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嗨!”

    “誓死效忠天皇!”

    周羽正在都督府听取手下的战况汇报:“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吉林西部,南部,辽宁北部的土匪已基本肃清。总共消灭土匪计1983人,俘虏和投诚的共有8766人,其中大约有4000名身强力壮的土匪经过教育后参加了我军;这四个月当中,我们缴获了近200万的金银,数百万地珠宝玉器和古董,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其中有各类长枪6000余杆,短枪900多,甚至还包括14门小炮,各类弹药近100万发,还有大量的土枪土炮。在整个剿匪过程中,我军共牺牲458人,负伤798人,其中459人伤势严重,不得不退伍,余者除一部分已归队外。大都还在休养”

    “成绩很不错。大家都辛苦了,我会按照你们的功劳一一论功行赏的。”周羽高兴地说。“但各位也明白,所谓现阶段的成果,仅仅是一部分的,吉林北部、东部还盘踞着不少土匪,那里依山傍水,地势险恶,我们还要多花些功夫。我既然被任命为三省剿匪总司令,那就一定要肃清全部土匪。”

    “是!”

    “前次你们报告各地有不少官员将自己手中的枪支弹药偷偷卖给土匪一事查处得如何了?”

    “报告都督,这主要是由内务厅负责清查,我们不是很清楚,但从现在的规模来看,已经好转很多了。我们从缴获地子弹中分析,很多已不是中国制造的,而是从日本或俄国方面流过来的。”

    “是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千真万确。一方面,无论是吉林的兵工厂还是沈阳兵工厂,都不生产汉阳式套筒枪的圆头弹了,土匪们不可能获得合法来源;另一方面,随着内务厅清查力度的加大及各地枪支弹药陆陆续续回收,能从不法官员流走地枪支是少之又少,那些新式的毛瑟步枪我们基本没有缴获,有的也不是吉林产或沈阳厂生产的。但我们发现了不少的日本步枪,用六五口径的子弹,除日本方面,就只有北洋机器局和汉阳兵工厂生产,但这两个厂产的话肯定会在上面印自己的标识,而我们缴获的六五子弹大都没有标识,所以我推断肯定是日本方面提供的,他们为了遮人耳目就故意不刻标识。”

    “这是个重要情报,我会让内务厅火速查明。”周羽告诫手下,“这件事情,你们要守口如瓶,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是!卑职还有一件事情要禀报。”

    “但讲无妨!”

    “从我们侦察得来地情报来看,在本省东部,一处叫奶头山地地方,有一伙匪徒最近活动比较频繁,而且还打出了‘满洲阿菊’的旗号。”

    “满洲阿菊?”周羽一愣,连忙问道,“是日本人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据当地百姓透露,好像是,但他们说这个原先是山大王地压寨夫人。”

    “有点意思。这样吧,你带领部队好好休整,该提拔的提拔,该领奖金的领奖金,该发抚恤金的发抚恤金,然后把投诚过来的土匪妥善安置,我先让内务厅把情况摸清楚,进剿的事情,过半个月再说。”

    “是!”

    手下的军官都走了,诺大的作战室只剩下周羽在沉思,“这个‘满洲阿菊’究竟是来头呢?”

    袁世凯挤垮唐内阁后,为阻止同盟会组织政党内阁,计划二次内阁“一切照旧,惟总理及一二国务员必不肯留者,略为改动即可耳。”关于国务总理,他最初放风说由徐世昌担任,因遭到同盟会及共和党的反对,后转而属意陆徽祥。陆徽祥在武昌起义爆发时任驻俄公使,受梁世诒策动,曾联合一些驻外使节通电要求清帝退位,因而得任唐内阁外交总长。他表面上无党无派,实际上一切听命于袁世凯。所以袁世凯认为由他担任总理,既可达到“超然总理混合内阁”目的,又能随意操纵,并取得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陆起初尚犹豫,袁答应“代负责任”,陆方欣然应命。6月29日,经参议院多数通过,袁世凯正式任命他为国务总理。各国驻京公使纷纷致函称赞。

    同盟会同意陆徽祥任总理,但对组织超然混合内阁抱抵制态度,议决阁员全部退出内阁。7月1日,再次召开会议,强调“此次既系超然内阁,凡本会会员皆不得自由加入,务使本会主张先后一致”。同盟会这一行动,打乱了袁世凯企图利用同盟会为他继续装点门面的如意算盘。但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并没有放弃,反而继续物色,企图用高官厚禄来吸引同盟会会员入阁。

    经过一番考察,他认为孙毓筠、胡瑛、沈秉堃三人既有同盟会籍,且“所持主义稳健”,打算拉他们分别担任教育、农林和工商总长。同盟会听说后极为愤慨。宋教仁发表谈话说:“袁世凯此举,系一种逼*政策。”同盟会本部一面派魏宸组劝袁打消此念,一面召开会议,作出孙、胡、沈三人不得参加内阁的决定。然而,袁世凯除将胡瑛换成王人文外,仍执意拉孙毓筠、沈秉堃入阁,而且还试图拉人民党人入阁。

    。。。

【第048章】 二次组阁() 
第048章二次组阁

    出乎袁世凯意料,不仅张謇和汤寿潜辞去了职务,吴景濂更是向他转达了秦时竹的意见,表示“鉴于前此教训,最好能让总统以信任之人参与内阁,人民党不予干涉”。在人民党处碰到软钉子后,袁世凯为保证参议院顺利通过人选,还极力拉拢共和党,许诺将支持该党参议员为国务员。在袁的种种yin*下,共和党为使殷汝骊、谷钟秀等人入阁,表达了同意意见。

    人民党党员不入阁是南北局经过秘密商讨后达成的,程德全控制江苏局势后,专程派人前来感谢,同时就组阁问题和秦时竹交换了意见。秦时竹希望南方局能够在江浙一带打压同盟会的势力,扩大人民党的影响,至于内阁,在袁世凯担任总统的情况下,不大可能有所作为,不如不参加。但一定要支持同盟会会员参加。

    “这是何故?请主席明示。”

    “理由很简单,同盟会不是已议决凡是同盟会会员不得参加内阁吗?咱们即偏偏支持他们的议员参加内阁,让他那个所谓的决议变成一张废纸,从内部增大同盟会的裂痕,我倒要看看,这同盟会究竟是不是铁板一块。”

    “高!实在是高!”

    “当然,人民党不入阁对南方局的几位先生来说可能也委屈了些,但是我想,我们党一定要保持团结。对南方局来说,扩大在江浙的影响力更有意义。沪督既然已撤销。雪楼兄(程德全地字)也重新担任江苏都督,你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牢牢控制住江苏和上海的局面。”

    “但目前驻苏各部队有很多不听号令,程都督很伤脑筋。”

    “这不碍事,雪楼兄会处理好的,只要维持各派军队的均势就可以了,等再过段时间。借口财政困难,可以再度裁军。如果裁撤下来的部队无处安置。可以让他们来投奔北疆国防军。”

    “我回去就如实禀报都督。”

    “还有,上次他给我物色了一批中小学教师,听说各县都很抢手,如果可能,请他再帮我们物色一批。江浙地方,毕竟是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啊!”

    “秦主席过奖了。无论是季老还是都督。都对您的大手笔很钦佩。”

    “另外,他上次和我提出过江浙两省货物和北疆各省货物在对方区域销售时豁免一道厘金的建议,经议会讨论,已同意了,如果两省议会也同意,不妨可以照此实行。”

    “那太好了!我回去一定马上禀报,尽快让议会通过。”事情说穿了也不奇怪,江浙两省地议会有不少绅商。相互减免税收等于增加了他们的利润,他们不同意才怪呢?

    秦时竹和程德全合谋,扫荡江地同盟会势力的企图袁世凯不会看不出来,但打倒同盟会,是他乐意看到的结果,因此也就睁眼闭眼。眼看江浙已不用自己操心。他把目光投向了湖北。湖北是首义之地,对**党人有特殊意义,袁不敢掉以轻心,拉拢黎元洪,利用黎元洪来打击**党人,使其成为自己在南方最重要的同盟者,就成为了袁的重要策略。但黎元洪毕竟不是北洋系,又担任同盟会的协理,如何做得巧妙,是袁世凯所要考虑的问题。关键时刻。参谋次长陈宦给他出主意。利用湖北内部矛盾,袁世凯大喜。命令陈宦全权操办此事。

    其实黎元洪也有说不出地苦衷,他虽然受**之赐,由前清协统一跃而为民国副总统、鄂军都督领参谋总长,但他与**党并无感情,随着个人地位的巩固和全国形势的变化,他内心的痛苦愈发明显。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民国元勋”是逼上梁山弄到手的,而逼迫他参加**的三武――孙武、张振武和蒋翎武深知他的底细,始终瞧不起他这个被枪杆子逼出来的副总统。尽管别人把黎元洪捧上三十三天,在三武看来他却是个微不足道地人物,根本不买账,屡次跟黎元洪过不去,认为他的天下和地位都是他们替他打出来的。因此,黎元洪在精神上经常感到威胁,早就欲除之而后快。陈宦跑到武昌后,私下里对黎元洪说:“三武不去,则副总统无权,若辈起自下层,大总统召其来京,宠以高官厚禄,必将有益于副总统。”

    黎元洪大喜,连忙发函,袁世凯见到后,微微一笑,先后召集三武北上,授予总统府军事顾问官的虚职。三武本来是满怀希望想拜将封侯的,没想到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张振武极为愤慨地指责段祺瑞:“我们湖北人只会做顾问官耶?”还两次向袁世凯递交屯垦条陈,要求主持屯垦事务。为了敷衍张,袁世凯委任他为蒙古屯垦使,当他要求设立专门机构时,袁便不加理睬了。事情很明显,蒙古屯垦要得到北疆方面的许可,袁世凯正有求于秦时竹,怎么会为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地张振武去专门设立机构呢?

    见没有效果,张振武大怒,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回了武昌,凭借自己在湖北的实力,设立屯垦事务所,向黎元洪每月索取1000大洋,还扬言要招募一镇精兵,赴蒙古镇抚。黎元洪本来像送瘟神一样送走了他,没想到居然又回来了。而且张振武与其它两个不同,手里还掌握着一支精干的武装――将校团。为彻底解决三武问题、巩固湖北,黎元洪听从陈宦的建议,采取了“阳为附合,徐图扫平”的主要策略,伺机利用**党内部矛盾来打击**党。

    时机终于来了,6月中下旬,所谓同盟会准备谋乱的谣传,在武昌内外不胫而走(其实是派系矛盾)。月底。以孙武为首地共和党鄂支部和同盟会鄂支部各军界要人,在黎元洪召集的军事会议上又大起冲突,甚至公然架起大炮,空气异常紧张。

    黎元洪见有机可乘,立即宣布武昌戒严,下令“有暴动及擅自开枪聚众者,格杀勿论。”尽管居正、胡秉柯等代表同盟会向黎声明“但使共和政体一日无颠覆之虞。同盟政党断不至有**之举”,但黎元洪已抓住机会。岂肯放手?王宪章(代二镇统制)、杨玉如(都督府顾问)和祝制六(警察学校监学)先后被黎元洪解职。随后几天,黎元洪出动大批军警,逮捕江光国、滕亚纲和祝制六,宣布祝制六为“群英会会长”,“私立机关,假改革政治之名,主持极端破坏”。“实属罪大恶极”,随即秘密杀害,并依照所谓的“名册”索捕处死大批同盟会会员(主要是原先的文学社派)。由此可见,这次被称为“第三次**”地风潮,实际上是黎元洪利用党争打击同盟会力量地一次阴谋活动。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祝制六等遭无辜杀害后,同盟会内尽管有人看出是黎元洪“做成地圈套”,而领导人却不敢为他们伸冤。甚至否认他们之间的关系。蒋翎武就公开表示与被杀三人“志不同,道不合”,“祝等犯罪与否,不得而知”。他们还一味指责孙武为谋取都督职位,出钱唆使李忠义告发,一手制造了这次事件。孙武则上书黎元洪。指责此事件实际为同盟会“主持”,要求“宣布罪状,通告国中”。就这样,利用派别斗争地烟雾,黎元洪掩盖了他的清洗活动。

    黎元洪作为一个武人,自然懂得枪杆子的重要性,借此机会,他狠抓军政大权,全面控制各要害部门。他一面扩充心腹军队军队,安插私人。又将**派军队陆续遣散、缩编。并以前清旧军官唐克明、王安澜和卖身投靠、声称给他“四十把大刀包把文学社员杀绝”的蔡汉卿为师长。对军政府各要害部门,他更是“远贤亲佞”。极力把持。

    为掩人耳目,他又假惺惺地通电提出军民分治,并正式宣布于7月5日实行,但正如时论所说,不过虚有其名。因为代理民政长刘心源就是他的亲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