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九江城地赣军团长伍额瑞、李定魁同谋趁北洋军增援部队未到前线之前,迅速消灭北洋军驻在城内的部队,然后率部开赴德安,从翼侧攻击九江以南地北洋军,配合林虎作战。原本正好是和新编旅合作,共取九江的好时机。但通讯联络不畅,方声涛误认为九江城中依然是倾向北洋系之赣军,下令进攻。两边激战多时,虽然最后辨清了误会,但各自损失和弹药损耗都不小,将士们的士气也低落了下来。

    李纯在沙河战役受挫后,急忙调整部署,集中大部分兵力向林虎部反扑。他集中3个团的兵力向沙河镇一线猛烈进攻。林虎率部奋勇抵抗,激战9个小时,由于得不到有力增援(新编旅正和自己部队火并)只能带部队朝蓝桥方面撤退。李纯也因援军未到,后路空虚,又深信赣军有袭击十里铺之警报,不得不令北洋军保持现状。经过近两天的争夺,沙河镇依然掌握在北洋军手中,林虎所部虽然予敌重大杀伤,但未能改变整个战场态势,反而丧失了主动进攻地势头。夺取九江虽然是个胜利。但由于自家火并。白白牺牲,只能算是惨胜。

    李纯也没有讨到多少便宜。得知九江被讨袁军控制后,急电驻孝感地北洋军第2师师长王占元,要他迅速将该师驻湖北地各部开赴九江,先取九江,再攻湖口。王占元立即派驻汉口附近地两个团开赴九江。第2师其余部队,拟等援军开到湖北接防后,再向九江集中。

    由于前线初战不利,袁世凯任命段芝贵为第1军军长兼江西宣抚使,统一指挥前线作战部队,第一军、第二军统受段祺瑞节制。

    林虎在进攻沙河镇失败后,联系上了右翼军司令方声涛,决定由第9团和机关枪两连,以及新从湖口前来增援的伍辅瑞团的两个营,共计5000余人,分左右两路,由姑塘向九江东南的金鸡坡炮台发起进攻,准备夺取炮台,解九江之危。

    在这场相当激烈的战斗中,援军第9团团长周壁阶身先士卒奋力冲杀,不幸阵亡。周壁阶阵亡后,军心有些动摇,已被戈克安、陈廷训收买的第9团营长龚星胜,于撤退途中,带领两个营及炮队、机关枪队,转过六把桥、琵琶湖的赣军前哨绕道金鸡坡,向北洋军投降。方声涛地右翼军兵力大减,失去了进攻能力。讨袁军的第二次作战,又以失败告终

    南方激战正酣,北方也是风声日紧。从六月开始,在东北的国防军部队陆陆续续到锦州、沈阳一线集结。袁世凯听得消息后,分外紧张,军事会议上都可以看出手都在发抖。幸好段祺瑞报告说国防军别无他意,只是既定计划的演习而已,这个计划早在两个月前局势尚未明朗之时就已上报陆军部备案,并邀请陆军部派人前去观摩。听得此话,袁世凯方才放心下来,一方面指示继续加强监视,另一面也要求多派人手前去观摩。

    正在此时,陆征祥兴冲冲地前来报告中、俄谈判已经全部结束,双方缔结了草案准备签字,他来提请袁世凯过目的。

    袁世凯拿起草案一看,上面除了一些虚文外,主要的实质性意见有六条:

    一、俄国撤退中东路沿线驻军,治安交由铁路巡警负责;

    二、鉴于哈尔滨地特殊地位,允许俄国驻兵保护,人数以不超过必要程度为宜;

    三、新成立之巡警队规模从50到200人不等,警察全由中国警察充任,每50人聘请俄国警官一名作为顾问,同时酌情聘请精通中、俄两国语言的翻译,以上人员,薪水一律由中方支付,装备由中方提供;

    四、自条约缔结之日起,中方释放俄国被俘官兵,并协助俄方遣返;

    五、中方放弃对俄军被俘士兵关押期间的费用要求,俄方也放弃要求中国返还装备要求,但俄军个人物品不在此列,多余装备应优先拨付护路巡警;

    六、中、俄双方彼此放弃对对方的赔款要求,一律放弃对彼此损失的偿付要求。

    袁世凯一边看,一边只听得陆征祥眉飞色舞地说道:“此番交涉,有三大重大成果,第一,俄国承认外蒙是我固有领土,表示尊重我方主权,除商业利益外不谋求非法利益;第二,俄国撤退中东路沿线驻军,虽然哈尔滨一地允许保留,但毕竟大部分军队都将撤退,对东北局势之安定,对南满铁路与日方之交涉打下了好的基础;第三,虽然要我方支付薪水组织护路巡警保护中东铁路,但由于我方得到了俄军的装备,从整体交易上来说并不吃亏”

    “啪”的一声,袁世凯将草案重重的扔在桌子上,陆征祥有些纳闷,这上面的条款虽不是十全十美,但基本上本方地要求都实现了,袁世凯为还如此不悦?

    他很想开口问问,但一看袁世凯阴沉地脸色,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这总统也太难琢磨了,自己宁可面对俄国人,也不愿面对这样的总统。

    袁世凯没有多说,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知道了,明天我会签字地,你和芝泉副署后提交国会正式通过吧”

    “是!”陆征祥猜不透袁世凯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签字就好,自己就算功德圆满。不过他也不怕袁世凯不签字,后面还有各国公使呢,大家达成了统一意见,一旦中、俄条约签署后,立即签署关于商务开发,尤其是铁路借款的合同。袁世凯要是敢不签,这些公使非找他麻烦不可。只是这一次没有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陆征祥觉得自己也对得起国人了,当然他心里最感谢的还是北疆国防军和秦时竹派来的唐绍仪。

    。。。

【第189章】 军事演习() 
第189章军事演习

    走出了总统府,在烈日的曝晒下,陆征祥感到一阵晕眩,脑袋里猛然划过一道电光,若是秦时竹来做总统,怎么样?陆总长留学多年,见识广博,为人虽然有些迂,但绝不腐,个人名节和民族大义看得还是比较重的。他也不想做汉奸、卖国贼,这么多年的教训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中国之颓势固然是由于积贫积弱,但很大程度上和上位者的软弱无能也分不开干系。袁世凯原本在他心目中是一个强人,但目前看来,此人也老了,比不得秦时竹年轻有为,锐气蓬勃。怎么办?算了,我还是安安稳稳做我的外长吧,我一没有军队,二没有财政,换不换总统我说了也不算

    说真的,陆征祥误会了袁世凯,老袁真不是为了条约而不爽,这个条款在他看来已经大大有利了。要是以往,不要说撤退驻军,哪怕俄国发一个尊重中国在外蒙主权的声明都难,这次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自然是可喜可贺。

    老袁不爽的是,这个成就是秦时竹和唐绍仪带来的,虽然条款最后是陆征祥送来他签字,但他早就知道这全部是北疆和唐绍仪拟定的方针,陆征祥无非是中间交割的一个二传手而已,刚才的怒气冲冲是因为自己的威望受到了挑战,更让他生气的是,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陆征祥居然辜负了自己的期望,不但没有争得谈判的主动权,甚至连达成一个不属于自己地协议还如此乐颠颠。简直就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袁世凯毕竟是经过风浪的人,现在正是镇压二次**的关键时刻,好不容易中立了秦时竹,可千万不能把他惹恼了。至于俄军的装备归属,袁世凯虽然有点舍不得,但一来仗不是北洋军打的,你凭跟人家要?二来。秦时竹反正是个军火贩子,这些多余装备归他就归他吧。时候见北疆国防军短缺过军火,犯不着和对方为了这点小事翻脸。

    想通后,袁世凯气也顺了不少,提起笔来“刷刷”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等会盖上总统地大印,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天还是那么热,在前线地李纯居然没有给自己带来好消息。这才是最要命的,气刚刚顺畅一点后,那颗圆滚滚的大光头上又冒出了汗珠。

    七月了,东北的天气虽然比起关内来要凉爽的多,但终究让人感受到一阵阵的热意,如果躲在树荫下乘凉还算得上一种享受的话,那么全副武装参加军事演习可称得上是一件苦差事,偏偏北疆国防军就揽了这样地差事。与去年夏天不同(秦时竹当时在避暑胜地北戴河巡阅)。秦时竹也身穿上将服参加演习,胸口的勋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对国防军进行大规模演练,并不是秦时竹心血来潮之举,相反是早已计划、早有准备。虽然部队扩张得很快,装备也还算新颖,但几个高级将领心里都清楚。北疆国防军还远远谈不上一支劲旅,起码按照他们心目中的劲旅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

    从战绩上来说,国防军的表现并不差,去年打得北洋军丢盔弃甲,今年打得俄国兵抱头鼠窜,在国人的心目中,国防军早就成为了民国第一精锐。但在外表辉煌的背后,隐藏着不大不小地危机,这一点外人不清楚,国防军自己却心知肚明。

    打北洋军。一是占据了山海关的地形之便。二是打了袁世凯的措手不及,三是因为国防军在武备和后勤保障上远远胜于对手。取得这样那样的胜利,本在理所当然。打俄军护路队,一是占据了地理优势,国防军在内线作战,无论指挥和调度都比较方便,第二还是武备优势,飞艇、战车、迫击炮、信息优势和重炮部队都让俄军吃足了苦头。

    平心而论,国防军在这两次大规模的战斗中,其战略思想和部署都是对头的,正确地指导思想是作战胜利的基础性保障,但这并不等于说,有了正确的战略胜利就可以手到擒来,相反,不在战术上压制住对手,纵然取胜也是惨胜。仅就对俄一战为例,国防军士气是高昂的(由于是为国作战,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情绪空前高涨),作战品质也是顽强的(将士们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卧冰尝雪,长途跋涉而毫无怨言),但在战术素养上,与俄军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巷战这个环节上更加暴露了这支年轻部队的弱点。

    根据前线指挥官的战况总结和经验教训:数万国防军将俄军团团围住后损失并不大,甚至在总攻开始后国防军依然损失微小,但在随后解决城里负隅顽抗的敌人时,却付出了惨重地代价。城破之时,国防军兵分数路朝城内挺进,此时进军地秩序已出现了混乱,到处可见各自为战的部队,所幸外围依旧保持了强大地兵力才没有造成让俄军趁势突围的危险后果。在巷战中,国防军将士英勇无畏,猛冲猛打,但效果并不好。仅仅为了攻克敌人在一处隐蔽的小楼后的重机枪阵地,就付出了近两个排的伤亡,后来不得不专门调集迫击炮手才干掉。本来国防军有一样巷战利器――手榴弹,但很多士兵是初次上战场,十分紧张,对城内敌人的抵抗情况估计不足,稍微有点动静就把手中的手榴弹扔出去。爆炸声此起彼伏,声音虽然蔚为壮观,但真正杀伤的敌人却微乎其微,很多时候只是因为自己紧张而把风吹过的动静都认为是敌人潜伏在那里而白白损耗一颗。要不就是炸中了老乡的牲畜、家禽,自然在这种情况下误伤自己人,误伤百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根据后来统计。攻城战中,国防军一共消耗了10876个手榴弹,只打死打伤敌人179个,平均60个手榴弹才消灭一个敌人,而自己人被误伤地达到了200多,老乡和牲畜被误伤的也有100余起,换句话说。给敌人造成的伤亡还不如给自己造成的大。战斗结束后,为了照顾军心。凡被本方误伤的,一律对外宣称是战斗中英勇阵亡(还包括炮火准备时被本方炮火误伤的),以免挫伤士气,但几个高级将领心里都清楚,为此还在秦时竹面前检讨了自己。

    至于老乡的误伤,相对来说好解释一点,打仗嘛。枪弹无眼总会有损失。中国地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温顺、最通情达理的百姓,一听说是打俄国鬼子造成地,都把帐算到了俄国人头上,国防军是自己的子弟兵自然不好责怪,等到后来国防军下拨专门款项用于赔偿民众损失后,老百姓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纷纷慷慨的表示,打鬼子嘛。这点损失不算啥。国防军会同民政部门,好说歹说才算是让民众接受了补偿款,无一不是感恩戴德的情绪。自然,人分三六九等,也有几个不要脸的要冒称损失企图讹诈钱财,被富有正义感的街坊邻居发现后。立即扭送官府,挨了国防军的军棍后都老实了,不仅吞下去地补偿款吐了出来,还结结实实的被重重罚了一笔,广大民众无一不拍手称快。

    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秦时竹和国防军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听说打仗要赔偿老百姓损失的。内战时期是如此,抵抗外敌侵略时更是如此,国防军的做法开了历史先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虽然耗费了一些军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