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卖了1000条枪给他。”

    “马福祥这么贱啊?1000条枪就被收买了,告诉他。我送他2000条,让他听我的。”袁世凯愤愤地说。

    “来不及了,这笔生意早成交了,情报来地时候马福祥已经把枪支都收下了。”赵秉钧一脸的遗憾,“问题是马安良这个白痴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赵惟熙这老混蛋呢?”

    “他也没有动静。据说马安良向他打了保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定全歼夏海强部。”

    “全歼?夏海强有多少人马?”

    “步兵6000。骑兵1500。”赵秉钧想了想说,“不过马福祥手中还有三千骑兵。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联手。”

    “马福祥按兵不动?还是一同南下?”

    “都不是,这家伙鬼的很,离开宁夏府去平凉府了。”

    “这么说两人不是一路的?”袁世凯若有所思,“看来马福祥和夏海强是各取所需了,平凉没有多少人马,就凭这3000足够了。”

    “大总统,您看是不是给秦时竹拍封电报制止他?”

    “不用。马安良手下有7000骑兵,一万多步兵,再加地利、人和,按理打夏海强没问题,只是马福祥这么狡猾,让我很是头痛。”

    “如果对付夏海强没有问题,那马福祥也没了不起的。”赵秉钧分析,“马安良和马福祥素来不和。若是前者胜出,肯定要独霸甘肃,岂能容得下马福祥?”

    “好,发电报给赵惟熙,就说我随便他怎么打,出了问题我顶着。”袁世凯咬牙切齿地说。“夏海强远道而来,兵力不足,还敢打甘肃的主意,简直是不想活了。”

    “卑职倒觉得骄兵必败。”

    “这事我们就装作不知道好了,让他们两家自己去打吧,也得给秦时竹一个教训,不能让他太得意了。”袁世凯想了想,问:“最近陆尚荣那里有消息?”

    “前阵子秦时竹到承德去了趟,据说两人吵得很凶。”

    “哦?为?”袁世凯来了兴趣。

    “起先就是卖枪给我们的事情,大概分赃不均吧。”赵秉钧告诉袁世凯。“这次打甘肃。听说秦时竹先是让陆尚荣去,他不去;打乌泰。明明陆尚荣地部队更接近,但陆尚荣磨磨蹭蹭,也不愿意动身,逼得秦时竹从洮南调来孙烈臣部打,耽搁了不少时间,听说损失不小。秦时竹一气之下把原本说好给陆尚荣地18门重炮扣下一半,重机枪等兵器也少给了不少,还把陆尚荣地卫队都抽走了一半。”

    “抽走一半卫队?”袁世凯大笑,“秦时竹看来死期不远了,将陆尚荣的卫队调去身边,若是陆尚荣反,岂非束手就擒?”

    “大总统可能有所不知,陆尚荣的卫队原本并非是一个人的,而是秦、陆两人共有。”

    “共有?”袁世凯半天没反应过来,“卫队怎么个共有法?”

    “这事卑职也觉得奇怪,按理说陆尚荣的卫队肯定只听陆尚荣地。后来才慢慢了解到,此卫队曾在奉天变乱中率先冲击谘议局大楼,囚禁赵尔巽等人。据说,卫队是精锐中的精锐,原本让陆尚荣以防守山海关为名全部捏在手里,但现在又让秦时竹把他那份给抽了去。”赵秉钧小心翼翼地说,“据可靠消息,此卫队人数约400人,但战斗力据说强于普通部队1000人。”

    “陆尚荣能咽下这口气?”

    “秦时竹通过手下许了不少好处,以帮助训练、暂借地名义抽走的,这一借,我看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了。因此,陆尚荣在表面上不在乎,暗地里对秦时竹很不满意,抱怨声不小,当然,在我们面上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次北疆开会很隆重,连远在山西的蓝天蔚都去了,陆尚荣就是不去,只让柳大年带队去了。另外,陆军部已收到北疆国防军的正式备案,成立四总部,全面掌管国防军,但陆尚荣在哪个总部都没有职务,还是任他的12师师长和空头副统帅。”

    “看来真是有想法了,你给我多加把劲,孙中山这里也得看好了,马福祥这兔崽子先不要管他,到时候有机会收拾他。”袁世凯打了个哈欠,“不早了,你也赶紧歇息去吧。”

    “是!”赵秉钧应声告退,消失在无尽的黑夜中

    袁世凯为了表示竭诚招待孙中山的谦恭,特派唐在礼等官员照料孙中山地起居出行,并有专门侍从归其调度,孙每次外出,都有人预先安排车马,准备休息餐膳之所,袁世凯还特意命令巡警总厅,凡是孙中山所经之路,都需军警护卫,并断绝交通。

    这种安排和今日领导视察时安排清场地效果是一样的,但动机并不相同。袁、孙两人都是中国地政治领袖,对人民的真正生活,不会不知,根本用不着遮遮掩掩的下三烂手法,袁世凯并不害怕孙中山看到真相。唯一让其担心地是对孙中山的暗杀——万一孙中山有个好歹,他袁世凯就是浑身是嘴也交待不过去,老袁自己最擅长此道,当然不能给别人这样的机会。

    因此,孙中山每次外出,途中总是空无一人,他也觉得奇怪,反复打听后,终于弄明白事情的原委,不高兴地说:“鄙人虽系退位之总统,不过国民之一分子,如此尊严,既不必要,也不应该。倘若大总统坚持不肯,则鄙人小住一、二日就离去也。”

    留着孙中山还有大用,袁世凯只好命令赵秉钧,对孙中山的保卫转入暗地,搞“外松内紧”了,不过,自国民党正式成立大会召开后,孙中山出行的机会也少了,每天都不断有人来拜访他,有新旧政府官员,有前清遗老,有广东同乡,有日本人,也有外国记者,石大人胡同天天是车水马龙,让他应接不暇。除此之外,孙中山还把更多时间花在与袁世凯谈话身上,可谓是三日一大宴,两日一密谈,通常谈话从下午四点开始,等晚饭后逐步进入**,不到12点钟是不会中止的,有时性起,不知不觉会持续到凌晨两点以后。

    。。。

【第071章】 瞒天过海() 
第071章瞒天过海

    铁路是孙中山最为关心的事情,来京之后,孙中山特意去居庸关参观了京张铁路,对詹天佑的设计赞不绝口。他还说:“国家建设首在交通,兄弟打算在10年内修筑铁路20万里,望大总统能练成百万雄兵,如此中国可达到富强境地。”

    听了他的话,袁世凯心里暗暗好笑,人称“孙大炮”果然名不虚传,北疆秦时竹拼死拼活,这一年也就搞了1000来里,孙中山张口就是20万里,一看就知道不干实事的。发笑归发笑,他终究是有涵养的人,笑眯眯地说:“修筑铁路,我知道孙先生是有把握的,但训练百万雄兵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孙中山此时还不明白袁世凯的真实含义,以为他表示谦虚,就说:“北疆秦时竹,亦是国家不可多得之人才,现在既练兵,又修路,将北疆整治得相当不错。兄弟以为,无论是练兵还是修路,若得到此人协助,必可事半功倍。”

    袁世凯只是微笑,并不言语。

    孙中山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论起货币政策来:“兄弟原本有个主意,就是收回硬币而代之以纸币,南方诸公都不信,但我听说北疆已基本办到了,如此好事,应该由大总统面向全国推广。”

    袁世凯又是一副深表赞同的神色,暗地却在思索,孙中山对秦时竹如此服膺,两人若是联手,我该如何处理?

    孙中山见袁世凯还是赞同。越发起劲,说:“兄弟曾经主张三民主义,谓民族、民主、民生,现在清廷已经推翻,共和建立,前两者**可以称得上是圆满完成,惟有民生问题。尚未解决。秦时竹发展工商实业,开垦东北兄弟也是钦佩的。但我以为,中国目前最广大地人口依然是农民,这个大多数既无法通过实业吸收,也不可能都安置于新开垦地,倘若能实现耕者有其田,则中国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耕者有其田?”袁世凯心中大惑不解。这可能吗?难道地主会乖乖把土地让出来?但他还是没有表达否定意见,只是淡淡地说:“先生所言极是,世凯也是相当赞同的。”他心里依然在想,人民党、共和党、国民党三大党已在参议院联手准备对付黎元洪了,我该怎么办?该让孙文怎么办?

    听得袁世凯赞同,孙中山却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袁世凯居然会赞同这个在同盟会内部都引起广泛争论的建议。正当两人间陷入略微有些尴尬的沉默中,赵秉钧来了。说有紧急情况汇报。孙中山见状,立刻告退,袁世凯看赵秉钧的眼神,知道不适宜让孙中山参与,就先招呼同来的梁士诒先送孙中山回去。

    梁、孙两人边走边谈,孙中山谈兴正浓。对梁士诒说:“我与大总统会谈,一般都是我讲得比较多,大总统很认真地倾听。我发现,我地政见他都能领会,多半也赞同。但有一事我现在想来还不太明白,望梁君教我。”

    “先生请讲。”

    “我认为中国以农立国,倘若不能使农民求得自身问题的彻底解决,则革新根本就谈不到,欲解决这个问题,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我刚才与项城谈到了这个话题。以为他必然会反对。但他不仅不反对,且持肯定态度。我实在不解是何故。要知道。这个主张即使在国民党内,也很少为党内人士所认同,普遍认为我激进且不切实际,大总统极富政治经验,想必不是随口胡诌。”

    “那是自然。”梁士诒连忙回答。

    “可这是他地真实想法吗?还是出于应付我才这么说的?”孙中山眼里闪烁着求证的光芒,“梁先生是项城的老朋友,也可以说是多年的心腹,一直引为重任,你必然知道他的心思,你倒说说,袁大总统究竟是何意?”

    听到这番言语,梁士诒顿时心中叫苦

    袁世凯见只剩下赵秉钧一人,连忙说:“何事如此惊慌?”

    “秦时竹发来密电。”赵秉钧告诉老袁,“声称,黎元洪无名杀戮首义元勋,人神共愤,又听闻其唆使手下将领用最后通牒威胁参议院,孰可忍?是不可忍?请大总统当机立断,以雷霆万钧之势处理此案,一来洗脱自身干系,二来为天下树立榜样”

    “秦时竹这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啊。”袁世凯长叹一声,“黎元洪这个傻蛋,他以为这样做保得住他的位子?参议院三党协调,已经联手啦!”

    “那我们怎么办?”赵秉钧战战兢兢地将秦时竹密电地核心要义说了出来,“既然其以武力威胁参议院,当为共和之敌,大总统断不可姑息,可立即派遣得力干将提兵入武昌。段、冯二位将军都是得力人选云云”

    “真这么说?”袁世凯抓过电报一看,果然如此,语气虽然委婉,但意义不容动摇。

    “无法无天!无法无天!手越来越长了。”

    “大总统,卑职以为这其实是好事。”

    “好事?秦时竹手伸到湖北去了还是好事?参议院三党联手对付黎元洪是好事?”

    “表面上看如此,但实际上,秦时竹只是建议芝泉或华甫出兵去武昌,对我们来说再有利不过了。”赵秉钧知道袁世凯的心思,“大总统不是要打压黎元洪,彻底控制湖北嘛,不妨就借这个机会因势利导”

    “糊涂!糊涂!”袁世凯连声痛骂

    “请大总统训示。”赵秉钧发现脑子不好使了,连忙谦卑地向袁世凯请教。

    “黎元洪好对付。湖北是这么好拿的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袁世凯余怒未消,“秦时竹这是诱使我们火中取栗,他倒是会做好人,但是我想,他估计在希望我们栗子取不到,而手又被火烧吧。”

    袁世凯地政治智慧就是高于赵秉钧,后者还没想明白道理。

    袁世凯有些不耐烦地开导他:“湖北军界强悍。非强有力人物镇压不可,因此秦时竹派芝泉或华甫去表面上看也不无道理。但你想过没有,芝泉就任陆军总长,能轻易外放去湖北任职吗?他走了北洋的部队还不是全乱了套?”

    “那就让华甫去好了。”

    “华甫就更不能去了。”袁世凯愤愤地说,“秦时竹他心里想我还不知道,当时为了压南方低头,武昌刚刚起事那会,华甫带军进攻汉口、汉阳。甚至还放火烧城,后来因此被朝廷封了二等男爵,这虽然是辛亥之事,但过去不到一年,你说这些人能轻易宽恕华甫吗?到时候要是上任,就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了。所以说,决计去不得,要是去了。非打起来不可。打起来对谁有好处,还不是他秦时竹?”

    “哦!?”赵秉钧这才恍然大悟,连称,“总统英明,卑职没有考虑到这一层,险些被他瞒过了。如此说来。他另外建议派陆尚荣南下也是不可行的法子吧?无错小说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