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兵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即所谓的双向交流、互动过程。就是女生也要学习战场护理等知识。今年老生地交流在暑假时已结束,但新生还刚刚开始。你若是去了,还得和他们一起参加这个过程。”

    “这我能接受,说实话,我倒挺羡慕北疆方面这么做地呢。哪像咱们这里,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何芳吉笑着说,“真要是那样。可就是笔杆子和枪杆子团结起来了,也就是巡阅使所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地局面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秦时竹心里暗笑,看来人民日报和新华的效果不错,回去后要继续加大力度

    “还有件事情想让你去做。”

    “如果我能做到,我一定尽力去做。”小伙子回答地斩钉截铁。

    “北疆方面各种事业进行地如火如荼,但目前最缺乏人才。像你们这样地青年学子,正是北疆建设所急需的,我希望你发挥优势,串联一批有爱国志气的优秀同学,到北疆去,像人民大学等各类学堂都可以对你们开放。”秦时竹缓缓地说出了最重要的目标。“你去串联时,一定要根据自愿原则,而且不要给校方造成有组织,有预谋的印象。”

    “行,没问题。现在中央政府对教育不重视,学生们都怨声载道,要不是因为已在这里读了,插班不方便,很多人早就想去人民大学了。”

    “你可以告诉同学们,到了沈阳后。可以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进行插班。不过一定要参加考试。”,

    “谢谢巡阅使的信任。”何芳吉下了车。感激地望了马车一眼,手里还拿着一张充作活动经费地百元人民币。

    “复生,这种事情你怎么让这个刚刚认识的毛头小伙子去办?是不是太草率了一点?”沈蓉不解地问。

    “夫人,你不懂,如果我大张旗鼓地张榜招人,岂非和教育部过不去?范源濂再不济,也是范旭东的哥哥,咱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万一这学生办事不力,闹得沸沸扬扬怎么办?”

    “没事的。大家顶多以为这个学生只不过因为见了我一面而在私下大肆鼓噪,蛊惑人心你说,刚才我们在马车上说的话会有谁传出去?”

    “这倒是。”沈蓉愣了,“这就是你搞政治的手法?”

    “是啊。还有事情让夫人帮忙呢。”

    “我?”沈蓉吓了一跳,“你不会也要我去串联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蓉儿真聪明。”秦时竹微微一笑,“北疆的高等教育虽然已把框架搭起来了,但基础并不扎实。尤其大学教师就更加缺乏了,京城高等学堂甚多,我此次前来,有心挖一批人才回去,但又不能亲自出面。我想让夫人出马帮这个忙,把那些心里有异动的先生们都请到北疆来,请到人民大学去。事情其实不难办,现在袁世凯政府对教育根本不重视,经费短缺,除了清华学堂,各大学堂都面临着财政困难,不少教师已很久没有领到薪水了,他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地人,京城物价又贵,日子过得很艰难,哪像我们北疆不仅教师薪水给的高,而且从来不拖欠。如果聘请他们去人民大学或北疆各类学校任教,我想他们一定是乐意的。”

    “既然这么容易,为要我去办呢?”

    “这问题问得好。这些先生们,大都是学有专长的,做人也比较有骨气。咱们要聘请他们,不能光靠金钱,也得礼贤下士一番,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我公事繁忙,而且确实不太方便,但如果夫人出马就不一样啦。一来我的重视他们肯定能感觉到,二来嘿嘿”秦时竹诡秘地笑了。

    “二来?”沈蓉赶紧追问,她总觉得秦时竹这笑声里不怀好意。

    “二来,这些先生们大都钻研学术过于精深,对衣食住行等一般情况不是很了解,甚至对钱多钱少根本没有概念,但他们地夫人可是操持家务要过日子的。所以,蓉儿你可以在他们各自的夫人上下功夫,让她们去劝说,效果肯定更好。这叫走夫人路线”

    “真拿你没办法。前清时孝敬上官、逢迎拍马你也时常走夫人路线,还把我拖上,现在为了聘请先生,还得让我出去走夫人路线。”沈蓉用手轻轻一指秦时竹额头,“你脑子里怎么尽是这些歪门邪道的路子?”

    “非常人办非常事嘛。我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路子,才能做到北疆巡阅使。”秦时竹把沈蓉搂在怀里,“我要是没有这样的脑子,蓉儿你怎么看得上我呢?”

    正如秦时竹所说的,夫人路线走的很成功,随后几天(在秦时竹在京的这段日子里),沈蓉在白毓崑(人民党京津支部书记,熟悉当地情况)等人的陪同下,走访了一系列学有专长地教师,好说歹说,把他们请到了北疆,有个别含含糊糊地,也通过‘夫人路线’一一搞定。

    事后,有人惊呼,几个月内,北京高等教育出现“北徙潮”,不少有名望、有学问的教师(如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何育杰等人)和学生统统都被北疆这块海绵给吸引到了沈阳教育部虽然得知,也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根本拿不出钱来留下这批教师,某些人甚至还在庆幸,可以省下那些拖欠地薪水了。

    晚饭毕,秦时竹夫妇首先去拜见徐世昌。清王朝覆灭后,徐世昌自称为前朝遗臣,退隐青岛。临行之时,内务府大臣世续跪着请他不要南下,隆裕也哭着劝其勿行,袁世凯亦极力挽留,但徐世昌还是毅然离去。一来表示他尊重共和成果和逊位诏书,不愿意和清室有过多勾连,二来他毕竟半世隆恩受之于清廷,为气节起见,不可做民国之官,但又剪去了辫子,显示超然姿态。老狐狸的手法真的是妙不可言,与公与私、与新与旧都可以交待。

    唐绍仪内阁风潮后,袁世凯曾提议由他担任内阁总理,但老狐狸不肯就任,只肯来帮老朋友的忙,给袁世凯出出主意。因此,五大元勋进京时,他也正好在北京未走。

    。。。

【第094章】 参见皇室() 
第094章参见皇室

    秦时竹对徐世昌还是十分谦恭,拉着沈蓉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嘴里说:“秦时竹夫妇见过老相国!”

    “不敢当,不敢当。”徐世昌连忙站起来回礼,这可不是以前啦,现在秦时竹是堂堂北疆巡阅使,而他只不过是个遗臣而已。

    “本来时竹应该早就去青岛拜会老相国的,无奈公事繁忙,一直脱不了身,此次来京能见到老相国,实在是大感荣幸啊”秦时竹马屁功力不减当年。

    “复生客气了,我一个老头子,不值得你这么看重。”徐世昌拿起心爱的紫砂壶咪了一口,悠悠说道,“现在你也是北疆大员,国家柱石了,能来看我,应该是我感到荣幸才对!”

    “老相国说笑了。”秦时竹一挥手,左雨农拿上来一个精制的盒子,秦时竹毕恭毕敬地递给徐世昌,“此番来京,也没带东西,区区薄礼还请老相国笑纳。”

    “哎呀,复生,你这是”徐世昌嘴上客气,手却已打开了盒子,映入他眼帘的,是一把金光闪闪的手枪。

    徐世昌起先吓了一跳,看秦时竹脸上并无恶意,就又拿起来看了看:“嗯,果然是好枪。”

    “此枪是沈阳兵工厂仿制国外的勃朗宁手枪,外面用纯金打造,更重要的是,在防滑握把处有一独特设计”

    “哦?”老狐狸来了兴趣,仔细看了起来。“上面好像是个人像嘛!”

    “老相国好眼力。”秦时竹笑着说,“请您再看看,这人像和老相国可像否?”

    经秦时竹这么一提醒,徐世昌越看越像,摸着下巴上的白胡须,称赞道:“倒是和老夫有些相像。”

    这礼一收,两人地交情就开始打开了。本来徐世昌对秦时竹还有点意见,当时袁世凯让他给秦时竹带个口信后者愣是没买账。后来反正也共和了,这事一旦过去就不值得一提。更重要的是,徐世昌一直对秦时竹有好感,曾经不止一次地在袁世凯面前提起过,共和大计乃至后来北疆局面的失衡,完全是因为忽视了秦时竹

    秦时竹当然也不傻,既然要托徐世昌给他引荐。这中间的关节自然要打通,虽说徐世昌不会明着拒绝,但感情融洽一点总是好事。手枪是兵工厂开发出来的,当初就定位在礼品枪上,不仅徐世昌,袁世凯、孙中山、黄兴、段祺瑞等人人手一把,按照秦时竹的想法,只要在这批达官贵人中打开了销路。就不愁没有人来买,一来这东西比古董、字画来的新鲜,二来,毕竟还有一个防身功能,一个钱,一个命。对达官贵人来说都是珍贵地

    闲聊了一会后,徐世昌和秦时竹夫妇就进宫去了,同行的还有一个神秘人物。

    现在进宫可不比以往,要简单方便多了,再说清室早就接到了通知,特意派人一旁等着了。黑夜中,一排车马到来,后面跟着秦时竹地警卫(出于安全考虑,袁世凯不仅同意秦时竹的警卫随时护卫,还给秦时竹下榻的地方安排了不少警卫。孙中山不怕死。秦时竹可是怕暗杀)

    对秦时竹的来访。清室内部的情感极为复杂:首先,**后。清宫小朝廷对五大元勋的看法是不同的,他们本来倚为长城地袁世凯给了重重一击,让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齿,对孙中山却有好感。这种逻辑看上去奇怪,想通了却一点也不稀奇。当年清廷死命通缉孙中山,要置**党人于死地,人家反抗,要**毕竟是理所必然,而袁世凯、黎元洪和秦时竹等人都是清廷官员,特别是袁世凯,可谓是“世受国恩”,但就是这家伙,夺了清朝的天下,故而遗老遗少们有评论:“大清非亡于**党,实是亡于袁世凯”,同理,秦时竹揭竿而起,夺了东北,也是对清朝覆灭的重重一击,自然而然地位于仇恨榜的高位;

    其次,秦时竹在东北闹**,推翻了满清政权不说,还把关外“祖宗隆兴之地”的皇庄、各亲贵大臣的田亩统统给没收了,把一帮子遗老遗少气得不轻,更绝的是,秦时竹把蒙古和满族赖以发家的八旗制度也废除了,来了釜底抽薪,让他们是捶胸顿足,更增加了仇恨地心态;

    再次,秦时竹不像袁世凯那些对某些复辟人士优容,赫图阿拉案、甘肃赵惟熙等都是被秦时竹以妄图复辟的手段打掉的,这一年多来,被秦时竹镇压下去的旧时旗主、王公不计其数,有不少人死在秦时竹、葛洪义的手里,旧时东北的势力被硬生生地一点点连根拔起,这帮人是旧仇新恨,声称秦时竹若是胆敢前来皇宫地话,必定让他“血溅三尺”。

    当然,载沣懦弱,隆裕又舍不得为此搭上优待条件,自然不会同意这么做,实际上提这些主意的都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嘴上说说罢了,良弼、善耆这样的强硬派已经死了,禁卫军也被解散,根本没有像样的力量,而秦时竹又以强硬号称,既然敢来,肯定做好了一切准备,任何对他不利的举动都不太可能成功,到时候只怕落得个灰飞烟灭的下场。

    当然,清廷对秦时竹也不是一点好感也没有,起码秦时竹说话还是算数的。说过要没收,真的就没收了,说的要改革,也真的改革了,同理,说过要分田,也真地分了田。一般地旗民通过缴纳一笔注册费分得旗地后,都高兴地不得了,连呼“巡阅使万岁!”。下层人民才不管你们高层怎么想呢,他们有了活路才是最主要的。人在北京。旗籍在东北地人听到消息后也不禁心痒痒,兴冲冲地跑到关外,果然也分得了田地,回来这么一宣传,京城的八旗子弟就走了不少――人都是现实的,大清眼看是没有指望了,但好歹还有一份田地可以指望。大家闹腾归闹腾,不满归不满。但谁也不会和自己的日子过不去。

    最后,最最要紧的一点是,在秦时竹大力倡导的垦荒政策下,关内满人开始了回流。由于南方**党势力比较强,排满情绪也相对严重,对满人的态度都不是太友好,隆裕和载沣。虽然已经逊了位,但在名义上毕竟还是满地首领,这种情况他们看了也急,软弱的领导也不是没有优点,他们两个毕竟还在心里牵挂着自己地人民;听说秦时竹给妥善安置了,也都松了口气――他们可没那本事。因此,秦时竹没收资产的事情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就当是分给那些满人了吧。大清还在的时候没能给自己的子民一些财产,那就只有在它的废墟上给子民一些安慰了至于剪辫子等等都是小事了。谁也管不着。更妙的是,分得田地后居然也有满人子弟愿意参加北疆国防军(八旗本来尚武精神就强一些),而秦时竹还真敢收,让他们觉得这“五族共和”倒也不是虚名。

    “徐大人,秦大人,你们二位来了?”世续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