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6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已经出手了九重紫。”斯大林恶狠狠地拍案而起,“中国人在鄂木斯克的暴行,我们将来一定要予以十倍的还击。”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鄂木斯克。”有人总算是平静下来,“鄂木斯克已经坚持不住了,我们是加快速度尽快派遣远东集团军呢还是如布哈林同志所说,继续和中国人谈判。”

    托洛茨基当然明白,所谓和中国人继续谈判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条款。他闭上眼睛想来想去,觉得既没有解救鄂木斯克同时又不必接受如此耻辱条款的办法,他慢慢地环顾众人,说道:“难道,其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

    “托洛茨基同志,现在的问题是鄂木斯克拖不起,这个城市现在现实上已经陷落了。除非我们和中国人再打算好好打一次。”加里宁的资格不如托洛茨基,但因为事关严峻,也不便再说些模棱两可的话语,间接道,“列宁同志当初能接受布列斯特条约我们现在自然也有参考的价值,只需击破了帝国主义利用阀干涉革命的阴谋,稳定局面,将来再和中国人算账是来得及的,完全不用着急。”

    “好吧,既然同志们坚持,我也同意这种观点。”托洛茨基转过头去问斯大林,“斯大林同志,您有不同意见么?”

    这个问题让斯大林很难回答,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不像话,他最后咬了咬牙,说道:“我个人有一点不同看法,但绝对拥护中央作出的决定,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应付各种挑战。”

    1920年9月7日,高纬度的鄂木斯克已经有了阵阵凉意,距离西伯利亚寒流南下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但红军再也等不到天气完全转冷的那一刻了。在这一天,在漫长的讨价还价、反复的争夺拉锯中,中俄鄂木斯克条约终究得到了双方的签字认可。而在签字之前,鄂木斯克的红军已经投降。

    虽然用的是冠冕堂皇的“解除武装”字样,但谁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现实上,所有红军都视这种结局为解脱。鄂木斯克已是一座死城,没有人再想打下去,以至于还在组建中的远东集团军在得知了鄂木斯克的遭遇后,要求配备足够的防毒面具的要求都能让红军的后勤忙死,最后听到达成协议,不必再出兵的消息,都是大大松了口气。

    根据鄂木斯克条约的规定,除了归还所有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所有被沙皇俄国割掉的国土外,在西伯利亚和中亚方向必须恢复至中国保守势力范畴。当然,所谓的保守范畴自然是各自注释了,但条约明确规定在西伯利亚方向,以鄂木斯克所在的额尔必齐河为界,后续的划界事宜,则以双方共同划界小组勘定苏俄声明放弃一切在华租界及其他特殊权益,中东铁路由中国无偿收回,中国则许诺,对于愿意回归苏俄的俄国普通民众予以自愿遣返,并允许照顾个人财产,中俄双方互相放弃对战争的索赔要求。

    同时,双方在秘密协定书中商定,无论俄国与协约国处于何种关系,中国均需保持善意中立国还不想扮演列强侵苏的急先锋,而苏俄亦急于从远东战场脱身,以便更好地将力量投入到欧洲部分。红军从远东之战汲取了足够的教训,坦克、火炮、飞机是战场压倒性的力量,而后勤与物资保障则决定着持久力。而国防军则利用了与苏俄战争锻炼了部队,更试验了新兵器、新战术,各类军事能力与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

    现在,除了盘踞在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北部的日本人外,中国已经收回来全部俄国占领的土地。消息传出,举国欢腾,无不将其看作是中国恢复大国地位的标志,以至于各类遗老遗少,也不得不承认中央政府在中华复兴道路上的特殊功绩。

    明面上的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已经结束了,但暗地里的战争,却即将在巴黎打开大幕。中国已经派出了顾维钧为团长的代表团,乘坐邮轮前往巴黎参加会议。

    中国是唯逐个个不是大战交战国而又十分重要的参会者

    !#

    。/

    “

    。。。

【第001章 】 最新战略() 
最新战略

    ps:此为上周更新的欠债,本周还是另有2次更新。

    巴黎和会,原本按照历史的轨迹,在年年初就应该举行了,但在这个被扰乱的时空,因为德国的持久与坚韧,战争整整往后拖延了将近半年,直到年4月7日才正式宣布投降,时间延长给协约国带来的冲击与创伤则更大。根据统计,持续5年的一战,人员伤亡特别是军事人员的伤亡超过正常水平(指未改变发展逻辑的一战)30%以上,总体人员伤亡率超过20%以上。特别是因为战争延期结束,使得西班牙流感更为肆虐,爆发程度大大超过历史规模。而在战争经费开支和直接损失方面,因为德国更强势、进攻能力更强,也造成了近乎50%以上的多余开支。

    在大战中,由于蝴蝶效应的广泛存在,大量高新技术兵器被采用,甚至于很多原本在1920年代后半期才能出现的兵器都因为战争而提前产生。在飞机生产领域,虽然依然都是双翼机唱主角,但战争一开始各国战斗机就具备了空中格斗的能力,至于机枪同步协调器更是成了双方的标准配备,到战争末期,战斗机飞机时速超过300公里,单翼机大规模出现,甚至全金属的单翼机都有人进行尝试;以轰炸机为例,一开始只能携带50、100公斤的炸弹,等到了末期,250公斤,500甚至800公斤炸弹的大型轰炸机都开始出现,中国国防军在与苏俄的战争中就动用了500公斤航弹,效果非常好。至于原本在一战中广泛得到应用的齐柏林飞艇反而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至于坦克就更不必说,最早投入坦克实用的是中国,但最大规模的坦克运用却是德国,德国人在整个大战期间一共研制了37款,200多个改型的坦克,从4…5吨重的超轻型坦克到最高180吨的陆地巡洋舰均有研制,英法的坦克研制也超过了3代,5年的战争走完了坦克历史原本要用15年才能走完的路。到战争后期,各参战国普遍形成了高中低搭配的坦克格局,12…15吨的轻型坦克,20…25吨的中型坦克,以及35吨以上的重型坦克,其他规模级别的坦克基本停止研发。纯虽然那种超重、超笨、最多高达6个炮塔的怪物依然存在,但并不是主流。当然,这3个级别的坦克除了轻型坦克的速度还可以以外,其余型号都受限于发动机的功率以及悬挂装置的可靠,不仅速度偏慢,可靠率也较低,因此,最成功的坦克应用还是伴随步兵作战,虽然有人提出了坦克集群的大规模运用,但因为联络以及战术准备的不足,并没有成为现实。

    火炮领域的更新比起飞机和坦克要小很多,但同样有着不同历史轨迹的特点。在得到中国方面提供的法国75mm火炮数据和设计后,德国设计了类似的版本,而英法两国则加大了对中大口径火炮的投入。另外,因为中国国防军在迫击炮领域的显著优势,双方不约而同将迫击炮装备到步兵连,作为伴随压制火力,效果非常好,以至于战壕战的威力被削弱了不少。

    当然,大战最大的蝴蝶效应在中国,利用大战的机会以及战前的准备,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各个门类、各个领域的工业得到了充足的市场和空间,不仅国内市场上的进口货基本绝迹,而且中国产品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从最基本的粮食、饲料、服装到高级的军火、钢铁、化工,各类产业均处于意想不到的景气之中。根据工商部的统计,5年间工业从业人口增长了近2倍,工业产值增长了3倍余,全国贸易收支从战前的入超变成大规模的出超,不仅困扰中国多年的白银外流情况消失,甚至还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大量货款堆积的状况。

    在出口最热闹的当口,中央政府不仅对钨、猪鬃等战略出口物资征收高达100%的出口关税,而且强硬表示,除了美元、华元和金银货币外,一律不接受其他货币结算。在英镑、法郎等货币急剧贬值的当口,有力保持了华元的币值。表面上看,这些措施一开始似乎削弱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但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到了后期,各国捏着鼻子也只能向中国采购价格更高的产品。

    以飞机为例,中国平均生产成本在1000…1200华元左右,对外出口价格为3000华元,英法一开始嫌贵,但在5年西线拉锯战中,得到中国飞机图纸的德国空军大发神威,不到3个月就击毁英法空军2000余架飞机,英法不仅在数量上难以与德国匹敌,在质量上更是落于下风,最后只能从中国进口3000架飞机,整体采购成本达到5000华元,考虑到华元币值的坚挺与英法货币的孱弱,英法付出了多一倍的价格攻克柏林。整个大战期间(包括后来俄国内战期间对高尔察克政权的出口),中国对外军火输出高达17亿华元,利润在10亿华元以上,相当于7年中央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到1920年,中国中央财政收入不仅完全摆脱了各类赤字,而且全部还清了从辛亥以来历年所借的内债,1920年3月当届国会召开后,总理唐绍仪喜气洋洋地向议员宣布,民国八年财政年度中央政府总收入已经达到17亿之多,国防军各兵种提前完成第二期国防计划,即便扣除北方战事的消耗以及可能带来的开支增加,当年财政盈余也在4个亿以上。

    事实上,从俄国拿回黄金以后,北方战事早就已是赚得钵满盆满了,无非这事情太过隐秘,不好公开拿出来说,但中央银行在得到黄金储备后,已毫不犹豫地加发了票子,这笔票子作为秘密经费,还存在大本营的秘密账户上。

    对秦时竹而言,参加巴黎和会最大的任务一方面利用列强对红色苏维埃的恐惧,争取列强对鄂木斯克条约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中国自身实力的提升,赢得某些列强的认可,在远东可能的范围内实现与日本的均势。是故,虽然巴黎和会在3月份就召开了,但一直到鄂木斯克战役基本告一段落,他才派遣以顾维钧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原本唐绍仪是要亲自带团去的,因为各国代表团团长基本都是各国元首,秦时竹不去,副总统张謇年老体迈,中国只派了外交次长似乎有些不太恭敬,只有他作为国务总理出去了,但却为秦时竹所阻,说道:“国内还有更大事,就安心让年轻人出去闯吧。”

    这当然是托词,更大的原因在于秦时竹认为决定巴黎和会成败的,不在于是否政要,而在于国家是否有实力。

    9月中旬,也就是顾维钧等代表团抵达巴黎的第三天,国防军大本营在西山召开战略会议,唐绍仪终于明白,秦时竹所谓更大事,原来就是指这个。

    “诸位,鄂木斯克条约签署后,大规模的战争行为即将告一段落,虽然短时间内可能还免不了摩擦,但大本营的任务已经结束了,在本次战略会议后,就正式解散,回归正常体制。”秦时竹作为主持人首先发言,“哦,对了,差点忘了说,按照总统选举法,下个月要进行大选,事情都是吴莲伯(吴景濂)在操办,我倒是没太过问”

    按照人民党的安排,新一届人民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由秦时竹、岑春煊担任,但在秦时竹如日中天的威望之下,更兼之北方战争的赫赫战功,截止到报名期结束都没有其他人参加选举,事实上已经提前连任。秦时竹要是不提,众人几乎都想不起这茬事情来。岑春煊将来出任副总统后,他的民政总长职务将由程德全接替。

    唐绍仪笑道:“总统功勋卓著,一心为国,连任自然是众望所归。”

    秦时竹摆摆手:“选举就是个形式,只要我们干出成绩,人民一定是支持我们的。第一个七年任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好歹有些成绩。”

    这话当然是过谦了,对内经济大发展,民生大繁荣,对外打赢中日、中俄两场战争,不仅收回几百万被割让的领土,而且还夺取了更多领土,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毫不为过。所有人都视其为连选连任的当然人选。

    不过秦时竹还真没心思多扯,他说道:“战略会议三个主题。第一,外交问题。大战结束,各国注意力必将重新投向远东,如何获取中国的最大利益,确保局势稳定是关键核心。第二,经济问题。得益于战争景气,这几年来国内经济连连翻番,实现飞速增长,但根基并不稳固,战争结束必然带来需求下降与市场萎缩,如何平稳过渡还是难题。第三,军事问题。我国与日本存在诸多利益纠纷,在领土上亦有牵扯。从全局来看,中日必然再有大战,如果应对将是大事。”

    !#

    。/

    “

    。。。

【第002章 】 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