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考察过程,有家属陪伴,可免旅途劳累和思乡之苦,同时又是各家族之间联络感情、密切关系的好途径。由于国防军正在大演习,所有军界要人都没有成行,但众人地家眷还是来了很多,沈蓉自然不必说,诸如陆尚荣、葛洪义、何峰、夏海强等人的妻子也一同随行,夫人团个个不少,自然还包括其他高级将领的家眷。这其中比较特殊的是蒋方震的妻子――日本籍的左梅女士,虽然她嫁给蒋方震后已经几乎和日本断绝了关系,但此番去日本考察,还需要一个熟悉情况的人士,在夏海燕的劝说下,她愉快的接受了任务。整个考察团,包括各种随行秘书、翻译和警卫(由72名突击队组成,负责全程保卫),达到了近400人的规模,远东航运公司为了此次考察,特意准备了一条新地客轮,里面地头等舱和二等舱都让考察团承包了。

    此次考察,路线是先日本,再南洋,然后取道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前往欧洲,接着再去美国,最后途径檀香山,从太平洋东岸回国。从行程上来说,正好是绕地球一圈,之所以绕这么大的圈圈,还有看望各地华侨之意。庞大地海外华人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秦时竹千方百计地吸引他们回国投资。

    夏海燕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暖湿的海风吹在脸上让人十分舒服,而她的思绪则飘流到了更远的地方。她想到了日本的过去,一个同样闭关锁国的落后国家,因为“明治维新”而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几乎和中国的情况是一样的,在提出维新口号时,也同中国的洋务派一样,欲借西方文化来富国利民。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倡导明治维新的日本知识阶层学习西方,并没有中国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西方技艺“欲拒还迎”的矛盾心理,他们把西洋各国先进、发达的近代文明作为自己全面效仿的榜样。

    想到这里,夏海燕惆怅地想到,这也许就是近代中、日两国改**运一败一成的根本性分野了。她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秦时竹和她的谈话:“不要轻视日本,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学习优秀国家的历史,遣唐使时代如此,近代还是如此。日本是典型的海岛国家,狭小的空间培养了日本的岛民性格,也培养了日本的忧患意识。不要听辜鸿铭胡诌,说大陆意识优于海岛意识,就生存而言,诚惶诚恐的忧患意识远远比盲目乐观的自大意识来得适应”

    。。。

【第193章】 北疆考察() 
第193章北疆考察

    夏海燕又想到了明治时代的思想先驱福泽渝吉,这位先生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直率地表示,“稍识事理的人,对事理懂得越透彻,越能洞悉本国的情况也就越觉得自己国家远不如西洋,而感到忧虑不安,于是有的就想效仿西洋,有的就想发奋图强以与西洋并驾齐驱。”正是中日两国这种思想上的重大差别,才导致了几乎共同起步的相邻两个因家,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只有这样的意识差别,才能解释为财力、物力、人力都优越于日本的中国却远远落后于日本。

    日本不失时机地迅速而有成效地从西方吸取了对自己未来发展有价值的各种先进东西。从工业、铁路到银行制度,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从以西方模式改组的陆海军到效仿欧美而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无不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子或印记。经过若干年的奋发努力,这个在地理上离欧洲比中国更远、承受西方文明的挑战刺激比中国为时更晚的东方国家,这个历来被中国士大夫视为微不足道的“蕞尔小国”迅速地发展起来。而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却被自己曾经的辉煌照花了眼,被自己背负的自尊自大的包袱所压倒。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这个自认为居于世界中央的大帝国,受尽了曾经被她极度排斥、鄙视和轻蔑的异邦各国的**,甚至也包括那个“蕞尔小国”在内

    轮船没有理会夏海燕地思绪。依旧在大海上奔放。夏海燕倚着船栏杆,迎着带有咸味的空气,长久地伫立着。人生,不正像一条船航行在这茫茫的海上吗?国家,不也像一条船在大海上迎着风浪颠簸前进吗?有的船乘风破浪,有的船触礁沉没,而有的船却要一面整修破损的机器。一面在大海上摸索着前行。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12年了,七个人改变了很多。未来还有更大地改变空间,这十多年来,夏海燕由衷地感觉到压力,更感觉到一种期盼。

    太阳光的照射慢慢地强烈起来,金光驱散了层雾,白色的浪花喧闹着撞击船舷,飞翔的海鸥在船尾呜叫着掠食。乘客们大都在夜航中睡去未醒。甲板上显得空荡荡的,单调的轮机声和偶尔的海鸥鸣叫使早晨的大海显得更加辽阔、寂静。

    “周夫人,这么早就起来了?”不知时候,唐绍仪站到了身后,亲切地询问道。

    “唐先生,马上就要到日本了,我有些睡不着就起来走走。”夏海燕仿佛自我解嘲般地说,“说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出国。着实有些兴奋”

    唐绍仪笑了笑,没有接夏海燕地话茬,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那时我去美国,还是一个少年,天天在甲板上发呆”

    “是嘛?少小离家,滋味一定很特别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留**童的往事夏海燕是知晓的。

    “那时年龄小。离开家乡虽然有些不适应,但到了异国他乡,我们还是很快就适应了,渐渐地也忘记了思乡的惆怅”唐绍仪又回忆起那段早年的日子,心中的感触多了不少,“一晃这么多年了,除了几年前奉旨出访去过一趟以外,对于美国的印象,已经是淡淡地忘却了”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那时候谁能想得到今天呢?”夏海燕笑道。“唐先生此次出访。依旧还是团长,却从为皇帝办事。变成了为国民办事”

    “为谁办事其实都是为国为民,只是恐怕有人不是这么想”

    “唐先生似有所指。”

    “周夫人也是巾帼英雄,对于目前国内的形势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这诺大地中国,除了咱们北疆是一片乐土外,哪里还有安静的地方?”唐绍仪叹了口气,“共和是共和,可依旧是时局动荡,干戈四起,老百姓的日子比起前清,说句实话是更加糟糕了”

    “唐先生对国民党人不满?”

    “不,说句实话,我对国民党的遭遇是同情的。特别是宋遁初,多好的一个青年才俊啊,可惜就这样死于非命。”唐绍仪想起当时在内阁里与宋教仁合作地日子,眼眶里不禁有了泪水。

    “那是对袁总统不满喽?”夏海燕问他,“你真的相信袁总统是无辜的吗?抑或又是赵秉钧所为?”

    “不!我和他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早在朝鲜时期就和他认识,凭我对他的了解,这事绝对和他脱不了干系”唐绍仪斩钉截铁地说,“我敢断言,此事纵然不是他所为,也是底下的人揣摩他的意思而干的。至于赵秉钧,根本不值得一提,他不过就是一条走狗而已,到了主人不需要的时候,就会被无情的抛弃”

    听着唐绍仪如此激烈地话语,夏海燕知道他已经真正将自己从北洋集团中分离开来了,这种转变真当是可喜可贺,北疆集团又多了一个人才。

    船长上来了,恭恭敬敬问过安后,便打趣道:“两位团长真是好雅兴,这么大早就起来看海景。”

    “在海上看日出,还是第一次。”夏海燕笑道,“不过唐先生可就早有此经历了。”

    唐绍仪微笑着说道:“此番看日出,心情大不相同,船长先生,还有多久到日本?”

    “快到了。”船长微笑着把手中地单筒望远境递给唐绍仪,从望远镜里,唐绍仪看到,灰蓝色的大海尽头,隐隐地有一条黑色地线,那就是陆地,日本到了。

    轮船在长崎进港,海岸线非常美丽。远处群山耸翠,近处海水相环。正是清晨时分,喧闹的港口里车来人往。唐绍仪一行自下船伊始,就感受到日本人地高效率和敬业桔神。专程前来迎接他们的日本外务省、通产省、大藏省官员在经过简单的礼节性寒喧之后,请客人们先到长崎市里的迎宾驿馆休息。

    唐绍仪等人望着码头上繁忙的景象,经过短暂的商议后,对前来迎接的日本官员表示先不进市区。他们要立即开始考察。日本官员听到翻译转述地这个决定后,十分惊讶。他们没有想到这次接待的中国考察团在经过两天地海上航行之后,竟然能够不顾海上航行后的疲劳,立刻开始工作。他们马上对面前这个身材并不高大也不健壮的中国官员的精神肃然起敬。

    当然,立即开始考察的只是官员和商人,家眷们大部分还是直接先去驿馆休息。由于北疆刚刚和日本签署了两条铁路的借款合同,再加上后藤新平的特别疏通,日本政府十分客气。特意破例允许考察团卫队携带短枪入境。于是,在短暂地混乱后,迎接来宾的车队一分为二,一部分驶向原定的目的地――驿馆,另一部分则改道驶向最近的一个工厂――长崎的三菱造船所。

    唐绍仪和夏海燕没有想到,他们刚刚在谈论赵秉钧的时候,袁世凯也在念叨着他。由于宋案后赵秉钧的态度,袁世凯便对赵起了杀心。派几个心腹拱卫军到天津去执行。

    由于巨大地精神压力,赵秉钧这段时间都是在惶恐不安中度过,虽然身为直隶都督,但他丝毫没有心思去处理公务,只是一概推给手下人去完成,他每天作的功课。就是独自在天津督署内厅踱步沉思。手下人都吃不透他为何这样,除了礼节性的宽慰几句外,就只能尽量不去打扰他。

    这一天他照例又开始了自己的踱步,忽然又忆起一桩往事:辛亥年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凯后,赵秉钧也重新启用。就在袁入京组阁之前,曾邀请他在密室里共商谋取清室而代之的策略。他俩仿照三国里诸葛孔明和周瑜比智的办法,各自在巴掌心上写四个字互相对照。袁世凯写地是“两面威吓”,他写的是“两利俱存”。袁世凯一看赵的计谋比自己高出一筹,就冷笑三声。

    想起袁世凯的那三声令人毛骨悚然的阴险奸猾的冷笑,赵秉钧顿觉一股寒气吹往脑门上来。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他依然感觉到一阵阵寒意。他正回到卧房想躺下,突然闯进来几个彪形大汉。还没等赵秉钧质问对方是谁。一个大汉就走过来对他道:“袁总统听说你近来身体不适,特命我送点药来。”

    赵秉钧低头一看那来人手里拿着的两颗药丸,脑子“轰”的一声,眼睛直了,脸色铁青,嘴唇发乌,方才那股寒气从头顶吹到脚跟。

    看赵秉钧没有言语,那人催促道:“请吧,这是袁总统特制的安神大补丸。”

    “不!不!”赵秉钧脑子迅速记起袁世凯命蒋自立去杀武士英时,交给蒋地正是两颗“安神大补九”,不由自主地惊叫起来,“我没病,没病,不吃药。”

    “不准喊叫。”那彪形大汉喝了一声。

    赵秉钧明知道躲不过,但又哀求道:“烦请回去告诉袁总统,就说我说没病,谢谢他地关切。”

    “没病?”大汉冷笑一声,“身上没病,心中有病,还不快吃。”

    “我真没病,真没病。”赵秉钧已无法用别的言语来表达,只好一个劲地哀求。

    “没病也得吃下去,这是袁总统的命令。快吃!”

    赵秉钧仍不甘心,妄想死里逃生,唤家人搭救,高声嚷道:“好,好,我差人倒杯水来,我就服下。”

    “不必叫人取水,这里就有。”那人从腰间取下一只水葫芦递给赵秉钧。

    赵秉钧这才向周围看看,见门已被关严,屋里几个大汉一齐掏出手枪和匕首,都对准他。他颤抖的双手慢慢举起,接过那两颗药丸,眼睛射出悔恨、凄楚、绝望的暗淡的光,脑海里浮现起宋教仁死前的场景,心里不由地哀叹恶有恶报。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赵秉钧也许不明白这句话,但在枪口和匕首的威逼下,他别无选择,只能用颤抖的手拿起那两颗“安神大补九”,心里只想着不要死得太痛苦。心一横,张开口,正准备将这两个夺命药丸吞下去。

    说时迟、那时快,赵秉钧刚刚把眼睛闭上准备吞服时,“嗖”的一声,他只感觉手上一阵剧烈的疼痛,心里一慌,手一抖,药丸全部掉在了地上。还没等他和屋里的大汉回过神来,房梁上又是“嗖嗖”几声

    “扑通”“扑通”声后,赵秉钧睁开眼睛一看,自己手腕上扎着一把飞刀,血正汩汩地流出来,周围横七竖八地倒着几个大汉,无一不是中飞刀而死。他顾不上钻心的疼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