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5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李杜大笑,“说起来,我也有个偏心的证据。辛亥年换装备那时,我们11师可是最后才换的,那时候话怎么说——新兵用新枪,老兵用老枪,越是大帅的部队,越是后换枪!这一晃可就3年多了,我可是一点都没忘呢。”

    郭松龄也是一通大笑,虽然他比李杜官升的早,资历也略胜一筹,但年龄却是李杜要大上3岁,两人排行都是李杜居长。

    “总统对辽阳战事到底怎么说?”李杜挠了挠头皮,“不瞒兄弟说,自从领了防守任务后,我是每天都琢磨这个事情,一闭眼都是辽阳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怕是早将里面的道道都记熟了,毛子10年前和鬼子的较量,我也想尽办法搜罗了资料研究。可是,我心里总有一个疑问,原定辽阳防御是7天,为什么总统坚持延长到15天?而且,还留了视情况决定总攻发起日期、只迟不早的尾巴。”

    “怎么,怕守不住?”

    “守不住?”李杜摇摇头,“我再不济,辽阳守个15天还是有把握的,别说小鬼子来了4个师团,就是来8个师团,15天也照样顶得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顶多久,而在于为什么要这么顶——我知道兄弟的能耐,也知道你最善于领会总统的用意,能不能给详细说说?”

    “你认为战区指挥部在诓你?”

    “这里一定有我说不出的道道,只要打通了这个关节,那就没问题了。”李杜极其诚恳地请教道,“请茂宸兄指教。”

    “说穿了其实没什么。”郭松龄一脸神秘,“本来我也将信将疑,但经过大帅的教诲和山东的这一席经验,我算是明白了。”

    “明白什么?”

    郭松龄一字一顿地说:“进-攻-的-最-高-境-界,是-用-防-御-消-灭-敌-人!”

    “用防御消灭敌人?”李杜一愣,随即便豁然开朗

    。。。

【第155章】 血se辽阳(4)() 
第155章血se辽阳(4)

    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在讲武学堂相互切磋战术的年代了,郭松龄和李杜顺手找了个僻静角落,就着地上的积雪开始比划起来。

    “你看”郭松龄顺手划起了明山攻防战的示意图,“从地形上来看,明山是关键枢纽,但却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易守难攻之处,这便带来两个意思,第一,这地方小鬼子是非要不可;第二,这地方在小鬼子看起来要夺取并不费力——特别是,在10年前有过旅顺203高地争夺战后,鬼子已经自认为可以夺取任何阵地和山头,这便是这场战斗的核心精要。”

    “听说你只放了一个团?”

    “明山地盘不大,一个团足够了,其他兵力都在二三梯队。”郭松龄笑了,“别看鬼子有4个联队的进攻兵力,可是只能逐次投入展开,而且又进行了长途跋涉,士气和体力都比不上以逸待劳的我们。当然,一开始我和你的疑惑是一样的,明明我们在兵力和装备上都不逊色于鬼子,可为什么要强调用防御歼敌呢?”

    “是的,都说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你这套防御是进攻的最高境界,我还真是闻所未闻。”

    “迷惑归迷惑,仗一打,我就明白过来了。植初,我告诉你,我们部队是将轻机枪配发到班一级的,可是,鬼子没有哇——而且,鬼子死板的很,一个劲地强调重机枪只能用于防御作战。在向山头进攻的时候,根本没有多少火力压制。”郭松龄举起了秦时竹当年讲授地战例,“大帅告诉我们,为什么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排的是密集的作战阵形,而到了普法战争的时候,队伍展开变成了散兵阵形?”

    “哦”李杜顿时醒悟过来,一模一样地复述了秦时竹的讲课。“从数量关系上衡量,决定攻防作战胜利与否的取决于兵力和火力地密集对比——当兵力密度大于火力密度时。虽然进攻方会付出较大牺牲,但握有人数优势的一方往往能轻而易举地压倒对手,而当火力密度大于兵力密度时,虽然人数多地一番握有较大的火力优势,但不可避免要付出惨重的损失,而且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一定的空间里,兵力密度是呈算术级数增长的。火力密度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特别是最近20年以来,火力增长地速度远远大于兵力增长的势头,这就使密集进攻成为一种自杀行为。”

    “一挺轻机枪,在火力密度上等于一个排的步枪齐射!你说,鬼子怎么干得过我们?”郭松龄笑了起来,“虽然明山打得很激烈,鬼子也很拼命。我们师也有一个连队全部打光的例子,可在整体上,敌我伤亡比例是5:1。”

    李杜点点头:“归根结底,还是你们打得好,够顽强,203高地不是让小鬼子用人海战术拿下来了么?”

    “203高地有偶然性。那是一个孤立点,明山也好,辽阳也罢,都是有后手的。我进京觐见总统,总统说的话很有意思:‘为什么说防御是进攻的最高境界,不是说我们就是消极防御,坐等敌人来攻——那是被动防御,我们说的防御,是指通过大势和战略,把鬼子逼到不得不进攻我们地铜墙铁壁的份上。这是压迫性的防御。也是积极防御’”郭松龄给李杜打气,“现在整个中日大战的局面。就是总统说的积极防御。我们在山东战场先胜了一局,又在海上和经济上将鬼子逼得死死的,他不来进攻,便是死局,便是败局,甚至于进攻一般地地方都于事无补,非得用辽阳或者沈阳才能证明自己——这就把压力压在了小鬼子身上!”

    李杜激动地一拍大腿站立起来:“好!兄弟到现在这会,便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么激动呀!”两人说得热烈,丝毫没主意蒋方震和陈宦已经站在他们的身后了。

    “呀,蒋总长、陈副总长。”两人连忙跳起来敬礼。

    “见外了不是?”陈宦故意板起面孔,“几年前还是二庵兄的,这会儿就称呼官职了”

    李杜和郭松龄不好意思的笑了:“我们方才在讨论辽阳的战事,所以”

    “我就知道你们两个有说不完的话。”蒋方震调侃道,“我的副官早就报告你已经到了,我坐等不来,又等不来,干脆和二庵兄一起出来瞅瞅,没想到你们两个居然蹲在这里比划。唉,作战室有的是沙盘和教鞭啊,说来说去,估计还是怕见我这个教官。”

    当年在督练公所,蒋方震和秦时竹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插曲,郭、李二人原来也是班上学生,现在听到旧事重提,俱是大笑。

    “辽阳的地形我比较熟悉,可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防守地地方。”陈宦也蹲了下去,在雪地上划出道道,“你们看,主城、工业区、东面从摩天岭一带而来地通道,都是需要大力防守的地方,恰好构成一个向东南方有所歪斜地品字形,这三个战略支撑点是唇齿相依的,攻破其中任何一个,均可以对其余两个造成侧翼压力,所以,一个都丢不得!丢一个等于丢全部!可是,我们的兵力不足于支撑全面布防、层层阻击,这便需要发挥防御优势!”

    “弹性防御!”其余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个战术。

    “是的,除了固定主要防守部队以外,辽阳军指挥部还要掌握一支精干的力量,最为直属预备队,平时不轻易动用,在关键时刻要拉得出,顶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固定部队,划分防御区域我已经想好了。”李杜一一比划道,“主城由15旅防御,东线通道由17旅担纲,工业区最为紧要,而且面积也最大,由2师担纲。前线指挥部设在三个点的中央!只是精干的预备队”

    “怎么?选不好?”

    “我本来属意6团担任,但心里似乎又不踏实。”李杜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人数是2师最多,抽调总预备队,自然只能从2师抽调,可无论是6团还是45团,实力都在伯仲之间,哪有堪堪如此得力的精锐?”

    “要不,抽调其他部队?”蒋方震试探地说道,“从其他师抽调最精锐的营,或者,实在不行,我战区指挥部向大本营报告,从两个中央师里抽调兵力给你。”

    陈宦也说:“植初,这不是小事,你也不要难为情,你不过就1师2旅,防守辽阳这个无险可守的地方要整整15天,要面对4个日军头等师团,没那么容易的,你看中谁的部队了,你说,我给你协调,保证要人有人,要枪有枪。”

    李杜苦笑:“来不及了!两位长官,不瞒你们说,我本来以为辽阳打7天就够了,所以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认为部队调来调去,麻烦,不但体制不合,我和他们也不熟悉,配合上肯定会磕磕碰碰,所以就没想,认为凭藉着1师2旅足够了,其余精锐,留到反攻时再展开也不迟。可现在是这样的一个局面,我们摆明要让鬼子在辽阳把血流干,没有得力部队,确实棘手,而且现在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大本营反应再快,一来二去,调集、整合也来不及了。”

    “不!来得及!”一直沉默不语的郭松龄打断了三人的言语,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茂宸有什么好办法?”

    “你要的部队,总统给你准备好了,而且”郭松龄卖了个关子,“保你满意!”

    “谁?”蒋方震和陈宦大喜,“哪部分的?”李杜伸长了脖子!

    “总统说了,给你2个营,但是,比寻常一个团还要厉害。”

    “啊!”陈宦还有些惊讶,蒋方震已经反应过来了。

    李杜明显兴奋起来:“是不是?”

    “正是!”郭松龄郑重其事地从胸口袋掏出一张纸,“总统手令,辽阳战事严峻,为增强力量,即日起,新民营归建,辽阳营拨给辽阳军指挥!”

    “太好了!”李杜激动地差点没有一蹦三尺高,“知我者大帅啊,大帅!”

    “辽阳营?新民营?”陈宦有些不解其意,还在仔细思考,这究竟是哪里来的神秘部队呢?他虽然进入参谋总部的时间不长,可方方面面的情况也都了解过了,从来没有听到这两个营头的传说。

    他把征询的目光投向蒋方震,后者也是笑笑:“让茂宸说罢”

    当然,在任何一本官方手册上,都是查不到辽阳营或者新民营的名头的,因为,这不是正式授予的番号,而是约定俗成,一直继承下来的传说而已,或者说,只有一直跟随秦时竹的起家班底,才能真切地懂得,什么叫新民营,什么叫辽阳营,才能真正明白,这两个称号后面,蕴藏着什么样的能量和地位。

    这种力量,将在辽阳血战中绽放、升华!

    。。。

【第156章】 血se辽阳(5)() 
第156章血se辽阳(5)

    ps:时竹反复强调过了,本书会继续写,只是更新会慢一点,大家就不用胡乱猜疑了。我一不是速度流,二不是专职,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对于少数口出秽言的谩骂之人,在本书评论区只有被删帖和禁言的前途,时竹对此绝不手软!

    “封建宗法关系是一种狭隘的、落后的社会观念,是社会文明开化的严重阻力,但这并不等于说,宗法关系便是一无是处的产物,恰恰相反,宗法关系维持了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新时代某种特殊条件下,宗法关系仍然能发挥其优越性的一面。看不到宗法关系对新时代的阻碍作用,那是愚昧;看不到宗法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关系的调节,那是盲目。只有全面看待问题,才真正称得上辩证法的眼光”

    ——摘自秦时竹选集#8226;第7卷

    ++++++++++++++++++++++++++++++++++++++++++++

    望着仍然一头雾水陈宦,李杜开始讲解起来。

    所谓新民营,其实便是秦时竹等人发家之初的老本钱,在与沈麒昌合办团练后,秦时竹等人获得了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支援,而新民营则是其中全部由新民子弟组成的队伍。不仅风俗、语言、文化一致,便是官兵之间,亦是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乡邻村民、姑表兄弟、堂叔伯侄汇聚在同一旗帜之下,朴实农民出身地官兵不一定说得出大道理,但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谁要是在战场上当了孬种,不要说自己,便是全家乃至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人家全部得抬不起头来,乡里乡亲的。谁不认识谁啊?所以,新民营每次都是拼杀在前、撤退在后的精锐武力。一句“大帅乡里子弟兵”就足以概括一切特点。

    所谓辽阳营,则是秦时竹等人势力壮大后培养的新班底。有了辽阳工业基础后,秦时竹等人以安置为号召,募集了大批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这批少年的年龄普遍在12~15岁之间,大部分后来进了辽阳实业当工人,其中一部分身强体健者专门挑选出来编列一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