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

    随后。士气进一步高涨的复**兵分两路,一路扫荡镇上的一切政权机构,诸如税务所之类老百姓最为深恶痛绝的地方,并大量书写宣传复国运动的标语,另一路则挨个敲响镇上大户的家门,要求为复**“献粮献饷”,乖乖献上的。自然是爱国志士,奉承两句后便作罢;若是不肯奉献地。自然是“日寇走狗”、“人人得而诛之!”。

    天亮时分,折腾了一宿的复**满载而归,实在搬不动地粮食便被扔进了平民家的院子里,“喀喇喇”一声巨响后,早已惊恐万状、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平民居然发现大袋粮食从天而降,当下喜出望外,连忙收好。甚至于日后逢人就说复**的后话。

    当日为特派员之一的小胡,日后在成了老胡之后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部回忆录——转战三千里河山――我在朝鲜的日日夜夜,书中写道:“最初我们决定开展军事行动地时候挑选了一个弱小的不能再弱小的目标,即便这样,几乎所有的朝鲜同志还是极力建议带上我们所拥有的所有轻重武器,包括迫击炮。虽然我认为没有必要,但拗不过大家的请求还是带上了行动很顺利,战果却很小。我个人非常汗颜,但朝鲜同志个个喜气洋洋,仿佛获得了特大胜利一般这种局面到了很后来才得到改观。”

    但是,朝鲜的历史教科书中可不是这么形容的,而是写道:“1914年10月13日,朝鲜人民地伟大领袖、朝鲜武装力量和朝鲜独立党的缔造者和统帅、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金日成同志带领复**奇袭天罗镇日寇和国内反动派据点。我军大获全胜且无一伤亡这次战斗日后被称为‘天罗镇大捷’,标志着金日成同志率领朝鲜复**、朝鲜独立党打响了反抗日寇和国内反动派的武装斗争第一枪,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后来,经伟大领袖提议,10月13日这一天就成为朝鲜国防军的建军节而永载史册!”

    尝到了甜头地复**一发不可收拾,第二、第三天又如法炮制,扫荡了另外两个镇的大小势力,倭寇没打死几个,粮食和物资倒是搜罗了一堆。此时刚刚是秋收后不久,大户家中往往藏着不菲的粮食和金钱。搜刮起来特别方便。金日成打仗的水平一般。但搞政治的头脑却是一流,凡是拿不走的粮食统统就地发放。对复**的声望而言,这种手法比宣传办法都灵光,很快,大批被激发起来的民众开始投身复国运动,复**的兵力迅速膨胀到300人以上。

    面对如此猖獗的“匪势”,朝鲜地官僚坐不住了,日本太上皇坐不住了,在几个日本警察和在乡军人地带领下纠集了全县武装力量前来围剿,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复**引入伏击圈。在中国特派员地指挥下,在金日成同志的鼓舞下,在中国国防军连级优势火力的打击下,剿匪武装全军覆没第7天,复**长途奔袭70里,扒掉了邻县的铁轨,造成了日军三列军车倾覆;第9天,神出鬼没的复**又出现在130里外的煤矿场里,解放了500余名朝鲜矿工,将矿场里的监工和日本技术人员统统斩首示众,将矿场设备和矿井一炸了事,给敌人造成了100多万日元的直接损失,这个原本年产量近50万吨的煤矿被迫停产,6个月后都无法恢复。第11天,第13天不到半个月,复**的行动搞得鬼子焦头烂额,在黄海南道、黄海北道(道为朝鲜最高地方行政区,地位约等于中国的省,朝鲜共有八道,分别为京畿道――汉城一带;庆尚道――庆州、蔚山、釜山一带;全罗道——全州、光州一带;忠清道――清州一带;黄海道――海州一带,在朝鲜西海岸;平安道——平壤到鸭绿江畔一带;江原道――元山、金化、春川一线,熟悉朝鲜战争的读者可能对此更加熟悉,这也是朝鲜八道中唯一被南北分界线拦腰对斩的一道;咸镜道——朝鲜东北部,与中国延吉地区接壤)掀起了滔天巨*,民间纷纷传说,金日成是朝鲜的民族英雄,是上天派他来拯救朝鲜民众于水火的,只有跟随他才能过上好日子。这种传言多了,老百姓个个毫不怀疑,日夜期盼金日成们的到来。

    结果,风云借势,在朝鲜其他各道纷纷掀起了以复国为号召的义兵运动,所有起事的领袖都宣称自己就是金日成,引得朝鲜官僚和日本殖民机构惊恐不已,连连下命令火速扑灭,而此时真正的金日成和真正的复**却在鬼子搞清楚之前见好就收,躲进根据地开始优哉游哉了。北京来了军火——分四次偷运,足足带来了可以装备一个营的军火(除步兵炮外)和相应的特派员,北京也来了命令——‘目的已初步达成,可喜可贺,务必对壮大后的部队加以严格整编和训练,相机出击!’

    经过以复**为代表的朝鲜抗日武装的破坏和骚扰,日军遭到了一系列麻烦。复**在打出名气、打出牌子、煽动动乱后突然销声匿迹。其实,这只是金日成等人使出的障眼法。复**收缩了行动规模,限制了斗争地域,甚至也不再书写大幅宣传标语,但并不代表复**就完全停止了行动。恰恰相反,复**以一种更隐秘的方式在开展行动。

    复**的主体,即大多数只有满腔热情和仇恨,没有任何训练基础和军事素养的年轻人被金日成成建制地编列成军,总兵力超过1000人。在明中山上,他们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白天,要在原有复**骨干的带领下,在中国特派员的指挥下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夜晚,他们要在朝鲜独立党骨干的教育下进行洗脑,北京指示,务必要让这群年轻人接受三个主要观点——第一,日朝不共戴天,在朝鲜这块土地上双方除了武装斗争之外没有别的方式可以共存,‘倭寇未出国境前即言和是朝奸’的观点需要深入人心;第二,中国历史上是、今后永远是朝鲜的保护者,即便两国在历史上有过某种不愉快,那也是双方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两国人民永远是师长与学生、兄长与弟弟的关系(老师和兄长有时候也要教训学生与弟弟),而日本则是朝鲜一贯的侵犯者,是敌我矛盾、民族矛盾;第三,金日成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目前最有能力、最为谦虚,只有他才能获得中国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只有他才能率领朝鲜人民实现‘驱逐倭寇、恢复故国’的目标。金日成估计,要想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坚强意志、有坚定信仰、有扎实军事素养的复**战士至少需要1年左右。既然纵火的目的已经达到,金日成就决定按照北京的要求好好强身健体——抗日的机会有的是,但没有过硬的实力死的只能是自己。

    。。。

【第140章】 自乱阵脚() 
第140章自乱阵脚

    与欧战相比,东亚的战争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法军在迪巴伊、卡斯特尔诺二路进攻遭遇挫败后,其中路两路集团军又按照计划发动了进攻,仿佛前面两路的失败根本不存在一般——法国战前计划之制定真是死板的可以。

    为了防止迪、卡二部全军覆没和德军的乘胜穷追,更了防止敌军突破凡尔登、南锡之间的防御而进逼巴黎,中路两个集团军决定按照霞飞事前的布置进行战役展开,谁知部队刚刚运动,霞飞又发布了新的命令,要求两个集团军变更部署,下决心不问迪巴伊等部法军的生死,直接掉头向东转进,穿越阿登山脉后从德军战线中部楔入,夺取卢森堡、特里尔、瓦登、迪丁霍芬、梅斯、萨尔布吕肯等城,再视情势的发展,相机渡过莱茵河发展攻势——这个命令等于将战前的全部布置全盘推翻!

    吕夫和德朗格尔这两个集团军司令接到命令后大惊失色,先已在主动权上拱手相让,如果再按照此种进攻路线,等于是重新变更计划部署,必将造成更大的思想混乱。战争毕竟不是纸上画图,要方要圆只要稍微变更一下即可,几十万大军骤然更改作战使命可是非同小可。两人商议后决定一方面传令部队停止进军、就地待命,另一方面则驱车亲往总司令部面见霞飞,当面陈述军情,希冀挽回。

    但无论两人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霞飞都听不进去。强令两部穿阿登森林进攻。希望成功后两军合力,强渡莱茵河

    霞飞地这番动作看似巧妙,实际早在毛奇的预料中,他果然在阿登两处准备了部队,分别为陆军野战第4和第5集团军。虽然德军兵力略少于法军进攻兵力,但也远不像霞飞估计的那么少,考虑到防守方的有利条件。实际法军在兵力对比上并不占多少上风。

    人算不如天算,霞飞是自己昏招迭出。小毛奇却是手下忒不争气——原本积极似稳妥的安排被骄傲自大、立功心切的皇太子破坏。皇太子威廉在听到右翼进展顺利,左翼其余部队又围住了法国人两个集团军后,心里蠢蠢欲动,唯恐没有功劳,置小毛奇“专守防御”的命令于不顾,竟决心从阿登森林主动出击,并利用皇太子地地位。压迫另外一个集团军司令、符腾堡公爵附和他的建议。

    算盘是打得叮当响——两军会师后从凡尔登与色当之间地空隙穿过,直捣巴黎。

    由此,德法各以2个集团军的兵力,各自兵分两路对敌方发动进攻,就连进攻选择的日子都是一模一样。更凑巧的是,由于阿登的特殊地形,夏秋仍有可能起雾,双方碰撞的那天恰逢阿登地区大雾弥漫。山川树林上面白花花的一片,能见度降低到不足100米,稍微远一点地距离便分辨不清。法军为了顺利展开,将大队兵力拆分成若干小分队行军,防止走失,而德军为了加大奇袭效果。也是命令部队化整为零加以渗透,事先也不进行炮火准备。最初的两天,双方东西对进,速度很慢,没有任何碰面。到第3天下午,德军和法军已完全纠缠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旁边的部队是敌是友,只能陷入混战。

    双方短兵相接,在大炮不能用的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用机枪、步枪、手榴弹甚至枪托、刺刀肉搏。双方几十万大军就在阿登森林中展开最为原始的乱战。自中午杀到黄昏,再从黄昏战到天明。这场混战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一个小山头,一块小林地都需要付出几十甚至成百上千的性命争夺,许多关键阵地多次拉锯,反反复复,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狭隘的林间小道上到处都是德法两国士兵的尸体。

    在这场混战中,日耳曼人地军事素养得到了彻底体现,法国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逊于他们的德国同行,肉搏技能差于对方,小部队作战协同能力(连、排级)也比不上德军,在反复拉锯战中,特别是由于德军重炮火力压制造成了一段空旷的封锁线,法军增援部队损失惨重却寸步难行,一线接战的法军越打越少,而德军的兵力却源源不断地展开。法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全线崩溃。在撤退过程中,法军士兵经常被犬牙交错中地德军包围和歼灭。5天后,德军将法军逐出色当地区。在清点战损报告时,德军统计共消灭法军4万余人,俘虏对方1万众人,而德军自身也付出了近2万人的代价。表面上看战果统计对德军有利,法国要损失5个士兵才能换回德军损失2个,但实际上,当时德法交战中的左右两翼,德法损失交换比高达近1:4,阿登遭遇战表面上看德军占了便宜,实际法军给对方造成了更大比例的杀伤。

    在夺取阿登作为出发阵地后,皇太子更加得意非凡,不顾部队尚未完全收拢和归建的事实,强行要求先头部队必须马不停蹄、加快推进。此时,在混战中不敌德军的吕夫和德朗格尔已经清醒过来,清楚地判断出德军的意图和自己一样——闯过阿登森林向对方进攻。两人本来就对穿越阿登森林的主张不看好,眼看德军如此莽撞,便决心好好敲打对方一番。法军在混战中的表现虽然狼狈,但主力尚存,建制完整,再加上及时下达的撤退令起到了加速集结地作用,法军反而能够以以逸待劳之势yin*德军上钩。等到威廉皇太子和符腾堡公爵反应过来之时,已有8万人马被法军围困成里三层外三层模样。

    听说先锋部队被30余万法军包围地消息后,一贯志大才疏、开战以来趾高气扬地威廉皇储像被人当头敲了一闷棍。一时间慌了手脚,只知道在司令部急得团团转,好在符腾堡公爵还没有完全昏头,当下不理会已经歇斯底里地皇太子,一面命令其余部队跟上解围,一面赶紧发电报给小毛奇,请求紧急往阿登方面增调预备队支援

    中国人的战争智慧是无穷。在古代表现的尤其明显!

    自开战以来一直坐镇在科不伦茨德军总参谋部的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轻轻感叹了一句,合上了手中的孙子兵法德文本。这里居摩泽尔河与莱茵河合流处。交通方便又宜于保密。他与霞飞的指挥风格完全迥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