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时竹见了,微微一笑,把前面的3。5字样改成了一个大大的5,对宁武道,“就按照如此办理。”

    。。。

【第236章】离岸平衡(3)() 
朱尔典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被中国敲竹杠的准备,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中国是否有能力在半年以内武装起60万的俄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东线战事如此激烈,俄国节节败退,德国已经占据了北起里加湾,中间过明斯克,南面到乌克兰草原的俄国领土,其面积已经超过了德国和奥匈帝国本土面积总和。现在,俄国不但没有能够占据一寸外国土地,本身就有大片土地沦陷,更要命的是,还有大量的工业、农业产区也一并丧失。

    别看俄国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俄罗斯帝国的真正活力在于乌拉尔山以西的那片欧洲领土,没有了这些,俄国就只能屈膝投降。

    唯有军队和物资,才是支持俄国继续战争下去的唯一动力。法国人发动了香槟战役,除了吸引德国一个集团军外,其他什么便宜也没有捞到,也不足以改变东线的态势。但效果还是有一点的,德国在东线的全面推进变成了在中路和南翼的重点推进,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没有理睬法金汉的阻挠,依然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在他们身旁,则是俄国昔日的手下败将——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两个国家得益于德国的强势,居然也能够趁火打劫。

    随着保加利亚的加入,俄国又多了一个新的敌人。现在,从柏林到巴格达的“bb”铁路已经畅通无阻,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苦于没有充分的兵力,否则,他们一定会要求从柏林加派2个集团军抵达土耳其前线,从两个方向夹击俄国人。那样,战术上的钳形攻势就变成战略上的钳形攻势了可惜,德国只有6800万人口,目前的军队数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虽然后备力量每年可以90万的速度增加,但一年中德队的消耗量也在80…90万左右,新增部队堪堪能够抵消损耗。自然,如果进行总动员还可以筹集更多的兵力,但现在,无论是法金汉还是威廉二世,无论是兴登堡还是鲁登道夫,还没有做好全民总动员的准备。因为,尽管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但他们脑子里还是一场速决战的准备,没有从战略相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德国也不容许有这么奢侈的想法,即便天才如鲁登道夫,总体战依然还是脑海角落中的一个零头思绪。

    与德国相比,俄国的情况简直就是糟透了。俄国一年的后备力量在110万左右,但从1914年7月开战以来,俄国在战场上整整损失了近300万军队,军队数量之所以能够勉强维持着不下降,纯粹是因为当局将大批农民强征入伍的缘故。这些未经训练的农民在炮火中轮番走上战场,甚至连步枪都不能人手一杆,只能静静地等待炮火过后丧生同伴手中的步枪。

    这供应60万部队的物资,无疑。是俄国战场眼前最迫切需要的东西。按照俄国人的估算,在每年110万的新增部队中,俄国自己只能满足80万左右的装备,还有30万的缺口。另外,超过110万的损失部分,还需要进口物资加以填充,这部分的缺口在100万左右。总体上,俄国需要130万左右的物资。这其中,英法只能供应俄国15万左右,这还是费尽心机从本国配额上扣减下来的,美国方面能够满足55万——美国因为还担负着向英法输送物资的任务,在俄国方向只能挤出这么多来。剩下60万的缺口,英法就把主意打到了中日两家身上。

    听了宁武5个亿的报价,朱尔典即。便再沉得住气,也吓了一跳,这相当于6000万英镑。原本他想讨价还价的,一看秦时竹似笑非笑的眼神,立即就明白过来,因为汇率变动的缘故,华元比以前大大值钱了,所以显得数额较高,如果按照原来的汇率推算,大约相当于5000万英镑。他只好说道:“中国愿意何种货币结算?”

    “首选黄金、白银,其次是美元和。华元,然后是英镑和法郎”

    “卢布呢?”

    秦时竹也不说不要,只笑着道:“俄国现在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卖呢?”

    “敝国和法国的国债呢?”

    “倘若贵国和法国愿意交还几个租界,我就愿意接。受国债。”

    朱尔典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开玩笑,租界都。是英法在中国的命根子,哪里肯轻易交还。

    “俄国可以用物资折抵。”

    朱尔典这时候。只有苦笑了——俄国的矿产虽然丰富,但运输能力是个瓶颈,一列车原油在价值上还抵不过一车皮粮食,即便能够提供,铁路也非瘫痪不可。

    “俄国方面已经同意部分用物资折算,部分用黄金折抵。敝国方面,还是用现金支付。”英国最近向美国出售了不少海外资产,获得了一大批收入,在支付能力上,暂时没有困难。

    “那好。”秦时竹爽朗地大笑,“贵使是个痛快人,我唯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是俄国而是一直由贵国前来交涉呢?”

    见鬼,如果是俄国直接交涉,说不定贪婪的北极熊直接一口就把英法的援助就吞了下来,再加上中国人可能的上下其手,当中的勾心斗角,朱尔典哪里敢让俄国单独与中国方面接触。当然,这么大的事情,涉及整个协约国与中国的沟通,英国方面也不可能单独包揽,朱尔典今天来就是打探风向的,看看能不能从中国这里获得充足的保证——这才是最要紧的。

    秦时竹想了想:“倘若各国资金上有困难,原来各国在华发行的建设债券及其相关收益我国可以提前贴现收回,具体价格,由财政部会同中央银行与各国协商。其他固有债务,同样可以进行”

    当时英法俄三国各自认购了价值相当于1亿华元的债券,无论各国的动机如何,毕竟在客观上帮助中国筹集了经济发展的资本,况且,这是中国主动提出来的,与因为不平等条约被迫借款、赔款有很大的不同。条件恰当与否,只在于商业性质,秦时竹也不想赖账,故而提出了这个建议。

    “感谢阁下的理解,我会向内阁及时通报的。”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朱尔典不会拒绝类似的提议,但他更希望中国能够交付庚子赔款等债务,但这是不可能的,中国已经明确拒绝了庚款赔付——如果是以前,各国说不定就要兵戎相见,但现在,讨好中国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得罪?再说,庚款一年也就几百万华元,对于几亿的合同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围绕中国5个亿的报价,法国人和俄国人吵翻了天,一个认为价格高,一个对中国能否保证供应持有怀疑态度。

    法国公使敲击着桌子,吼道:“勒索,这简直是裸的勒索。按照中国的生产水平和相关价格,这批物资的价格绝不会超过3个亿。”

    “我只想知道,中国拿什么来保证他们的供应?现在正是战争最紧要的关头。”俄国公使直到现在,仍然对中国的力量持有蔑视的态度,认为中国人能够击败日本是一种偶然,特别是前次交付7个师的装备中掺杂了大量的废旧军械更是让他觉得怒不可遏——军方中的某些贪污分子固然是占到了便宜,但是外交官却感到了被冒犯。

    “诸位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朱尔典耸耸肩膀,“如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很乐意洗耳恭听。”

    “可以找日本人。”

    “还是要找美国人,让美国人供应。”在俄国公使的骨子里,依然充满着对中日的共同蔑视。

    “日本的消息很快就会传来,不过,情况并不容乐观。”朱尔典皱着眉头,“日本本身处于恢复的境地,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是极为迫切的,特别是在中日冲突中大为吃亏的日军,已经着手在重建被毁灭的师团,对于军械的充分供应,我并不抱有特别的期望。事实上,按照原来各国的约定,除了这60万人的装备以外,还有20万人的后备力量需要武装。我敢肯定,如果中国不能完成,日本将更加完不成。至于美国”朱尔典心情复杂地看了法国公使一眼。

    法国人和英国人在这点事上面是一致的,他立即摇着头道:“美国的供应力量短期内到了一个极限,起码,在1915是不可能过多仰仗美国人的,我们在美国的订单交货期都已经排到了圣诞节”

    “难道让忠勇的俄国士兵赤手空拳上战场?”俄国公使怒不可遏,“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俄国一家进行的。”

    “我仍然觉得,中国的这个承诺可以加以信任。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中日冲突期间,中工厂的月供应量大约是每个月5个师左右,大约就是7万人,还有提升的空间,每个月供应10万人,我认为问题不大。即便有缺口,也能在开始阶段满足80以上。在半年中,生产能力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当然,只能供应中国制式的军械,俄式的军械,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无法提供。”

    。。。

【第237章】离岸平衡(4)() 
俄国公使lou出将信将疑的眼神:“情报可么?如果消息有误,中国人无法按时交货,损失的不光是俄国,各国都一样。“

    “消息可。”朱尔典叹了口气,“只是价格,我觉得没有多少回落的空间。”

    “可以先和日本方面接洽中国这边”法国公使有点不太甘心情愿,但仍然保持了谨慎的态度,“我个人认为可以继续讨价还价,如此巨额的交易,不可能光听中国人的一面之词就定下来,况且,我们都还要向本国政府报告,中间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洋鬼子在一边紧锣密鼓,这边也没有闲着。随后召开的大本营会议上,宁武笑道:的东西,总统喊价5亿,这刀可真够厉害的。”

    “没有总统这手段,北方实业如何能有今天的地位与实力?”唐绍仪半是调侃,半是恭维道,“现在水到渠成,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总统高瞻远瞩,一直以来谋划的方针,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

    “别的姑且不论,我只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接下了这个单子,生产能力的表现如何?”秦时竹话锋一转,切入了正题,“我们自己的国防建设也面临异常繁重的任务,赚钱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影响自己的装备过程。”

    “目前,各种后勤物资依托兵站体。系,已经建立了足够20万人的储备——以后每个月还能以10…12万的速度递增,在明年可以达到15万以上,当然,前提是拨款足够。”宁武的话顿时将大家逗乐了。

    何峰接茬道:“战车、飞机和重型。武器的生产量能够按照国防规划满足换装需要,如果英法还需要进口,那么通过连轴转方式可以解决。关键是步兵和其他轻型武器生产,倘若满足了俄国10万人的需求,则我们剩余的生产能力不到3万,即便采取最高效率的生产体系,也只能保证5万人,按照国防规划,缺口还有37…40万左右,差不多需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整训,其次再能轮到扩充。”

    “这个状态是危险的,国防军要在民国六年6月,最迟。不超过当年12月做好战争准备,动员规模为3个集团军,2715个师的后备力量。而这一切,要求不能明显削弱国土防御力量。”

    1916年6月,最迟不超过1916年12月做好战争准备?所有人都惊。呆了,满打满算,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总统意欲何为?

    “复生?”熊希龄听了半天不得要领,但看着众人都。是若有所思而又不发言的模样,只好先提问题,“有关国防建设和规划,既然原先已经做过,自然是遵照执行,今年以来,国家经济形势大为好转,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甚至于,基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再多拨付一些也是应该。但,总统所谓战争准备,而且规模如此之大,我便有些不明白?战争准备针对谁,为了什么?究竟有多少必要,我们希望总统能够阐述的更清楚一些。”

    “今天召开大本。营联席会议,主要目的一是总结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二是探讨当下的基本国策;三是针对未来的战略准备。”秦时竹站起身来,严肃地说道,“这三个方面,我事先已经要求四总部准备了方案,涉及最高机密,故而没有给予预先通知或者书面意见,请各位见谅”

    果然如此,秦时竹总是有出人意表的动作,熊希龄和唐绍仪眼光一碰,立即反应了过来——只怕当时硬生生结束中日冲突,除了发展经济的考虑,恐怕也有这个方面的战略动作,这是一个自我传承的逻辑体系。两人只是感叹,为什么秦时竹每次都能提前多看几个月甚至1…2年的战略走向呢?

    将矛头直指俄国,没有一个人感觉意外,因为秦时竹已经不止一次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放出风声过:“对毛子这笔账,早晚要算,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