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帝国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把中国地立场、声明、宣言等放在眼里,这一次究竟有多大地效力,陆征祥也是忧心忡忡,在原本的平衡和制约因为大战被打破后,他最为担心地就是有些国家借机生事。在私底下,德国对中国的政策表示了感谢,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赔偿德国用于开发青岛的建设资金和另外提供一个优良港口,德国方面愿意和中国政府商量归还青岛的事宜。虽然知道这是德国人的缓兵之计,但终归有一线收回的希望,陆征祥倒是天天和德国方面密谈——这要是能做出成绩来,也不枉吃了这么多年的外交饭。

    出于外交人员的敏感和政治洞察力,陆征祥在领受任务时也向秦时竹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日本一贯对胶东地区虎视眈眈,现在德国既陷身于欧洲,恐怕将有出人意料之事发生。”

    但秦时竹的答复却让他有些奇怪:“先抓紧和德国人谈,日本方面我另有办法。”虽然看不出是办法。但纵观这些年来秦时竹纵横捭阖的水平,陆征祥相信总统不是在打马虎眼,说不定又有妙招!

    事实也确实如此,日本这个不安分地邻居虽然一直以来都标榜“中日亲善”,但凡有头脑的都是将这句话反着过来理解的。况且,日本也正在策划对华新阴谋,标的却是不谋而同——青岛。在英国对德宣战的消息确实之后。日本高层吵成一团,为参加哪一集团而起了争执。以山本首相为主导的海军势力在外交倾向追随英国。认为应该迅速表明态度,以便将来捞取最大权益;陆军方面则代表了长州派阀的利益,不仅在争夺政府主导权上和山本等人有分歧,在是否对德宣战地问题上更是持有激烈的否定意见。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以德国为仿效对象,无论宪法、陆军、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力求模仿德国,因此这部分势力对德国地军事实力很有信心。认为应该先观望一段时间,待到时局更趋于明朗的时候再宣布日本的态度。

    如果不带偏见地说,在日本的决策层中,海军总是相对陆军要更有远见、更有大局观一些,海军抓住了陆军急于扩张势力、急于赢得更多胜利以显示实力的心里,以批准陆军在5年内增加2个常备师团为代价,换取了陆军对于参加协约国集团的支持。当然,海军和陆军的矛盾总是相对地。他们在对外侵略扩张、掠夺更多土地和资源上有着更大的一致,海军盯上了德属太平洋群岛和青岛这个优良海港,而陆军则看上了胶东半岛和胶济铁路,同时不放弃在有利时机下对于山东全境的控制。套用参谋本部的个别激进分子话语,控制了山东半岛和关东州地区后,日本如同一把钳子能将北京钳制住。一旦中国政局出现大的动荡和变局,日本将大有可为,实现大陆政策的计划也绝非空中楼阁。当然,两派势力还在其余地方保持了一致——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和严正声明置若罔闻,似乎和没听见一般。

    虽然对德战略并未公开化,但日本这架疯狂的战车已开始启动起来。

    虽然得到德军进攻比利时、围攻列日要塞地消息,但法军出于一贯的盲目,并没有看作是德军的攻击重点。时任法军总司令的霞飞踌躇满志地按照早先拟就对德作战的第17号计划,准备沿德法两国240公里边界进军。霞飞的盲目自信更是加剧了这种空想——它置德国在列日城下地动作不顾,反而命令部队迅速朝阿尔萨斯和洛林进发。准备渡过莱茵河。与俄军会师柏林。

    德军依照既定计划继续猛攻列日要塞。德国之所以能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不是天性浪漫、花头花脑的法国人所能比拟的。

    自从参谋本部搬迁至科不伦次后,小毛奇将作战筹划及一应军务都皆委托副职冯#8226;施泰因将军全权处理,自己则静候比利时方面的消息,以便更好地思考下一步战略部署。马斯河部队每隔半小时即发来电报,起先一切顺利,但列日要塞果然名不虚传,在消耗近6万发各种类型的炮弹后,炮台仍然纹丝不动

    接到报告的小毛奇感叹道:“想不到比利时人真的铸造了如此坚固的堡垒,这几百万马克倒是花得不冤。”立即起草电文催告督率“大贝尔塔”直属重炮部队的鲁登道夫加速前进。鲁登道夫全名埃里希#8226;鲁登道夫,平民出身,年龄不大,亦没有显赫战功,在历来重视军功、资历、出身地德**界并无突出之处,换作一般人,根本就不入小毛奇地法眼。但鲁登道夫曾在参谋本部任第二部部长,负责动员计划的起草,当时他直言不讳地建议小毛奇增加30万常备军,另组3个新集团军。这一计划因为要占用不少军费,遭到大部分人地反对。但小毛奇经过考虑认为建议颇有道理,到法德正式宣战时用兵果然宽裕了很多,以至于有足够的本钱修改史里芬计划。虽然修改的举动并不明智,但鲁登道夫的先见之明让小毛奇颇为欣慰,一直想予以重用,直到大战爆发,毫不犹豫地将总参谋部直属特别重炮部队让其统帅。

    8日上午,列日要塞弗莱龙炮台阵地前,德军升起了硕大的齐柏林飞艇作为观测基地,鲁登道夫和埃姆米希则紧紧盯着“大贝尔塔”巨炮动静。这一天上帝是站在德国人一边的,几门巨炮轮流发射,到第8发时,不偏不倚正好命中弗莱龙炮台顶部正中。飞艇上的观测员看得清清楚楚,只见弹头从高空落下,借助惯性和重力,径直穿透3米厚的混凝土顶盖,然后延时引信引发了炸药在炮台内部炸裂。所以,这一次的爆炸烟尘较前几次都要小,回冲上来的时间也要长一些。没等观测员发回消息,富有经验的炮兵指挥官已经在狂呼,“击中啦!击中啦!”

    不多时便有确切消息传来:“炮弹正中炮台顶部,贯穿之后在其内部爆炸,一部分天花板崩塌,炮台附近已着火,并有零星爆炸声,可能是其余弹药殉爆。”

    “继续发射!”随着鲁登道夫的命令,炮台被连连命中,在挨了4、5发炮弹后,整个炮台终于支撑不住,如同纸糊的房子一般倒了下来,德国在巨炮的协助下,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攻克了列日要塞,比利时人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全军主力移师安特卫普,让出南下通道,打开了通往法比边境的大门。

    与此同时,在霞飞的狠命催促中,法军第1、2集团军共11个军,60余万部队排成密集进军的态势,浩浩荡荡地沿着孚日山脉各隘道杀出。德国守军寡不敌众,略做抵抗后便全线撤退,法军一路追击,每日深入10多公里,不到五天前锋已抵达莱茵河边。

    从整体战略态势上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个相映成趣的现象——德军和法军都向对方薄弱至极的一翼挺进,都力图深入对方腹地、占据重要目标来迫使对方另一翼返回或停止进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哪一方的主力能先期达到自己的目标并迫使对方放弃其预定目标,这场战争便已胜利了一半。法军拼命朝莱茵河挺进,德军则马不停蹄地朝法比边境进发。

    虽然法比边境的迅速推进让威廉二世很满意,但法军的咄咄逼人也让其觉得不安,他特意赶到总参谋部,问道:“听说霞飞已将法军主力开进至莱茵河一线,妄图觊觎柏林,阁下有何对策?”

    “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我军原本安排的实力就不雄厚,落败在情理之中,我并不担心霞飞继续进军,那样还没等他进抵柏林,巴黎恐怕都已落入我军之手,我只担心他通过比利时战役明白我军战略意图和目的后会迅速回师,因此我打算派一支部队前去拖住法军主力”

    “需要多少兵力?”

    “从总预备队中抽调4个师组成右翼特别支队以完成这个任务,至于人选”小毛奇意味深长地扫视了仍留守的众将一眼,鲁登道夫感觉信任的目光直在自己的脸上打转转,难道到了挺身而出的时候?

    。。。

【第091章】 悉数前进() 
第091章悉数前进

    面对异常棘手的政治军事局势,朱瑞明显陷入了困境。

    抵抗?开玩笑!不要说这数万大军,单是王云山的卫戍师已让人招架不住。朱瑞没有办法,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大军呈扇形包抄的形势朝杭州压来。朝中有人?派不上用场。朱瑞一天之内给张謇和汤寿潜拍了10多封电报,本身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张謇没有言语,只是简单回复了四个字“好自为之!”,汤寿潜和朱瑞并不是同路人,但都是浙江老乡,朱瑞平素对汤寿潜也算恭敬,后者基于自己的老资格和与秦时竹的旧日交情,咬咬牙还是去了,但得到的答复却毫无回旋余地,秦时竹一句话就堵住了汤寿潜的口:“中立?他和叛贼保持中立?他以为他是外国人?”

    无论是秦时竹还是张謇,抑或是汤寿潜或者朱瑞,他们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就是双方对立的根本根源在于地方势力的定位和中央权威的维系上,江浙派自恃富裕,是中央财富来源,自清末一直有尾大不掉的架势,中央政府在秦时竹领导下的强势让他们有些不安,再加上大财团、大家族操纵本地政权越来越力不从心,他们愈发将这种割据看得很重。同为人民党的高层,张謇和汤寿潜没有认清形势,误以为有地方自治、联省自治的空间,这才是他们和秦时竹等人在政治上的根本分歧,宪法危机是一个表象。三次**是另一个表象。结果无一例外地都证明了中央权威的巩固和维系是势不可挡地强大潮流。

    8月10日,身后隐然有江浙财团背景的汤寿潜辞职,在和张謇串联的过程中,这位人民党南方局的高层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事情已经到了水落石出的地步,总得有人出来为局面负责。原本张謇也想辞职,考虑到总理辞职后的动荡是刚刚经历**地政局所不能承受的。秦时竹让沈麒昌对其加以挽留,张謇还是留了下来。但谁都知道,这个总理已经靠边站,对于大政方针没有多少发言权了。当然,江浙财团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抛弃他们地代表人物,其根本原因也受到了更加强大、更为致命的经济压力。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决定了这部分民族经济拥有很深厚的买办因素,但一战的爆发将切断这种因素——江浙财团一直以来最为擅长都是轻工业和为帝国主义而生产的外向型农业,对外依赖性极强。在北方实业及一系列北方财团掌握中国的基础设施资源后。这种依赖性面临岌岌可危地情况——北方实业可以很容易地切断对江浙财团的电力、煤炭、钢铁、设备、航运等方面的供应,进口么?不仅价格高,而且数量和时间并不能得到保证。

    当然,汤寿潜的去职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汤本人作为江浙一带商办铁路的代表,对秦时竹推行全国铁路统筹规划并不以为然,具体说来就是汤反对铁路国有,认为能赚钱的铁路(如沪杭线)要由商办,由资本家来赚钱。而短期内不能赚钱的铁路(如库满线,库仑到满洲里)则应由中央财政负担。这种狭隘地观念让秦时竹等人大为不悦。秦时竹和汤寿潜在反对清政府“干线国有”政策上确实是一致的,但前者主要着眼于反对清政府借“干线国有”的名义将全国铁路抵押给帝国主义,而后者其实就是要保持地方在铁路干道上的控制权,从本质上说还是中央本位与地方本位的区别。秦时竹曾对负责全国铁路筹办事宜的孙中山说道:“像他们这般,边疆、偏远地区地铁路时候才能修筑起来?铁路既是利权。更是国权,没有发达的铁路系统,一旦边疆危机将何以为之?”孙中山也深以为然。因此,汤寿潜提出辞职后立即被接受,原交通次长叶恭绰接任总长职务,唐绍仪的女婿,原全国铁路公司帮办施肇基接替次长职务。

    汤寿潜的辞职给了朱瑞以仿效办法,在得到汤寿潜的秘密提示——“只要辞职、放手兵权,其余不问”等话语的提点下,朱瑞再一次通电全国宣布下野并交出军队指挥权。中央政府果然也降低调门。不再追究浙江方面和朱瑞在三次**中的表现。而是代之以一连串的人事变动。

    11日,就在朱瑞下野通电提出后4个小时。民国政府宣布撤销浙江都督职位,设立浙江省长,由原江苏民政长韩世钧为新任浙江省长;同日,原江苏都督程德全也改任江苏省长;12日,秦时竹发布总统令,委任商震为东南军区(辖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及上海)司令兼江苏护军使,反戈有功的卢永祥被任命为东南军区副司令兼浙江护军使(朱瑞的21师将在优胜劣汰地基础上予以重新编组),安徽护军使彭家珍兼任东南军区参谋长,原中央教导师师长郭宝出任江西护军使,练兵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