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冲、穿插。经典的训练场景,只不过训练伙伴换成了日军。在不安、紧张过后,战斗气氛变成了兴奋和亢进,然后再是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新兵们克服了最初的窘迫,开始得心应手地享受起他们的战斗过程来。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当进攻力量投放于整条防线的某几个结合部时,守御力量迅速崩溃了。犹如一条蜿蜒的堤坝被打开了口子,洪水从缺口中汹涌扑来。然后是整个堤坝地动摇和崩溃。这种穿凿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原本就千疮百孔地防线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日军防线上的士兵害怕了、动摇了,有人向后逃跑,有人茫然不知所措,前者被毫不留情地撂倒,后者则被紧随其后的步兵俘虏,稀里糊涂地做了国防军的俘虏。

    造成日军崩溃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两条。第一,进攻的突然性。日军没有料到国防军在“苦苦”应付本方进攻的时候居然能够如此迅即和有效地投入大军进攻;第二,进攻地压倒性。日军猜测国防军可能会用战车配合进攻,但他们没有料到战车这种**性武器对于战场态势的压倒性优势。所谓战车适应性差、防御力薄弱、生存力低下的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被击得粉碎,所处的平原位置则更是将战车的机动性与进攻性发挥地淋漓尽致——这几乎就是最理想的作战场所。当然,日军在防御上的种种错误也奠定了自身地失败。他们没有构筑小正面、大纵深的防御体系,相反却把大部分兵力摆在庞大的防御正面上,一旦被击穿根本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没有挖掘宽而深的战壕和封锁沟。这固然是因为时间不够,但对战车越障能力的低估是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他们没有根据战车地防御力进行针对性的火力布置,当步枪弹、机枪弹打在战车身上如同挠痒痒一般无效时,当笨拙的山炮、野炮压根就无法命中运动中的战车时,当一贯寄予厚望的“肉弹”攻势被战车支援步兵无情粉碎时,战车就成为独步战场、纵横无敌的利器了。

    崩溃、逃散、消亡。这三部曲构成了北条联队的真实写照。北条联队长在剖腹身亡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联队仅仅支持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完蛋了,而这个时候他的求援电报才刚刚发出。他更没有想到,其余地联队也步他地后尘而消亡殆尽,他只知道他的联队创下了一个记录——成为日军历史上第一支被缴获联队旗地部队。

    5个小时以后,当战场逐渐沉寂下来时,日军惊恐地发现,他们已被国防军卫戍师分割成互不联系,相互孤立的两个部分。无论是实攻也好,佯攻也罢。统统都是包围圈中的猎物。而此时日军则刚刚把部队从进攻线上抽调下来,准备接应北条联队呢!

    经过第三天的打击。鬼子控制的地盘下降到了东西不到40里,南北不足50里的狭小地带,即便是这样一块小的地盘还被卫戍师硬生生地在中间插了杆,真不知道4万来人在缺衣少械、粮饷不济的情况下还能撑多久?

    包围圈中的鬼子乱成了一锅粥,千里之外的日本内阁也乱成了一锅粥。山本权兵卫接到神尾师团被包围的消息后两眼发直,他实在不明白为在海军遭遇重大损失后陆军也难逃此劫,他在苦苦思索,西边那个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时候拥有了如此令人吃惊的军事力量。

    海相斋藤实起先是眉头紧皱,后来却又悄悄地舒展开来。前几天海军的损失让陆军好是讽刺了一顿,他心里正憋着气,冷不防接到这样一份“大快人心”的战报,他的郁闷和烦恼也减轻了许多,虽然陆军方面支支吾吾对真相没个彻底交代,但海相大人却是心明眼亮——神尾所有的电报都需要通过舰队转发回国内,这样的内幕他怎能不知?更何况尽职的加藤司令官总是在拍发电报时不忘嘱咐电报员给海相大人也发一份。

    长州派的军人势力暴跳如雷,一方面疯狂叫嚣要对中国展开最严厉的报复,另一方面对神尾中将的指挥能力和统率能力提出了最大的质疑,并进而将这种怀疑和不满发泄到做出让神尾统帅军队的派阀大佬身上。陆军派虽然在对付海军和民主势力上是一致的,但并非是没有任何内部矛盾的铁板一块。恰恰相反,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小宗派是层出不穷。在起先派遣神尾前往中国的时候,在陆军内部就有不大不小的争论,各方面势力均将这个机会看作建立功勋、塑造皇军威武形象的大好契机,争先恐后地推举本小团体内的将领前往。神尾能得到最后的任命,一方面固然是其谨慎细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平日相对低调,对其余势力得罪不多,在僵持不下之时他相对而言是一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落选势力对其的妒忌和不满。如果神尾顺利归来还好,自然是大本营方面用人有方,现在18加强师团已陷入了困境,原本就积压着的不满情绪趁机宣泄出来。

    有人阴阳怪气地嘲讽力主神尾担纲的岗市之助陆相,说他“秉承了错误的意志,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酿成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应该立即辞职以谢天下。”至于神尾本人,则彻底成为众矢之的,陆陆续续收到了各方面的斥责,命令他必须完成攻略青岛的任务,否则应“剖腹向天皇谢罪!”。幸好陆军方面害怕流传出去损害陆军的颜面,社会舆论对此还毫不知情,否则神尾家的窗户早该给“爱国群众”砸破几十遍都不止了。民间虽然不详,但如雪片般飞来的指责电报却传遍了体系内每一个高层人物,每次加藤司令官都装作不知地向神尾询问陆军系统内的攻讦电报,对方自然是期期艾艾说不上话,但眼睛里冒出来的怒火却让加藤司令官的情绪好了不少。这个时候,他不由得感概还是加藤定吉走得干脆和光彩,同样是遭受惨重损失,定吉却毫不犹豫地剖腹自杀,惨是惨了点,但总好过这样活活受同僚侮辱,更何况既是存活下来也是前程黯淡,搞不好弄个预备役了却残生。

    。。。

【第125章】 决策之难() 
第125章决策之难

    无论日本海陆军有样的分歧,各派系内部有样的倾轧,在加派援兵,对中国进行报复这一点却是一致的。海陆军在中国战场上吃了亏,不捞回来一点决计不肯善罢甘休的。收到神尾的告急电报以后,大本营快速做出决策:第一、关东军、朝鲜驻屯军紧急动员,压迫支那东北集团;第二、紧急动员三个国内师团,前两个派往满洲,后一个派往青岛,用于支援神尾师团,具体番号由陆军省指定;第三、电令在山东沿海的海军舰队和未被支那军包围的神尾师团余部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援,帮助神尾师团打破包围圈,紧急突围,保持有生力量;第四、通过外相和英国方面联系,要求中国方面立即停止一切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否则就要承担最严厉的后果。

    决策制定往往是最为快速的,但效果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首先,关东军虽然一直保持着高等级的戒备状态,但他的对手是同样高度戒备的东北军区部队,在沈阳骚乱时关东军已试图用武力讹诈过一会了,根本没有成功,现在旧话重提,无非是不甘心落败罢了;其次,朝鲜军虽然近在咫尺,但全部兵力合计起来顶多也就一个加强师团的模样,这么一点力量要想压制全朝鲜的反抗力量,无疑是比较分散的,要想把他们集结起来跨过鸭绿江,恐怕得是十天半月以后的事情,在救兵如救火地战场上。根本就是缓不济急,即使退一万步说朝鲜军紧急动员起来并对关东军形成有效支援,也不见得能对东北军区近10万部队,包括3个主力师在内的国防军形成压倒性优势;再者,由于在日俄战争以来不曾面临战争的威胁,日本国内各师团无论编制也好,装备也罢。都保持着不满员的状态,每个常备师团均只有一部分基干兵力在编。为了应付青岛战事,已紧急动员了第18师团并抽调了大批基干兵力,要想临时动员三个师团,可谓难上加难,士兵毕竟不是泥捏成的,聚合起来有个过程;最后,虽然朝鲜和青岛沿岸距离日本本土都比较近。但毕竟隔着茫茫大海,海军方面经过框算,如果满打满算用足运输力量,至少需要5天才能把一个完整的师团运到朝鲜,至少需要7天才能把一个完整的师团运到山东,当然如果抽调民用船只协助地话会加快这一进程,可那样一来就意味着经济秩序的大紊乱,打中国都需要民用船只出动。皇军地脸面和尊严往哪里搁?

    所以,虽然大本营以最高效率通过了支援提案,山本紧锁的眉头还是没能舒缓开来,作为首相,他要考虑的问题和处理的困难更多。比如:抽调朝鲜军从军事上说是一步要棋,但却不是政治上的好棋——把兵抽调光了。朝鲜的治安怎么维持?要知道日韩合并才过去了几年而已,朝鲜义军和游击队一直在反抗,军事高压一旦撤走,朝鲜乱套了怎么向天皇交代?又比如,陆军特别是岗市之助过去一直嚷嚷用四个师团解决中国问题,这次支援提案中的兵力已超过了四个,但再也不见陆相地豪言壮语,山本本来就对“四个师团论”将信将疑,现在的局势就更加难以令人放心,增援三个师团的部队。真的够了么?还有。前次为山东战事批准了2600万预算,到现在已所剩无几。再加上海军被击沉、击伤军舰的替换费和维护费,已经大大突破了预算的框架,如果再要大规模地增援,需要增加多少预算?山本本人没有框算过,但他认为至少还要追加8000万以上,藏相那里怎么交代?国会能同意么?国会即便同意,到那里去筹集这么一笔巨款?国库已经债台高筑、负债累累了,日俄战争的贷款本息都还没有还清呢,哪里来的余钱投入战争?向外贷款也不可能。欧洲各国陷入战争,自身自顾不暇,哪有资金贷给日本?美国人倒是有钱,但自1904以来已经改变了对日扶持地态度,尤其反对日本在中国扩张势力,怎么会把资金贷给我们?

    一想到这里,山本头都要炸了,他本来是打算召开五相会议把提案正式通过的,可是现在似乎连自己都不能说服,如何又能说服他人呢?至于外交压迫,笑话!中国人在前两次的交涉中都没有服软,现在不但在海中胜了一把,陆上也占有优势,难道现在倒肯服软了?外交是政治的外延,是以实力作为依托的,现在日本没有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实力,如何能让对方屈服。那些大佬们一口一口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现在难道还是20年前或者10年前地光景么?倒是用现有部队解围的方法在山本看来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现实性,既可以不伤皇军的尊严,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在海军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山本相信,只要神尾师团撤退到舰炮火力的有效覆盖区就一定能够得到保全。至于青岛攻略,他叹了口气,先等神尾师团搭救出来再说吧。

    可既然身为首相,就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绪与面子,山本虽然心里并不完全认可支援提案的主要内容,但还是一一签署命令,要求关东军、朝鲜军、陆军省、外务省等相关单位尽快行动起来先准备起来吧,看一看青岛方面的解围效果再说。

    遭受着巨大精神压力地神尾早已焦头烂额、方寸大乱,在各种信息地焦灼中,压抑的气氛简直令人抓狂,神尾到现在为止精神还未崩溃还称得上是心理素质过硬。卫戍师地战略机动,硬生生将神尾师团截断成为互相隔绝的两个部分,虽然被分割开来地各个部分还有相当的实力。但在态势上来说是坏的不能再坏。要想摆脱被动局面,神尾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后卫部队以放弃背后、侧后防御为代价,向卫戍师发起不计牺牲的牵制性攻击,希望能够拖住卫戍师的注意力,同时让前卫部队,也就是师团主力趁机突围;第二。两部分部队以打通联系为第一目标,集中精力猛攻卫戍师防线。希望能够从中凿穿一个口子,使师团主干能够得到保存;第三,两处部队均专守防卫,等待来自国内的增援。

    第一种方式最为积极,采用了类似于壮士断腕的手法,如果将后卫部队这1万余人投入到不计牺牲地进攻作战中,即便不能突围也足以牵制国防军的注意力。减轻对前卫部队地压迫,如果前卫部队此时突围,神尾估计被包围的近5万人马至少有一半以上能够全身而退。但这种最积极的作法也是最引人争议的办法,能有一半以上部队突围,不错,不过同时也就意味着还有近一半人员的覆亡。这已经不是断腕,而是自废双臂了,纵然保得命在。又有意义呢?第二种方式看来较为保守,也是最为常规的思路,但弊端不少。要想打通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