合适不过了,阜新煤矿埋藏较浅、蕴藏量大,也是不可多得的好矿区,请问这些你们是怎么勘探的?”

    “这要问何部长了,他是总工程师,精通技术。”秦时竹心想,怎么勘探的我还能告诉你,难不成我告诉你我们其实已拥有全国各种资源的详细分布图?还是把这个球踢给老何吧。

    果然,何峰也是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说:“通过比较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后来由德国方面的技师一勘探,确实是好地方,我们就开采了,另外还招募了一批中国工程师,如邝荣光等,规模越来越大。”他可不想引出什么麻烦。

    丁文江倒也没听出破绽,他脑子里压根就不会有这方面的疑问,毕竟邝荣光等人也是留**童,颇有学识和实际经验,由他们主持,有所成效并不奇怪。他笑着说:“恕我直言,阜新煤矿问题不大,只要继续开采,保证安全,绝对是个好矿区,只是这弓长岭。我觉得有些麻烦。”

    “请先生赐教。”

    “弓长岭矿区矿石品位虽高、质量虽好,从初步估计来看,蕴藏量也没什么问题。但我看见现在辽阳实业炼钢,基本只开采了品位在70%左右的矿石,这其实是一种浪费;其次,现在地矿井,全部是露天开采。从蕴藏量和利用规模推算,最多六十年就要枯竭。禹兄告诉我还要在继续扩展,那么可供开采的时间会更短;再次,矿区周围,我发现在大小鞍山和其他一些地方也蕴藏着大量的铁矿,不好好利用,实在太可惜了。”丁文江严肃地说,“我打个比方。假设鞍山地区整个铁矿山是棵白菜的话,那弓长岭矿区就是白菜心,虽然好吃,却是不多,更要命的是,现在辽阳实业的吃法是连这个白菜心都只盯着它最嫩的嫩尖。眼前利益虽然极为可观,但将来呢,十年后怎么办?”

    大家听了都沉默不语。秦时竹心里感叹。人才就是人才,这么快就看见了问题所在,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地科学发展观。

    丁文江看见大家都不说话,以为这番话将他们刺痛了,连忙解释:“当然,目前辽阳实业采取这个方针我觉得没什么不妥。起码工人待遇很好,不比那些南方矿区的工人做牛做马;我听说设备都是通过贷款购买地,有还款和利息的压力,短期利益自然要注重,能这么做已很了不起了。起码在中国,只有辽阳实业和汉阳铁厂搞的是大规模钢铁厂,而且汉阳铁厂年年亏损,浪费和损失更是惊人——白菜心的嫩尖咱们吃了就吃了,总是要吃的,无非迟吃早吃。总比糟蹋的好。”

    “丁先生。您说的挺好。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没看见,实在是腾不出手来解决。”秦时竹真诚地说。“但现在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我们也得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要走可持续发展地道路。”

    “可持续发展?”丁文江愣了一下,这是他没听见过的新名词,“这个说法好。我们要不断地持续发展,中国的钢产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啊,要是有十个辽阳实业,那全国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哈哈。”大家都笑了,“要有十个辽阳实业,咱们中国也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工业国了,不象现在,钢产量连个比利时都赶不上,每年还得大量进口。”

    “我想来想去,有几条不成熟的建议:一、弓长岭要发展地下开采,眼光不能局限于高品位的矿石;二、鞍山附近的矿区,要尽快勘探、利用,就是一时利用不上,也要留做储备;三、要在全国其他地方继续勘探、考察,以中华之大,必定有其余大型矿区,我们可以在那里也建设钢铁厂,等全国有数个大型地钢铁基地,工业发展就能上新台阶;四、要大力培养人才,只有足够的人才,才能真正开发和利用中国的资源,不然,又是被帝国主义掠夺去,还不如不要勘探。”

    “丁先生说的太好了。”何峰高兴地说,“这四个建议,简直就是金口玉言!”

    “丁先生、范先生,在下也有个不情之请。”秦时竹听完,勾动了他的另一番心思。

    “都督请讲!”

    “我思来想去,万事以人才为先,资金、设备总好解决。”秦时竹诚恳地说,“这些年的发展,辽阳实业也赚了不少钱,眼下缺口最大地,倒还不是资金、设备。”

    “人才?”

    “是,现在人才最缺。”禹子谟向他们交了底,“在弓长岭,公司本身也办有学校,培养技术人员,但毕竟是半路出家,而且偏重于生产流程,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就是这样,还感觉合适的技师大大缺少,不得不高薪聘请德国技师帮忙主持。我们一直希望能成立科研机构培养专门人才,既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别的方面我不敢多言,就地质考查,我觉得可以办个地质调查所,专门负责考查。”丁文江提了他的意见。

    “不。”秦时竹摇摇头,“这样还是不够,我的意思,咱们中国,向来以培养文科人才为重,讲究济世,偏重仕途,视技术为奇技yin巧,实干家少,科学家更少。新政以来,虽有些改观,但还是远远不够,我打算在**胜利后,在东北开办大学,加强理科、工科,招收青年学生入学,这样不出数年,便能缓解技术人才不够的窘境。”

    “都督的想法是好。”范旭东也很高兴,但还是提出了问题,“但办大学,一来要经费,二来要场地,三来要足够地师资,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地事情,急是急不得的。”

    “所以才要请两位帮忙。”秦时竹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他地打算,“我打算在沈阳办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文、理科并举,比如地质,可以按照丁先生的意思成立地质调查所,但也需成立地理系,由丁先生兼任所长和系主任,这样,学生学习时有理论知识,实干时又有锻炼机会,岂非能更快成材?”

    “这是个好主意,我深表赞同,但不知道其余两个条件如何满足?”

    “丁先生不必着急,我肯定不会让你当空壳司令,既然你出任这个职务,自然是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房有房,这些对我都是小事。”秦时竹坦率地说,“沈阳现在有不少学校,他们的校舍都是可以利用的,实在不行,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